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精选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1
为严控新冠聚集性疫情,将疫情规模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一时间排查出新冠病毒携带者,在3天内对核心区域人群进行核酸检测,5天内对全区所有人员进行核酸检测。
做到全员覆盖,及时高效,井然有序,不漏一人,无交叉感染发生。
现制定以下工作方案。
一、启动条件
(一)当发生较大规模的聚集性病例,且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或出现连续对外输出病例时。
(二)接全市通知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
(三)其他经区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应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情况。
二、检测时间
启动检测之日起3—5日内完成。
三、工作组及职责
(一)领导小组(指挥部)办公室
职责:统筹安排部署联防联控工作;收集、汇总、上报相关信息。
(成员单位:区党工委、管委会办公室)
(二)疫情防治组
职责:制定全区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工作方案,综合统筹协调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事项;负责核酸采样和检测人员的安排配备,负责特殊人群上门采样,负责将样本转运,负责采样点医务人员、其它工作人员的防护装备正确使用以及医疗废物现场处置,负责对相关环境进行采样,负责核酸检测及向镇街反馈结果。
当检测能力不足时,请求市级支援。
(成员单位:区卫生健康局)
(三)疫情摸排组
职责:负责对冷链等重点环节从业人员进行组织引导,对来区冷冻食品等进行摸排抽检,阻断可能出现的传染源。
督促、指导镇街对辖区常住人口进行摸排,对来区按要求分时段组织居民到指定地点进行核酸采样;负责汇总镇街报送的冷链环节、居民采样信息登记情况,并将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的检测结果反馈各镇街负责单位;指导各镇街,对不能及时采样及拒绝采样的人员做好登记与解释工作,汇总各镇街报送的名单并通报区卫生健康局,指导镇街重新组织涉及人员到指定地点集中采样。
(成员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区党工委政法办)
(四)安全维稳组
职责:维护集中采样点现场秩序。
做好疫情防控有关法律事务,做好社会稳定相关工作,做好群众信访接访。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集中采样相关突发事件处置和自然灾害、火灾等防控。
(成员单位:区公安分局、区党工委政法办、区应急局)
(五)环境整治组
职责:负责指导各采样点做好医废垃圾的规范收集处置工作,协调医疗废物处置单位进行收运处置。
(成员单位:区环保局、区卫生健康局)
(六)舆情宣传组
职责:负责集中采样的新闻宣传、新闻发布,做好网络舆情监测和管控工作。
负责组织有关通信平台发布相关信息。
(成员单位:区党工委宣传部)
(七)后勤保障组
职责:负责采样所需物资准备,并按规范协调采样点。
负责医保报销、试剂、物资采购保障等工作,负责采样物资管理与发放,负责采样点的生活保障,及时拨付资金,对相关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成员单位:区经济信息局、区机关事务局、区医保局、区财政局、区卫生健康局)
四、检测对象
居住在xx经开区域内的人员。
五、工作流程
(一)前期准备工作
1、工作人员准备。
各单位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并指定一名信息联络员,做到信息互通。
各工作组及时落实相关工作人员到采样点现场开展工作,及时上报(附件1),各采样点实行行政点长+医疗点长“双点长”负责制(采样点见附件2)。
各镇街要落实好采样点点长、人员,统筹采样点全面工作,提前落实好入户摸底员、联络通知员、秩序维护员、安保人员、信息登记人员(与入户摸底员随时反馈,追踪未到位人员)、后勤保障联系人员及消毒人员;疫情防治组采取“1+5”工作模式,即医疗机构点长加上采样人员、质控人员、院感防控人员、标本运送人员、急救医护人员组成。
舆情宣传组做好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的宣传工作,做好舆情防控和居民政策宣传。
2、居民准备。
各镇街按照属地原则,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各楼栋长、志愿者、物业人员等逐一入户做好通知,同时再次摸底、核实人数,整理人员清点名册;上报《核酸检测居民登记表》(附件3)和《核酸采样汇总表》(附件4)。
根据实际,科学设置人员路线,分时段通知到位,确保居民等待时间不超过30分钟。
3、场地准备。
全区每5000人设置一个采样点,共设置54个采样点(附件2),并根据采样进度实时调整,由区疫情防治组绘制全区采样点分布图,各镇街绘制本辖区采样点分布图,并按《大规模核酸检测临时采样点布局参考图》(附件6)在采样点划定采样区,做好各采样场所的准备工作,保障通水、通电、通风、避雨,做好采样点物资的准备工作。
