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新冠病例处置方案及流程6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新冠病例处置方案及流程1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毫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当我市发生新冠肺炎本土病例时,及时控制疫情蔓延势头,阻止疫情扩散,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防止疫情向更大范围扩散蔓延,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发现新冠病例后,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规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县级为疫情处置的主体,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对疫情进行总指挥调度。
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启动下设工作组工作,落实信息报告、工作例会、工作台账等制度,迅速组织调派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医疗救治和环境消毒等工作队伍投入疫情防控,落实全部储备的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做好应对准备。
按照自救、互救、援救的顺序,根据防控需求和实际,及时向上级政府提出人员、物资、技术等支援申请,强化市辖区间疫情防控协同机制,完善各方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提高信息传输效率,确保疫情、人员等信息及时共享到位。
二、迅速划定管控区域,分区分级精准管控
第一时间将病例或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排查和隔离治疗,科学划定防控区域,对疫情暴发地和出现病例的居民小区实施封控管理。
根据疫情形势分析研判,由市级指挥部科学提出划定风险等级区域的建议,报请省总指挥部批准后,按照最小单元精准确定风险区域,实施相应的疫情防控策略。
高风险地区:连续x天内出现*例及以上确诊病例,或发生*起及以上的聚集性疫情。
(指x天内在学校、居民小区、工厂、自然村、医疗机构等小范围内发现*例及以上病例,下同)。
中风险地区:连续x天内发生不超过*例确诊病例,或*起聚集性疫情。
低风险地区:连续x天内无新增确诊病例(不含境外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防止疫情传播蔓延。
高风险地区停止集市、集会等人群聚集活动,关闭公共浴池、温泉、影院、商场、农贸市场等公共场所、必要时停工、停业、停课,采取区域封锁措施。
中风险地区采取区域和人员管控措施,地区保持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限制中、高风险区域内人员离城,低风险区域人员坚持“非必要不离城”,确需离开的须满足核酸检测阴性和健康码绿码等前提条件,避免疫情向外扩散。
采取停工、停业、停课、列车等公共交通停运以及关闭口岸等管控措施要依法依规向省疫情防控指挥部报批。
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风险区域和防控措施,疫情结束后,临时性、应急性措施应退尽退。
三、规范流行病学调查
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要对其密接者同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时,要融合发挥公卫、公安、工信等部门优势,各尽其能,协调配合,开展高质量流行病学调查,在最短时间内查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接者的基本信息、危险因素和暴露史、行动轨迹等信息,以便迅速确定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范围并实施排查管控。
动用一切人员力量、技术手段,深入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摸清重点人员轨迹,全面追踪排查活动区域,确保不漏一人。
及时掌握密切接触者人员轨迹,该管控的管控、该异地协查的第一时间推送信息。
加大传染源的跟踪检测,尽快查清传染源头,为后续科学精准开展工作提供依据。
在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生物标本进行采集的同时,要采集生产生活中高频接触物和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做到人员、物品、环境同步检测,为疫情发展趋势研判、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分析等提供实验室证据。
第一时间将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样本送省疾控中心进行基因测序。
四、严格实施人员管控
根据感染风险评估结果确定风险人群范围,做到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按照“早隔离”要求,第一时间将所有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闭环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接受规范的隔离医学观察。
隔离期间开展2次核酸检测的同时进行2次血清抗体检测,确保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
隔离场所要按照“三区两通道”标准设置并规范管理切实防止交叉感染。
做到“应隔尽隔”,确保单人单间隔离。
落实人员健康监测和隔离点消毒管理工作。
五、全面开展核酸检测
根据人群感染风险,按照密切接触者、重点人群、全员等顺序依次采取适当采样方法,逐步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全面提高运转效率和组织能力,确保检测工作有序开展,保证检测效率和质量,及时发现并管控阳性检出人员。
必要时,要组织多轮次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
科学合理设置检测点并向社会公布,进行较大规模人群检测时,采用混检进行初筛的方法,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检测成本。
低风险地区人群按1:10混检。
六、全力实施医疗救治
落实“四集中”要求,确诊病例要第一时间转运至省集中救治中心进行救治,市卫健委负责病例转运工作。
无症状感染者由市传染病院收治并进行隔离管理。
对重症患者坚持''一人一策”,实施多学科联合救治、最大限度提高治疗效果。
坚持关口前移,为无症状感染者和隔离医学观察人员第一时间提供中医药服务,及时收治轻症患者,防止其向重症转化。
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
做好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康复和跟踪随访工作。
七、做好疫情报告和信息发布
严格执行2小时内网络直报。
在发生聚集性疫情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并根据防控工作情况持续发布权威信息。
待省卫生健康委每日在官方网站发布全省疫情信息后,市卫生健康委向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和病例活动轨迹。
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媒体、官方网站、政务新媒体等形式重点发布国家和省疫情防控重大决策部署、疫情基本信息、疫情防控动态、健康科普信息等内容,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宣传部门要加强舆情监测,严格管控网上涉疫的不实、攻击、诋毁类信息,确保网络舆情稳定。
八、强化社区防控措施
疾控机构及时对疫点开展终末消毒,相关部门对病例可能污染场所开展预防性消毒,发生病例的社区强化相关防控措施,重点加强防控区域内人员管控,严格社区人员和车辆出入管理,做好健康监测、健康宣教、环境卫生整治、居民日常生活保障等工作。
九、加强重点场所风险排查和管控
低风险地区加强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饭店餐厅、交通场站等人员密集公共场所的风险排查和环境卫生整治,落实清洁、消毒、通风和个人防护措施。
