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安徽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7 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分子式:C3H2O3

B 分子中含有6个σ键

C 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 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8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B 除去CO中的CO2C 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H2、SO2、CO2三种气体都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10 下列有关NaClO和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2H2O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X1023个

11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

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13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 +c(H+) =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 =c(NH4+) +c(Na+)

25.(14分)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

(3)用“>”或“<”填空:

原子半径电负性熔点沸点

Al_____SiN____O金刚石_____晶体硅CH4____SiH4

(4)常温下,将除去表面氧化膜的Al、Cu片插入浓HNO3中组成原电池(图1),测得原电池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0-t1时,原电池的负极是Al片,此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溶液中的H+向___极移动,t1时,原电池中电子流动方向发生改变,其原因是______。

26 (15分)四苯基乙烯(TFE)及其衍生物具有聚集诱导发光特性,在光电材料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以下是TFE的两条合成路线(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省略):

(1)A的名称是______;试剂Y为_____。

(2)B→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B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

(3)E→F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B的酸性比苯酚强 b.D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c.E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 d.TPE既属于芳香烃也属于烯烃

27 (14分)硼氢化钠(NaBH4)在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某研究小组采用偏硼酸钠NaBO2为

主要原料制备NaBH4,其流程如下:

已知:NaBH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可溶于异丙胺(沸点:33℃)。

(1)在第①步反应加料之前,需要将反应器加热至100℃以上并通入氩气,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原料中的金属钠通常保存在____中,实验室取用少量金属钠需要用到的实验用品有_____,_____,玻璃片和小刀等。

(2)请配平第①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BO2+□SiO2+□Na+□H2 = □NaBH4+□Na2SiO3

(3)第②步分离采用的方法是______;第③步分出(NaBH4)并回收溶剂,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4)NaBH4(s)与H2O(l)反应生成NaBO2(s)和氢气(g),在25℃,101KPa下,已知每消耗3.8gNaBH4(s)放热21.6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8.(14分)某研究小组将纯净的SO2气体通入0.1mol·L-1的Ba(NO3)2溶液中,得到了BaSO4沉淀,为探究上述溶液中何种微粒能氧化通入的SO2,该小组突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溶液中的NO3-

假设二:溶液中溶解的O2

(1)验证假设一

该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了假设一,请在下表空白处填写相关实验现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1: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假设一成立

实验2:在盛有不含O2的25ml0.1mol/LBa(NO3)2溶液的烧杯中,缓慢通入纯净的SO2气体

(2)为深入研究该反应,该小组还测得上述两个实验中溶液的pH随通入SO2体积的变化曲线入下图:

实验1中溶液pH变小的原因是____;V1时,实验2中溶液pH小于实验1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

(3)验证假设二

请设计实验验证假设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

(4)若假设二成立,请预测:在相同条件下,分别通入足量的O2和KNO3氧化相同的H2SO3溶液(溶

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充分反应后两溶液的pH前者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后者,理由是_________。

安徽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7 A 8 B 9 C 10 D 11 A 12 D 13 B

25 (14分)(1)三 ⅣA, (2)1s22s22p3 1 (3) > < > <

(4)2H+ + NO3-+e-=NO2 ↑+ H2O 正 Al在浓HNO3中发生了钝化,氧化膜阻止了Al的进一步反应

26(16分) (1)甲苯、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取代反应、羧基、羰基 (3)

(4)

(5)a d

27 (14分)(1)除去反应容器中的水蒸气和空气 煤油 镊子 滤纸

(2)NaBO2+2SiO2+4Na+2H2 = NaBH4+2Na2SiO3

(3)过滤 蒸馏

(4)NaBH4(s)+2H2O(l) = NaBO2(s)+4H2(g) △H=-216 KJ/mol

28(14分)(1)无明显现象、有白色沉淀

(2)SO2溶于水生成H2SO3 3SO2+2NO3-+2H2O=3SO42-+ 4H++2NO

(或3H2SO3+2NO3-= SO42-+ 4H++2NO+2H2O)

(3)

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不要求写具体操作过程)实验1作为参照实验实验3:将纯净的SO2气体缓慢未经脱氧处理的的25mL0.1mol/LBaCl2溶液的烧杯中若有白色沉淀,表明假设二成立,否则不成立。

小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明,足量的O2和NO3-分别氧化相同的H2SO3,生成H+的物质的量前者多于后者。(本题部分小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合理答案均给分)

2015年高考安徽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7.碳酸亚乙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3H2O3 B.分子中含6个σ键

C.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A

解析:考察有机分子结构和燃烧比例。分子式为C3H2O3,有8个σ键,含有C-C非极性键,D项未指明标准状况。

8.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0mol·L-1 NaOH溶液B.除去CO中的CO2 C.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D.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B

解析:考察实验基本操作。A、容量瓶不能用来做溶解容器,故A错误;B、正确;C、下层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C错误;D、酸式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故读数为:11.80mL,故D错误。选择B。

9.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H2、SO2、CO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SiO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C

解析:考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A、Na2CO3固体受热不易分解,故A错误;B、Fe(OH)3胶体是红褐色,故B错误;C、正确;D、SiO2和氢氟酸反应,没有生成盐和水,故D错误。选择C

10.下列有关NaClO和NaCl混合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入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Fe2++ClO-+2H+=== Cl-+2Fe3++H2O

D.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

D

解析:考察离子反应。A、ClO-具有强氧化性,在酸性条件下,与Br-不能共存,故A 错误;B、Ag+与Cl-不能共存,故B错误;C、该溶液中,应该是碱性条件下,故C错误;D、方程式为:NaClO+2HCl=NaCl+H2O+Cl2↑,生成1molCl2,根据Cl2~e-,转移电子约为6.02×1023个,D正确。选择D。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安徽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安徽高考化学试卷及答案

7 碳酸亚乙烯酯是锂离子电池低温电解液的重要添加剂,其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分子式:C3H2O3

B 分子中含有6个σ键

C 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D 8.6g该物质完全燃烧得到6.72LCO2

8 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A配制0.1mol/L的NaOH溶液B 除去CO中的CO2C 苯萃取碘水中I2,分出水层后的操作记录滴定终点读数为12.20mL

9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2CO3、NaHCO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C H2、SO2、CO2三种气体都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10 下列有关NaClO和NaOH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中,H+、NH4+、SO42-、Br-可以大量共存

B该溶液中,Ag+、K+、NO3-、CH3CHO可以大量共存

C向该溶液中滴加少量Fe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O-+2H+=2Fe3++Cl-+2H2O

D 向该溶液中加入浓盐酸,每产生1molCl2,转移电子约为6.02X1023个

11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H<0

12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试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蓝反应中有NH3产生

B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0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Mg

13 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的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c(Na+)= c(NH3·H2O)

B.加入10mL盐酸时:c(NH4+) +c(H+) = c(OH-)

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 = c(Na+)

D.加入20mL盐酸时:c(Cl-) =c(NH4+) +c(Na+)

25.(14分)C、N、O、Al、Si、Cu是常见的六种元素。

(1)Si位于元素周期表第____周期第_____族。

(2)N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Cu的基态原子最外层有___个电子。

(3)用“>”或“<”填空: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