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精选5篇

2022-12-25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1

一、重点场所消杀要求

(一)公共场所。包括公厕、垃圾站、污水井、果皮箱每日消杀不少于2遍次。

(二)办公场所。楼道、步行梯每天不少于2次消杀,卫生间、食堂、垃圾箱每天消杀不少于3次,门把手、办公楼电脑键盘、电梯按钮、扶手等用75%的酒精擦拭消毒,每天不少于3次,擦拭消毒后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

(三)酒店(宾馆)。除按办公场所做好消杀工作外,客房公共用品用具需“一客一用一消毒”,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

(四)商城、超市。人员密集对出入口、卫生间、垃圾箱、电梯扶手要加大消杀力度,每天不少于4次。

(五)农贸市场。对出入ロ、公厕、垃圾箱消杀每日不少于4次,其它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

(六)餐饮场所。电梯、公共卫生间、门把手、收银台等高频率接触物体表面每日消杀不少于4次。餐具要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餐厨垃圾消杀后要及时清运。

(七)公共交通工具。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应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车内扶手、把手、平衡杆等载客前要用75%酒精擦拭处理。

(八)生活小区(村庄)。对楼道步行梯的消杀,每日不少于2次,对电梯、垃圾箱、公共卫生间等消杀每日不少于4次,垃圾要做到日产日清。

(九)公园游园广场。每日消杀不少于2次,其中公厕、垃圾箱、果皮箱不少于4次。

(十)道路(含公园、游园)。用喷雾车进行喷洒消杀,每日1次,条件允许可增加消杀次数。

(十一)生活垃圾。垃圾箱和周围地面每天消杀不少于4次并做到日产日清。垃圾运输要采用密闭方式,运输车辆每次卸载后都要做消杀,垃圾处理厂每日消杀不少于4次。

(十二)建筑垃圾。对新产生的建筑垃圾,每天至少消杀1次,采用密闭车辆运输,运输车辆每次卸载后都要做消杀工作,建筑垃圾处理厂每天消杀至少2次。

(十三)中高风险区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在正常标准上适当增加频次。

(十四)出入市ロ封堵点位。对工作人员办公、生活、住宿、休息等场所进行消杀,每天不少于4次;对临时设置的简易厕所进行消杀,每天不少于8次;对过往车辆进行消杀,主要是车门、车窗、车轮(建议用75%酒精),车辆驶离后,用含氯消毒液对地面及空气进行消杀;对出入人员携带物品视不同情况进行消杀。

(十五)医疗机构。严格按照行业规定。

二、消杀药物使用配比参数

(一)八四消毒液。推荐室内1:40倍,室外1:30倍,疫情期间,建议1:30倍,对空气、地面进行喷雾消毒。

(二)酒精消毒。桌面、扶手、电梯按键等人体接触表面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酒精擦拭后用干抹布擦拭,以免腐蚀物品表面。对空气进行喷雾消毒。

(三)二氧化氯泡腾片。疫情期间建议1:160倍,6片配一壶药(18升),喷洒消毒用。

(四)其他药品按说明书规定使用。

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2

为认真贯彻平疫防《关于印发《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弘扬健康文化,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局开展了疫情防控期间爱国卫生运动,现将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确保活动开展有力有序。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根据我局中心工作,精心策划,统筹安排,调整充实了爱国卫生活动领导小组,形成了一套领导亲自抓、专人负责具体抓的工作机构体系,切实保证把疫情防控爱国卫生活动抓出成效、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搞好动员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电子屏、宣传条幅等形式,认真宣传爱国卫生活动,广泛宣传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普及健康知识,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卫生意识、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引导大家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期间爱国卫生运动。

三、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确保活动内容充实饱满。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加强机关院内和责任包干区域卫生监管,消除卫生死角,消除“四害”孳生环境。一是组织机关干职对机关办公区进行了集中清洁,做到办公区域干净整洁。二是严格落实家属院卫生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楼道、过道卫生责任,并定期进行督察。三是组织干部职工对责任区域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四是积极购药深入开展“除四害”活动,科学用药,防止污染和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清理环境死角,有效铲除“四害”孳生场所。

四、注重效果,长效机制,确保活动效果持久。

卫生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为确保此项活动取得实效,我局将不定期开展督查,落实卫生管理制度,加大考评力度,建立长效机制,保证全局及下属单位卫生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干净、舒适、整洁的生活环境。

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3

为做好复学疫情防控工作,营造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根据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改善环境,洁净校园

(一)校园环境综合整治。

返校复学后校园进行全面清理打扫,重点对教学楼、宿舍楼、行政楼、招待所、学生事务中心、门岗、主干道等人群较多区域开展卫生及消杀工作,定期对值班室、楼宇大厅、楼梯间、走道、电梯、校车、卫生间等疫情高风险区域进行及时消杀和通风。及时清运校园垃圾,不堆放或囤积垃圾。

