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地朝着计划进行,为了保障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小编这里整理了口腔诊所疫情防控方案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口腔诊所疫情防控方案精选1
进一步加强口腔诊所感染防控工作,有效降低新冠病毒在口腔诊所内的传播风险,切实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结合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组织领导
1.调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职责:分析我院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部署做好我院防控工作。
2.成立预检分诊及哨点诊室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职责:完善预检分诊及哨点诊室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协调预检分诊、哨点诊室与门诊日常工作安排。
3.成立院感防控督导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工作职责:对本院各科室及各村卫生室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督查和指导,发现问题,予以通报,并督促其整改。
二、做好日常工作
(一)预检分诊
安排有疫情防控经验的医护人员参加遇见分诊工作。
本院职工及后勤人员每日落实两次体温检测。
所有进入卫生院人员均须佩戴口罩(疫情防控期间停车场、公厕暂停对外开放,此类人员禁止进入),到预检分诊处登记、测体温(发热患者体温用红笔登记)、扫安康码(对于老年人等不适用、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群体,由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帮助查询安康码)。
检测到发热患者指导其到哨点诊室就诊,发现中高风险地区返港人员立即指导其到隔离病房等候,立即联系丁梅菊副院长,由丁梅菊副院长联系120专车接送至宁国市集中隔离点,同时向港口镇政府和宁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汇报该人员情况。
(预检分诊处值班人员1级防护)
(二)哨点诊室
安排有临床及疫情防控经验、熟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高年资的医生参与哨点诊室值班工作。
哨点诊室值班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进行咽拭子采样,并在哨点诊室使用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仪对该患者进行检测,如果需要做血细胞检查的通知检验科穿戴好防护设备到哨点诊室采样。
如果需要X光摄影的,等待核酸检测结果出来(阴性)以后告知放射科工作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将放射科普通患者清空,指导患者到放射科摄片,摄片结束后原路返回,指导其到隔离病房休息。
放射科待发热患者离开后做好放射科的消毒工作。
需要静脉输液的,安排护士做好个人防护到隔离病房为患者输液,期间看护由值班人员负责。
发热患者不得进入门诊大楼。
患者缴费在隔离病房扫码缴费,现金缴费的有值班人员代为收取,消毒后交收费处。
哨点诊室接诊医生在皖事通平台做好发热患者的转码工作。
(所有进入哨点诊室及隔离病房医护人员须2级防护)
(三)门诊就诊
1、鼓励患者进入微信公众号网上预约挂号。
2、现场就诊挂号或急诊挂号患者,必须通过我院预检分诊后挂号就诊,进院后须全程佩戴口罩。
3、门诊实行“一人一诊室”。
4、有序排队,间隔一米。
5、门诊所有医护人员1级防护。
(四)病区管理
因本院护理人员较少,住院部设在二楼,输液大厅设在一楼极不方便,因此至疫情防控形势好转前暂停住院服务。
三、落实核酸检测工作
1、哨点诊室值班人员核酸检测每周一次。
2、全院职工(包括后勤)核酸检测每月一次。
3、外省返港人员每周一、三、五开展核酸检测,采样地点在门诊大楼右侧临时核酸采样点进行。
4、所有参与采样人员2级防护。
四、强化督查检查、培训工作
1、院感办组织全院职工(包括后勤人员)、辖区村医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更新培训,预检分诊及哨点诊室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开展应急演练。
(每月一次)
2、由院感防控督导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本院重点科室及各村卫生室开展疫情防控督导。
(固定时间每月一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增加督导频次)
五、做好环境清洁消毒
各科室要按照《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要求,加强诊疗环境的通风管理。
严格执行《口腔诊所消毒技术规范》,做好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等的清洁消毒,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后勤卫生打扫工作人员每天对门诊楼地面、患者接触较多的检验科、西药房、收费处窗台等进行两次消毒(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地、擦拭),哨点诊室、隔离病房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次数。
严格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的处理,严格终末消毒。
本院所有快递件均不得进入门诊楼,一律放在卫生院大门处快递临时堆放点,消毒后取回,必要时开展环境检测。
六、物资保障
西药房负责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储备的物资在卫生院满负荷运转的状态下能使用不低于一个月。
同时指导好辖区村卫生室的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工作。
口腔诊所疫情防控方案精选2
根据海口市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关于恢复海口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正常诊疗活动的通知》海肺炎指发〔20xx〕398号文件规定,同意恢复海口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正常诊疗活动,为做好口腔科复诊后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此应急预案。
