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机场疫情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于机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最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根据航班(含国际、国内)始发地疫情形势、航空器是否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及航班客座率、飞行时间和航班任务性质等指标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防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根据机场运行的航班情况,将机场疫情防控等级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
依据不同风险分级实施差异化防控,并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风险分级。
2.加强航空器通风。
航空器飞行过程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使用最大通风量;地面运行期间,可不使用桥载系统,使用飞机辅助动力系统进行通风。
3.加强航空器清洁消毒。
选择适航的消毒产品,做好航空器清洁消毒。
日常清洁区域、预防性消毒频次等依据航班风险等级、航空器运行情况等确定。
当航空器搭载可疑旅客后,应做好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等。
4.优化机上服务。
按照不同航班风险等级,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开展机上体温检测,优化/简化机上服务,安排旅客正常/分散/隔座就座,设置机上隔离区,明确可疑旅客应急处置流程。
5.加强机场通风。
结合航站楼结构、布局和当地气候条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空气流通。
气温适合的,开门开窗;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视情全新风运行,保持空气清洁。
6.加强机场公共区域清洁消毒。
低风险机场根据需要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高风险机场每日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旅客聚集重点区域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机场如发现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或可疑旅客,需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
机场加强垃圾的分类管理和口罩使用后的回收工作,及时收集并清运。
7.做好候机旅客健康管理。
在候机楼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
对所有进出港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设置候机楼隔离区,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
8.机场为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航班设置专门停靠区域,尽可能远机位停靠。
对于来自疫情严重国家/地区的旅客,通过设置隔离候机区域、简化登机手续、采用无接触式乘机、设置专门通道、全程专人陪同等措施,严防机场内的交叉传染。
9.加强对民航一线从业人员的健康管理,每日开展体温检测,身体不适时及时就医。
指导机组人员、机场安检人员、机场医护人员、维修人员、清洁人员,根据航班和机场风险分级,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加强个人防护。
机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最新2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做足、做好突发情况应急准备,规范机场范围内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流程,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机场范围内出现新冠肺炎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二、处置原则
(一)统一指挥。
坚持“上下联动、科学有序”原则,在省、机场属地(市、区、县)、以及集团各级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一指挥机场新冠疫情应急处置工作,严防疫情扩散蔓延。
(二)专业处置。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机场要积极配合属地卫健等部门,做好人员流调、涉疫人员转运、涉疫环境终末消毒等工作。
(三)反应迅速。
发生新冠肺炎疫情时,机场要迅速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激活应急响应机制,做好机场内部人员的排查、管控等工作。
同时逐级上报疫情信息,为后续的处置工作赢得主动时机。
(四)联防联控。
充分发挥机场联防联控机制作用,合力打赢机场区域疫情防控攻坚战。
三、应急职责
(一)充分发挥集团疫情联防联控“平时状态”的统筹协调作用和“战时状态”的应急指挥作用,保持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
在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一办八组”负责协调、指导涉疫机场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二)机场疫情联防来联控领导小组负责将机场(含驻场单位)疫情处置预案与地方疫情联防联控应急预案的衔接,纳入当地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预案体系;负责机场范围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四、疫情发现的途径或情景
