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方案5篇,希望大家喜欢。
乡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方案1
按照县委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提出的最新要求,对各个村屯实行网格化管理,为继续做好我镇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管控我镇村屯人员流动情况及新返乡人员情况,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组织领导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各站办所所长、21个行政村村书记、各村屯巡逻员。
我镇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督查组。
二、成立网格化包保巡逻队伍
为高效有序的继续开展疫情防控和及时掌握新返乡人员,各个村屯要实行网格化管理,村书记对整个村负责,巡视员对整个屯负责,巡逻队对各个路口负责,按照街落逐户落实包保责任人(三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积极分子、自愿者),根据本屯情况每人包保5--10户,确保一户不落。
各个村屯要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模式,各屯巡逻员、包保责任人每天17点前将巡逻、包保情况上报至巡视员,各屯巡视员每天18点前将登记台账汇总上报到村里,如有重点返乡人员等紧急状况,随时上报情况。
村与屯、屯与户信息形成互通,确保对新返乡人员的情况、本屯流动人口和流动车辆动态掌握无遗漏。
三、巡逻队、包保责任人职责
各村屯成立的网格化包保巡逻队,巡逻方式主要是对巡逻本屯流动人口和流动车辆的排查,各村统一安排,各村巡逻人员开展好疫情防控综合巡逻。
一是要对辖区内外地返乡人员及时进行登记;二是做好该区域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宣传指导工作;三是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鼓励居家修养。
引导群众减少走亲访友,较少自驾出行,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等安全防护措施;打击聚众赌博等违法行为,惩戒聚会、聚餐、聚众等违规行为,制止不戴口罩外出等不良行为;四是对本屯每日进行巡逻防控;五是对本屯有新返乡人员的及时报送、及时处置,尤其是重点疫区的新返乡人员的早发现、早处置。
四、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认识,务必高度重视。
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做到全县一盘棋,上下一心坚决遏制疫情蔓延态势。
各村务必高度警觉,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水平完成疫情巡逻工作任务,全力做好各项防控工作,没有特殊情况,巡逻人员不得变动。
二是协调配合,务必高效处置。
各村屯与屯之间要进一步强化协作,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注重工作方式方法,讲究策略,杜绝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而引发不稳定因素。
对因工作安排布置不合理,责任人不到位、工作不落实、应对不及时、汇报不及时、处置不妥当,在巡逻中空岗漏岗等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将严肃追究村书记、村主任及巡逻成员的责任。
乡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方案2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充分发挥全社会联防联控的作用,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村(社区)防控为重点,以自然村、住宅小区、相对成片的居住区为基本单位,夯实网格化管理,推动关口前移、触角延伸、重心下沉,着力形成“党政牵头,村(社区)动员,群防群控,稳防稳控”的工作格局,切实构筑抗击疫情的严密防线,真正实现疫情防控网格化、全覆盖、全天候、无盲区。
二、网格划分
疫情防控网格管理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街道)、村(社区)、村组(小区)要切实抓好网格管理,通过建立健全村(社区)单位化、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利用数字化平台系统实现数据集成、共享,建立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村组(小区)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
三、人员组成
以村(社区)为区域,以村组(小区)为网格,在村(社区)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村(社区)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联防联控管理机制。
(一)农村村(组):成立由村书记、主任担任正副组长,“两委”班子成员参加的网格化管理小组,负责协调管理网格日常运行,调处各网格综合事务。
村(组)人员不足的,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调配,党员干部主要力量下沉到一线,帮助工作。
(二)城市社区(小区):成立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担任正副组长,居委会成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物业公司人员为成员的网格化管理小组,下设小区组长、楼栋长、单元长,排查到户、到人,确保网格全覆盖、不留死角。