(一)等候区
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一米线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
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
要保障老年人、儿童、孕妇和其他行动不便者优先采集。
(二)采集区
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插线板、电灯、冷/暖风扇、适量桌椅、卫生纸等必备用品,保证医护人员在相对舒适明亮的环境下工作。
配备采集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样管,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受检人员按顺序排队,间隔保持至少1米以上,采样区域内始终保持1人被采样,避免人员聚集。
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我区核酸检测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三)缓冲区
保障区设置物资储存区、清洁区、污染区、医疗废物暂存区。
可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四)临时隔离区
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可疑症状者或高危人群。
4、物资准备。
后勤保障组按《现场物资需求表》(附件7)做好采样点的物资准备工作,并对现场工作人员发放所需防护物资。
5、采样登记信息化准备。
采用身份证识别系统和条码系统等信息化工具,确保采样信息全程数字化,每个点设置1-2套身份证识别系统和条码系统(单机版)。
成立我区信息系统运维队伍,随时处置信息系统使用的各种问题。
6、实验室能力准备。
确定好辖区内各实验室检测地区、物资、设备及人员。
(二)现场采样
1、工作人员到位。
各现场组工作人员到达现场后向采样点负责人报道,做好采样人员、物资、秩序的准备工作,并在现场感染防控人员的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控。
采样人员,核酸转运人员着二级防护,其它人员一级防护。
进行三班倒作业,视采样进度可调整采样时间。
2、现场准备到位。
各镇街做好采样点、警戒线、一米线、穿衣区、脱衣区、临时隔离点、人员缓冲区等区域及非医用物资的准备,后勤保障组做好采样点各项医用物资的准备,现场秩序组做好现场人员聚集的处置预案,防止人员过度聚集。
3、居民到位。
各镇街通知好、组织好居民在指定时间、地点和组别进行核酸采样,做好体温监测,每10人(或5人)为一组做好入场登记,及时通知未按时到达居民。
对未登记人员进行临时登记,并进行处置。
对发热人员按规范进行处置,送至人民医院B区发热门诊诊治。
4、居民入场。
各镇街组织现场信息登记人员使用身份证读卡器读取被采样者信息后完善相关信息,应包括:①受检者(患者)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做好条码登记,条码应包含采样点名称、标本编号,标本采集的日期等。
核对信息后在采样管上竖直粘贴对应条码,居民持发放的采样管入场。
核对信息后在采样管上竖直粘贴对应条码,居民持发放的采样管入场,按1:1采样人员每人发放一根采样管;按1:5采样人员,每5人发放一根采样管,由第一名人员持有;按1:10采样人员,每10人发放一根采样管,由第一名人员持有。
5、现场采样。
(1)鼻咽拭子:采样人员一手轻扶被采集人员的头部,手执拭子,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也可使用等渗盐溶液、组织培养液或磷酸盐缓冲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2)咽拭子:被采集人员头部微仰,嘴张大,并发“啊”音露出两侧咽桃体,将拭子越过舌根,在被采集者两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将拭子头浸入含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尾部弃去,旋紧管盖。
6、居民离场。
现场秩序组组织居民按单循环,在警戒线范围内离开采样点,直接回居住点。
现场工作人员在首班结之后进行采样
7、现场消杀。
各组工作人员在现场感染控制人员的指导下解除防护措施,处置医疗废物。
各镇街做好对采样现场消杀的处理。
安排人员在每天结束后,对重点环境进行消杀。
环境整治组做好各采样点对医疗废物的规范收集指导工作,协调专业公司收集各采样点的医疗废物。
(三)核酸检测
1、转运交接。
将采样管放入透明塑料密封袋后再放入双层医用垃圾袋,无须采用耐高压密封罐。
一个转运箱装40-50支试管,一个采样点需要配备至少2个转运箱用于标本冷藏保存及来回转运,根据辖区核酸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按采样点对口实验室将样品送往相应实验室检测。
2、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根据要求进行检测,按时出具检测报告,并反馈给区疾控中心汇总。
