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的疫情比较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最近各地的疫情比较严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疫情防控方面的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疫情期间社区疫情管理方案1
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作,及早发现病例,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依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与健康促进法》《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案》等相关⽂件规定,特制定本⼯作⽅案。
⼀、⼯作要求
(⼀)党政牵头、社区动员,实施⽹格化、地毯式管理,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
(⼆)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原则,做好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现、防控和应急处置⼯作。
⼆、相关定义
(⼀)社区。
本⽅案中“社区”是指街道办事处或乡镇⼈民政府所辖的城乡社区(即城市社区和村)。
(⼆)社区疫情划分
1.社区未发现病例。
指在社区居民中,未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
2.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社区出现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尚未出现续发病例。
暴发疫情是指14天内在⼩范围(如⼀个家庭、⼀个⼯地、⼀栋楼同⼀单元等)发现2例及以上确诊病例,病例间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际传播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
3.社区传播疫情。
指在社区居民中,14天内出现2例及以上感染来源不清楚的散发病例,或暴发疫情起数较多且规模较⼤,呈持续传播态势。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1.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发病前3天⾄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停留时间超过1⼩时、空间较⼩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管
理。疫点⼀般以⼀个或若⼲个住户、⼀个或若⼲个办公室、列车或汽车车厢、同⼀航班、同⼀病区、同⼀栋楼等为单位。
2.疫区。
如果出现了社区传播疫情,可根据《中华⼈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关规定将该社区确定为疫区。
(四)密切接触者
与病例发病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与病例共同居住、学习、⼯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员,如与病例近距离⼯作或共⽤同⼀教室或与病例在同⼀所房屋中⽣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员、家属或其他与病例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员,如直接治疗及护理病例、到病例所在的密闭环境中探视病⼈或停留,病例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员;
3.与病例乘坐同⼀交通⼯具并有近距离接触⼈员,包括在交通⼯具上照料护理过病⼈的⼈员,该病⼈的同⾏⼈员(家⼈、同事、朋友等),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员;
4.现场调查⼈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员。
三、社区防控策略及措施
(⼀)社区未发现病例
实施“外防输⼊”的策略,具体措施包括组织动员、健康教育、信息告知、疫区返回⼈员管理、环境卫⽣治理、物资准备等。
1.组织动员:社区要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作组织体系,以街道和社区⼲部、社区卫⽣服务中⼼和家庭医⽣为主,⿎励居民和志愿者参与,组成专兼职结合的⼯作队伍,实施⽹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对社区、楼栋、家庭进⾏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2.健康教育:充分利⽤多种⼿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知识宣传,积极倡导讲卫⽣、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明⾏为,营造“每个⼈是⾃⼰健康第⼀责任⼈”“我的健康我做主”的良好氛围。