1.当国内或机场所在地其他地区出现疫情时,机场范围内各单位主动排查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职工,或参与保障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来(返)人员职工,有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
2.接到地方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协查通知,机场进港旅客有阳性病例,各保障单位排查相关保障人员,有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
3.环境和货物核酸抽检呈阳性,组织相关保障人员进行核酸检测,有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
4.员工定期核酸检测时,发现有人员核酸检测呈阳性。
5.机场范围内员工因自身身体不适,出现发烧、咳嗽等
症状前往医院就诊,核酸检测呈阳性。
五、应急处置
(一)员工核酸检测阳性应急处置指引
1.信息通报
机场范围内任何单位如出现员工核酸检测阳性,应立即将信息通报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各相关成员单位,同时报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机场信息报告后,立即向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检疫组、省政府国资委、民航XX监管局和集团领导报告。
2.先期处置
(1)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要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主要负责人提请属地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集应急处置联席视频会议,通报疫情情况,研究防控措施。
(2)由员工所在单位(部门)确认员工位置,要求其立即在相对隔离且通风的位置等待。
同时立即要求所有与阳性人员可能存在接触史(如同一办公室、同班组工作以及共同居住等)的员工就地隔离。
如员工正在岗位,则立即安排离开工作岗位,指定相对隔离的房间就地隔离,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的前期准备。
(3)如员工不在岗位,由其所在单位(部门)立即对员工密切接触的办公、就餐、生产、住宿等区域进行排查,分区域就地隔离在班工作人员。
机场公安协助对防控区域采取交通管制,限制人员聚集,等待后续地方卫健部门专业处置;
(4)机场后勤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做好防控区域内员工的基本生活和防疫物资提供保障的准备工作。
3.病例转运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要积极配合属地卫健部门,做好阳性员工的转运工作。
4.疫点处置
如员工工作场所涉及航站楼、货站等公共区域,则对上述受影响区域先行局部暂停使用,组织消毒人员对相关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杀,后续待完成环境采样且确认为阴性后才能重新开放使用。
5.流行病学调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要积极配合属地防疫部门做好流调工作,利用视频监控,追查涉疫员工在工作区域内的行走动线,对员工7天内的活动轨迹进行调查,包括7天内的旅居史、接触史,确定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以及其他重点人群的范围,并按照人员风险等级配合做好相关管控工作。
6.核酸筛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各成员单位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采取提级管控措施,全员核酸检测一天一检。
7.人员管控
对于不同风险级别的人员,分类采取以下管控措施:
(1)密切接触者管控: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对于判定的密接人员,由地方卫健部门转运至集中隔离场所,进行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要严格按照防疫部门要求,做好核酸检测。
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后,“点对点”闭环返回单位和居住地,继续落实3天单位集中健康监测或居家健康监测,健康监测期间要求不外出,如就医等特殊情况必需外出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在第3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2)次密接者管控:单位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
对于判定的次密接人员,采取7天单位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每日应做好体温和症状监测,在第1、4、7天各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如次密接者在单位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期间核酸检测均为阴性,且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前两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可于第7天解除隔离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前两次核酸检测有阳性结果,将次密接者调整为密切接触者,按照密切接触者管理。
(3)其他重点人群管控:单位或居家健康监测管理
对于判定其他重点人员,采取单位或居家健康监测管理,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减少出行,不得前往人员密集地方,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8.调整航班运行模式
针对疫情严重形势、以及人员隔离所带来的机场保障能力下降等情况,按照《XX省民航机场集团新冠肺炎疫情限制航班运行措施实施方案》调整机场运行模式。
9.环境检测与终末消毒
配合当地卫健部门做好病例相关区域的环境检测工作,切断病毒传播源头,同时要对员工可能污染的居住场所、交通工具、相关公共场所等的环境和物品开展终末消毒,经评估合格后方可重新开放。
其他区域的预防性消毒按照管理区域划分组织开展。
10.响应结束