中心城区网格管理人员由社区负责统筹各小区人员安排。
人员不够的,参照创国卫责任划分,区直各单位要组织好单位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协助并参与小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民政、房管、公安、供水、供电等部门全力支持,安排人员,配合村组(小区)共同做好村(居)民基本信息采录工作。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动员。
区直单位和乡镇(街道)干部要下沉到村(社区),定责定岗,和村组(小区)干部、片警、乡村医生(社区医务人员)、物业等人员组成村组(小区)防控工作组,鼓励村(居)民和志愿者参与,对辖区实施网格化管理。
2.完善健康登记。
从2月14日开始至2月16日,各地要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落实村(社区)主体责任,合理安排人员,按时保质全面完成辖区全体村(居)民的基本信息及健康登记(登记表格见附件1)。
对未能及时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xx市数字防疫健康登记系统”填报个人健康登记信息的村(居)民,工作组要上门逐户登记,确保台账建立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要带头用微信扫描二维码登录“xx市数字防疫健康登记系统”,填写个人及家庭成员信息,并主动亮明身份,带头参与所在小区的各项防控工作。
对不如实填报的村(居)民纳入征信黑名单;对恶意隐瞒、造成疫情扩散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3.及时发布信息。
村组(小区)要发布告示,要求从疫区返回人员立即到所在村组(小区)进行登记;每日向群众发布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防控信息,提示出行风险。
4.开展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村组(小区)内电子屏、宣传栏、横幅、标语、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开展疫情防控措施动态宣传,特别是公告、告知书、防控知识要张贴在村组(小区)显著位置,做到让政策家喻户晓。
利用“红黑榜”、高音喇叭通报等方式,教育督促引导个人做到不串门、不聚集、不信谣传谣。
5.实施分类管控。
对返乡人员进行分类管控,入网、入格、入家庭。
村组(小区)要监督xx等重点疫区返乡人员接受14天居家留观,每天量体温2次,同时必须和其他家庭成员隔离。
对村组(小区)内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者,要迅速逐级上报辖区卫生健康部门,安排其就近到定点医院发热门诊就诊。
(1)对未发现确诊病例的村组(小区):实施“外防输入”的策略,实行相对封闭。
由辖区卫健部门视情况决定,以14天为一周期,落实相对封闭管控措施。
村组(小区)居民不串门、不聚餐、不集聚、不外出。
外出必须戴口罩并做好自我防护。
非村组(小区)居民及车辆原则上不得进入本村组(小区)。
(2)对出现确诊病例和聚集性疫情的村组(小区):采取“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策略,实行绝对封闭。
由辖区卫健部门视情况决定,以14天为一周期,坚决执行村组(小区)绝对封闭管控。
如出现1例确诊病例,病人所住楼栋各住户必须居家观察;城市无物业小区的散在家庭,街道社区必须对病人周边50米范围内设置隔离带,进行封闭管控;如出现10例及以上的乡镇或街道,要扩大范围,将乡镇或街道进行封闭。
封闭时间至最后报告病例后14天。
疾控部门要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全面、准确排查密切接触者,对他们进行集中医学观察。
村组(小区)要协助疾控部门做好确诊病例家庭、楼栋单元等疫点的消毒,并在疾控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公共场所清洁消毒。
6.加强环境治理。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定时对村组(小区)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垃圾中转站等重点场所清理消杀,并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
对村组(小区)公厕、楼道、电梯等重点区域,每日消杀不少于两次,改善环境卫生状况。
五、明确职责
(一)区级网格。
负责区域内网格疫情防控的重大决策任务,对重大事项作出决策决议;指导乡镇(街道)级网格的建立和运行,监督其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
(二)乡镇(街道)级网格。
组织开展网格化的疫情防控工作,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建立本级网格化疫情防控台账,填报网格化疫情防控信息;加强对下级网格的监管指导。
(三)村(社区)级网格。
组织开展本级网格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协调上下级网格处理相关工作;加强对村组(小区)网格的监管指导。
(四)村组(小区)级网格。
实行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下移社会服务管理重心,将各类服务管理事项、便民利民措施集中到网格办理,及时收集、处理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
加强对辖区人员管控,对所有人的健康信息进行收集,做到心中有数,对辖区内出现的异常情况要立即上报,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