使群众充分了解健康知识,掌握防护要点,养成⼿卫⽣、多通风、保持清洁的良好习惯,减少出⾏,避免参加集会、聚会,乘坐公共交通或前往⼈群密集场所时做好防护,戴⼝罩,避免接触动物(尤其是野⽣动物)、禽类或其粪便。
3.信息告知:向公众发布就诊信息,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热者到社区卫⽣服务中⼼(卫⽣院)就诊,发热患者到发热门诊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到定点医院就诊。
每⽇发布本地及本社区疫情信息,提⽰出⾏、旅⾏风险。
4.疫区返回⼈员管理:社区要发布告⽰,要求从疫区返回⼈员应⽴即向所在社区报告登记,每天上午9点,下午3点⾃测体温两次,并将体温和健康状况每天下午4点前向社区报告,主动居家隔离14天。街道办事处每天下午5点前将汇总报表(附件2、3)报崂⼭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组⾦宏。
体温超过37.3℃⽴即电话报告社区,社区要⽴即向街道办事处、所属社区卫⽣服务中⼼(卫⽣院)报告。由社区卫⽣服务中⼼(卫⽣院)安排120救护车转运到发热门诊就诊,并将信息⽴即报告区疾病预防
控制中⼼。
5.环境卫⽣治理:社区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物综合防制,对居民⼩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地等重点场所进⾏卫⽣清理,处理垃圾污物,消除⿏、蟑、蚊、蝇等病媒⽣物孳⽣环境。
及时组织开展全⾯的病媒⽣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物密度。
6.物资准备:社区和家庭备置必需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体温计、⼝罩、消毒⽤品等。
(⼆)社区出现病例或暴发疫情
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6项措施,以及密切接触者管理、加强消毒。
1.密切接触者管理:充分发挥社区预防保健医⽣、家庭签约医⽣、社区⼲部等⽹格管理员的作⽤,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排查并实施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有条件的应明确集中观察场所。
每⽇随访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状况,指导观察对象更加灵敏的监测⾃⾝情况的变化,并随时做好记录。做好病⼈的隔离控制和转送定点医院等准备⼯作。
2.消毒:社区要协助疾控机构,做好病例家庭、楼栋单元、单位办公室、会议室等疫点的消毒,以及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三)社区传播疫情
采取“内防蔓延、外防输出”的策略,具体包括上述8项措施,以及疫区封锁、限制⼈员聚集等2项措施。
1.疫区封锁:对划为疫区的社区,必要时可采取疫区封锁措施,限制⼈员进出,临时征⽤房屋、交通⼯具等。
2.限制⼈员聚集:社区内限制或停⽌集市、集会等⼈群聚集的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吧、KTV、商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停业、停课。
疫情期间社区疫情管理方案2
为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保障⼴⼤居民⽣命安全和⾝体健康,根据区防控指挥部要求,结合当前疫情防控⼯作实际,特制定本⼯作⽅案。
⼀、总体⽬标
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实施群防群治、联防联控,⽹格化、地毯式管理,最⼴泛动员群众⾃我防护,最坚决防⽌疫情输⼊、蔓延、输出,最严格落实综合防控措施,最果断处置疫情,最有效控制疾病传播,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民战争。
⼆、组织领导
成⽴防控领导⼩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疫情应急处置⼯作。
(⼀)⼈员组成
组长:
成员:
防控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和七个⼯作组,办公室设在卫⽣室。
(⼆)职责分⼯
1.综合协调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会议组织、综合材料起草及指挥部交办的相关⼯作;突发疫情防控事务。
(2)负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作⽅案起草、申报,负责疫情信息统⼀上报⼯作,协调联防联控机制成员单位信息报送。
(3)负责做好疫情防控⼯作中活禽交易、野⽣动物管控及疑似病例留置、确诊病例隔离等相关⾏政执法监督和法律服务⼯作。