3、协调支援。
如遇到机器运行出现故障,或检测量太大,报告区卫生健康局协调其它机构进行检测,或向兄弟区县,市卫生健康委请求支援。
(四)信息反馈
1、采样明细报告。
各采样点要向镇街定时上报数据,镇街对应采样人员与已采样人员进行对比,及时通知未采样人员到场采样,在每天21时前将前一日20:00至当日20:00的数据进行汇总后,提交给各镇街,各镇街经办人员要将《核酸检测居民登记表和《核酸采样汇总表》和问题点在22时前报送给区政法办,区政法办将数据推进给区卫生健康局。
2、特殊情况报告。
各镇街采样点登记人员要对未及时采样的人员做好记录,加强联系,再次安排到采样点集中采样。
对需要上门采样的人员,做好记录,由镇街每日汇总上报疫情摸排组,疫情摸排组汇总后推送区卫生健康局,由区卫生健康局安排区疾控中心上门采样。
3、信息报告。
区疾控中心每日21时前将全区核酸检测信息情况每日上报一次给区卫生健康局,并报告给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
区卫生健康局每日22时前将结果上报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并通报给区政法办,区委政法办将反馈给各镇街。
(五)特殊情况处置
1、发热人员。
现场秩序组做好采样点发热人员的处置工作各镇街在采样点配置好应急车辆,及时转运发热病人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
2、未到达人员。
各镇街现场登记人员对未按时采样人员进行登记,由各镇街每日汇总后报送疫情摸排组,疫情摸排组推送给党工委政法办和区卫生健康局,由各镇街组织未采样人员到指定地点采样。
对能提供近日在外区已进行核酸检测并提供检测证明的人员进行登记,信息互认,按已检测登记。
3、需上门人员。
采样检测组对特殊人群由疫情防治组安排人员上门采样。
4、阳性人员。
阳性结果立即反馈区疾控中心,区疾控中心上报疫情防治组,疫情防治组向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市卫生健康委报告后,立即启动扩大流调,对混检阳性的10人(或5人)立即就地采取集中隔离措施,再次逐一采样检测;同时启动10人(或5人)密切接触者追踪,暂时集中隔离管理。
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后,立即对确定阳性人员的密接、密接的密接进行集中隔离和核酸检测;其他排除人员解除隔离。
六、采样后相关医疗废弃物处理
现场设置医疗垃圾暂存点,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现场物品包装
1、一次性物品
(1)装入专用的黄色医疗垃圾袋中,并不超过其容积的2/3,及时更换。
(2)按照要求对医疗垃圾袋进行双层包装,贴上标识、封口,并填写日期。
(3)如需带离现场,需在双层包装袋外套纸箱(必须在最外层增加一次性耐压硬质纸箱并密封,纸箱表面应有红色的“感染性废物”标识,纸箱尺寸和规格不大于长400mmx宽300mmx高360mm)。
2、非一次性物品:仪器设备及其他物品按照要求完成消毒后,按实际情况进行外包装。
(二)外包装消毒
1、用有效氯为500mgL-1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消毒至表面湿润,并保持4h以上。
2、双层包装袋外套纸箱封装后再次消毒,将其带回单位按标准流程处理。
(三)现场物品运输
1、运送一次性物品的交通工具中应有应急工具包,运输路径
规划图等物品,应尽量选择人少的路线返回,待物品离开交通运输工具后,需对交通运输工具进行消毒。
2、运送一次性物品及样本的人员,应按要求进行生物安全防护。
3、样本、一次性物品未完成包装处理前接触人员需保证三级生物安全装备。
4、现场产生的由医疗垃圾袋盛装的物品,均应由公司医疗废弃物合作单位于现场交接并带走。
七、样品管理基本要求
(一)标本包装。
所有标本应当放在大小适合的带螺旋盖内有垫圈、耐冷冻的样本采集管里,拧紧。
容器外注明样本编号、种类、姓名及采样日期。
将密闭后的标本放入大小合适的塑料袋内密封,每袋装一份标本。
(二)标本送检。
标本采集后应当尽快送往实验室,如果需要长途运输,采用干冰等制冷方式进行保藏。
标本运送期间应当避免反复冻融。
(三)标本接收。
标本接收人员的个人防护装备按采样人员防护装备执行。
标本运送人员与接收人员对标本进行双签收。
(四)标本保存。
用于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当尽快进行检测,可在24小时内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血清标本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可长期保存。
应当设立专库或专柜单独保存标本。
八、应急处置
(一)发现发热病人应急处置
登记信息时如有疑似可疑症状者(发热(体温>37。
3℃)、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及时现场隔离并做好防护,然后由专人专车运送至发热门诊。
(二)被采样人员意外呕吐应急处置
1、少量呕吐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干巾)小心移除。
