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很多地方都发生了燃气爆炸的事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消防安全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社区封控区域管控方案1
根据疫情联防联控和疫情防控平急一体化要求,为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做好娄桥街道辖区疫情防控应急准备工作,规范村社对新冠肺炎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封闭村庄、楼栋、单元管理,全面推进村居、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落细,有效遏制疫情在村居、社区扩散和蔓延,将疫情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组织架构
牵头领导:
组 长:
副 组 长 :
成 员:
人员组成:
1.第一梯队:街道封控应急机动队伍共95人,其中交警10人;人武部民兵48人;综合信息指挥室、司法所、政务服务中心10人;行政执法中队27人。街道封控应急机动队伍分为两支分队,第一支队伍负责交通秩序和封控工作,第二支队伍负责秩序维护和扫码工作。
2.第二梯队:封控区域周边村居、社区封控队伍,各村居、社区应成立不少于10人的封控队伍。
二、职责分工
(一)街道封控组。由党工委副书记牵头,综合信息指挥室牵头落实。负责制定街道社区封控工作预案;组建街道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根据街道防控办划定并发布公告的社区防控区域(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协调指挥社区封控组科室站所、街道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配合村居、社区及落实分类管控。封控队对所有可进入疫点的通道落实专人管理并落实只进不出。(1)封闭式小区或园区类型,整区封控;(2)开放式或自然村,按相接道路封控。
(二)各村居、社区。社区封控工作由各村居、社区负主体责任。负责制定所辖村居、社区封控应急预案,明确各村居、社区封控需采取的封堵值守措施、标准规范和流程;建立由镇街干部、村社干部、专职网格员、区属部门下沉干部、志愿者等各方面力量组成的封控队伍;负责社区物理封堵格挡施工队伍及所需物资储备;负责镇街级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和镇街村社封控工作人员所需防护物资储备;负责封控工作人员后勤保障和被封堵村庄社区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与保障。
各村居、社区根据各村社情况制定的封控预案,应明确“一村(小区)一图一措施清单”,预案内容应包括:1.社区管控封控示意图:以地图标注形式明确小区、社区区域边界,以编号形式标注卡口位置、应急通道。2.区域封闭、卡口管理措施清单: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理,严格实施人员居家不出户,除防控和生活保障需要外,其余人员、车辆不得出入。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责任,每班2-3人,不出现空岗、脱岗、串岗现象。值守人员全程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做好社区封闭,实行楼长、单元长负责制,压实社区网格化防控责任。每个小区只能设置一个出入口,并至少保留一处软隔离通道用于应急救援车辆通行。实行查证、验码、测温、登记。加强交通卡口管理,封控区涉及国道、省道、县道、乡道、市政道路等按实际情况实行分级布控,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方式,防止出现漏洞。封控区如位于城乡结合部或农村地区,卫生条件不足、管理难度大、存在较高传播风险,可将区域内居民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如确有必要,每户至多可留1人)。居家隔离时也要佩戴口罩,尽量减少家庭成员之间的接触,做好环境消毒、居室通风等措施。
三、村居社区封控、管控解除流程
(一)启动封控预案。社区封控组接到街道防控办村社封控通知后,根据街道防控办划定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及公告,立即启动预案,第一时间通过大平安SRI风险预警处置系统通知村社,并指挥调度街道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第一梯队力量赶赴封控区域,第二梯队力量做好随时待命准备。
(二)落实应急响应。村社在收到封控指令后,要立即启动镇街级预案,第一时间通知封控区域村社干部、物业先自行传达部署封控要求,并成立封控现场指挥部和封控管理工作专班,由各村、社区联系领导负责现场指挥,并部署安排封控应急机动队伍,调度封控队伍携带警戒隔离物资于30分钟内到达封控区域、设立卡口。街道级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第一梯队力量于30分钟内到达封控区域,接受街道封控现场指挥部统一调度,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协助配合村社开展封控初期的封堵合围工作。第二梯队由封控现场指挥部根据现场工作情况视情向社会封控组申请增援。封控现场指挥部要做好人员力量的统筹调度、部署安排,及时在封控区张贴新冠肺炎疫情区域封控公告,悬挂疫情防控条幅,设置小喇叭等连续播放公告提醒居民。
(三)实施封堵隔挡。封控现场指挥部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街道既定村社封控预案,迅速组织实施分级分类封控。镇街封堵施工队伍及封堵隔挡物资要于60分钟内运达指定区域。封控力量、施工队伍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于120分钟内完成封控区域的封堵隔挡施工,落实封控区域的全封闭管理。每个最小封闭区域,至少保障一处软隔离应急通道,供消防、公安、防疫等应急车辆通行。
(四)落实全面封控。完成以上工作任务后,街道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即可有序撤离,由街道封控力量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和预案落实后续制度化封控管理,并组织开展消杀、流调、核酸检测、健康监测、转运等相关防疫工作。
(五)解除封控。封控期满后,封控组根据街道防控办解除封控通知,下发解除封控指令,村居、社区根据指令解除封闭管理。
四、相关工作要求
(一)严格调配人员力量。
人武部、综合信息指挥室、行政执法中队、交警四大队三中队等科室站所抽调本单位精干力量,组建随时响应的封控应急队伍,建立《应急队伍人员名单》、应急队伍联络群,做到人员明确到位。街道防疫办下达封控指令后,各成员单位要严格按照指令要求,派遣足额人员力量赶赴规定地点,按照既定工作预案开展封控各项工作。如出现现有机动成员无法满足派遣人数要求时,需立即调配本单位其他人员力量充实其中,确保足额派遣人员到岗到位。经街道研判分析,依靠现有力量无法满足封控工作时,因立即向封控组提出增派力量申请,由封控组统一调配其他街道人员力量予以增援。落实社区封控工作期间,各被调配科室站所要无条件派遣足额人员力量参与。