2.卫⽣医疗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组织制定疫情防控技术⽅案;组织实施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根据预防控制⼯作需要,依法提出隔离、封锁、有关地区的建议。
(2)负责配合党委政府组织实施学校疫情防控措施,加强学⽣、教职⼯的宣传教育和⾃我防护⼯作。
(3)负责指导督促⽂化娱乐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作;必要时协助卫⽣院做好⼈员宣传、登记、观察⼯作;及时接受、卫⽣健康部门的警⽰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作。
(4)负责协助卫⽣健康部门依法做好强制隔离等相关应急处置⼯作。
(5)组建突发公共卫⽣事件咨询组;对确定突发公共卫⽣事件的级别以及采取相应的重要措施提出建议;参与制定、修订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案;对突发公共卫⽣事件应急处置进⾏技术指导。
3.后勤保障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组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的监督和管理⼯作。
(2)负责配合组好防控物资储备。
(3)负责安排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药品、物资储备、疫情防控⼈员补助等所需经费,做好经费使⽤的监督管理,配合部门做好捐赠资⾦使⽤的监督管理⼯作。
(4)负责按照⼯伤保险政策有关规定,落实参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作⼈员的⼯伤保险待遇。
(5)负责动员社会组织开展社会捐助⼯作,做好款物管理和发放⼯作;对符合条件的困难患者提供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协调做好死亡⼈员⽕化和其他善后⼯作。
4.交通管控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对乘坐公路交通⼯具的⼈员进⾏检疫、检验⼯作,防治传染病通过交通运输环节传播;保障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员以及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等急⽤物资和有关标本运送,做好疫情区交通管理,协助交警部门做好道路交通管理⼯作。
(2)做好道路交通管理⼯作,⼈群密集场所的⼈员劝阻和疏散⼯作。
(3)协调组织对乘车的⼈员进⾏检疫、检验⼯作,将发现的传染病⼈、疑似传染病⼈及相关密切接触者移交制定的医疗卫⽣机构;保障突发公共卫⽣事件处置⼈员以及防治药品、医疗器械等急⽤物资运送,做好疫区交通管理⼯作。
5.治安管理组
由驻⽚民警负责,密切关注与疫情防控有关的社会治安动态,依法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
6.环境治理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组织开展爱国卫⽣运动。
(2)负责组织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期间可能与家禽有关的疫情防控,做好相关的检测、流⾏病调查和应急处置等⼯作。
(3)负责活禽交易市场管理,根据疫情防控⼯作需要关停镇活禽交易所市场等。
(4)会同镇市场监管所做好野⽣动物交易管控,组织开展野⽣动物监测、基础调查和样品采集⼯作;组织做好快速隔离、病样采集等⼯作。
(5)负责组织环境整治,维护环境安全。
7.新闻宣传组(负责⼈ xxx,成员 xxx、xxx、xxx)
(1)负责做好疫情防控信息发布和宣传报道⼯作;做好⽹上正⾯宣传和舆论引导,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及时处置煽动性、谣⾔类不实信息。
(2)负责会同镇党政办及时发布疫情信息。
三、具体⼯作
(⼀)全⾯实施封闭管理
所有住宅社区(村组)、单位等实施封闭式管理,落实“六个⼀”机制:
1.只留设⼀个出⼊⼝。严格社区封闭式管理,仅保留⼀个必要出⼊通道,切实减少⼈员流动,对于⽆法封闭的开放式居民点,要以⽹格为基础拉设警戒线,确保有效防控。
2.组建⼀⽀管理队伍。要充实社区(村组)疫情防控管理队伍,组建由街道或社区⼲部、⽹格员、物业管理⼈员、保安、协警、志愿者等组成的防控⼩分队,互相监督和配合,共同担起责任,保障居民、业主的⽣命安全。
3.设置⼀个劝导宣传台。通过横幅标语、宣传⼿册、⼤喇叭等⽅式,在社区内营造浓厚的防疫防控氛围,让疫情的严峻形势及防范相关知识家喻户晓。
4.配备⼀套防控装备。要保障管理队伍的物资配备,确保测温枪、⼝罩、消毒液及喷洒设备等必要的⼯作物资能够得到保障。
5.形成⼀套管理制度。要形成24 ⼩时轮流值班、住宅社区“⼀⽇⼀消毒”、进出社区登记备案等⼯作制度,做好社区清洁消毒、垃圾分类处理、电梯消毒等⼯作,确保社区有效管理。
6.组织⼀个督查队伍。加强对居民社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的指导和调度,严之⼜严、细之⼜细做好各项疫情防控⼯作,确保住宅社区封闭式管理标准化、规范化。
(⼆)认真核查⼈员车辆
1.社区(村组)进出⼝实⾏“⽆死⾓布防、⽹格化管理、⼩单元作战、全天候管控”,落实24⼩时不间断应急值守,⽩天值守⼈员不少于4⼈,夜间不少于2⼈。
