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员工返岗疫情防控方案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员工返岗疫情防控方案1
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旧严峻复杂,要充分认识做好首都疫情防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坚决落实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确保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
本轮疫情以来,xx区通过落实主体责任、加强社会面筛查、严格重点人群筛查、降低社会活跃度、坚持快速处置等方式做到了北京经开区社会面无病例。
要充分把握新变异病毒传染性极强、隐匿性强、潜伏期短的突出特点,坚持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和第九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北京经开区的防控方案,全力以赴打好这场疫情防控攻坚战。
会议强调,要严格卡口管理,社区、物业等加强人员出入管理,把好门、看好人、扫好码、登好记,做到“逢进必扫、一址一码、码址对应”。
要倡导返x人员和涉风险人员开展线上自报备,减少人员流动;居家人员要严管理、强服务,让居家观察人员安心居家;要动态优化核酸检测点位布局,动态调整检测点时长,加大采样力量配备,方便居民就近检测。
要提倡企业弹性办公,降低到岗率,减少聚集性风险;每日返岗人员要检查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方能进入工作场所,工作期间不串岗,减少流动;企业要加大自摸排力度,用好“防疫健康信息团体簿”,及时做好信息的比对,厘清基础台账。
要加大社会面检查,特别是地下空间检查力度,加强“快修保食洁”等重点人群定期核酸检测,对典型案例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宣解培训,通过各类宣传方式引导企业落实“四方责任”。
要加强对“接诉即办”工作人员的政策指导,认真解决涉疫诉求,确保各项工作更扎实、更细致。
员工返岗疫情防控方案2
为全力防范疫情通过人员“返岗”流入和扩散,巩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阶段性成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确保全体干部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结合疫情防控形势和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全市机关和事业“返岗”人员科学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xx疫情防指〔2022〕xx号)《关于印发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返岗”人员科学防控实施细则的通知》(xx疫情防指〔2022〕xx号)文件精神为指导,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防控工作部署,坚持“群防群控、稳防稳控、常防常控”,做到“外控源头防输入、内断传播防蔓延、中建机制强督导”,为“返岗”人员提供安全健康工作环境。
二、工作目标
各单位落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返岗”人员防控措施得力;机关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建立,责任明确,功能健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完善;单位内部公共场所、人员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进行消毒消杀防疫及时;办公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检查经常;单位进出车辆、人员进行登记、检测严格;全体人员体温检测每日落实;疫情防控宣传教育有效。
三、实施办法
(一)建立防控工作机构。
市直机关建立“返岗”人员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防控工作总体安排、部署、检查、指导工作。
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xxx担任组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xxx,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xxx,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xxx担任副组长;下设五个工作组,综合组由市委办副主任xxx负责,督察一组由组织部干部科科长xxx负责,督察二组由人社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x负责,督察三组由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xxx负责,督察四组由市纪委副书记、监委副主任xxx负责。
各组联络员由负责同志自行指定。
(二)加强岗前疫情检查。
人员“返岗”前,要切实做好人员管控和健康防护,如实准确填报所有返岗人员相关信息,特别是返岗前活动轨迹和接触人员情况,按要求上报市委办,经分类汇总后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
市直各单位有后勤服务保障人员的,由其管理使用部门负责统计,并按规定时限及时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汇总。
以上信息必须真实准确,确保纵向到边、横向到底,不漏一人,为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科学防控提供准确无误的数据信息。
对已经进行居家隔离的工作人员,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体温检测,检测结果报市委办,隔离期满未发现异常的,经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批准后方可返岗。
(三)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各单位要按照防疫要求,落实环境消毒制度,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和生活垃圾装袋清理,消除鼠、蟑、蚊、蝇等病媒生物孽生环境。
办公场所、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会议室、接待室等,保证自然对流通风,确保充分通风透气。
要对“五小”场所(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浴室)等重点部位采取定时消毒、清洁、通风换气等措施,保持卫生清洁。
