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消杀阳性房间处置方案精选4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消杀阳性房间处置方案1
社区出现阳性感染者后,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根据国家和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发现阳性感染者后,需要及时对居家环境和活动轨迹采取消毒措施。
【家庭环境】
1、应尽快对家庭环境尤其是阳性感染者曾经接触的地方进行彻底消毒。
2、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电子产品等可以使用酒精棉球、湿巾擦拭消毒。
3、如担心消毒液对家具等有腐蚀性,可以在消毒半小时后再用清水擦拭去除残留。
【阳性感染者所在楼栋】
对阳性感染者的楼栋进行消毒,重点是阳性感染者经过和接触过的地方,包括电梯按钮、扶手、门禁呼叫按钮等。
【阳性感染者所在小区公共区域】
应重点聚焦阳性感染者曾经到访和经过的地方,采取针对性消毒措施。
特别提醒,无需对小区绿化、道路、墙面进行大规模消毒,避免对小区环境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普通市民居家环境消毒】
1、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最好能持续开窗,若做不到则每日至少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频繁使用和接触的物表可以进行消毒。
小件物品如手机、鼠标、门把手、水龙头、各种按钮等,可用6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3、面积较大如桌面、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 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或拖拭消毒。
4、衣物、被褥等织物一般也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消毒,但要勤换洗、勤晾晒,可在阳光下曝晒4-6小时。
5、餐饮具一般采用“清洁剂+流动水”清洗,如果不放心,煮沸或者使用消毒柜也是很好的选择。
6、此外,家庭消毒也要避免过度,别让“消毒”变“投毒”。
过度消毒不但不会增加消毒效果,反而会给健康带来负面作用。
消杀阳性房间处置方案2
(一)阳性患者转运前家庭消毒。
分房生活:阳性感染者在未转入指定的方舱医院前,尽可能与家庭其他成员分房生活。
卫生间分开。
并注意全家人都要戴口罩。
消毒环节一定做好。
卫生间消毒:若没办法做到分卫生间使用,则阳性人员每次入厕后要消毒。
冲马桶时应盖盖,马桶冲水后丢入一片二氧化氯消毒片并盖上马桶盖。
同时在卫生间放置可持续消毒的二氧化氯空气净化凝胶。
或者用一个敞口容器盛适量水,然后放2片二氧化氯消毒片,利用二氧化氯的气体弥散性持续对空气消毒。
家庭空气消毒:家庭可配置适合人机共存的循环风空气消毒机进行动态消毒;也可采用二氧化氯喷雾消毒,逐一房间开展,人员离开,30分钟后开窗通风,没有味道后再进入房间,2次/日。
餐饮具:阳性患者的餐具每次使用后,先清洗,清洗后在单独的容器中浸泡消毒。
可用100-250mg/L二氧化氯消毒液浸泡消毒。
或者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
(注意按照二氧化氯消毒剂说明书,浸泡5-10分钟捞出,并用清水冲洗。
尤其是不锈钢类餐具,不适合长时间浸泡,以防腐蚀。)
餐巾纸、厨余垃圾等:阳性患者使用过的餐巾纸,厨余湿垃圾要放入专门的垃圾袋内,可用湿纸巾包裹1片二氧化氯片丢入垃圾袋内,扎紧垃圾袋。
需要注意的是,纸巾之类持续产生的垃圾,每次丢入垃圾袋,频繁打开袋子,可能会导致病毒扩散。
简便做法是,每次使用后可丢弃入配有消毒液的盆子中,消毒后定期移入垃圾袋内并扎紧。
然后由社区志愿者或专人移入指定废弃物收集场所。
使用过的口罩:阳性患者使用过的口罩可丢入配有消毒液的盆子中,消毒后捞出丢入垃圾袋内,扎紧后移入指定场所。
(二)阳性患者转运后家庭消毒
阳性患者转运走后,根据国家和本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有关要求,需要及时对居家环境和活动轨迹采取消毒措施。
消毒应在疾控中心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无专业消毒人员到户消毒情况下,自行消毒时应注意防护,穿戴好隔离衣、手套、护目镜、鞋套等防护用品,对房间进行彻底消毒。
餐饮具:洗干净后可以用餐具消毒柜或煮沸消毒,或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浸泡消毒(消毒后注意用清水冲洗)。
物体表面可以擦拭消毒,地面可以拖拭消毒,电子产品、频繁使用的物品,钥匙、手机、鼠标、各种按钮等等可用酒精湿巾擦拭消毒。
毛巾等织物可以使用化学消毒液浸泡消毒。
室内空气消毒:可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按照500mg/L浓度每立方米空间喷雾10~30ml用量,喷洒消毒。
30-60分钟后开窗通风。
消毒时注意无人情况,可不同房间轮流进行。
消毒后注意开窗通风。
可持续消毒1周。
卫生间及地漏:卫生间墙壁和洗手池等物体表面,可采用二氧化氯或含氯消毒剂拖拭、擦拭消毒。
卫生间空气可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地漏处可倒入配置好的消毒液500ml,每天两次,持续3天。
每次消毒后注意封堵地漏口。
可用塑料袋盛水后盖在地漏口封堵。
衣服、被褥等大件织物:可阳光下暴晒消毒。
消杀阳性房间处置方案3
1、居家日常消毒有哪些要点?
居家消毒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消毒并非必须用消毒剂,居家优先使用阳光暴晒、热力等物理消毒方法。
应对重点环节、对象进行消毒,如餐饮具、快递、门把手等。
消毒剂应按照使用说明书,根据不同消毒对象,配制合适浓度,以适当的消毒方法开展。
消毒时做好个人防护,配制消毒剂需佩戴口罩、手套,并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进行,配制好的消毒剂尽快使用。
2、如何做好室内空气消毒?
开窗通风即可,推荐持续开窗通风,不能持续的,每日上、下午至少各开窗1次,每次30分钟以上。
不能开窗通风或通风不良的,可使用电风扇、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尽可能引入室外新风。
3、家居物品如何消毒?
常用小件物品如手机、遥控器、鼠标、门把手、水龙头、各种按钮等可用70%-80%酒精棉球或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面积较大的物件如桌面、地面,可用含有效氯(溴)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擦拭或拖拭消毒。
衣物、被褥等织物可在阳光下暴晒4-6小时(应注意翻面,使正反面均能晒到),一般不用特殊消毒。
洗手池、马桶可定期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
4、如何做好餐具消毒?
首选煮沸消毒15-30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可使用餐具消毒柜按使用说明书操作。
也可使用250-500mg/L的含氯(溴)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需注意,煮沸消毒或流通蒸汽消毒的时间应从煮沸和蒸汽注入开始算起,而非开始加热时间。
流通蒸汽消毒时,餐具摆放应有空隙,不得紧密摆放,避免影响消毒效果。
浸泡消毒应保证餐具完全浸没,如有新的餐具放入,重新计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