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娱乐场所疫情精准防控方案5篇

2022-12-25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共娱乐场所疫情精准防控方案最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共娱乐场所疫情精准防控方案1

为加强疫情预防管理,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开放前准备和营业期预防管理,维持正常营业秩序,确保广大客户和员工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本酒吧/网吧/KTV/实际情况,制定本防疫应急预案

一、设立预防管理领导小组。

为了保障本酒吧/网吧/KTV/再加工营业前的各项措施,员工在回到工作岗位前接触工作和健康登记,配备温度计、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加强设施设备消灭防疫,确保再加工前的防疫工作,有效防止疫情的发生,妥善解决疫情安全问题,成立各领导小组。

董事长是疫情对策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疫情对策的全面管理。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办公室主任:

预防管理成员:

二、领导小组的责任。

1、结合本酒吧/网吧/KTV/实际制定疫情预防管理工作计划预案、处理方法。

2、加强日常疫情报告制度的管理和预防措施执行情况的审计和评价,协助省市主管部门进行疫情处理,降低疫情危害。

三、预防管理的责任。

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悬挂横幅、宣传栏张贴疫情防控专题知识等。

2、建立传染病信息微信群和准备机制,开展传染病联合预防管理

3、每天进行公共区域和人员预防检查、消毒工作和文件保留等

4、负责预防物资的购买

5、负责实施本酒吧/网吧/KTV/其他预防管理和应急措施。

四、工作责任。

(一)预防管理小组长的责任。

负责监督所负责区域防控工作落实情况,每天上午、下午对负责区域进行相关检查,如实填写检查表,检查表每天营业结束前提交行政处。

发现问题及时监督解决,无法及时解决的,立即向主管领导报告

(二)工作人员的责任。

1、进入酒吧/网吧/KTV/等娱乐场所的消费者必须严格按照所在地的预防指示戴口罩、预防检查等要求,进行人员的入场管理。

场所入口必须配备体温检测设备,对进入场所的所有人进行体温检测,体温检测异常者不得进入场所,迅速引导到临时隔离点,报告所在地疫情对策部门妥善处理

2、根据包(房间)之间的情况科学安排消费者人数,网吧必须坐在隔板上,KTV包之间的人和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游戏游戏场所在每台游戏机前设置1米线。

在二级响应解除之前,各地接待人数不超过总接待量的60%。

可采取预约、网上预约、错峰消费等形式,减少人员聚集,避免人员接触。

(3)消毒和清洁人员的责任。

1、消毒作业前应佩戴个人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护、一次性橡胶手套

2、接触类设备,如计算机键盘鼠标、手持麦克风等设备,建议每个人消毒一次,麦克风采用一次性防护罩,每个人更换一次

3、场所应按要求保持通风,条件允许时优先自然通风,空调系统应按预防要求规范使用

4、办公室公共区域(楼梯、走廊、电梯)每天工作结束后进行喷雾消毒,各办公室工作结束后自己用喷雾器进行喷雾消毒

5、清洁人员应立即处理废弃口罩、饮食垃圾,处理时应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

(4)废弃口罩管理。

1、各楼层设立专用餐馀垃圾保管点,所有员工必须定点投入,由清洁人员统一收集处理

2、各楼层设置废弃口罩收集点,所有员工必须定点丢弃,由清洁工佩戴防护用品(防护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统一收集,等待政府部门回收。

(5)疫情防护注意事项。

1、员工上班路上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

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自行车、乘公共汽车上班。

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必须戴口罩。

中途尽量不要用手触摸车上的东西。

2、严格检查来消费者的体温,体温正常进入大楼工作,可以在厕所洗手。

体温超过37.2℃时,请不要进大楼工作,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在医院就诊。

3、公共区域保证环境整洁,建议每天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

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很多人在工作时戴口罩。

勤洗手,多喝水。

接待外来人员双方戴口罩。

4、控制人员流量,排队买票,坐时人员间隔1米以上。

网吧电影院的邻居开放,KTV一个人包房间。

5、公共区域必须每天消毒大厅、走廊、会议室、电梯、楼梯、厕所等公共区域,尽量使用喷雾消毒。

各地区使用的清洁工具必须分开,以免混合。

6、公务旅行建议专用车内部和门把手每天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

乘公共汽车必须戴口罩,建议公共汽车使用后用75%的酒精擦拭车内和门把手消毒。

7、清洁工工作时必须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

保安人员必须戴口罩工作,仔细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的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

8、消费者离开后,发行一次性消毒纸巾。

9、KTV、电影院的'所有包间人员(一次放映结束后)离开后,立即消杀,换气的网吧每天上午下午晚上至少消杀4次。

公共娱乐场所疫情精准防控方案2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以下简称“上网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113号)要求,在《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五版)》基础上,修订形成本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各地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底线思维,突出问题导向,慎终如始,切实抓实抓细上网服务场所疫情防控工作。

(二)坚持科学精准防控。

各地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属地党委、政府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不随意关停上网服务场所,符合解封条件的要及时解封。

(三)优化调整防控措施。

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要求,及时动态优化调整上网服务场所疫情防控措施,并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坚决做好上网服务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

二、防控措施

上网服务场所要在遵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坚持“人、物、环境同防”,场所防控要做到“三有五做好”,人员防护要做到“三有三加强”。

