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6篇

2022-12-25

最近有些地方又出现新的疫情了,需要进行核酸检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1

为指导各地做好核酸采样人员的培训工作,规范采样过程,保证采样质量,防止可能出现的交叉感染,制定本方案

一、培训组织

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负责制定培训课件和培训课程安排,组织开展核酸采样考核。考核合格者,获得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或其委托的专业机构制发的采样培训合格证书。

二、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口咽拭子、鼻咽拭子采集方法,个人防护,以及感染控制等内容。培训时间至少1天,包括理论培训和操作实践培训。

(一)口咽及鼻咽拭子采样。

1.口咽拭子采集方法。被采人员采取头部微仰、口张大的姿势,露出两侧咽扁桃体。口咽拭子采样的关键点是将拭子越过舌根,在两侧咽扁桃体稍微用力来回擦拭至少3次,然后再在咽后壁上下擦拭至少3次。取样完毕后,将拭子头放入含病毒保存液的收集管中,拭子折断点置于管口处,稍用力折断使拭子头落入采集管的液体中,弃去折断后的拭子杆,旋紧管盖,将采集管置于稳定的置物架上。每例采集后采样人员均应进行手消毒。

2.鼻咽拭子采集方法。采样人员手执拭子贴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由于鼻道呈弧形,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时,轻轻旋转一周(如遇反射性咳嗽,应停留片刻),然后缓缓取出拭子,将拭子头浸入含2~3ml病毒保存液的管中。如进行多人混采,还应当注意混合拭子的规范操作。以10合1混采为例,依照上述采集方法依次采集其余9支拭子,将完成采集的拭子放入同一采集管中,动作轻柔,避免气溶胶产生。连续采集10支拭子以后,旋紧管盖,防止溢洒。如采集管内拭子不足10支,应做好特殊标记并记录。

(二)采样人员个人防护。个人防护包括,正确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医用防护口罩、乳胶手套、防护面屏或护目镜、隔离衣或防护服、工作帽),规范进行手卫生。个人防护用品穿戴顺序为,戴医用防护口罩和工作帽,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防护面屏或护目镜,戴手套。戴口罩后应进行口罩密闭性测试,确保密闭性良好。使用中口罩如遇污染或潮湿,手套、防护服如遇污染或破损,应及时更换。脱去个人防护用品前,需先进行手卫生,然后依次摘防护面屏或护目镜,脱去隔离衣或防护服、手套,摘脱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脱摘过程中,污染面切勿接触内部衣物,每步之前及之后均需做好手卫生,并保证手不接触污染面。

(三)感染控制。

1.采样点设置分区。采样点应选择空旷、通风良好的场地,划分为等候区、采集区、缓冲区、临时隔离区和医疗废物暂存区,有效分散待检人员密度。

(1)等候区。设置人行通道,同时设置安全距离保证等候人员的防护安全。根据天气条件配备保温、降温,遮阳、遮雨等设施。

(2)采集区。根据气候条件,配备帐篷、冷/暖风扇、适量桌椅。配备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病毒采集管,并应当为被采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标本如无法及时运送至实验室,需准备4℃冰箱或低温保存箱暂存。

(3)缓冲区。空间应当相对密闭,可供采样人员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用品、采集用消毒用品、拭子和采集管,户外消杀设备。

(4)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5)医疗废物暂存区。用于暂存医疗废物,并做好收集、包装、无害化处理、交接等工作。

2.做好清洁消毒。采集标本时严格执行手卫生,一采一手消毒,即在完成上一个人员标本采集后,必须进行手消毒,才能进行下一个采集操作。在采样过程中应注意感染防控,除拭子外,其他部位不得触碰被采人员,防止发生交叉感染。采样现场工作结束后,应做好医疗器械、物品、物体表面等清洁与消毒。使用清水和清洁剂彻底清洁环境表面,并使用有效消毒剂对环境物体表面,尤其是高频接触部位进行规范消毒。对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

3.避免人群聚集。采样点需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保证人员单向流动,并明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做好采样现场精细化组织管理,由工作人员、志愿者维护工作秩序的同时,鼓励通过物理手段,严格落实安全距离间隔要求。

三、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采样操作、个人防护和感控理论知识等。主要考核实践操作的情况,必要时,可以安排简单的理论考试。主要覆盖以下内容:

1.是否能够正确佩戴口罩,对潜在风险的了解程度。

2.是否能够正确掌握穿脱隔离衣或防护服的程序,对潜在风险的了解程度。

3.是否能够规范进行口咽和鼻腔拭子采集操作,对不规范操作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了解程度。

