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依托产业发展多措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2年来,荔波县立足优越的生态优势,持续聚焦“两精一特”主导产业,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采取强劲有力措施,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业收益占群众总体收益的比重,把绿色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擦亮“绿宝石”名片,做好“钱袋子”文章,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产业高度融合。
目前共谋划农业现代化项目330个,计划投资总额达65.33亿元。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不断增强,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13.4万亩,全年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6万亩。
特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牛、羊、生态禽累计出栏分别达到13.07万头、1.72万头、1.91万只、98.94万羽。
全县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达19个。
重点做好“两业”帮扶,就业创业更加充分。
围绕脱贫人口稳就业,对全县脱贫户开展培训需求摸底,今年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573人。
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推荐活动)62场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05人。
累计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1667人,补贴金额27.3万元。
开发公益性岗位6672个,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6765人次。
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3个,共吸纳就业908人。
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40545人,已实现外出务工34719人。
狠抓东西部协作,紧密携手,打造典范。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交流合作,两地高层对接有力有序,召开高层联席会议1次,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101人次。
获得东部财政援助资金3747.5万元,实施项目20个,主要用于产业、就业、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等方面,有效带动了脱贫人口增收。
东部选派挂职干部3人、专业人才28人;西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37人;今年以来共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73人,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016人。
目前东部省份采购、帮助销售我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1.55亿元。
东部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522.3万元,有力助推我县各领域加快发展,形成社会参与东西部协作大格局。
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
2022年来,荔波县牢牢把握“三农”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深刻理解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拓宽脱贫人口增收三条跑道,狠抓产业质效融合、村级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着力勾画产业共兴、村民共富、环境共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收集推送有效招聘岗位5.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50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3600人次。
围绕“两精一特”(精品水果、精品中药材、特色养殖)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781.70元,较上一年度的10105.09元增幅16.59%,达到了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两高于”目标。
制定印发《荔波县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多措并举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持续优化脱贫人口“四项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脱贫人口家庭经济收入,不断缩小脱贫人口与全县农村居民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致富能力,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
截至2022年11月,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1781.70元,同比增长16.59%,超过今年增幅15%目标值的1.59个百分点,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高出8.59个百分点。
出台《荔波县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荔波县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配套政策体系,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纵深推进“五个体系”建设。
精选220名优秀干部增派到易地搬迁安置区开展帮扶工作,确保后续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持续加大后续扶持产业建设,目前共谋划了71个后续扶持项目,2022年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119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1080万用于15个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建设,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其他培训补助类项目2个。
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3681户8520人,稳定就业3681户8181人,就业率为96.02%,已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凝聚工作合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依托项目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道路畅通了,房屋整齐了,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谈起现在的乡村生活,75岁的板寨村村民姚东阳满脸笑容。
