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10篇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习目的
为了确保学校的应急疏散能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的协同情况,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紧急疏散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演习的顺利进行,成立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由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演习工作。
四、演习目标
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点,如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等。在整个疏散过程中,要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举行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召开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在活动前通知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的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时要小跑步撤离,但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在演习开始前,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不按身高自觉的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为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按一至六年级分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以指定老师为临时医务组长,非班主任老师为组员的救护小组。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将“受伤”学生抬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7、指定老师汇总年级人数,迅速向演习领导小组组长校长报告人员到位情况。
8、校长对本次演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9、校长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有秩序带回。教职工返回各办公室,演习正式结束。
(三)学生疏散路线
1、南教学楼底楼教室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到教室前面的花坛和草坪集中(依次由东至西)。
2、二楼楼梯东教室:
二(6)、三(1)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
二楼楼梯西教室三(2)、三(3)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三楼楼梯东教室五(1)班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南面草坪;
三楼五(2)班和六年级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3、一(1)、一(2)班的学生到校门口停车场,一(3)、一(4)班的学生到一(1)前空地。
4、三(4)、三(5)班,四年级各班和一(5)、一(6)、一(7)的学生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面操场。
(四)演习疏散负责教师安排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
2、学习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核心经验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会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的录像,如:玉树地震、汶川地震等
2、有关地震的图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组织幼儿观看录像:玉树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后大家谈话:在录像中看到哪些场景,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二、教师一边出示有关地震的图片一边向幼儿讲述地震的特点与危害: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毁、许多人在地震中受伤或丧失生命等等。
三、基本环节:地震中如何逃生?
四、1、请幼儿讨论并说说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组织幼儿观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视频。
3、教师总结: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五、①当地震发生时,(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头趴到床底下,可用被子、枕头包着头,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顺畅;(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头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头贴墙站好(教师示范);(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发或床底下,茶几或厨房柜子里;(在户外)尽量远离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蹲好,如果没有空旷的场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无窗的墙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大树等),并抱着头蹲下,不要到处乱跑,避免余震造成再次伤害。
③教育小朋友:灾难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穿戴方面等等。
六、结束环节:(安全演练)让幼儿练习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练,通过演练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线。老师在演练前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并提醒幼儿在演练游戏中不慌张,不推不挤,要互相关心,帮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练过程中,要请班上老师配合,避免幼儿在演练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七、延伸环节:让幼儿收集有关地震知识的资料,开设"地震知识展览"角。
八、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初步了解了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并学习了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通过观看录像和图片以及讨论,幼儿们对地震的特点和危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安全演练环节,幼儿们通过模拟地震逃生和疏散,掌握了实际行动中的应对方法。这次活动不仅考验了幼儿们的反应能力和个人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思维敏捷性和安全意识。通过延伸环节的地震知识展览,幼儿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地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幼儿们能够更好地掌握地震的应对方法,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地震灾害。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3
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学习地震时安全自救的常识。
2、培养安全和自救的意识。
活动准备:
地震录像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让幼儿观看地震录像,引出活动主题。
1、教师:钟老师今天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教师:刚才我们看到的画面,你们知道是发生了什么事吗?(地震)
3、教师:你从哪些方面看出是地震?(教师引导幼儿从房屋破坏、地面裂开、人员伤亡等方面进行描述。)
教师小结:视频里面的地面剧烈的摇晃,移动,房屋一间一间的倒塌,人们纷纷窜逃,哭声喊声连成了一片。
二、引导幼儿理解地震的含义
教师:你们知道为什么叫地震吗?(因为地震指的是剧烈的地壳运动,使地面迅速发生颤动。)你知道地震是怎么产生的呢?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我们人类是生活在地球的表面叫地壳,地壳不是静止不动的,它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总是不停的运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地壳在运动呢?那是因为它运动得很慢。但是如果地壳运动力太大、太猛烈,地壳上的岩层就无法承受里面的冲击而发生断裂,于是就会产生地震!
三、结合挂图,了解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1、教师:你们遇到过地震吗?你在哪里见过地震。
教师小结:我们这里没有发生过地震,但是在其他地方发生过大地震,比如我们中国唐山市在1976年发生过7.8级大地震,20xx年在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20xx年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在国外也经常发生地震,比如前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震惊全世界的9级大地震!