做好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及下水道疏通等工作,严禁垃圾偷倒乱倒。
(四)加强食堂就餐管理。
做好市直机关餐厅及各单位自管餐厅的卫生管理工作。
食堂操作人员必须进行体检,确认健康后方可上岗。
必须持有健康证方可上岗,工作时必须佩戴合格口罩;各单位要积极改善生活条件,为进出取餐人员提供饭前洗手的必要盥洗设施和洗手液;要加强食堂餐具、食材、食品留样、电器、电力、燃气等安全管理,确保餐饮安全。
要采取灵活、分散方式保障员工用餐,严禁出现“扎堆就餐”等现象。
(五)严格人员进出管理。
各单位要按照实名制管理要求,对办公场所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单独的办公楼(院)为单位,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原则上封闭办公楼(院)大门,做到办公场所与外界封闭。
外单位办事人员必须提前预约、佩成口罩、详细登记、量体温无异常情况后方可入内。
在办公楼入口设置体温检测点,并配备符合规定的体温检测设备。
准备足够数量的医用口罩,确保每一名工作人员均能按规定佩戴。
储备足够的消毒剂并掌握其配制使用方法。
严格落实全员登记备案制度,建立办公场所人员进出档案,做好排查和登记。
对进出办公场所人员的姓名、籍贯、来去方向、交通方式及时间等信息实施真实、动态记录,严格管控人员出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外出流动。
(六)严禁借调借用人员。
在疫情结束前,各单位原则上不再新抽调挂职锻炼和借调人员,不得使用来自重疫区人员,特别是来自xx省和省内xx、xx、xx、xx、xxx、xxx、xx等重点疫区的工作人员及有接触史的工作人员。
14天内有过重点地区旅居史、接触史人员,需立即报告工作单位,自返回或最后一次接触相关人员起,居家隔离观察14天。
(七)严管交通运输工具。
返岗单位的公务车和工作人员乘坐的私家车等交通工具应经过严格消杀过程,原则上以上交通工具疫情结束前不得往返疫区,确需前往疫区办公的需经单位党委(党组)批准后进行,以上交通工具严禁在重疫区所在城市区(高速服务区)下车逗留,并安排专人负责过程中各项疫情防治工作。
以上交通工具出差返回后,要集中进行消杀,严防疫情进入我市及办公场所。
(八)加强应急情况处置。
各单位对每名返岗人员都要登记造册,及时掌握工作人员的动态信息,密切关注返岗人员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启动诊断、隔离、治疗等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各单位应制定疫情处置工作应急预案,提前与市卫健委协商,明确收治医院,一旦发现工作人员出现疑似症状,确保及时送院诊治。
(九)强化防疫常识普及。
各单位要通过办公楼电子屏、发放防疫常识小册子、发布微信公众号信息、张贴公告通知等形式,帮助“返岗”人员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和环境保护工作。
各单位要加强值班值守和信息沟通,一旦发生疫情,要第一时间上报“返岗”人员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要按照“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上下左右协调配合、密切沟通联防联控”的要求,建立领导组织机构,统一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坚决杜绝推诿扯皮、相互掣肘。
各市直机关和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深入防控一线,及时发声指导、掌握疫情、采取行动,全面加强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等工作,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坚决遏制疫情在基层蔓延扩散。
(二)严明纪律规定。
全市各机关和事业单位党委(党组)要充分认清疫情严峻形势,切实加强返岗人员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迅速行动、周密安排、科学调度、细致工作;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要服从大局、令行禁止,切实增强落实力、执行力和穿透力,本着对党绝对忠诚的原则,如实填报相关信息、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确保“返岗”人员科学防控不漏一人、不留死角。
(三)加强督导检查。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督查督办组要加强督导检查,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敷衍塞责、虚假应付、落实不力,甚至失职渎职造成工作被动的要严肃追责问责,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地落实、全市疫情工作平稳有序。
员工返岗疫情防控方案3
疫情防控期间,__市将坚持防疫在前、统筹兼顾、分类分时、一企一策的原则,分步推进企业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一、有序复工复产
按照严格管控、及时评估、动态掌握、先易后难的要求,在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的前提下,将复工复产的企业分为四类有序实施:
第一类企业,主要包括:涉及保障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药品、防护品、消杀用品生产销售以及原材料配套等)、公共事业运行必需(供水、供电、供热、油气、通讯、环卫医废处理等)、群众生活必需(蔬菜水果生产经营,粮油食品、肉蛋奶、水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超市卖场、母婴用品销售、农副产品批发、快递物流、周转仓储、电商、配送制餐饮等)、农业生产必需(种子种苗生产、畜禽水产养殖和茶叶加工、饲料加工、农机生产与服务等相关企业及合作社)以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企业。
对全国、全球产业链配套有重大影响的企业。
春节以来未停工停业的企业。
第二类企业,主要包括:金融保险、港口和货运站场、重点产业链配套企业。
水利灾害防治、地质灾害防治、危房改造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
第三类企业,主要包括:用工和产业链配套以本地为主的工业、农业产业化企业,以室外作业为主的建筑业企业,法律会计、软件信息服务等相关服务业企业。
第四类企业,主要是除限制清单外的其他市场主体。
限制清单的对象主要包括经营场所人员聚集度高、场所相对密闭的下列市场主体:影剧院、棋牌室、游艺厅、书店、网吧、舞厅、酒吧、咖啡、茶室、KTV、公共浴室、足浴店、美容店、健身房、培训机构、堂食类餐饮等。
限制清单内市场主体,疫情未解除不得复工复产。
当我市处于高风险地区时,第一、二类企业可以申请复工复产或继续生产。
当处于中风险地区时,第一、二、三类企业可以申请复工复产或继续生产。
当处于低风险地区时,分两个阶段组织有序复工复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