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暂停营业;生活服务类场所缩短营业时间,卩艮制人员数量和停留时间;开放式活动场所在落实防控措施前提下正常营业。
十、加强重点机构管控
全市养老院、福利院、精神病院、监所等特殊场所实行全封闭管理,保障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供应,预防在此类机构中发生暴发疫情。
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必要时采取停课停学措施,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事业单位采取错时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采取视频会议等方式,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
十一、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干预
市、县区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热线,为一线抗疫人员、重点岗位人员、疑似或确诊病例、隔离医学观察人员和广大群众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帮助求助者预防和减轻疫情所致的心理困顿,维护心理健康。
十二、加强跨区域协作
加强跨区域联防联控,发挥大数据等优势,加大对流出的高风险人员及其密切接触者协查追踪力度,确保流调到位、追踪到位、管理到位,避免疫情跨区域传播和进一步扩散。
新冠病例处置方案及流程2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公司全体职工健康和生命安全的指导思想,为及时有效地控制新型冠状病毒在公司职工中的发生和流行,尤其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防控阶段,使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的开展,制定如下工作应急预案:
二、目标管理
1.普及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职工的自我防范意识。
2.完善传染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职工中的发生和蔓延。
三、组织机构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部门员责人
四、监控预防措施
1.公司所有职工持健康证明方可上岗,建立职工每日健康监测制度,并有当班组长或部门员责人进行逐一登记,有异常情况,及时上报公司办公室,并进行及时隔离,并对休假员工进行健康询问,及时掌握不在岗员的健康状况。
2.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疫情、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3.公司在接到上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疾病控制中心有关重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预警报告后,应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和监督下不折不扣地实施卫生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的应急预案。
对上级相关部门应急指挥部的指导和督察,给予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五、应急处理
1.在发现确证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必须按照规定时间:甲类传染病2小时内,农村6小时内;乙类传染病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丙类传染病24小时内报告。
将有关情况报告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行政部门。
联系当地卫生部门(医院),对患病人员进行救治。
2.发现确诊或疑似职工,职工应在结果出来30分钟内直接上报公司各部门负责人,公司各部门管理人员在30分钟之内报告公司总经理,联系家属进行,通报情况,做好思想工作,稳定其情绪。
3.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封锁传染性肺炎病人,对有密切接触者实施相应的隔离措施。
4.对新型冠状病毒人、疑似新型冠状病毒人在做好自身保护的前提下,及时转送附近医院诊治。
5.配合疾病控制中心做好流行病学的调查。
7.公司开展相应的卫生宣传教育,防疫防控知识,提高公司员工的预防与自我保护责任。
六、应急保障公司要安排必要的经费,用于增添相关设备,配备所需药品,改善公司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并建立巡查小组,确保公司各部门公共卫生防控措施的落实。
七、善后与恢复工作
1.会同有关部门对所发生的突发疾病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导致事件发生的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依法追究责任。
2.对于突发疾病的部门和员工,公司应认真做好或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患病人员的善后工作。
3.对疫情防控事件反映出的相关问题存在的卫生隐患问题及有关部门提出的整改进行整改。
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防止疫情的发生。
4.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的指导下尽快恢复各部门的正常工作秩序。
对工作场所每日必须彻底消毒,要求每个到访公司人员做好防护,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在接待全程中做好自我防护工作;因新型冠状病毒暂时停工的职工,必须在恢复健康,并经连续2次有关卫生部门确定没有传染性后才可复工。
新冠病例处置方案及流程3
当医疗机构内发现阳性感染者,在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下,由医疗机构负责组织实施。
一、病例发现报告
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结果后,立即同时向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机构相关职能部门和院领导报告。
同步了解病例基本情况、是否仍在医院内。
若阳性病例仍在医院内,重新采样、复核;若阳性病例不在医院内,报疾控部门安排属地追阳、采样和检测复核,医院追踪检测结果。
二、应急处置(一隔二控四摸排五同时)
(一)隔离转运感染者。
立即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就地隔
离或转运至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个人防护,非抢救生命等特殊医疗救治需要禁止离开隔离区域。
请示辖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病毒阳性感染者转运至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
(二)封控区域、管控人员。
一是辖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第一时间组织院感、流调等专家赶赴现场,根据感染者活动轨迹等情况分析评估,指导医疗机构精准划定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
二是根据门急诊和住院病区具体封控范围,就地做好所有未离开封控范围人员的隔离管控。
对已经离开医院的重点人员,要第一时间报告辖区疾控中心。
划定封控范围前,除紧急诊断、治疗外,全院区域就地静止,暂停人员流动和物资流通。
(三)四类摸排。
门诊部查实出诊情况;保卫部门追溯感染者活动轨迹;信息科收集敏感时段就诊人员相关信息;科室调查相关人员院内行动路径。
通过查看、记录敏感时段监控录像,调取扫码、缴费等相关信息,掌握感染者在医院内活动路线、停留位置、停留时间、防护等情况;感染者近距离接触人员名单和个人防护情况;其他人员在敏感区域出现、停留和行动路线情况。
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及其家属,就地隔离,等待进一步通知或疾控中心流调、隔离安排。
(四)同时开展五项工作。
1.环境管控和终末消毒。
相关区域停止使用空调通风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