2、教师:地震时有什么景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老师结合图片讲述)老师这里收集了一些地震后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小结:地震会摧毁所有的房屋,还会造成山体滑坡和桥梁中断;许多人被压死压伤;许多人失去了亲人,无家可归,也有许多小朋友成了孤儿!
四、引导幼儿学习自救的方法!
1、教师:地震是分等级的,当大地震时地面和房屋会明显摇晃,不久就会发生山崩地裂!如果是小地震的话,我们会感觉有一点点震感,一般不会威胁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如果我们这里发生地震了,你们会怎么做呢?
教师小结:当发生大地震时,能跑就跑。在地震初时,一定要跑到空旷的地方,四周不要有广告牌、电线杆等物体,以免被砸到。跑的时候一定要抱着头,保护好头部。如果在短时间内跑不了,来不及跑呢?那就躲,一定要躲在家中最小的房间里,如卫生间、厨房,躲在结实的桌子下、床下等地方。切断电源,关掉煤气,等地震过后及时撤离。
2、教师:地震真是可怕的自然灾害!其实地震是可以预测的!
教师小结:像前段时间发生在日本的9级大地震,日本的科学家们就预测出来了。他们知道在几月几日在什么地方会发生地震,所以他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而发生在我们中国的那几次地震呢!我们国家就没有检测出来!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国家的科学还没有日本那么发达!所以孩子们要从小就热爱科学,认真地学习,长大后为我们的国家做贡献!
3、教师:如果是我们幼儿园发生地震,我们该怎么办呢?
教师小结:如果是我们幼儿园发生了地震,在初步震动的时候,我们迅速抱着头有顺序地排着队伍,跑到下面操场的空地上去!跑的时候一定不能推,不能挤,沿着楼梯迅速地往楼下跑去。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4
教育部在3月3日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小学幼儿园应急疏散演练指南》的文件,要求中小学校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应急疏散演练。根据上级通知和实际情况,我们学校决定在3月份安排一次全校性的防震应急疏散演练。为了确保在学校发生地震时,各项应急工作能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制定了本次演练的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组织开展防震减灾演练活动,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学校安全工作方针,筑起校园安全长城,保护学校师生的安全。通过演练,使师生们了解防震避险逃生知识,掌握从容应对应急避震逃生措施和方法,增强师生的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能力,提高学校快速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特别是减少不必要的非震伤害。
二、组织领导:
(一)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
组长:李国庆
副组长:
成员:全体行政及年级级长。
(二)防震减灾工作小组:
1、指挥组
总指挥:
副总指挥:(负责现场指挥、现场人员调度、楼道疏散安全调度、师生意外伤害救护调度)
2、宣传组:(组长)、各班主任(负责抗震减灾、应急避震、紧急疏散、自救、互救、自护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灾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地震演练警报信号发布)。
3、避震疏散护导组:卢悦生、吴华堂、吴有灵(组长)及各年级级长、班主任(负责学生应急避震、疏散撤离的安全护导,确保学生安全、有序、快速撤离到操场规划定的“安全”地带)。各年级班疏散路线按照学校各楼道疏散图进行规划,各年级楼道楼层护导教师由年级组安排。
4、意外伤害救护组:(组长)、(副组长)及全体总务人员(负责师生演练意外伤害的应急处置和救护)。应急救护处置地点为校警门卫办公室前的空旷地带。
5、安全集中(合)管理组:(组长)及各年级级长(负责演练中应急避震、安全疏散撤离环节的时间测定与“安全地带”学生集合调度指挥管理)。
6、安全保卫组:(组长)及全体督查人员和校警(负责活动期间校园环境治安安全保卫)。
7、摄影:(负责在教室内进行应急避震、疏散撤离以及“安全地带”集中等演练过程中的摄影照相)。
三、活动安排:
1、演练时间:20_年3月19日下午(第五周星期三第七节)。
2、参加人员:全体师生。
3、演练内容:
(1)应急避震演练;
(2)应急疏散演练。
四、演练要求:
1、保持镇静,听从指挥,服从安排。
2、保持安静,应急避震时行动敏捷、规范,快速有序,防止碰撞和伤害事故发生。
3、按照规定的通道、线路有序疏散撤离,不得搭线。禁止推拉、冲撞和拥挤,防止碰撞、踩踏和摔伤事故发生。
五、演练准备:
1、演练前学校组织教师动员大会,明确抗震应急演练的目的任务、时间内容、程序要求、工作岗位及注意事项等。
2、演练前对师生的身体状况进行一次问询检查,对于有特异体质(如先天性心脏病、癫痫等)的师生,以及演练前发烧、受伤等不宜进行紧张和奔跑活动的师生,要给予特殊考虑和安排。
