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方案6篇

2022-12-25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方案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方案1

一、集中隔离场所要求

(一)集中隔离场所应选择距人口密集区较远、相对独立的场所,场所及房间应通风良好。

(二)集中隔离场应有一定规模,满足辖区内密切接触者单间集中隔离的要求。

(三)集中隔离场所内部根据需要进行分区,分为生活区、物质保障供应区和病区等,分区标示要明确。

(四)集中隔离场所内部设施要求:有保证集中隔离人员正常生活的基本设施,保证隔离人员的饮食、饮水卫生。

饮食采取集中配送、隔离间内单独就餐方式。

(五)应当具有独立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放含氯消毒剂,消毒1.5小时后,总余氯量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如无独立化粪池,则用专门容器收集排泄物,消毒处理后再排放,消毒方式参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19193-2015)。

二、密切接触者及其场所的管理

(一)需要集中隔离的密切接触者由专用车转运至定点隔离场所,单人单间。

(二)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登记,并对其进行自最后一次密切接触起14天的医学观察,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并做好登记。

(三)隔离观察的密切接触者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等、以及腹泻、结膜充血等症状,及时进行标本采集检测排查。

(四)严格对隔离的场所、物品进行消毒,加强个人防护。

三、集中隔离场所消毒隔离措施

(一)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

(二)被隔离者单人单间,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区域相对独立。

(三)隔离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其它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隔离区。

(四)被隔离者须戴医用外科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

(五)原则上不得探视,若必须探视时,探视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做好个人防护。

(六)不得使用空调系统。

四、工作人员个人防护和隔离环境的消毒要求

(一)个人防护要求

1.进入隔离场所及房间的工作人员,戴医用外科口罩,每4小时更换1次或感潮湿时更换。

2.接触从隔离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和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的工作人员,转运隔离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如实施近距离操作时需加戴护目镜。

3.每次接触隔离者后立即进行手卫生(流动水七步法洗手和手消毒)。

(二)严格对隔离的场所和物品进行消毒

1.日常消毒方法

(1)对居住环境每天湿式清扫,对卫生间、桌椅、水龙头、门把手、台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消毒时,可选用清洗、擦拭、喷雾的方法。

一般选择含氯消毒剂,浓度为500 mg/L~1000 mg/L,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min。

(2)对复用食饮具采用远红外线消毒碗柜消毒。

(3)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可采用加盖容器收集,加含氯消毒剂按终浓度有效氯10000 mg/L~20000mg/L混合作用2 h后排下水道。

如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物直接污染地面,可用含过氧乙酸的应急处置包直接覆盖包裹污染物,作用30min,同时用消毒湿巾(高效消毒剂成分)或有效氯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擦(拖)布擦(拖)拭可能接触到呕吐物的物体表面及其周围(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建议

擦拭2遍)。

(4)日常的织物(如毛巾、衣物、被罩等)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 h,或采用煮沸15 min消毒。

(5)转运密切接触者的车辆,可用有效氯为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后清水冲洗。

2.终末消毒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1)汽化(气化)过氧化氢消毒装置消毒法:可对空气和环境物表进行一体化消毒,具体操作按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

(2)采用含0.5%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或500mg/L二氧化氯,按20ml/m 3的量采用气溶胶喷雾方式进行空气消毒。

消毒前关好门窗,喷雾时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对表面及空间均匀喷雾,作用60min后开窗通风。

喷雾消毒后,按日常消毒方法对物体表面进行擦(拖)拭消毒。

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方案2

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发生期间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措施。

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消毒方式方法有明确规范。

01

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事后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住塑料袋口,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走廊的托盘上。

隔离期间居住的房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每天2次。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电话机、床头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便池及周边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02

隔离点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做?

隔离区域走廊。

走廊每日消毒3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

隔离区域空气。

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法自然通风,应进行机械通风。

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入污染区应根据规范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

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等。

半污染区(工作人员脱卸防护区)。

使用紫外线灯对半污染区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超低容量喷雾消毒。

医疗废物暂存点。

在医疗废物清理前,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废物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医疗废物清理后,再次使用常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

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

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

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如无独立化粪池,则在坐便器内,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l: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工作人员生活区。

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不耐腐蚀的问题表面,使用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手消毒。

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

5%碘伏或0。

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03

隔离点的终末消毒

隔离点出现阳性病例后,须对阳性病例房间、经过的通道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工作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

消毒可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外防输入”重点场所消毒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疫指综发〔2022〕134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进行消毒过程及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时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消毒合格。

集中隔离点终末消毒方案3

01

应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开窗时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02

每天对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隔离期间房间和卫生间可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

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03

加强隔离医学观察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

04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05

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06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07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当按房间分区专用,使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

08

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1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09

出现病例的房间、设施及物品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及评估。

10

解除隔离观察转出后的房间、设施及物品,由观察点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和消毒。

11

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包括观察对象餐盒、生活垃圾等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集中回收至隔离点垃圾贮存站。

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注意事项:

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隔离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如转运病人或因其他工作需要与被隔离对象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口罩。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