1、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要求
1.患者就诊全部实行预约制(微信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等),医务人员应提前一天致电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醒患者至少提前半小时到医院进行预检分诊取号;全程佩戴口罩。
2.在预检分诊处对就诊患者开展体温测量、健康验码、查询轨迹。
对体温正常和拥有“绿码”人员,引导到候诊室候诊。
对“黄码”、“红码”人员或体温异常者,不予接诊,并按规定进行处置;如需就诊的,应先去发热门诊筛查排除新冠肺炎后才能就诊。
3.合理安排患者候诊,避免大量人员在候诊区聚集,并保持候诊区空气流通;
4.诊疗模式严格采取“一患者一诊室一医一护(助)一消毒”的方式。
5.口腔预检分诊人员和普通接诊医护(助)人员应做到二级防护,如诊疗过程中需进行有喷溅的操作时,医护(助)人员应做到三级防护,并采用四手操作。
6.每次就诊后要进行终末消毒,当班护士负责并指导保洁人员对该诊室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地面,然后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线(无人状态下)消毒至少30分钟,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用75%酒精擦拭预处理,再按照常规程序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7.综合治疗台、各种仪器设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痰盂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刷洗,强弱吸管路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抽吸30s。
8.加强医疗废物管理与信息记录,诊疗单元的医疗废物在每天诊疗结束后转运至暂存处;可疑患者的医疗废物独立处置,按卫生行政部门相关要求处理。
口腔诊所疫情防控方案精选3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福建省常态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等,结合此次本地疫情处置和我院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疫情防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线,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措施,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断巩固和扩大疫情防控成果,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工作目标
总结本次本土疫情处置工作,固化我院前一阶段行之有效的疫情处置措施,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建立完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坚持将外防输入作为工作重中之重,严格落实重点场所、重点环节、重点单位、重点人员的常态化防控措施,强化多点触发预警,提高监测检测、流调溯源、隔离管控、组织保障等能力,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力争不新增本地疫情,及早发现和高效处置境外输入疫情,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三、工作措施
(一)完善优化防控指挥体系
1.加强常态化专班建设。
组建以党委、政府主导,卫健、教育、公安、交通运输、工信、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外办、通管、数字办、海关、民航等多部门组成的若干个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职能组和工作专班,全面负责疫情常态化防控组织领导、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
并在发生疫情时,第一时间完成平战转换,实施提级指挥、扁平化管理,建立会商研判、统一决策、协同联动机制,确保疫情快速高效处置。
2.建立紧密高效协调整合联动机制。
各单位、各部门要发挥自身的职能优势,在疫情防控阶段,建立单位、部门联动机制,指导各行各业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实做细疫情防控常态化各项措施,织密织牢防控网,切实推进联防联控机制的落实。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
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动员作用,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组织,党员干部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与社会组织的力量,汇聚多方治理力量,完善“群防群治”治理机制,切实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贯穿基层疫情防控全过程。
(责任单位:市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各工作组及成员单位,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落实。
以下均需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落实,不再列出)
(二)落实重点人群健康管理
1.从严落实境外入泉人员健康管理。
(1)落实集中医学观察。
实行从口岸入境、身份核实、检验检疫、核酸检测、转运分流、隔离观察到居家医学观察等全流程闭环管理。
对目的地为我院的入境人员,严格实施“14+7”即14天集中医学观察+7天居家医学观察(不具备居家医学观察条件的,应实施集中医学观察)措施。
集中医学观察期间,在其入境时、第4天、7天、10天、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
解除集中医学观察核酸检测要严格落实“三必须”(采样时间必须落在集中医学观察第14天,检测方法必须是“双采双检”,检测机构必须有疾控机构),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解除集中医学观察。
(2)落实居家医学观察。
入境人员解除集中医学观察后,对目的地为我院的,由所在县(市、区)“点对点”闭环转运回目的地由所在社区(村居)继续实施7天居家医学观察,并在第2天、第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