4.是否能够正确进行手卫生,对环境通风、清洁消毒、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等感染控制方法的了解程度。

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2

为做好应对突发新冠疫情专业技术人才储备,进一步加强我市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组织实施能力,规范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采样人员准入标准,全力推动核酸采样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八版)、《关于印发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此制度。

一、采样点人员资质准入制度

(一)标本采集人员原则上应为取得医师、护士、检验初级以上技术执业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二)标本采集人员应经过省、市卫生健康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和院感防控培训,掌握相应的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个人防护知识,且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二、技术规程准则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标本(鼻咽拭子)采集操作流程

1.物品准备

病毒采集试剂盒、试管架、密封袋、专用安全密封箱、手电筒、无菌棉签、检验单及条形码、手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医疗垃圾桶、标本信息登记表。

2.采集流程

(1)核对检验单及被采集人员信息。

(2)在采样管上粘贴检验条形码。

(3)采样前进行手卫生。

(4)评估鼻腔情况,询问被采集人员既往有无鼻部手术、鼻中隔偏曲等,清洁鼻腔。

(5)用拭子棒测量被采集人员鼻尖到耳垂距离,并用手指做标记。

(6)打开无菌拭子采样管包装,取出无菌采样拭子。

(7)将棉拭子以垂直鼻子(面部)方向插入鼻道内,拭子顶端到达鼻咽腔后壁。

(8)将棉拭子在鼻内停留10~15秒,轻轻旋转棉拭子2~3圈,以拭取分泌物。

(9)将采样拭子垂直向下推入无菌采样管底部,采样拭子头完全浸泡在保存液中,折断无菌拭子杆(低于管口)弃于医疗垃圾桶内,旋紧管盖。必要时,可取另一根采样拭子以同样的方法采集另一侧鼻孔。

(10)再次核对标本信息及被采集人员信息。

(11)将标本竖立放入密封袋中密封暂存。

(12)进行手卫生。

(13)将装有标本的密封袋直立放入专用密封转运箱内,锁扣。

(14)对专用密封转运箱外层进行擦拭消毒。

(15)进行手卫生,更换外层乳胶手套。

3.注意事项

(1)采集环境尽量通风,操作者应站在上风口,位于患者一侧,不要直接面对患者。

(2)若使用2个无菌拭子采样管,需分别粘贴检验条形码,以免混淆或丢失。

(3)采集样本时,采样部位要深入到鼻咽腔后壁。不可用力过猛,以免发生外伤出血。

(4)采集过程中,采样管应保持无菌。拭子不得触及无菌拭子采样管管口及其他部位,避免标本被污染而影响检验结果。

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3

1、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核酸检测点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坚守岗位。

2、采样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相关规定进行,做好生物安全防护,采样人员采取二级防护,防护得当。

3、严格按照采样流程、采样规范操作,遵守职业道德。

4、做好采样前准备,确保各种器材数量充足,质量合格。

5、熟练仪器性能及操作流程。

6、采样过程中严格执行消毒隔离规范要求。

7、做好标本的登记、编号,保证信息准确对应,保证样本流转无差错,质量不改变。

8、做好采样后的医疗废物分类处理工作。

9、对采样区进行常规消毒处理。

10、按照样本转运要求对样本进行包装、消毒、转运。

11、采样室人员离开采样室前必须检查水、电、门窗的安全,做好采样室安全管理工作。

12、需送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检测项目,做好相关交接工作,及时查询检测结果。

13、加强采样室的防火、防水、防电、防盗意识,出现事故应追查责任。

14、注意保护个人身份信息等隐私,严防信息泄漏。

核酸采样培训工作方案4

第一条为规范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保障检测效率和质量,有效控制疫情,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是指辖区内局部或全部人群需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检测量超过辖区内单体医疗卫生机构日常最大检测能力,需调动辖区内更多或辖区外检测力量,共同完成的核酸检测工作。

第三条开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以下简称大规模检测实验室),包括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资质的医疗机构实验室(含医学检验实验室,下同)和疾控机构实验室。

第四条根据交通条件、人口及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分布等因素,对设区的地市级以上城市及县域内开展大规模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

第五条大规模检测实验室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机构,或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疾控机构;

(二)医疗机构实验室应当符合《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

(三)按照规定规范开展室内质控,并参加省级及以上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委托临床检验中心或其他机构组织的.实验室室间质评,且最近两次质评结果合格;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