在传播路径查明、场所终末消杀、人员核酸筛查、隔离安置等措施完成后,机场未出现其他核酸检测阳性人员,根据当地卫健部门评判结果,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决定,各类响应措施相继终止。
后续由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疫情应对的总结和自评工作,评估内容包括现场调查处理情况、病人转运情况、措施效果评价、应急处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经验及改进建议,及时修订机场(含各驻场单位)疫情应急预案。
(二)环境核酸检测阳性应急处置指引
1.信息通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机场范围所辖区域出现环境采样核酸检测阳性时,应立即将信息通报机场相关保障单位,同时报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机场信息报告后,立即向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检疫组、省政府国资委、民航XX监管局和集团领导报告。
2.先期处置
(1)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成立疫情防控现场指挥部,主要负责人提请属地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召集应急处置联席视频会议,通报疫情情况,研究防控措施。
(2)涉疫区域不涉及重要生产运营工作的,立即关闭该区域。
(3)涉疫区域涉及重要生产运营的,寻找替代场所,若短期无法寻找替代场所的,上报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决策对相关区域是否关闭。
3.人员排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应立即组织排查涉疫区域工作人员、与设施设备环境有接触史的人员,若正在岗位的,则安排其至相对隔离场所临时留观;若休息不在岗的,应通知立即居家隔离。
4.流行病学调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应立即成立流调工作小组,由机场公安局、驻场相关单位组成,利用视频监控,追查涉疫区域7天内的工作人员,确认出密切接触者、次密接者、以及其他重点人群的范围,按照人员风险等级采取对应管控措施。
5.核酸筛查
立即组织对涉疫区域工作人员组织进行核酸检测,并采取提级管控措施,对该区域工作人员核酸检测调整为一天一检。
6.环境消毒
在属地疾控部门指导下,委托专业消杀公司对涉疫区域开展终末消杀,经评估合格后方可重新开放。
7.响应结束
在传播路径查明、场所终末消杀、人员核酸筛查、隔离安置等措施完成后,机场未出现其他人员和环境核酸检测阳性,根据当地卫健部门评判结果,发布应急响应终止决定,各类响应措施相继终止。
(三)国内进出港航班旅客核酸检测阳性应急处置指引
1.信息通报
机场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接到国内进出港航班旅客出现核酸检测阳性的信息时,应立即将信息通报机场相关保障单位,同时报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
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机场信息报告后,立即向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交通检疫组、省政府国资委、民航XX监管局和集团领导报告。
2.人员排查
机场相关保障单位收到信息后,立即排查本单位涉及保障过该旅客航班的工作人员,若正在上岗,则安排其至相对隔离场所临时留观;若休息不在岗,应通知其立即居家隔离。
3.流行病学调查
(1)机场应立即核实涉疫航班舱单信息,及时将涉疫航班旅客人员名单、座位号等详细信息报集团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办公室,集团负责报省疫情联防联控领导流调工作组。
(2)机场应立即成立流调工作小组,由机场公安局、驻场相关单位组成。
利用视频监控,追查当日参与该旅客的保障人员,确定人员风险等级。
4.落实管控措施
根据人员风险等级,对相关工作人员实施集中单位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核酸检测、每日健康监测等具体管控措施。
解除隔离且核酸结果为阴性的,可正常返岗。
如出现工作人员核酸阳性,参照上文“员工核酸检测阳性应急处置”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机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最新3
根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运输组、以及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的防控工作要求,为切实做好机场复航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细化机场疫情防控工作措施,阻断疫情输入,做到精准防控,严防死守。
结合交通组工作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原则
进一步落实省、州、县疫情防控总体工作部署,严控境外输入,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压实压紧防控管理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二、工作措施
以“严防输入、严阵以待、严守净土”总体要求,按照“属地、属人、属事”管理原则,加强统筹协调,联防联控,细化管控措施,强化工作落实落地。
(一)做好源头管理工作。
按我县疫情应急指挥部《关于返回县人员有关要求的通知》(红疫指法〔2020〕8号)、《关于省外籍返乡返岗返工外来人员管理的补充公告》(红疫指法〔2020〕9号)文件要求,除省内高风险和省外高风险地区不得返县,凡乘坐航班进出我县旅客需持本人身份证件、始发地卫生医疗机构出具的体检健康证明、乘客所在单位(乡镇、社区)开具的返县证明材料,机场公司要强化源头监管主动与各航空公司协调沟通,严把疫情防控关,严格乘客购票登机前的各项手续要件审核和把关,凡不具备相应手续的乘客不予登机。
(二)严格乘客落地管控。
县疾控中心、安曲卫生院负责落地乘客体温检测和消毒指导工作,发现可疑旅客(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指挥部、按相关要求及时处置;机场公司负责落实“一航班一消毒”工作,严格对出港人员进行登记和信息核查,并及时将人员信息报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同时积极配合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相关部门做好落地人员分流管控工作。
