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新冠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最新版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新冠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1
为加强集中隔离点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指导正确消毒、隔离及各类工作人员落实防护措施,有效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制定本防控制度。
一、隔离点防控管理要求
(一)集中隔离点负责人作为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建立院感防控小组,隔离点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核心区域工作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学习及监管工作。建立相关制度,包括工作制度,如工作人员职责分工、核酸阳性检出者转出方案、观察对象就医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相关台账,如人员基本信息台账、核酸检测记录、体温监测记录、消毒记录等。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防止观察点交叉感染。
(三)组员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如存在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报告组长,及时排除新冠病毒感染。工作人员每日进行新冠核酸检测。
(四)加强隔离人员的宣教和管理,要求隔离人员对所在房间进行物表消毒,宣教手卫生及呼吸道咳嗽礼仪,开窗通风。
(五)严格按照不同区域防护要求规范穿戴防护用品。
(六)严格执行呼吸道卫生咳嗽礼仪;
(七)严格执行手卫生:进入清洁区前、穿戴防护用品前、脱卸防护用品时、接触污染物后、取餐前等均应手卫生;
(八)办公区域应保持清洁,每日1~2次物体表面消毒;保证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对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2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隔离期间房间和卫生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清洁消毒。
(九)工作人员在指定就餐地点就餐,就餐时应间隔至少一米,不可攀谈;就餐毕,迅速戴好口罩;
(十)封闭管理
1.驻点的医疗卫生、公安、清洁消毒、后勤保障等高风险岗位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
2.酒店外围行政管理人员,或与隔离人员及其生活用品物资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以外的低风险岗位人员实行从住家到隔离场所“两点一线”上下班工作模式。
3.高风险岗位工作人员和低风险岗位工作人员活动应尽可能相互独立,会议办公就餐避免交叉。
(十一)空调的管理:房间内可使用分体空调,关闭回风,防止隔离房间之间气流交叉。
(十二)强化第三方人员的管理,如污水处置人员等,驻点人员需监督其防护用品的穿脱,及指导其进出流程注意事项。
(十三)确保监控系统能正常使用,监控不留安全死角。
(十四)建议具有独立化粪池。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如无独立化粪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参照《新冠肺炎疫情消毒技术指南》(附件8)中粪便与污水消毒方法。
新冠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
个人防护指引
在“提级管理”指示下,根据工作中暴露的风险,规范科学的选择防护用品要求,不同区域至少应做到以下防护:
基本要求
三区是指生活区和物资保障供应区(清洁区)、医学观察区(污染区)和防护用品脱卸区(潜在污染区)等,不同区域之间应有严格分界,需采取物理隔断方式进行隔离,禁止采用布帘、屏风等作为隔断,并设置明显标识。
清洁区:包括入口岗亭、办公区域、监控室等;应戴医用防护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
潜在污染区:包括办公楼前绿化带与隔离楼前通道之间;应戴一次性医用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戴乳胶手套、穿靴套;
污染区:包括隔离楼前通道、隔离楼内部;应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帽、内层手套、防护服、内层鞋套、外层手套、靴套、护目镜/面屏。
(二)额外要求
A.清洁区的保洁人员:戴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戴外层手套、戴长袖手套;
B.污染区医疗废物转运人员:戴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医用帽、内层手套、防护服、内层鞋套、外层手套、靴套、护目镜/面屏,一次性防水隔离衣。
三、手卫生
(一)手卫生的时机
进入隔离点前、清洁操作前、接触隔离人员前后、摘脱防护用品后、送餐前后、接触污染物表后等。
(二)手卫生的方法
1.流动水下洗手;
2.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三)手卫生的步骤
1.七步洗手法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
2.七步洗手法具体步骤:
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具体揉搓步骤为:
(1)掌手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2)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
(3)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
(4)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5)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6)将五个手指尖并拢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交换进行。
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四、清洁消毒管理
内外环境和物表集中隔离点内各区域日常消毒和终末消毒,按照疾控中心消毒方案进行。
送隔离人员的车,返回前经对每班次班车进行消毒,由防控组监督。
五、医疗废物的处置
(一)分类
隔离点内所有垃圾均按医疗废物处置。需设置医疗废物暂存间,由专人管理,有明确警示标识。
收集、包扎和转运
1.生活区域垃圾生活区域垃圾由保洁主管安排工作人员收集、包扎并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
2.缓冲区域内垃圾缓冲区域内垃圾分别由核心区工作人员包扎,医疗废物转运人员收集,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3.核心区域内垃圾核心区域内垃圾由核心区工作人员包扎,并转运至固定地点,再由医疗废物转运人员统一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间。
登记和交接
医疗废物应称重登记,与医疗废物转运公司进行交接,交接时详细记录日期、时间、数量和重量。各区域医疗废物均由医疗废物转运人员与转运公司人员交接。
暂存点的清洁消毒:有专人负责清洁消毒(以含氯消毒剂1000mg/L,每日现配现用,有浓度监测)。有具体措施防止流失、泄漏、扩散等。
新冠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3
一、每日进行自我健康监测。上岗前确保身体状况良好,若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立即报告,并及时就医。
二、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期间着防护服上岗。口罩或手套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防护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必要时消毒。
三、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不随地吐痰,擤鼻涕时注意卫生。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口、眼、鼻。在接触公用物体前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
四、隔离室在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或使用排气扇加强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当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和回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五、每日进行彻底卫生清理,及时清除卫生死角;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每天定期清洁消毒。地面和可能被污染的墙壁等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或擦拭消毒。有人情况下不能使用紫外线灯辐照消毒和化学消毒。并做好清洁消毒记录。
六、列为中高风险地区应当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拖布和抹布等保洁用品应当专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使用后及时清洗干净,定期消毒处理。
七、发热患者隔离时。应当复查体温,复核旅居史,如体温≥37.3℃时,立即报告定点医院,并由救护车接往定点医院作进一步排查或诊治,如无发热症状、呼吸道症状或其他异常、仅为中高风险地区返抵人员,立即报告集中隔离点,并由救护车接往集中隔离点作进一步排查。
八、发热患者、中高风险地区返抵人员120车接走后,要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紫外线消毒时,可适当延长照射时间到1小时以上。如用化学消毒剂时,可使用过氧化氢汽(气)化/雾化等空气消毒设备进行空气消毒。如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及时请疾控部门进行终末消毒后方可重新启用。
九、污染物处置。隔离室内有呕吐物、排泄物及分泌物等污染物时,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mg/L~10000mg/L含氯消毒剂小心移除。地面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处理污染物时应当佩戴手套和口罩,处理完毕后及时进行手卫生。
十、每日定时统计汇总当日工作信息,按时上报;及时关注本地、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时按当地指挥部要求落实相关管控措施。
新冠集中隔离点工作方案4
1、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衣帽整齐,下班就餐、开会时应脱去工作服。
2、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4、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5、换下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6、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7、有严重感染及脏器移植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