3、演练前各班利用班队课时间组织开展抗震减灾、应急避震、应急疏散、自救互救方法、技能等知识和防震减灾演练目的、意义及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培训,让学生熟悉应急避震、应急疏散逃生的正确方法,明确班级紧急疏散逃生线路、到达安全集中地带的位置和相关纪律要求。同时强调演练是预防性、模拟性练习,并非真正的地震应急和疏散,以免引发地震谣传的误解。
4、演练前对紧急疏散楼道、路线和到达的“安全地带”进行实地仔细检查,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障碍和隐患,确保路线畅通和安全。
5、防震减灾演练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措施,明确职责,确保演练安全顺利进行。
六、演练程序:
1、启动程序:
演练开始前3分钟,总指挥通过校园广播系统宣布:各位领导,老师们,全体同学们:大鳌中学20_年3月19日抗震减灾演练即将开始,请大家作好准备,各工作组人员立即各就各位(现在地震来袭,实施紧急避险)。
2、紧急避险:
(1)信号员卢其爽发出“地震警报”信号(持续60秒钟)。
(2)听到信号后,在教室、实验室、宿舍的教职工应立即通知学生地震来袭,进行避震。在实验室等地点的教职工应迅速关闭火源、电源、气源等,处理好易燃、易爆、易引发化学反应的物品等。
(3)师生避险要求:保持镇静,头脑清醒;就近蹲下或躺在课桌、实验台、床铺旁边或承重墙的墙根、墙角;用手或其他柔软物品保护好头部,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缩小面积,不要靠近窗口,避开灯扇,避免被砸;视情况就近关闭火源、电源等。避险动作原则上要在12秒内完成。
地震报警信号要求:
(1)应急避震和应急疏散演练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2)防震警报音乐代表发生地震,学生进行应急避震。
(3)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为连续长警报声,代表主震结束,学生进行疏散撤离。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5
活动目标:
1、让小学生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学习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强小学生的安全意识。核心经验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会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提高小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有关地震的录像,如:玉树地震、汶川地震等。
2、有关地震的图片、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PPT。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组织小学生观看录像:玉树地震、汶川地震或日本地震。看完后大家谈话:在录像中看到哪些场景,这是怎么回事?自己有何感想?
二、教师一边出示有关地震的图片一边向小学生讲述地震的特点与危害: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建筑物被毁、许多人在地震中受伤或丧失生命等等。
三、基本环节:地震中如何逃生?
四、1、请小学生讨论并说说如何在地震中逃生?
2、组织小学生观看地震中安全逃生的相关视频。
3、教师总结: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
五、
①当地震发生时,(在睡房)小朋友立即抱着头趴到床底下,可用被子、枕头包着头,但不能堵住鼻子,避免呼吸不顺畅;(在教室)小朋友可抱住头躲到桌子下面,或抱住头贴墙站好(教师示范);(在家中)小朋友可躲到沙发或床底下,茶几或厨房柜子里;(在户外)尽量远离建筑物,跑到空旷的地方蹲好,如果没有空旷的场地可以躲到街道的柱子下或无窗的墙下。
②地震停止,小朋友立即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远离建筑物、大树等),并抱着头蹲下,不要到处乱跑,避免余震造成再次伤害。
③教育小朋友:灾难中,逃命最重要,不要想着带走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穿戴方面等等。
六、结束环节:(安全演练)让小学生练习在地震中逃生、疏散演练,通过演练熟悉在地震中逃生的方法及疏散路线。老师在演练前介绍演练方法和要求,并提醒小学生在演练游戏中不慌张,不推不挤,要互相关心,帮助同伴。在地震逃生演练过程中,要请班上老师配合,避免小学生在演练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
七、延伸环节:让小学生收集有关地震知识的资料,开设“地震知识展览”角。
活动目标拓展:
在地震知识展览角中,可以让小学生展示他们收集到的有关地震的资料和图片。此外,还可以组织小学生参观地震模拟器,让他们亲身体验地震的震感,并通过模拟器的演示,加深他们对地震的危害和逃生方法的理解。
同时,可以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地震灾害案例,让小学生了解到地震带来的巨大破坏和人员伤亡,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另外,可以开展一些小组活动,让小学生分组进行模拟地震逃生训练,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最后,可以邀请一些地震专家或救援人员来学校进行讲座,向小学生介绍地震的科学知识和救援工作,让他们了解到地震防灾和救援的重要性。