(一)场所防控

1.完善场所防控制度和防疫物资储备

(1)有防控制度和责任人。

场所要建立完善场所防控制度,明确防控责任人。

(2)有防控应急处置预案

场所要根据疫情防控新形势优化调整防控应急处置预案并加强演练。

要有属地社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联系方式,发现风险隐患要及时报告,并根据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3)有防护物资设备。

配备足够的口罩、洗手液、消毒剂和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公用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定期向地漏加水,每次加水350ml;有条件的可在电梯口、咨询台、收款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2.加强环境消杀防控

(1)做好定期清洁消毒。

对经常接触的公共设施设备(如电梯、走廊、门把手、扶梯扶手、前台、座椅、洗手间等高频接触物体),每天清洁消毒2次以上;上网服务设备及附属设施(鼠标、键盘、耳机、开机键等)应做到“一客一用一消”;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做好有效通风换气。

温度适宜时,尽量选择自然通风,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空调通风系统使用时,其卫生质量、运行管理、卫生学评价和清洗消毒等应符合《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WS6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WS/T395)和《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WS/T396)的要求。

(3)做好科学餐饮。

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错峰用餐;保障食品卫生安全,确保食材来源可追溯;提倡节约粮食,制止餐饮浪费。

(4)做好防控宣传。

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5)疫情出现后做好应急处置和专业消杀。

发生疫情后,场所要严格配合执行当地疫情应急处置要求,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二)消费者防护

1.有佩戴口罩和体温检测措施。

落实个人防控责任,消费者进入场所应当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等级口罩,并接受体温检测。

2.有安全距离措施。

在前台、等待区等设置“一米线”,推荐非接触式扫码支付。

3.有预约消费措施和巡查机制。

控制消费者数量和停留时间,防止人员聚集。

加强场所巡查,提醒消费者保持安全距离,正确佩戴口罩,口罩要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公共娱乐场所疫情精准防控方案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做好剧院等演出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要求,在《剧院等演出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六版)》基础上,修订形成本指南。

一、总体原则

(一)坚持科学防控。

各地要适应疫情防控新形势和新冠病毒变异新特点,动态调整剧院等演出场所防控策略和措施,最大限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坚持精准防控。

要严格落实精准防控要求,不对全辖区、全行业实行“一刀切”,坚决纠正简单化、层层加码等做法。

(三)坚持常态防控。

要坚持底线思维,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抓严抓实抓细剧院等演出场所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二、基本要求

(一)没有发生疫情的地区,属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督促演出举办单位落实常态化防控措施,原则上不对剧院等演出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做限制,原则上不对演唱会、音乐节、实景旅游演出等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观众人数做限制。

(二)在低风险区,由属地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形势,自行决定剧院等演出场所接待消费者人数比例以及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观众人数。

在高风险区,暂缓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

(三)暂缓新批涉外、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三、防控措施

剧院等演出场所要在遵守当地防疫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切实做好场所防控以及观众、演职人员、工作人员防护。

为演出活动提供舞台搭建、舞美设计、设备维护、安保等服务的单位,也应参照以下措施,做好相关工作人员防护。

(一)场所防控

1.落实场所主体责任。

剧院等演出场所要有防控应急处置预案,有防护指南,有防控制度和责任人,有防护物资设备(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

2.做好消毒清洁。

每天对公共设施设备及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走廊、扶梯、座椅、洗手间及手经常触摸的地方等)进行清洁消毒,并做好记录。

每天举办多场演出的场所,在每场演出结束后都应进行消毒。

保持演出场所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3.配备足够的口罩、洗手液、手消毒剂等消毒防护用品。

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有条件的可在电梯口、售票处和服务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保证监控设备正常运转。

4.确保有效通风换气。

首选自然通风,如使用集中空调,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5.对入场人员做好测温工作,并根据属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其他必要防控措施。

6.加强防控宣传。

在显著位置通过滚动显示屏、告示牌等方式进行新冠肺炎防控及相关健康知识宣传。

(二)观众防护

1.严格执行佩戴口罩制度。

观众购票及进剧场观看演出期间应全程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2.保持安全距离。

在售票窗口、等待区、出入场通道等设置“一米线”,提醒观众保持安全距离。

推广在线实名制购票及电子票,鼓励使用在线支付,尽量减少直接接触。

3.加强现场管理。

演出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做好现场管理,提醒观众正确佩戴口罩,对号入座。

(三)演职人员防护

1.演出主办方应与参演单位和个人签订安全协议或健康承诺书,提前做好对演职人员(含行政、后勤等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监测等防控措施。

2.演职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坚决杜绝演职人员带病上岗。

3.演出期间,除参加演出的演员外,其余演职人员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四)工作人员防护

1.做好工作人员健康管理。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

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度,提醒工作人员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坚决杜绝工作人员带病上岗。

2.注意个人卫生。

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确保口罩盖住口鼻和下巴,鼻夹要压实。

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要及时更换,及时洗手消毒。

3.加强岗前培训。

对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了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知识,掌握新冠肺炎个人防护知识、卫生健康习惯及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方法。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引导。

地方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在属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切实承担部门责任,加强对指南贯彻实施的宣传指导,增强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的防范意识,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争取广泛理解和支持,筑牢群防群控基础。

(二)压实主体责任。

演出经营主体要认真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建立工作台账,细化岗位职责,压实工作责任,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