2022年以来,荔波县把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出台《荔波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荔波县乡村振兴与村庄布局专题研究》《荔波县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乡村面貌换新颜。
打造乡村示范试点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工作要求,确定了第一批30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
目前,板寨村、水浦村、八烂村3个精品型示范试点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结合环保工作,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及村庄“清洁家园”行动。
完善“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落实环境保洁全域覆盖要求,实施市场化保洁模式。
重点对辖区内道路进行洒水降尘,清理道路两侧水沟渠道的堆积秸秆和生活、建筑垃圾,清除农户庭院内外、房前屋后的垃圾、杂物,规整院内堆放物品,进一步提升村庄整体环境。
制定《xx镇卫生管理办法》建立长效卫生考核管理机制。
严抓大气污染秸秆禁烧工作,将全年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各村年底综合考核,制定《xx镇秸秆禁烧村级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了处罚标准和措施。
全镇划分x个大网格和xx个小网格,层层落实禁烧责任。
加快推进农村户厕改造。
一是各行政村要加大改厕相关政策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氛围,推进改厕进度。
要深入农户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农村居民破除传统的用厕习俗和不良卫生习惯,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激发群众参与改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是各行政村要深入推进厕所革命,达标村农户改厕率达到xx%以上,一星级示范村改厕率达到xx%以上,二星、三星级改厕率达到xx%以上,制定本村要制定本村的改厕任务倒排工期表,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务必保证按时高标准完成本村改厕任务。
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一是各行政村要明确本村污水治理相关工作目标,达标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xx%以上,污水处理率达到xx%以上;
一星、二星级示范村支管网接通率达到xx%以上。
落实具体责任人,按照污水管网设计图纸,联系施工队,积极推进污水管网建设;
二是严格施工标准,加强日常监督,保证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污水管网建设任务。
强力推进宅基地改革工作。
一是各村要召开好广播会、党员会、群众会,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营造好浓厚的工作氛围。
尤其每天要按时通过广播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相关内容,让群众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与其中;
二是严格实行分包责任制,村干部分包村内所有宅基地超占农户,按照分包名单,落实具体责任。
村干部通过入户讲政策等方式督促宅基地超占户按时缴纳超占费或者退出超占部分。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
一是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完成空闲地建成“四园”、庭院建成“五美”标准、D级危房拆除、有碍观瞻的建筑和临时性建筑拆除等创建任务;
二是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在村庄主要街道两侧,文体广场、学校、村级活动场所等重要场所安装照明设施。
完成村内主街道、廊道绿化率达标、居民庭院绿化率达标等创建任务。
同时,稳妥推进农村地区清洁供暖,并继续鼓励实施“电代煤”“气代煤”等。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任务落实。
实行班子成员包x个村,行政组长包x个村的分包责任制,包村干部入村督促指导并协助村里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村干部逐项分包乡村振兴具体验收项目,层层抓好乡村振兴工作落实。
各村要成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进一步明确职责,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我镇乡村振兴工作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明确责任分工,强力推进落实。
各行政村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制定倒排工期表,围绕各自的职责和分包任务,每日按照既定目标计划做好工作。
同时,工作中既要相互配合,合力攻坚,又要充分履职,独挡一面。
(三)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督查考核。
各村要在x月底前完成目标任务。
镇里将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督查指导,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的村将进行通报批评,并按相关规定严肃查处。
各村村干部按照分包项目,认真开展工作,每天必须有进度,镇里将每周对各村乡村振兴工作进度进行一次通报,对完不成日均任务的村干部,第一次扣除绩效工资xxx元,第二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进行党政纪处分,第三次通报仍完不成任务的将停职待岗x天如还完不成的予以撤职或辞职,并停发工资。
任务完成情况记入考核台账,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同时将按照《xx镇村级干部管理实施办法》中第四条第三项,贻误重点工作或中心工作的,由镇党委对该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进行诫勉谈话,直至按法定程序进行调整或罢免。
同时,各包村干部要切实负起责任,每日入村督促指导乡村振兴工作推进,凡是到期完不成任务的村,对其包村干部记工作差错一次,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台账,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二做好公厕改善工作,在3社老村委原损毁厕所的基础上,新建公厕1处。
对5社新村委会道路旁公共厕漏水化粪池进行维修,并对公厕内设施进行整治,使其能恢复正常使用。
3.打造靓丽新村:按照“六化”标准提升村容村貌,依据“六网”要求打造靓丽新村,积极推进农村住房改造行动,持续开展危房改造工作,逐步完善村内公益设施,搞好村级环境美化,加快旧村改造进程,挖掘村级旅游资源。
(1)消除危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加快对全村现有55处危房进行整治,其中1社6户、2社1户、4社5户、5社8户、7社8户、8社27户。
(2)完善设施:为提高群众夜间出行安全水平,需在xx村安装夜间照明路灯158盏,每盏间隔50米。
(3)环境美化:根据我村新村聚居点住房特色和xx村村级主干道农房风貌样式,结合当前实际规划在xx村1社沥青路至南阳坪村5社王新奎处道路两侧栽植3.5公里彩色林木,完成xx村无用垮塌房屋、私拉乱接电线的集中整治。
(4)旧村改造:抓住柠檬产业园冻库项目建设契机,同步开展对原xx小学的旧村改造,依托xx村产业发展规模,形成集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农业体验为一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将原xx小学打造成星级农家乐或民俗博物馆,争取将xx村创建为国、省旅游模范村。
