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1
为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实力,推动中医药文化建设,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看法》、《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XX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安排(20XX-XXXX年)》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以为人民群众供应优质的中医药服务为动身点和落脚点,以大力培育和传承中医药文化的价值观念为核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与时俱进,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突出基层卫生院特性特征和区域文化特征,促进科室建设、技术服务、服务实力、特色优势、人才培育不断提高,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技术创新,增加其发展活力,使其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建设目标
我院以提升基层中医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为目标,在服务理念、行为规范、环境形象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提中学医药服务质量,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中医馆建设,使人民群众从诊疗环境、就诊方式、服务看法等方面切实感受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中医药服务。
四、建设内容
(一)中医馆环境和文化建设
1、结合我院的房屋布局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安排以二楼六间业务用房约100平米作为中医馆,从内部装潢、诊疗环境等方面入手,通过装修装饰,诊区内诊桌、诊凳、器械柜、屏风、按摩床、治疗椅等体现中式风格,装修体现中医元素;中药房要突出中药元素,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如中式木制中药柜,青花瓷药罐等)。
2、充分利用走廊、候诊区、诊室、理疗室等区域,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在全院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中医馆的走廊、候诊区、诊室、治疗区通过张贴展板,宣扬中医药学问,并运用中医病名和术语,从中医药基本学问、中医体质辩识、相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等方面,广泛宣扬中医药文化。
(二)加大人才培育力度,推广中医药相宜技术
1、注意中医药人才培育。
中医药人才是推动中医药继承创新、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中学医药服务水平的实践者。
我院要加大人才培育和引进的资金投入,安排编外聘用二名中医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中医师,以合同制员工管理,并赐予同级别在编职工同等待遇,形成中医药人才梯队,为我院中医事业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2、实施中医师规范化培训,让年轻中医师熟识中医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驾驭好中医方剂和相宜技术并在临床中敏捷运用。
3、规范中医病历的书写,逐步提中学医辨证施治优良率。
在中医辨证施治中体现中医临床治疗的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辨证论治的临床思维方法,充分相识中医临床特性化诊疗的先进性和重要性,将中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理念融入中医临床的实践当中。
4、加强中医基础理论学习,推广中医相宜技术。
在中医“三基”(基本理论、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培训和中医养生、保健、康复中,逐步增加中医相宜技术服务项目,体现中医传承、发扬、创新的发展理念。
(三)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提中学医药服务覆盖面
1、不断提高我院中医药服务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引导广阔群众主动、早期应用中医药服务,提高病人的满足度。
2、提升我院的公众形象和品牌价值,提高我院的核心竞争力,扩大我院中医药服务的辐射面,吸引外地病人就诊。
在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各种中医特色诊疗项目,提高采纳中医相宜技术治疗人次、为中医住院诊疗服务的开展打下基础。
3、我院要把中医馆的创建与医院内涵建设以及中医药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中医特色专科的优势带动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不断提中学医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占医院总处方的比例,增加中草药的运用率。
(四)提中学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构建乡村二级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
1、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中医馆的建设,不断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五类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力。
2、以卫生院中医馆作为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培训基地,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卫生室医生进行中医药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基础学问培训,提高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实力,不断推动中医相宜技术的开展,争取在年内80%村卫生室至少开展四种中医药相宜技术。
(五)更新中医药设施设备,促进中医馆快速发展。
1、对中医馆100平米的业务用房进行装修装饰,体现传统中式风格和文化特色。
2、购置木制中药柜、理疗床、按摩椅、屏风等中医药服务设施,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
3、购置智能电炙仪、中药熏蒸仪、软组织伤痛治疗仪等中医药治疗设备,提中学医药现代化服务实力。
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2
根据《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20XX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方案的通知》,《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下达20XX年中医药发展省级补助资金(第二批)的通知》要求,为深入推进中医药服务进社区,满足居民中医药服务健康需求,确保完成"十三五"期间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中医馆目标任务,按照省、市统一安排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经局党委研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支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填平补齐"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项目建设,改善群众中医药服务环境和体验,开展人员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配备中医诊疗设备,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方便社区群众就近享受规范有效的中医药服务。
二、项目范围与内容
(一)项目范围
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二)项目内容
1.改善中医诊疗环境。
将中医药科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中医药特色诊疗区域;
装饰装修采用中式风格,突出传统文化特色;
集中开展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一体化中医药服务。
2.配置中医诊疗设备。
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诊疗设备配备标准,配备必要的中医诊疗设备,为社区居民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服务。
按程序接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诊疗区健康信息平台。
3.开展中医药人员培训。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本机构中医药人员进行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
区中医医院组织本辖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骨干及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医务人员开展不少于2天的中医药服务培训。
4.开展中医药技术服务。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确保能安全有效开展和规范化操作针刺类、灸类、刮痧类、拔罐类、中医微创类、推拿类、敷熨熏浴类、骨伤类、肛肠类以及中药饮片等6类以上中医药技术方法(详见《中医医疗技术手册》)。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区卫健局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项目工作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工作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项目单位要制定项目工作实施计划,报区卫健局审核同意后开始实施。
(二)资金安排
20XX年省财政下拨我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服务能力建设项目专项经费共20万元,根据项目建设要求,其中15万元划拨入市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建设;
5万元划拨入市区中医医院,用于开展全区中医药人员培训。
四、项目执行时间
20XX年12月底前全部执行完毕。
五、项目监督与管理
(一)项目单位要确定专人负责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按照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规定和要求,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同时加快项目执行进度,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完成后做好自评工作。
(二)省、市中医药主管部门将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适时开展评估,对项目经费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区卫健局将把项目建设工作纳入项目单位年度考核,项目执行实际效果将作为今后安排相关中医项目资金的依据。
(三)项目单位要切实做好项目资料的收集、归档。
中医馆建设项目实施方案3
一、背景
"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22个部委共同主办的大型中医药科普宣传活动,自20XX年启动以来,历经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城市大型现场公益活动为主,第二阶段以"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为主,为展示中医药特色优势、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营造中医药事业发展良好氛围,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参与最多、影响深远的公益性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为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实现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生活习惯,在深入总结"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中医中药中国行"第三阶段活动--中医药健康文化推进行动,以"传播中医药健康文化、提升民众健康素养"为主题,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形式多样的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传播活动。
二、目标
(一)普及中医药知识方法,促进民众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推动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升10%,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二)增进社会对中医药核心价值理念的认知和认同,营造更加关心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社会氛围。
(三)初步建立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体系和机制,打造一批中医药健康文化传播示范基地。
三、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政府主导,动员社会广泛参与。
(二)明确分工,上下联动,中央地方各负其责。
(三)总结经验,维护品牌,创新活动内容形式。
(四)线上线下,互动合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