(二)加强信息报送制度。封控工作开展期间,各村社、科室站所要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并密切关注群众反映动态,一旦掌握影响社会不稳定因素或发现封控措施不足之处,要立即采取妥善有效措施落实化解处置,并立即按照组织架构逐级上报。在后续管控工作中,各设卡点位也要密切关注封控区内动态信息,遇到紧急情况、特殊情况,要第一时间上报,并做好现场稳控处置,避免出现负面影响事件。
(三)有序做好后续管控衔接。封控指令下达后,区级社区封控应急机动队伍所有人员要第一时间抵达规定区域参与社区封控工作,待封控区域平稳有序封控到位,经现场指挥领导确认后,方可逐步分批撤离。参与封控工作人员要做好撤离后的安全检测工作,在封控区内工作过的人员要在撤离后14天内落实每2天1次核酸检测,在管控区内工作过的人员要在撤离后第1、3、7、14天各落实1次核酸检测。
(四)强化后勤保障工作。封控持续期间,街道党政办、所在村社要负责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代购、送餐、清运垃圾等服务,保障居民基本生活。对因就医等确需外出人员,由向防控办提出申请,获取通行凭证后安排专人专车接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落实闭环管理。同时,要落实全体工作人员食宿、防护物资等配备,封控区域隔离设施、各卡点必要物资的配备。
社区封控区域管控方案2
为进一步加强封控区、管控区社区(村)管控,切实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确保疫情不外溢,全面保障市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一、封控区管控措施
1.区域封闭。封控区内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所有居民严禁出户。街道(乡镇)组织设置外围隔离设施,住宅区保留1个出入口,在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地下车库、一楼门市等隐形入口要做到“应封尽封”。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值守,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非物业小区和散体住宅楼由街道(乡镇)组织社区工作者、村“两委”成员、志愿者、下沉党员干部等力量共同实施。外来人员、快递和外卖送餐人员一律不得进入住宅区,暂停各类工程施工。
2.人员管控。由街道(乡镇)、社区(村)负责,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卫生健康等力量对封控区人员进行管控。封控区人员执行居家隔离管控措施,利用封条、门磁报警器等多种方式,确保居民“足不出户”。由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将封控区内人员健康码赋红码。封控区内私自外出的,将与共同居住人转为集中隔离,隔离期限重新起算,费用自理。封控区工作人员,特别是环境卫生扫保从业人员,实行闭环封闭管理,工作结束后进行不少于7天居家健康监测。因工作特殊原因,需要出入封控区的工作人员要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统一设置身份标识,实行扫码出入。
3.核酸检测。封控区内居民核酸检测采取单人单管采样或一户一管,由医务工作人员上门进行核酸采样工作。医护人员要注意个人防护,与居民保持一定距离。
4.物资保障。由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上门提供生活物资,采取无接触配送方式。
二、管控区管控措施
1.区域封闭。管控区内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所有居民原则上严禁离开小区。街道(乡镇)组织外围设置隔离设施,住宅区保留1个出入口,在保障消防通道畅通的前提下,地下车库、一楼门市等隐形入口要做到“应封尽封”。安排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值守,物业管理的住宅小区由物业公司负责,非物业小区和散体住宅楼由街道(乡镇)组织社区工作者、村“两委”成员、志愿者、下沉党员干部等力量共同实施。每户每2—3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在小区内指定地点购买、领取生活物资。
2.人员管控。由街道(乡镇)、社区(村)负责,组织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以及公安、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卫生健康等力量,对管控区人员进行管控。管控区人员执行居家健康监测管控措施,非必要不出门,不得出管控区范围,不得聚集。在户外活动时必须全程佩戴政府派发的N95或以上级别口罩。由市卫生健康委负责,将管控区内人员健康码赋黄码。擅自离开管控区或在管控区内未佩戴N95或以上级别口罩出户的,将与共同居住人转为集中隔离,隔离期限重新起算,费用自理。管控区工作人员,特别是环境卫生扫保从业人员,实行闭环封闭管理,工作结束后进行不少于7天居家健康监测。因工作特殊原因,需要出入管控区的工作人员要经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审批并统一设置身份标识,实行扫码出入。
3.核酸检测。管控区内由医务工作人员合理设置采样点。由街道(乡镇)、社区(村)加强现场组织管理,实行专人引导、分时分区、固定路线,督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交叉感染;对尚未转运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等高风险人员,实行专人专管、上门采样。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人员,上门采样。
三、健康服务
由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全面掌握封控区、管控区内孕产妇、残疾人、行动不便人员、血透患者、精神障碍患者、慢性病患者等人员情况并建立档案,做好相应医疗保障预案,明确医疗机构上门服务或转运就医的工作流程和规范。有居民突发疾病需就医时,由居民所在社区(村)负责提前联系医疗机构,医疗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要立刻安排绿色通道就医。封控区、管控区内居民按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意见做好个人防护。一旦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腹泻等新冠肺炎十大症状的,由属地街道(乡镇)负责,及时报本地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并立即安排专用车辆转运至定点医院。排除感染新冠肺炎风险后可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或转回居家隔离。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或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8小时内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发现核酸检测阳性者,2小时内转运至定点医院。物业从业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落实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