很多人不知道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10篇怎么制定合适,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模版,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1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培养训练有素的应急组织,提高应急救援能力,预防学校在发生严重的突发危害事件时,学校能有组织、有秩序进行疏散,限度的保护全体师生的人身安全。
二、演习目的
为了确保学校的应急疏散能力,提高全体师生的紧急疏散应对能力,熟悉学校紧急疏散路线,检查学校紧急疏散预案的可行性和全体师生的协同情况,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三、紧急疏散领导小组
为了确保演习的顺利进行,成立紧急疏散领导小组,由相关负责人组成,负责指导和协调演习工作。
四、演习目标
要求全体师生接到紧急疏散指令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有序、镇定、快速地到达疏散集合地点,如学校篮球场、操场、校门边停车场、南教学楼前草坪等。在整个疏散过程中,要做到师生配合默契、疏散路线清楚、组织有条不紊、人人各尽其责,确保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五、演习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
1、举行紧急疏散领导小组会议,明确演习的目的和要求,并研究和确定疏散路线。
2、召开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及班主任会议,明确各位老师在疏散时的分工及路线,分楼层落实负责人员。
3、在活动前通知各班主任,告知学生演习的安排和疏散路线,目的是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慌,同时又保证紧急疏散演习的实效。要求学生疏散下楼时要严肃、安静、有序、快速,绝对不要打闹、推搡,走楼梯时要小跑步撤离,但不要着急跑得过快,以防跌倒。
(二)演习安排
1、在演习开始前,校长在学校广播中宣布演习开始,要求全体师生按照紧急疏散演习方案迅速到达学校东操场集中。警报铃由相应的老师负责,同时要求参与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迅速到位,各负其责。
2、各教室师生听到第一声警报后迅速双手抱头躲在课桌底下,第二声警报后迅速打开教室前后门,前面三排走前门后面几排走后门,离开教室到走廊。不按身高自觉的排成一路纵队,放低身姿尽快向楼梯移动。听从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指挥,由体育委员组织迅速有序的按规定路线撤离教室,到达操场指定位置。撤离顺序为副班主任在前,班主任老师最后撤离。
3、全体学生按指挥快速通过。遇到楼梯下有学生正在通过时,不惊慌不拥挤,按“先到先通过;先二楼层,后三楼层”的顺序撤离教学楼。
4、学生到达指定疏散集合地点后,由副班主任或班主任整队,迅速清点人数,向级部主任报告应到人数和实到人数。
5、非班主任也必须准时随班参加演习,听到信号后,迅速到指定位置。协助学生疏散的老师在确认学生全部撤离后也要迅速到达大操场指定位置。全体教职工按一至六年级分组点名,各班向年级组负责人报告各班人数。
6、成立以指定老师为临时医务组长,非班主任老师为组员的救护小组。救护小组接到有学生“受伤”的信息后,迅速赶到指定地点,将“受伤”学生抬离现场,到达安全地带。
7、指定老师汇总年级人数,迅速向演习领导小组组长校长报告人员到位情况。
8、校长对本次演习情况进行总结和点评。
9、校长宣布演习结束,各班有秩序带回。教职工返回各办公室,演习正式结束。
(三)学生疏散路线
1、南教学楼底楼教室的学生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直接到教室前面的花坛和草坪集中(依次由东至西)。
2、二楼楼梯东教室:
二(6)、三(1)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校门口停车场集中;
二楼楼梯西教室三(2)、三(3)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三楼楼梯东教室五(1)班的学生从楼梯东下到南面草坪;
三楼五(2)班和六年级的学生从楼梯西下到篮球场。
3、一(1)、一(2)班的学生到校门口停车场,一(3)、一(4)班的学生到一(1)前空地。
4、三(4)、三(5)班,四年级各班和一(5)、一(6)、一(7)的学生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到西面操场。
(四)演习疏散负责教师安排
地震逃生的安全教育措施及方案怎么写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的危害。
2、学习并掌握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
3、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核心经验了解地震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学会在地震中自救与逃生的基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