2.对来往⼈员进⾏核查,对外来⼈员及外地返乡⼈员逐⼈填写健康登记表报备,并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管理。对没有登记的外来⼈员,应第⼀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组)报告,由县区、镇街掌握去向,据情纳⼊相应管控机制。
3.凡不主动报告及拒绝接受检测体温、医学筛查、医学观察等防控措施的,由公安机关依法追究责任。
4.严控社区(村组)以外⼈员和车辆进⼊,特殊情况确需进⼊的,⼀律戴⼝罩、测体温并由专⼈带进,⼯作队必须建⽴台账并及时销号。
(三)加强重点区域管理
对出现确诊病例的社区(村组),在做好“六个⼀”的基础上,由社区(村组)对相应住宅楼楼栋或单元进⾏封闭式硬隔离:
1.要摸清⼈员组成。以家庭为单位,对该楼栋或单元住户进⾏登记造册,切实摸清⼈员组成、⼈员结构、⼈员关系,确保登记到该楼栋或单元的所有⼈员。
2.要实⾏居家隔离。要求该楼栋或单元所有⼈员居家隔离,⽣活必备物资由属地街道、社区⼯作⼈员代为购买,定点投放,不见⾯送达。
3.要实时监控体温。每⽇对该单元住户进⾏⼀次体温测量,单元住户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必须及时送诊、及时报告。
4.要强化卫⽣防疫。每⽇⾄少对该区域公共部位进⾏两次消毒,使⽤频繁的部位要多轮、多次及时消毒。
(四)做好重点⼈群服务
1.对社区(村组)内确诊或疑似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律实⾏定点集中隔离观察,并进⾏核酸检测初筛,由集中隔离⼯作专班组织做好⼼理疏导和咨询服务。
2.对排查出的14天内有湖北、河南、浙江温州等省外和省内疫情严重地区旅居史⼈员,规范开展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3.对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隔离时间满14天、且⽆不适症状的,由包保⼲部和包保医务⼈员共同签字确认后,解除隔离医学观察。
4.督促患者及时就医就诊,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的⼈员,第⼀时间向所驻社区(村组)⼯作队报告,由⼯作队联系医疗机构上门收治,定点诊疗,严禁⾃⾏乘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具前往医院。居家隔离⼈员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异常情况,第⼀时间向所驻社区(村组)⼯作队报告,由⼯作队联系医疗机构上门收治,确保患者第⼀时间得到诊治。
5.全⾯掌握独居、空巢、留守、失能及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年⼈和婴幼⼉、孕产妇基本信息。做好养⽼院、敬⽼院等场所环境消毒⼯作。加强孕产妇健康咨询和指导,督促家长看护孩⼦养成良好卫⽣习惯。
(五)强化⽣活物资保障
切实做好⽣活服务⼯作,社区(村组)⼈员外出实⾏通⾏证制度,实施“⼀户⼀卡”。疫情期间每户发放1张出⼊通⾏证或定期发放出⼊券,每2天每户可指派1名相对固定的⾝体素质好、抵抗⼒较强的家庭成员持通⾏证出门采购⽣活物品,或由所在社区(村组)提供⽣活必需品上门(⾮接触)服务。快递、外卖实⾏⽆接触配送。
(六)严格公共场所管控
1.除涉及民⽣的⽔电⽓维修外,社区(村组)各类⼯程施⼯⼀律停⼯;⽴即关闭社区(村组)内⾮涉及居民⽣活必需的公共场所。
2.社区周边农贸市场、超市、药店等场所实⾏提升⼀级管理,缩短营业时间,⼊⼝处应设置消毒垫,室内定期消杀,安排专⼈督促进出⼈员⼀律测体温、全程戴⼝罩,不配合的及时提醒并劝返。
3.所有药店出售退烧、咳嗽类药品,⼀律实⾏实名登记并报告相关部门。
4.对违反上述规定的重点公共场所,⼀经发现或经举报查实,⽴即依规予以停业整顿。
(七)加强环境卫⽣治理
1.⼤⼒开展爱国卫⽣运动,加⼤环境卫⽣整治⼒度,严格对社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进⾏清洁、消毒和通风,改善环境卫⽣状况,特别要加强对农贸市场的环境整治和⾮法贩卖野⽣动物的监管,把环境卫⽣整治措施落实到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2.社区(村组)组织开展以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物综合防制,对居民社区、垃圾中转站、建筑⼯地等重点场所进⾏卫⽣清理,处理垃圾污物;及时组织开展全⾯的病媒⽣物防制与消杀,有效降低病媒⽣物密度。
3.加强废弃⼝罩处置管理,按照规范⾜量设置废弃⼝罩定点收集桶,在城乡社区、乡村原垃圾投放点设置专⽤废弃⼝罩收集桶,并在桶上张贴明确标识,引导群众定点投放,规范处置。
(⼋)限制⼈员聚集活动
社区(村组)积极开展“六⼩六起来”活动,严格做到不扎堆、不串门、不聚集,尽量不外出,不得在社区(村组)内聚集、聊天、串门、遛狗等。社区内⼀律禁⽌组织、开展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
动,“红事”停办,“⽩事”从简,并提前向所驻社区(村组)⼯作队报告备案,对拒不听从管理劝阻甚⾄聚众闹事者,公安机关依法惩处。
(九)提⾼全民防控意识