(三)搞好乡村治理、聚集振兴人才、提升公共服务。
1.搞好乡村治理:加强以农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村民自治、厉行法治、民主监督“四大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农村治理体系建设。
全面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等制度,持续开展好“三分类三升级”活动,推行好第一书记“五带五强”工作方法,举办好以提升公民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核心的“五评比活动”。
积极构建城乡一体防控体系,扩大“雪亮工程”覆盖面,联系市综治中心对现有村级雪亮工程进行排查、整修,新安装雪亮工程监控8处(柠檬产业园、猕猴桃产业园、养殖小区、大棚区、林下养鸡场、光伏电站、大雅柑产业园、xx小学)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确保平安乡乡、平安村创建。
2.聚集振兴人才:依托xx村省级部门帮扶、西华师范大学对口扶持、专业合作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优势,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做好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搞好劳务输出人员技能培训,其中培育职业新型农民50人、培育农业专业技术性人员20人、培育养殖大户10户、根据村级产业发展实际引进各类产业专业性人才各1名;开展好农业技术培训与就业技术培训,全年开展农业技术培训2场次,开展就业技术培训2场次;对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人才返乡创业,提供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力争全年实现对外劳务输出500人以上。
3.提升公共服务:着力加强对村级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彻底解决群众办事难、学习难等问题,积极改善村容村貌、营造文明村风,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具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文娱设施完善:对xx老村委会群众文娱活动中心500平方米场地进行地面粉刷,建标准羽毛球场1处,更换2处篮球架篮板,安装大功率探照灯4组,方便群众业务活动开展。
(2)文娱设备添置:添置新村委会会议室LED会标显示屏1个,添置高品质音箱1套,办公投影仪1套。
(3)宣传长廊打造:为进一步搞好基层组织党建、惠民政策宣传、农业技术推广,结合工作实际需新建2公里宣传长廊,安装1处大型LED显示屏,以供产品推介、进度通报、成果展示等。
五、工作举措
(一)组织保障:成立xx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副书记、乡长冯治平组长,负责对乡村振兴创建方案进行审定,对乡村振兴重大工作进行全局部署、调度;分管农业副乡长冉洪松、xx村村支部书记李天强任副组长,负责对乡村振兴具体工作进行细化,做好工作的分类,组建各项目工作小组;其他党委成员、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为成员,负责各自工作小组具体业务的承办、执行、汇报。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村第一书记担任,负责处理乡村振兴日常事务,重点做好资料收集、材料上报等工作。
乡纪委全程介入xx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对工作进度、工作纪律进行全方位监督。
(二)进度保障:xx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将按照“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定期汇报”的工作原则来确保工作进度,xx村村“两委”是xx村乡村振兴的主体,要主动作为、积极谋划,乡属各单位、各部门是本次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的业务指导单位,要分行业搞好对上衔接对下对接工作,确保相关项目的争取与实施精准到位。
xx村乡村振兴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要每天向领导小组副组长汇报工作信息,做到一天一信息、一周一汇报、一月一排位。
xx村驻村工作队要结合各自派出单位实际,多方争取资金、项目为本此创建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三)督查落实:乡纪委成立专项督查工作组全程参与xx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各工作组根据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总体时间进度,细化本小组工作任务到天,制成任务清单交乡纪委,乡纪委以周为期限,于每周末检查工作落实情况,并根据各自小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工作完成情况排位,对未如期完成任务的提出整改清单,限期完成工作任务。
若整改期满仍然无法完成工作任务的,将进行通报批评,对通报批评后还是无法完成的,依据相关组织程序及干部管理权限进行追责、处理,处理结果将运用至年总考核、评优之中。
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4
一、总体要求
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立足我办实际,结合区域特色,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基础,以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以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为重点,坚持政策引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街道文化特色,全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农村农民共同进步、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共融、田园家园乐园全民共享,打造乡村振兴新局面。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扩宽,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显著增强,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生活环境优美宜居、乡风民俗文明淳朴、乡村治理民主、农民生活富裕幸福的目标基本实现。
三、重点任务
(一)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打造农村宜居环境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切实增强承载力、吸引力为目标,坚持科学规划、逐步开发原则。
二是推动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持续推进河道综合整治提升工程,建立健全基础设施维护、河道管护、绿化养护等长效管理机制。
三是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高标准建设教育场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乡村振兴建设方案范文1
