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娱乐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娱乐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1
对有序推进娱乐场所恢复开放,指南要求坚持常态防控,有序开放,预约限流;在消费者保护上要求落实戴口罩、检测登记制度,实施预约限流措施,建立值守制度;在场所防控管理上要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加强消毒通风,配备防护物资,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排查消防隐患;在员工健康管理方面做好员工健康监测,减少员工聚集,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在异常情况处置上做到建立沟通机制,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在保障措施方面,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监督检查,加强应急管理。
一、总体要求
(一)坚持常态防控。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属地原则”,严格遵守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门的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制定包含娱乐场所在内的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并及时进行动态调整,确保安全。
(二)坚持有序开放。
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的情况下,各地应当严格按照属地党委、政府统一部署,以县域为单位,分区分级,确定娱乐场所恢复开放时间和具体要求。
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疫情风险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地区和境外输入压力较大地区,应当从严、审慎把控恢复开放时间。
(三)坚持预约限流。
恢复开放的娱乐场所应当严格执行人员限流限量措施,实行预约消费、错峰入场等措施,并对场所内消费者数量实行动态监控,防范聚集性风险。
二、消费者保护
(四)落实戴口罩、检测登记制度。
娱乐场所应当配备测量体温设施设备,并安排专人值守。
消费者进入场所必须佩戴口罩、测量体温、出示健康码,并进行实名登记。
消费者不戴口罩或者体温异常的,场所应当拒绝其进入。
消费者在场所公共区域内应当科学佩戴口罩。
(五)实施预约限流措施。
娱乐场所应当采取预约消费、错峰入场等措施,对消费者进行限流限量。
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每个包间接纳消费者人数也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游艺娱乐场所内接纳消费者人数不得超过核定人数的50%。
(六)建立值守制度。
娱乐场所应当安排专人监督进入场所的员工和消费者遵守相关防疫要求,及时对消费者进行疏导、分流,避免人群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三、场所防控管理
(七)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娱乐场所应当落实防控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制定本场所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落实到具体个人。
(八)加强消毒通风。
娱乐场所每日营业前,应当对场所内外公共部位进行全面消毒清洁。
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麦克风、点歌按钮、屏幕、座位桌台等设备消毒或更换;游艺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对消费者使用过的设备按键、摇杆、代币及相关附属设备进行消毒或更换,做到“使用一次消毒一次”。
场所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证空气流通。
(九)配备防护物资。
娱乐场所应当配备口罩、手套、洗手液、医用酒精、免洗手消毒剂、消毒湿巾等防护物资,在公共休息区、洗手间等区域配备洗手液、医用酒精等消毒物品,便于消费者和员工随时消毒清洁。
(十)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娱乐场所要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提示牌、电子显示屏等多种渠道,及时宣传疫情期间场所运营规则及防控知识,提升员工及消费者的疫情防控意识。
(十一)排查消防隐患。
娱乐场所恢复营业前应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全面排查火灾等消防安全隐患,并按照《文化部关于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文化市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文市发〔2017〕5号)有关规定,加强场所日常检查,不符合安全条件的立整立改。
四、员工健康管理
(十二)做好员工健康监测。
做好员工健康管理,掌握员工出行轨迹等情况。
员工上班须佩戴口罩,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询问,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并立即就医。
(十三)减少员工聚集。
加强员工用餐管理,鼓励实行错峰就餐、分散用餐;科学管理工作会议;员工应当减少不必要外出,尽量避开密集人群,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十四)指导员工做好个人防护。
组织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掌握常态化防控下的防护知识。
养成勤洗手、戴口罩、公筷制等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
五、异常情况处置
(十五)建立沟通机制。
娱乐场所应当建立疫情应急沟通机制,畅通疫情上报通道,发现疫情应当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十六)做好发现疫情时的应对处置。
娱乐场所如出现疫情疑似症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做好现场管理,避免恐慌,配合卫生健康部门采取隔离措施,做好清洁消毒等工作并暂时关闭场所。
六、保障措施
(十七)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升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加强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之间的联动,确保恢复开放工作平稳有序。
(十八)加强监督检查。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恢复开放的娱乐场所的巡查和监管力度,依法依规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经营秩序。
(十九)加强应急管理。
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按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和处置流程,开展排查、评估和宣传培训工作,及时发现隐患苗头,及时处置,发生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并暂时关闭场所。
娱乐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2
根据《娱乐场所管理条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为在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中有效地组织应急处理和救援,结合我区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的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落实管理工作职责,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能力,将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我区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二、工作原则
(一)宣传教育为主
普及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公众遵纪守法意识,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业主和文化活动主办方守法意识,发现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严防事件扩大。
(二)依法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对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加强日常监管,制定防范措施,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三)快速反应
建立预警和突发事件处置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置能力。
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理。
三、组织管理
(一)领导机构
为加强对全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的组织领导,青白江区文化体育局成立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局长程福中为组长,纪检组长罗骥为副组长,市场科长、稽查队长为成员。
领导小组根据事件发生和预测变化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研究预防和处置工作。
(二)应急指挥体系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范围和程度,建立相应的指挥体系,分部门落实职责和任务。
事件发生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统一应急指挥。
(三)应急系统的信息与报告
建立文体系统信息网络体系,发现突发事件后,应于2小时内向应急处理领导小组报告,由领导小组向区政府报告。
(四)落实责任
文体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负总责,制定预案,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检查各部门落实预案情况。
各有关部门按照行业管理、日常监管对象及各自的职责进行工作,并急时启动预案。
四、应急的级别和响应
(一)应急处理的级别
1.一级应急处理状态:主要指涉及全区文化市场和文化活动特别重大的安全事故,需要对全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监控。
2.二级应急处理状态:主要指涉及全区文化娱乐市场和文化活动重大的安全事故,需要对全区某项公共文化娱乐场所和文化活动进行全面监控。
3.三级应急处理状态:主要指发生的区域性、临时性的事故,需要对发生事件的部分区域进行监控。
(二)应急处理状态的启动
一、二级应急处理状态,由文体局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并及时上报区政府;符合三级应急状态的,由领导小组指定责任部门启动本预案,并将处理情况上报局领导小组。
(三)应急处理状态的实施
1.一、二级响应
启动一、二级应急处理状态后,文体局相关部门、人员全体紧急出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2.三级响应
启动三级应急处理状态后,文体局相关部门、部分相关人员出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处理。
局领导小组在启动应急预案后,有关部门和人员在城区30分钟内,乡镇60分钟内赶到出事现场并进行紧急处理。
处理情况分门别类上报。
五、日常监管和社会动员
(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人员坚持对全区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日常检查,规范经营行为,对违规经营行为进行查处,防止事故发生。
(二)向全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全社会参与,建立社会志愿者队伍,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加强应急训练。
进一步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提高业主和人民群众的预防意识和防护能力。
娱乐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方案3
按照文化和旅游部x月12日发布的《娱乐场所恢复开放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娱乐场所实际情况,特制定应急预案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职责
本娱乐场所成立疫情应急防控工作小组,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应急处置小组全体人员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应急处置小组要加强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落实员工及上网者的日常监测、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二、工作职责
(一)组长工作职责:
1.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教育和培训。
2.决定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3.统一领导疫情防控工作,确定现场指挥人员,负责应急队伍和资源调动。
4.向区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等应急部门报告,并保持密切联系,应急处置人员到达单位后,配合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5.负责疫情调查和善后工作,负责通报疫情。
(二)副组长工作职责:
1.协助组长做好应急防控工作。
2.协调疫情应急处置工作及处理有关重大问题。
3.完成组长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三)成员工作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