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社区开展疫情消毒工作方案,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开展疫情消毒工作方案1
一、公共场所消毒措施
1、防疫消毒清洁小组需加大厂区环境卫生的保洁力度,生活垃圾应按时清理转运,确保厂区干净整洁。
2、防疫消毒清洁小组需加强对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确保公共场所的空气新鲜洁净。办公室、宿舍、饭堂、生产车间等场所应定期开窗换气,每天至少保证3次。
3、厂区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办公室、生产车间、宿舍、饭堂,需定期进行物表与空气消毒。空气消毒采用药物喷洒的办法实施,药物可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或75%酒精;公共场所的地面,可使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用拖把进行拖抹;室内的桌椅、门把手等物品,可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进行擦拭;以上消毒措施,在厂区无疫情发生的情况下,每天进行一次,当厂区发生疫情时,将根据情况增加消毒次数并扩大消毒范围。公共区域的消毒,除饭堂由饮食供应保障小负责外,其余场所由防疫消毒清洁小组负责。
4、厂区的公共场所、门把手、水龙头等人群频发接触的物品,需定期进行物表消毒。可选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剂或75%酒精进行擦拭,每天不少于3次。
厂区消毒措施将根据疫情的变化而及时进行调整。
二、医学观察场所的终末消毒
当有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医院隔离后,需对原医学观察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根据xx市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xx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中附件的要求,终末消毒由属地疾控部门组织进行。
社区开展疫情消毒工作方案2
为落实以社区防控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切实消灭传染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宜昌市社区(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点(疫区)社区消毒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要求,为做好本市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点(疫区)社区消毒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职责分工
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各社区处卫生院负责本辖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点(疫区)社区消毒处置工作(玉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辖区村消毒工作,城区由市疾控中心负责),可以采取具体实施消毒、指导病家消毒等方式进行。
同时开展消毒宣教,培训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社区网格员、物业管理人员等,指导其实施公共区域消毒。
二、消毒时限要求
各社区处卫生院接到上级下发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名单后,及时启动消毒处置工作,在24小时内完成。
三、消毒处置原则
应主动取得相关人员配合,尽量采用物理方法消毒,在选用化学消毒时应选用对物品、环境影响小的高效消毒剂。
四、消毒工作流程
(一)出发前的消毒药品准备
从事消毒的单位应准备常用的器械、国家规定的对新型冠状病毒杀灭有效的消毒剂、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及其它辅助用品。
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的药品器械是否正确完好,确保正常使用。
物资具体清单
1、消毒药械常量充电式或手压喷雾器1台,消毒液(16-18过氧乙酸或84消毒液、含氯泡腾片,到达现场后现配),量筒或量杯、消毒桶。
2、个人防护用品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外科口罩、工作服、护目镜、防护面屏、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鞋、手消毒液。
3、其他用品疫点消毒记录表、硬板夹、笔、卷尺、警戒带、现场消杀作业警示牌。
(二)消毒现场准备
1、2名消毒人员(1人作业、1人协助)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设置警戒带,摆放消杀作业警示牌。
篇一:疫情防控消毒杀菌工作方案
为有效规范XX社区所有公共场所的预防性消毒工作,预防和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人员聚集性活动场所的传播,确保群众生命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一、消毒原则
1、消毒范围和对象。
在新型冠状病毒流行期间,公共场所(包括政府大楼、政府服务大厅、派出所、干部职工宿舍楼道、街道集中场所、集贸市场、食用菌园区、各村居办公楼及村组集中场地、社区卫生院、重点居家隔离对象的生活区域、生态移民搬迁点、易地扶贫搬迁点、公共卫生厕所、垃圾池、垃圾箱、垃圾中转站、畜禽养殖场所等公共区域)所有物体表面开展预防性消毒;不推荐场所内部环境空气采用化学方法进行预防性消毒。
2、消毒方法的选择。
针对消毒对象和消毒现场的不同,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建议选用含氯类等高效消毒剂或复合双链季铵盐类消毒剂。
物体表面在清洁的前提下,以喷洒和擦拭为主,按照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使用含氯消毒剂作用到规定时间后必须通风且清水清洗干净。
二、个人防护要求
预防性消毒工作人员必须采取正确的防护措施,强化工作人员手部清洗等消毒意识。
三、消毒内容
1、社区村管所负责对政府大楼、政府服务大厅、社区派出所、干部职工宿舍、政府食堂、街道集中场所、集贸市场、生态移民搬迁点、易地扶贫搬迁点、公共卫生厕所、垃圾池、垃圾箱、垃圾中转站范围内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
2、各村负责所在村办公楼、交通卡点、集中村寨、公共区域范围内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
3、社区卫生院负责对各村重点居家隔离对象的生活区域及社区卫生院大楼范围内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