居家医学观察期间,观察对象做到单人单间,独立卫生间,做好个人与共同居住家庭成员健康监测,限制活动空间,不得与其家庭成员接触,不得与家属共用任何可能导致间接接触感染的物品,除患病就诊外,不得外出,其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纳入核酸检测“适时抽检”人群范畴。
对目的地为省内其他地市的,由相关地市“点对点”转运回目的地。
目的地为省外的,由口岸所在地“点对点”送其登机(上车),并由交通检疫组及时将人员信息通报相关省份。
在省外口岸隔离满14天的入境人员,在入境后21天内入泉的,仍要实施居家医学观察直至满21天并落实相应核酸检测要求。
解除居家医学观察核酸检测要严格落实“三必须”,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解除居家医学观察。
(3)落实健康随访。
境外入泉人员解除居家医学观察后开展7天健康随访,由所在社区(村居)每天早晚两次询问、登记入境人员的体温状况和异常健康状况,了解其当天活动去向;入境人员健康随访期间不得前往人员密集场所,不参加聚餐、聚会等集体活动,外出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
健康随访的第3天和第7天(或入境第24天和第28天)须各进行1次免费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者方可解除随访。
对在境外或外地市入境后确诊治愈的入泉阳性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必须落实负压车“点对点”转运、14天居家医学观察及核酸检测、复诊等措施。
(4)落实闭环转运。
各县(市、区)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作为集中医学观察对象就医定点医院,负责集中医学观察对象急诊就医任务,建立绿色通道,落实"点对点"转运。
各地交通检疫组要督促机场、火车站、汽车站设置解除隔离人员转运专用通道,妥善安排相关人员座位坐席,降低旅途过程中交叉感染风险;严格落实人员“点对点”闭环转运管理和信息对接等工作,避免入境人员自行离开或与其他无关人员接触。
加强海上、陆路管控,严厉打击偷私渡等非法入境,严防疫情输入。
(责任单位:市外事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海上偷私渡工作专班)
2.从严加强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泉人员管理。
市大数据组根据各省发布的高中风险地区名单信息,第一时间启动相关地区来(返)泉人员排查追踪,追溯倒查14天人员情况,做好相关人员信息的对接、推送,指导、督促各县(市、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及时落实排查管控。
严格落实高中风险地区来(返)泉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对高风险来(返)泉人员严格实施集中医学观察14天,对中风险来(返)泉人员严格实施居家医学观察14天,并在医学观察第1天、第14天各进行1次核酸检测,解除医学观察当天的核酸检测必须由疾控机构采取“双采双检”方式进行,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解除医学观察。
社区(村居)要落实高中风险地区入(返)泉人员信息核查登记和健康跟踪管理,实施精准摸排,确保不漏一人。
(责任单位:市大数据组、交通检疫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从严落实口岸高风险人员闭环管理。
对直接接触入境人员、冷链等货物及环境的运输、装卸、运营、保洁、消毒、检疫、边检、流调问询、采样、转运以及登临国际航行船舶(含按规定参照国际航行船舶疫情防控管理的船舶)作业等人员,落实登记造册,采取“N+7+7”专班管理模式,即N天在岗集中住宿封闭管理、7天离岗集中封闭隔离管理、7天居家健康监测。
工作期间,落实“两集中四固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每日健康监测。
国际和国内航班、船舶等作业场所工作人员要固定岗位,避免交叉作业。
(责任单位:市交通检疫组、外事组、冷链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三)严格进口冷链食品防疫管理
1.实行全流程闭环管控。
落实“三全”管理,严格落实“四证”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进集中监管仓“批批核酸检测”和“全面预防性消毒”防控措施,落实报备和追溯管理要求。
加强市场执法检查,加大对无合法来源、涉嫌走私冻品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加工、销售、储存、运输“四证”不全的进口冷链食品,严厉打击伪造、变造“四证”违法行为,坚决堵住防控漏洞。
统筹做好境外、省外入泉进口冷链食品的集中监管、检测、消毒等,实现全流程闭环管控;分级分类处理阳性冷链食品。
(责任单位:市冷链组)
2.强化核酸监测和卫生消毒。
海关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口岸环节进口集装箱货物新冠病毒抽样检测,指导相关单位做好口岸环节被抽中的进口集装箱货物的预防性消毒。
交通运输、民航、邮政等部门要督促相关单位、企业,对陆路、海路、空运中装载进口货物运输工具的货舱、货柜、车厢、集装箱等内壁和把手采集环境样本开展核酸检测,根据检测情况开展主动预防性消毒。
一旦发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对这些运输工具装载的货物及相关装卸人员、驾驶员等进行追溯检测。
加强进口冷链食品加工和交易场所、进口货物转运或加工企业等重点环节的防控,改进生产、转运、加工与交易环境卫生条件,加强通风消毒,确保从业人员防护到位,落实健康监测。
(责任单位:泉州海关,市冷链组)
(四)强化多点触发监测预警
1.强化信息化手段。
加强5G、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运用,发挥新冠肺炎疫情大数据库作用,做好常态化核酸监测检测结果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实现疫情防控相关数据汇聚共享,不断完善监测预警机制,落实早发现要求。
(责任单位:市数字办,市大数据组、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2.坚持多病共防。
多渠道开展监测、多点触发预警,充分发挥发热门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所、药店等哨点作用,各级口腔诊所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加强防控业务培训,强化医务人员风险意识,提高新冠肺炎早期识别能力。
(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强化药物监测。