(二)保持下水管网畅通。

提前做好挖沟排水、除杂去污、疏通下水、清理化粪池等保障工作,化粪池每一个月掏一次,并做好密封工作,为即将到来的梅雨季提前做准备,避免下水管网淤积不畅通。

(三)保持校园环境卫生

1.每天全面清扫与重点清扫相结合,做到校园无死角,卫生全覆盖,保持校园全天清洁、卫生、美观

2.教学楼公共部分卫生每天清理并消毒(含教室),并有记录。

3.定期清理房屋明沟、绿化带、马路上的纸屑果皮及其他垃圾。

4.严格控制蚊蝇的滋生地,以免传播疾病。

5.校园绿化带定期剪枝,并将废枝及时清理。

二、通风消毒,严格规范

(一)消毒通风重点场所:教学楼、宿舍、行政楼、事务中心、图书馆以及其他各楼宇。

(二)消毒通风周期:公共区域每天开展通风消毒工作,其他区域以复学前每5天消毒、封闭、开门窗通风为一个周期,学生返校复学后每7天一个周期,确保环境卫生全方位覆盖,不留死角。

(三)消毒具体要求

1.消毒范围:室内地面、阳台、卫生间及各个卫生死角。(如果同学有其它的消毒要求,可以通知工作人员,消毒时多加注意。)

2.所有参加消毒的工作人员,都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顺利完成消毒工作。

3.消毒水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稀释,消毒时进出宿舍必须两人以上,消毒的工作人员在进行消毒时要爱护同学们的物品,消毒要仔细认真,喷洒到位。

4.工作人员消毒前,应确保所有门窗是关闭的,使消毒水作用发挥到最大,消毒后,可能会有残留消毒水的气味48小时后开窗通风。

(四)消毒通风管理的具体要求

1.每栋宿舍楼由楼长负责,每次消毒都要有详细记录并签字。

2.楼宇管理中心对每次消毒后的楼栋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检查结果公布存档。

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4

一、消毒形式

(一)日常预防性消毒。疫情存续期间,加强校园公共场所日常预防性消毒;学生返校前一周内对所有室内公共场所集中开展卫生清洁消毒。

(二)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在校园内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病例或有聚集性发热病例时,及时与疾控部门联系,开展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二、实施原则

(一)学校室外环境应以清洁卫生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室内地面应每天至少湿式清洁一次;校园公共卫生间、公用垃圾桶应每天清洁和消毒,及时清倒废弃杂物。

(二)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图书馆、实验室、办公室、活动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室内场所应每天开窗通风2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保持空气流通。教室要在在课前和课间休息期间开启教室和走廊的门窗换气,每日至少开窗2次,每次30分钟以上,同时做好室内保暖措施。通风条件不良的建筑,可采用排气扇进行机械通风换气,同时采用紫外线灯定期照射消毒,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消毒频次。

三、常用消毒剂

新型冠状病毒对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高温56℃30分钟)。75%乙醇、含氯消毒剂、苯扎溴铵、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四、日常预防性消毒

(一)室内空气消毒

1.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

2.空气消毒机消毒:可采用紫外线循环风、高压静电循环风等类型的空气消毒机,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操作使用。提倡有人条件下开启使用。

3.化学试剂消毒:房屋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至60分钟。

(二)室内空调滤网

每月清洁消毒一次,过滤网可用有效氯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

(三)重点场所消毒

适用于教室、学生公寓、餐厅、办公区域(含办公室、会议室、报告厅等)、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住宅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室公共场所,以及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

1.地面、物品表面消毒。用擦拭、浸泡或喷洒法进行消毒,使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其中,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洒一次,喷药量为100mL/㎡~300mL/㎡,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洒一次,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在物体表面喷洒消毒液时,喷洒液体量以喷湿为度,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擦拭干净,每天至少一次。使用过氧乙酸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应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皮肤及粘膜不得直接接触消毒剂,防止腐蚀皮肤,消毒区域应无人,防止因消毒液气溶胶刺激损伤呼吸道粘膜,喷洒消毒后密封30分钟后开窗通风。使用健之素泡腾片时不得和洁厕灵等酸性物质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

2.高频接触物体表面消毒。对电梯、门把手、桌椅、楼梯扶手、水龙头、灯开关、饮水机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应重点消毒,根据使用频率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含氯消毒剂或75%乙醇每天擦拭消毒2-4次。有肉眼可见污物时,要随时进行擦拭消毒。

3.特殊区域消毒。餐厅、隔离观察区等室内区域可以使用消毒剂消毒,也可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在无人条件下开启,每次照射不少于l小时,每天一次;或采用空气消毒机消毒,有人条件下可以开启使用。

4.餐厅清洁消毒。餐厅除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外(无人条件下开启,每天一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每日用消毒剂消毒至少2次,每餐结束后,要对桌椅进行消毒,使用含有效氯250mg/L-500mg/L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厨房地面可用有效氯500 mg/L含氯消毒剂、0.2%-0.5%过氧乙酸消毒剂,作用30分钟再用清水洗净,每天至少一次。