2、大量呕吐物应当使用含吸水成分的消毒粉或漂白粉完全覆盖,或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完全覆盖后用足量的有效氯5000mg/L-1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浇在吸水材料上,作用30分钟以上(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干巾),小心清除干净。
清除过程中避免接触污染物,清理的污染物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置。
清除污染物后,应对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盛放污染物的容器可用含有效5000mg/L的含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30分钟,然后清洗干净。
3、清理污染物严格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要求,并进行环境消毒,充分换气等,防止次生危害。
(三)被采样人员晕厥及突发疾病应急处置
1、一旦出现人员晕厥,嘱咐其平躺。
2、观察其神志及脉搏,必要时立即送医。
3、突发各类疾病由现场急救医护人员及时处置。
(四)样本外应急预案
1、判断污染程度,用消毒液浸湿的纸巾(或其他吸收材料覆盖溢酒物,小心从外围向中心倾倒有效氯含量为5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消毒液需要现用现配,24小时内使用)或75%酒精,使其与溢洒物混合并作用一定时间(建议静置一小时左右)如在室内,应关闭房门,并放置警示标志,严禁人员出入。
2、静置一段时间后,小心将吸收了溢洒物的纸巾(或其他吸收材料)连同溢洒物收集到医疗废弃物垃圾袋中,并用新的纸巾(或其他吸收材料)将剩余物质吸浄。
破碎的玻璃或其他锐器须用镊子放入锐器盒,放入医疗废弃物垃圾袋再丢弃至医疗废物垃圾桶内。
九、其他事项
(一)分阶段检测。
经疫情防治组研判后,划定核心区域3天内完成核心区域人员检测;特殊人群由镇街做好登记后联系卫生健康局安排统一补采。
(二)居民注意事项。
摸排组通知居民采样时,应提醒步行前往,佩戴口罩、携带本人身份证现场检测;所有到场人员必须服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
十、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是严控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有效手段,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
各镇街及区级相关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对人民生命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
各镇街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靠前指挥,各镇街及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配合,通力协作,不得推诿。
(二)加强值守,畅通信息。
各镇街及区级相关部门从启动核酸检测之日起至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完成实行24小时应急值守、行政领导亲自带班制度。
各镇街、区级相关部门值班人员必须在值班室值班,不得擅离岗位。
(三)加强督查,严肃追责。
区党工委、管委会督查室、区监委要严格按照中央和市委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加强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督查,一旦发现在疫情防控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和单位,将按照相关纪律规定对相关具体工作人员单位领导进行严肃追责。
各镇街、部门应对照全区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及部门分工成立相应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各采样点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根据自身单位具体情况建立相应的工作方案,将各项措施进行细化。
请相关单位将《大规模核酸检测各单位分管领导及具体经办人员信息》于xx月xx日前发送至指定邮箱。
街道全员核酸检测实施方案2
根据《xx县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工作方案》文件和全县疫情防控视频调度会议精神要求,针对当前疫情防控的艰巨性、复杂性,落实以核酸检测为核心的扩大预防策略,及时、科学、规范、有序应对我县突发新冠肺炎疫情状态下的全员新冠病毒核酸采样检测组织实施工作。
全力做好全员核酸检测的各项准备,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力争实现2天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