督促零售药店落实“两抗一退”、止咳等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监测,对购买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及时上报。
对在零售药店购买“两抗一退”、止咳等药品的人员信息进行数据回流,根据症状进行监测、筛选,定期分发各县(市、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按社区网格管理,组织开展核酸检测等排查工作。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医保局、数字办,各县(市、区)、泉州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防控疫情应急指挥部)
4.坚持逢阳必报。
一旦发现发热等可疑患者,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和个体诊所要在2小时内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落实“村报告、乡采样、县检测”核酸检测策略,尽早发现疫情。
各级各类口腔诊所要及时开展实验室检测,对病例应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进行网络直报。
各地要按照“逢阳必报、逢阳即报”原则,在报告本土初筛阳性标本的同时,组织开展阳性标本复核。
(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五)做好重点场所防疫管理
1.抓好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疫情防控
(1)规范集中医学观察场所管理。
各地要按规范要求,合理设置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严格落实“三区两通道”,具备条件的'单独设置垃圾清运通道,进一步拓展至“三区三通道”,确保落实人流、物流、空气流硬隔离。
完善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条件,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强化场所周边管控,严禁提供与集中医学观察无关的对外服务。
落实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工作人员闭环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及保洁、送餐等人员培训,督促严格落实个人防护,防止职业暴露和交叉感染。
加强源头管控,严格实施医学观察对象单人单间居住,严禁外出,不得串门。
(2)加强隔离服务保障。
采样人员要根据不同对象合理安排好采样时间,逐一前往集中医学观察对象房间门口进行采样,采样时同楼层间隔采样(避免相邻或对门房间同时采样),其他观察对象不得开门,防止出现经气溶胶传播的风险;统一实施间隔送餐到房间门口服务,不得将餐食放在楼道走廊,由观察对象外出取餐,严防交叉感染风险。
关注观察对象心理健康,及时做好心理疏导。
规范场所内阳性病例的处置流程、观察对象急诊就医流程。
(3)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加强对房间、卫生间、走道、楼梯等场所消毒,防范空气飞沫传播。
委托的第三方卫生消毒单位要取得相应资质,同时要开展消毒效果评价,确保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位。
规范集中供风系统使用管理。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医疗废弃物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其余垃圾按照医疗垃圾要求进行集中回收处理,做到监控措施到位、监管人员到位、医学检测到位、清洁消毒到位、防护措施到位、诉求解决到位、暖心服务到位。
(4)加强工作专班建设。
各集中隔离点(包括已设置、改造备用、方舱隔离点等)要提前组建工作专班,按隔离点与工作专班不低于1:2的比例进行储备组建。
各工作专班下设防控消毒组、健康观察组、信息联络组、安全保障组、后勤保障组、病例转运组、人文关怀组等。
各专班指定1名负责人;医务人员与隔离房间不低于2:50的比例配备;信息联络、安全保障、后勤保障、心理辅导等人员可兼职,数量可参考医务人员数量的3~4倍进行配备。
日常状态下,各工作专班建立轮值机制,一旦有疫情能在最短时间内到位;专班人员严格新冠疫苗全程接种,定期开展防控知识业务培训,确保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2.抓好口腔诊所疫情防控
(1)强化院感防控。
卫健部门要督促各级各类口腔诊所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发热门诊和院感防控各项要求,优化就诊流程,减少人员聚集。
发热门诊和定点医院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完善发热病人接诊,筛查、留观、转诊工作流程,落实一体化闭环管理,做到健康人群与病人、高风险人群核酸检测相对分离,防止交叉感染。
提高医务人员院感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发热患者排查,可疑患者全部留观。
按照2小时报告病例,4~6小时回报核酸检测结果。
要做到24小时接诊,不得无故自行停诊。
定点医院(或独立院区)启用时必须设置独立医疗区域和通道,新冠肺炎患者集中收治于独立区域的独立病房楼,不得与非新冠肺炎患者共用医疗区域和医疗设备,与医院其他区域做到人流、物流、空气流严格物理隔离。
充实院感管理队伍,配齐配强院感防控人员,强化全员院感培训。
落实院感“四项机制”,严格执行院感防控制度,加强重点科室、重点环节感染防控管理,严格入院患者和陪护人员管理,加强对涉疫垃圾收储和消杀工作,做到日产日清。
严防口腔诊所内感染发生,建立医疗卫生机构院感检查巡视制度,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民营口腔诊所监管。
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确保检测结果准确,防止出现“假阴性”“假阳性”。
严格生物安全,严防实验室出现污染。
(2)加强工作人员管理。
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要相对固定,定期轮换,避免不同科室之间共用工作人员。
上岗前、岗位中、换岗时均要开展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
对接诊入境、国内高中风险地区以及集中医学观察场所发热患者等高风险人群的发热门诊工作人员要严格闭环管理,工作期间安排单人单间集中居住,所有人员按照居住地与发热门诊两点一线出行,并安排专门交通车辆做好保障。
本土疫情应急处置期间,发生本地疫情所在县(市、区)所有发热门诊工作人员严格落实“N+7+7”闭环管理,并视疫情发展逐步扩大闭环管理范围。
(责任单位:市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组)
3.抓好校园疫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