各种厨具餐具在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洁表面基础上,依据《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热力消毒包括煮沸、蒸汽、红外线消毒。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作用10分钟;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作用15-20分钟;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或采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250mg/L-500 mg/L)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漂洗干净。餐具消毒后应注意保洁。

5.卫生间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门把手、水龙头、马桶按钮、洗手台面等或用以上消毒液放入喷雾器中进行空间及表面喷雾至湿润,密闭30分钟后开窗通风,清水洗净。洗手池、便池等每天至少清洗并消毒1次;不同场所的抹布、拖把要专用并有标记,不要混用,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每天至少消毒1次。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卫生间地面、墙面可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拖地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6.校车消毒。学校公务车辆、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等要确保到终点后立即开窗通风。车内座椅、扶手、地面等参照地面物体表面消毒方式进行。车内空调滤网每周清洁消毒一次,滤网可浸泡于有效氯浓度250 mg/L-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后使用。

7.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按照上述标准进行。

五、随时消毒

学校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或暴露病例时,患病学生应立即隔离,立即报告西海岸新区疾控部门,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确定密切接触人员,并对相关环境实施消毒。

(一)消毒人员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消毒完成后及时清洁消毒双手。

(二)根据疾控部门的指导确定消毒范围,对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包括文具、餐具、洗漱用品等)、随身物品、排泄物、呕吐物(含口鼻分泌物、粪便、脓液、痂皮等)等进行随时消毒。

1.疑似病例和密接人员的生活用品和随身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消毒方法可参考日常性消毒。

2.疑似病例的排泄物和呕吐物消毒:可用含固态过氧乙酸应急呕吐包覆盖包裹,或用干毛巾覆盖后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剂至湿润。污物污染的台面和地面应及时消毒,可用有效氯浓度为2000mg/L的消毒液擦拭或拖拭,消毒范围为呕吐物周围2米,作用30分钟建议擦拭2遍。

(三)疑似病例所在班级座位及其前后三排座位用有效氯1000mg/L-2000mg/L含氯消毒剂进行喷雾处理或2-3遍的擦拭消毒。

六、终末消毒

发现疑似病例送至医院送院治疗后,学校环境应及时由属地疾控机构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GB 19193-2015)组织进行终末消毒。

七、责任分工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的区域,谁负责”的原则,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做好相关区域卫生清洁消毒工作,同时督促相应物业公司履行责任。

(一)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幼儿园、校医院、学术交流中心、活动中心等场所由后勤管理处负责。

(二)学生公寓楼由学生工作处负责,留学生公寓由国际交流学院负责。

(三)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由科技产业管理处负责。

(四)家属区、接送教职工子女校车由工会负责。

(五)图书馆区域由图书馆负责。

(六)学校公务车、会议室由学校办公室负责。

(七)办公室、实验室等由各使用单位负责。

(八)校内各商业网点由后勤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等主管部门分别负责。

(九)学校各出入口值班管控区域卫生清洁消毒由疫情防控相关专项工作组负责。

(十)其他区域和场所按照上述原则由相关单位各自负责。

(十一)后勤保障组根据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确定的职责,做好卫生清洁及消毒工作,监督各部门、各单位对各场所卫生清洁和消毒工作的落实情况,收集有关信息记录等备案。

八、工作要求

(一)各部门、各单位要安全存放、使用各类消毒剂,避免各类安全事故。

(二)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指导培训,做好个人防护,规范实施清洁消毒。

(三)各部门、各单位必须明确各区域(场所)卫生保洁、通风消毒等各环节的责任人、责任区域及责任事项。

(四)要做好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各责任单位要根据不同场所特点制作专门卫生保洁、通风消毒工作记录表,记录表应包含但不限于:区域场所(地点)、责任人姓名、实施日期、具体时间、实施人姓名、实施内容(保洁、通风、消毒)、消毒方式(消毒液类型)、监督人姓名等信息,详实准确建立工作台账,严禁弄虚作假。

(五)要严格落实卫生清洁消毒任务,确保所辖区域环境卫生。

社区疫情消杀工作实施方案5

为统筹做好全区学期开学和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确保学期正常、安全、有序开学,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秋季学期开学各项工作要始终坚持把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按照“服从国内大局、坚持属地管理、强化系统联动、确保万无一失”的总体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和属地防控要求,“错区域、错层次、错时、错峰”有序推进秋季学期开学,统筹做好秋季学期开学前、开学中、开学后各环节疫情防控。

1、学校疫情防控条件达不到疫情防控要求的,不能返校;

2、学校各项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3、有效应急预案和演练落实不到位的,不能返校。

二、开学时间

1、中小学校(含中职学校)、特殊教育学校x月x日组织学生报名入学,x月x日开学行课,幼儿园参照执行。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