依托产业发展多措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重中之重,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增收致富、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留得住人、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2022年来,荔波县立足优越的生态优势,持续聚焦“两精一特”主导产业,积极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政策红利,采取强劲有力措施,迅速做大产业规模,占领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产业收益占群众总体收益的比重,把绿色产业发展作为群众增收的重要载体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擦亮“绿宝石”名片,做好“钱袋子”文章,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推动产业高度融合。
目前共谋划农业现代化项目330个,计划投资总额达65.33亿元。
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支撑不断增强,精品水果种植面积达13.4万亩,全年共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次、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66万亩。
特色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猪、牛、羊、生态禽累计出栏分别达到13.07万头、1.72万头、1.91万只、98.94万羽。
全县农产品“两品一标”认证达19个。
重点做好“两业”帮扶,就业创业更加充分。
围绕脱贫人口稳就业,对全县脱贫户开展培训需求摸底,今年以来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9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4573人。
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就业推荐活动)62场次,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05人。
累计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1667人,补贴金额27.3万元。
开发公益性岗位6672个,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6765人次。
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基地)23个,共吸纳就业908人。
截至目前,全县脱贫劳动力40545人,已实现外出务工34719人。
狠抓东西部协作,紧密携手,打造典范。
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机制,深化交流合作,两地高层对接有力有序,召开高层联席会议1次,两地党政代表团互访101人次。
获得东部财政援助资金3747.5万元,实施项目20个,主要用于产业、就业、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等方面,有效带动了脱贫人口增收。
东部选派挂职干部3人、专业人才28人;西部选派专业技术人才37人;今年以来共举办劳务协作培训班10期,培训农村劳动力373人,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3016人。
目前东部省份采购、帮助销售我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产品金额达1.55亿元。
东部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522.3万元,有力助推我县各领域加快发展,形成社会参与东西部协作大格局。
促进农民增收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
2022年来,荔波县牢牢把握“三农”发展新任务、新要求,深刻理解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拓宽脱贫人口增收三条跑道,狠抓产业质效融合、村级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推动乡村振兴落地见效,着力勾画产业共兴、村民共富、环境共美的乡村生活图景。
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收集推送有效招聘岗位5.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500人次,其中脱贫劳动力、易地搬迁劳动力3600人次。
围绕“两精一特”(精品水果、精品中药材、特色养殖)优势主导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781.70元,较上一年度的10105.09元增幅16.59%,达到了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省农民收入增速“两高于”目标。
制定印发《荔波县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强化工作调度,多措并举拓宽脱贫人口增收渠道,持续优化脱贫人口“四项收入”结构,千方百计增加脱贫人口家庭经济收入,不断缩小脱贫人口与全县农村居民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持续提升脱贫人口发展致富能力,确保脱贫人口收入增速高于当地农民收入增速、脱贫地区农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收入增速。
截至2022年11月,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为11781.70元,同比增长16.59%,超过今年增幅15%目标值的1.59个百分点,比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高出8.59个百分点。
出台《荔波县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实施方案》《荔波县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增收三年工作方案(2022-2024)》等文件,进一步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配套政策体系,全局谋划、整体推进,纵深推进“五个体系”建设。
精选220名优秀干部增派到易地搬迁安置区开展帮扶工作,确保后续帮扶力量只增不减。
持续加大后续扶持产业建设,目前共谋划了71个后续扶持项目,2022年获得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119万元、东西部协作资金1080万用于15个易地扶贫搬迁后扶项目建设,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6个,基础设施类项目7个,其他培训补助类项目2个。
目前,全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家庭3681户8520人,稳定就业3681户8181人,就业率为96.02%,已实现一户一人稳定就业。
凝聚工作合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依托项目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道路畅通了,房屋整齐了,环境变美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谈起现在的乡村生活,75岁的板寨村村民姚东阳满脸笑容。
2022年以来,荔波县把建设宜居和美乡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抓手,出台《荔波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五年行动方案》《荔波县乡村振兴与村庄布局专题研究》《荔波县因地制宜梯次推进乡村振兴示范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着力推进乡村建设,全力推动乡村面貌换新颜。
打造乡村示范试点建设,按照“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实事求是、精准施策,分类指导、梯次推进”的工作要求,确定了第一批30个乡村振兴示范试点村。
目前,板寨村、水浦村、八烂村3个精品型示范试点各项建设工作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