1.要通过“⼀封信”、“倡议书”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等传染病防控知识宣传,发布健康提⽰和就医指南,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引导公众规范防控⾏为,做好个⼈防护,尽量减少⼤型公众聚集活动,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2.社区(村组)通过宣传栏、标语、⼴播喇叭等多种形式,宣传疾病防控、⽣活防疫等知识和相关法规政策,营造群防群控、科学防控的氛围。
3.加强思想政治⼯作,畅通居民沟通渠道,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社会关切,引导居民弘扬正⽓,坚决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对违法违纪违规⾏为坚决予以抵制,共同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发挥党员带头作⽤
1.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精神,组织社区(村组)内党员建⽴临时党⽀部,协助社区(村组)开展疫病防控。
2.充分发挥社区(村组)内党员、⼲部、⽼师、公职⼈员模范带头作⽤,带头管好家⼈和亲属,主动参与社区疫情防控⼯作,引导带动群众科学防控,共同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
四、⼯作要求
(⼀)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社区(村)防控⼯作的领导,进⼀步落实⼲部联系社区(村)制度,强化社区(村)包楼、包⽚、包户⼯作,责任到⼈、联系到户,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得到切实落实。发挥社区(村)党组织战⽃堡垒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加强联防联控,严防死守、不留死⾓,构筑群防群治抵御疫情的严密防线。
(⼆)及时信息报送。各社区(村组)每⽇汇总社区(村组)疫情联防联控信息,报⾄镇防控领导⼩组,⽆病例零报告。防控过程中发现问题,社区(村)应第⼀时间报告街乡镇及卫⽣防疫部门。
(三)强化督促检查。对在疫情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有突出表现的组织和个⼈,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疫情防治过程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拒不接受⼯作任务,借故推诿拖延,擅离职守,临阵脱逃者,按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罚,直⾄追究法律责任。
(四)做好善后⼯作。积极稳妥、深⼊细致地做好善后处置⼯作,社区要做好病⼈及其家⼈的安抚⼯作;要配合和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疫病防治、调查和环境污染消除⼯作;要形成详细的疫情报告,对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做出评估。
(五)抓好舆情监控。疫情动态需要向外发布,必须按规定逐级上报,不得擅⾃对外发布。如有新闻媒体要求采访,必须经过镇防控指挥部同意,未经同意任何⼈不得接受采访,以避免报道失实。
疫情期间社区疫情管理方案3
为指导社区科学有序开展疫情防控⼯作,规范处置突发的散发病例和聚集病例,采取及时、有效地防控措施,保障⼴⼤⼈民群众的⾝体健康和⽣命安全,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特制定本预案。
⼀、社区成⽴疫情应急领导⼩组,建⽴保障机制
各社区应成⽴由社区主任任领导⼩组组长、社区⼯作⼈员为组员的疫情应急⼯作⼩组,下设排查组、医疗保障、安全后勤保障、消毒组等职能⼩组,并明确职责分⼯。要建⽴疫情防控⼯作组织体系,以社区⼲部、社区卫⽣服务中⼼、基层公安民警为主的联防联控⼯作队伍,实施⽹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对社区楼栋、家庭全覆盖落实防控措施。
⼆、社区疫情划分
(⼀)出现散发病例
社区出现散发病例,是指在社区居民中,出现1例确诊病例,尚未出现续发病例。出现散发病例后,社区应提⾼监测防控⼒度,配合市疾控中⼼做好密切接触者的排查与管理,并做好消毒,在区卫健部门的指导下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出现2例及以上聚集性疫情
聚集性疫情,是指14天内在⼩范围(如⼀个家庭、⼀个单位等)发现2例及以上的确诊病例或⽆症状感染者,且存在因密切接触导致的⼈际传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感染的可能性。应由区疫情防控专家评估后采取相应管控措施。对有确诊或疑似病例的楼栋实施封闭管理,限制⼈员进出。对发⽣聚集性疫情的楼栋实施硬隔离。视疫情情况确定隔离范围。
三、疫点、疫区的划分
(⼀)疫点
如果社区出现散发病例,将病例可能污染的范围确定为疫点。原则上,病⼈发病前3天⾄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病⼈停留时间超过1⼩时、空间较⼩且通风不良的场所,应列为疫点进⾏管理。疫点⼀般以⼀个或若⼲个住户、同⼀栋楼等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