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欢迎阅读下载。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1

一、责任主体

(一)局法规科负责全局网络舆情工作的牵头协调,负责网络舆情信息的汇总、报送,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管理。

(二)局法规科负责“武侯人社局”(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局人才中心负责“武侯人才”(新浪和腾讯)微博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科室(单位)负责本科室(单位)业务范围内网络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各QQ工作群负责人负责本群舆情的监控、收集、研判、处置、引导工作。

(三)局办公室负责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队伍建设,会同局法规科组织相关培训。

二、工作机制

(一)舆情监测报告机制。

各责任主体将监控和收集到的网络舆情信息实时报送局法规科;法规科汇总网络舆情信息后实时以电话、短信方式报告局领导,由局领导牵头视情组建舆情应对处置小组,决定是否向上级报告;法规科按照局领导指示督促各责任主体及时处置负面舆情,并动态跟踪、实时汇报舆情处置情况。

(二)舆情研判预警机制。

各责任主体应认真甄别收集到的舆情,对舆情最新动向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舆情工作措施;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举办时,要分析判断可能出现的负面舆情,拟制舆情预警应对方案,准备应答口径,做到业务工作与舆论引导、舆情应对同步部署、同步推进、统筹兼顾。

(三)舆情应急处置机制。

网络上突发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公共事件,或出现涉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的热点、敏感、负面舆情时,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局领导指示,及时组织局网络舆情监控及评论员开展网络舆情评论,通过网络跟帖评论、论坛发帖、撰写博文、微博发布等形式,抢占先机,正面引导舆论走向。

(四)舆情外联协调机制。

各责任主体应加强与省人社厅、市人社局和区委宣传部对口处室、对口单位的联系,经请示局领导同意后及时汇报,争取省、市、区及相关领导对我局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三、工作要求

(一)增强主动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络舆情工作关系民生,影响部门形象,全局干部职工要强化大局观念、整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积极主动并富有前瞻性地自觉做好网络舆情工作。

(二)提高时效性。

各责任主体要切实增强网络舆情工作敏感性,严格按照责任分工,不断提高网络舆情工作时效,不得迟报、谎报、瞒报、漏报舆情信息,不得应付、敷衍、拖沓、草率处置舆情。

舆情应急处置预案2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民族宗教系统被国内外网络媒体登载舆情信息,或对本系统正常工作秩序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相关信息等突发网络舆论情况的应对处置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统筹组织。

将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纳入全市民族宗教系统应急管理工作统筹安排,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

(二)分级负责,依法处置。

按照辖区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依规组织实施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监测预警,及早防范。

建立网络信息监测、报告、通报制度,及时发现和掌握互联网上动态性、苗头性和预警性信息,加强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和控制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四)服务发展,防止危机。

立足于服务发展、保障民生、维护稳定,采取法律、管理、技术、舆情疏导等综合措施加强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有效防止网络舆情危机发生。

三、组织体系及工作职责

(一)领导机构及职责

成立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审定全市民族宗教系统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预案、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督导、考核有关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研判“网络问政”形势,有序引导网络监督。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机关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二)主要职责

办公室:统筹、协调有关单位落实突发重大网络舆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其他相关工作。

各科室:负责组织实施本单位突发重大网络舆情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程序及办法

领导小组副组长:

成员:

(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该办公室设在柳河蒙银村镇银行综合管理部。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舆情信息的监测、搜集、整理以及对外宣传、解释和应对的具体工作。

舆情领导办公室负责人:

联络人:

四、舆情分类

(一)特别重大舆情

涉及到本行或主发起行业务经营、稳定发展等重大媒体热点事件或重特大突发事件,引起或可能引起大规模媒体炒作和群体性事件的不良舆情。

(二)重大或较大舆情

主要涉及我行、主发起行或主要股东的社会不良舆情或突发事件,媒体“炒作”敏感度高,可能引起或已经引发较大规模“炒作”,并有继续升级的可能。

(三)一般舆情

传播范围较小,暂未形成集中的舆论场,总体可控。

但也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升级的、涉及我行的社会不良舆情,应给与一定的预警关注。

(四)影响较小的舆情

敏感度较低,不具有一定的传播性,能够在短时间予以化解的舆情信息。

五、应急程序

(一)监测舆情。

我行将舆情监测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续进行,随时掌握社会有关我行的舆情导向、特点和趋势。

及时通过各类渠道了解相关信息,通过判断,筛选出相关不良舆情,记录其出处并分类。

通过分类选择特重大或重大舆

情先报、早报,尽可能减少不良的影响。

(二)跟踪舆情。

此项工作贯穿整个舆情应对处置工作,发现舆情后我行时刻监测舆情发展动向,直至舆情平息为止。

在监测过程中发现不良舆情恶化、影响面扩大等趋势时,要及时上报本行舆情应急领导小组,以便迅速有效地处理。

(三)信息报送。

我行各分支机构、各部室按照我行规定及时向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舆情信息,重大情况随时上报。

针对各种类型的舆情事件,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第一时间了解事态进展。

(四)会商措施。

接到舆情上报后,舆情应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舆情应对会,会商出舆情处理措施。

如为特别重大或重大舆情,及时听取监管部门和主发起行的会商措施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拿出最终处理措施,以便及时有效地对舆情加以引导和回复。

(五)舆情管控。

针对不实报道,由舆情应急领导小组积极采取措施,与刊登不实消息的相关方进行沟通,积极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针对突发事件产生的舆情,及时汇集、整理、分析,及时研究解决对策,及时做好与相关网络媒体沟通工作,在第一时间内发出官方声音,有效引导舆论,最大限度控制不良影响。

(六)宣传引导。

舆情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责任主体或责任部门制定舆论引导、正面宣传方案,拟定发布口径

稿源,明确目标媒体、发布渠道和发布要求、方式,在舆情领导小组指导下有序发布,并及时监督反馈宣传效果;根据舆情反映事件的程度,必要时及时组织新闻发布会,向公众澄清事实,积极加强正面引导,消除不利影响。

(七)协调联动。

各分支机构、各部室要及时做好本机构、本部门公众舆论的监控管理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信息,及时反馈舆情发展动向,按照领导小组要求统一回复,从而实现上下联动,对舆情的正确引导,直至舆情缓退、平息。

(八)舆情报送流程。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