(三)加强服务和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组各成员单位要落实机场公司复航疫情防控各项物资协调、组织、保障,及时跟踪掌握复航后的各种工作开展情况,加强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交通、运管等部门负责落实交通运输地接服务保障。
(三)做好信息发布工作。
在县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下,由机场公司牵头,通过广播、电视、微信、交通运输出行平台等渠道,集中发布乘坐航班出行注意事项,做好必要的防控措施解释,争取理解和支持,全方位、无死角防范疫情倒灌。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政治担当。
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的总体工作要求,落实专人负责,按照部门职责落实各项工作,务实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把防控疫情作为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沟通协调。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领导小组的统一调度指挥,聚焦重点环节,查漏补缺,完善各项措施,确保疫情防控工作组织有力、规范有序、运转高效。
机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最新4
为做好机场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强化“人物同防”,进一步细化机组人员、地勤人员、维修人员及清洁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完善运输机场防疫措施,特修订以下疫情防控措施。
一、划分防疫风险等级
根据航班始发地(包含国内、国外)疫情形势,飞行时间等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分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三级,实行差异化防控。
(注:风险应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
)
二、航站楼防疫措施
1、提倡自助登记,如自助手机APP值机和扫码登机,减少人员接触。
2、加强旅客管理,要求必须佩戴口罩,出示健康码,并经过测温确定体温正常后方可进入候机楼。
3、控制乘坐电梯人数,不允许电梯内人群过于密集。
5、行李车每一辆都需要进行定时消毒,专人负责并做好记录。
4、检验证台加装物理隔断,为安检员佩戴防护面罩,解除你在安检验证环节需要临时摘下口罩的顾虑。
出发层:
1、办票大厅、安检区、候机厅、头等舱休息区、摆渡车等需每日定时定点,安排专人细致消毒。
3、旅客携带登机物品以及托运物品需经过消毒后方可带上飞机。
4、安检等环节分散排队,注意前后距离,提高安全性,设立立柱或粘贴地面标记,设置蛇形围栏,安排引导员提示旅客再值机。
5、若候机厅旅客人数较多,工作人员需及时进行疏导。
6、应在候机楼内适当位置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消毒产品,安排专人进行检查、更换。
到达层:
1、行李领取处:工作人员引导旅客保持1米距离,有序快速的领取行李。
2、到达旅客也应接受测温后,确定体温无异常后方可离开。
3、搭载可疑旅客的航班需安排远机位停靠,走专门的旅客通道。
三、应急措施
发热隔离区
1、设置专门的发热隔离区,该区域内工作人员应具备医疗常识或为医学专业。
2、发热隔离区位置选择通风良好且客流人少的位置,另外该区域内工作人员必须穿戴医用隔离衣、隔离鞋套、医用外科口罩、护目镜等全套防控物资。
3、隔离区外应有醒目标识,四周设警戒线,并安排专人监督,禁止不相关人员靠近或进入。
4、发现发热或可疑旅客后,工作人员立即安排该旅客离开至发热隔离区,并对其停留或经过的区域进行消毒。
5、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问题。
6、发热旅客离开后,工作人员应立即对发热隔离区以及其行走路径进行消毒。
四、其他公共区域
卫生间:
1、按男女厕分别配置专职保洁员,一天循环保洁最好不少于4次(24小时内),每次清洁做好记录,再由专门的检查人员定时巡查并记录。
2、除了保持基本的整洁,洗手间内的设施消毒可使用次氯酸消毒剂。
3、清洁消毒标准:
饮水区、就餐区、购物区
1、饮水、就餐需排队,且前后保持1米的安全距离,进入餐厅需再次进行测温。
2、餐具进行清洁后,必须进行餐具消毒。
3、倡导“手机预约”、“无接触取餐”,“无接触收银”,减少接触风险。
4、饮水机体、餐厅内设施(桌、椅、纸巾盒等)、购物区内都需进行定时消毒。
5、提供酒精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凝胶等手部消毒用品,帮助顾客做好手部消毒。
6、餐厅内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戴口罩、手套,保证卫生,并每日测温。
五、工作人员防护
1、工作期间全程佩戴口罩,口罩被浸湿或因其他原因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换前后为严禁需进行手部消毒。
2、所有一次性的医疗用品,使用完成后均放置医用垃圾袋内,由专人及时清理。
清理前可用次氯酸消毒剂进行消毒。
3、做好手部消毒工作,与旅客接触时需保持安全距离。
如特殊情况必须与旅客进行接触,应做好个人隔离防护工作。
机场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最新5
机场特别是国际(口岸)机场是防范境外疫情输入、阻断疫情传播扩散的重要阵地。
为强化属地责任,加强行业指导,形成防控合力,全面加强机场疫情防控工作,坚决堵塞机场防控漏洞,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工作原则
保持高度警惕,从严从紧防控。
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机场疫情防控的极端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始终毫不放松抓好各项防控工作。
坚持问题导向,动态完善措施。
增强风险意识,深刻汲取有关机场疫情教训,持续完善针对性措施,堵塞防范漏洞,守牢机场防控各个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