4、食用菌园区合作社负责对食用菌园区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
5、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对辖区内畜禽养殖场所范围的消毒工作,每日定时消毒。
四、注意事项
1、针对不同消毒场所,应按照上述使用浓度、作用时间和消毒方法进行消毒,以确保消毒效果。
2、消毒剂具有一定的毒性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应注意个人防护,同时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擦拭,防止对消毒物品造成损坏。
3、所使用消毒剂应有卫生安全评价报告的正规产品,应在有效期内。
4、其他人群密集场所及临时性大型室内活动场所消毒方法参考上述要求。
附件:1。
疫情防控消毒领导小组
2、XX社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消毒记录表
社区开展疫情消毒工作方案3
一、责任分工
(一)县疾控中心按照《疫源地消毒总则》工作要求,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曾经居住或停留过的场所以及一定范围的区域进行现场消毒。
(二)各社区(街道)负责对本辖区内各类公共区域的常规消毒工作,同时积极引导群众开展爱国卫生及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三)县市监局负责全县宾馆、酒店、餐饮店、娱乐场所、美容美发店、县城农贸市场的消毒工作。
(四)县住建局负责县城公共区域,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垃圾场,污水处理厂,县城公厕的消毒工作。
(五)县交通局负责做好车站、县境出入口检疫点、客运车辆、出租车辆的消毒工作。
(六)县民政局负责全县居民小区的消毒工作。
(七)县教体局负责全县各幼儿园、中小学校的消毒工作。
(八)县文旅局负责全县各旅游景点、景区的消毒工作。
(九)县级各医疗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做好管辖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十)各机关单位各村负责做好本单位本村辖区场所的消毒工作。
二、消毒方法
(一)公共场所消毒
1、地面、墙壁等一般物体表面消毒:0。
1%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
2、空气消毒:房屋受到污染后应进行空气消毒。
关闭门窗后,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1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
5%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分钟,密闭消毒期间人员不得在室内逗留。
病区空气以通风为主,也可使用紫外线循环风进行空气消毒;病区无人房间的消毒可用臭氧消毒处理或消毒剂熏蒸处理。
(二)家庭消毒
1、家具、物品:可用0。
1%过氧乙酸或500mg/L有效氯含量消毒剂浸泡15分钟,不可浸泡物品可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
2、室内空气及地面:参照公共场所消毒方法进行。
3、口罩:使用过的口罩用高温或医用75%酒精进行消毒,或者用酒精喷雾消毒后装在密封袋子里再丢弃。
(三)手消毒
用0。
5%碘伏溶液或75%乙醇溶液涂擦,作用1-3分钟。
手的消毒也可用手消毒液或醇类免洗手消毒剂涂擦,自然干燥后即可。
医疗机构按照医务人员手消毒相关技术规范执行手消毒。
(四)餐(饮)具消毒
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0。
1%过氧乙酸溶液或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运输工具消毒
运输工具表面和空间可用0。
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分钟。
内部消毒参照公共场所消毒方法进行。
(六)垃圾消毒
1、家庭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后,就近投放在垃圾桶内。
如有污染可能是可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后再实行袋装。
2、病例居住场所、农贸市场及医院等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的垃圾按感染性废物处理,疫区的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含氯消毒溶液,作用60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七)医疗机构消毒
1、医疗器械消毒
一次性医疗器械使用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可重复使用医疗器械严格按照《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清洁与消毒处理。
2、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消毒
稀薄者,每1000毫升可加漂白粉50克,搅拌放置2小时。
尿液为1000ml加入漂白粉5克混匀放置2小时。
成形粪便加20%漂白粉乳剂作用2小时。
3、盛放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消毒
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或0。
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分钟,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八)消杀喷壶
集中采购的喷雾器及市面上普通喷壶均可用于日常消杀喷洒。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街道)、各单位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消毒工作的重要性,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亲自落实,要及时研究解决消毒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本辖区、本单位消毒工作落到实处。
(二)夯实工作责任。
各社区(街道)、各单位要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团结协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要建立消毒台账,确保消毒工作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三)做好后勤保障。
后勤保障组负责消毒药品、器具的采购,并统一发至各社区(街道)、各部门。
各部门按照消毒配比标准执行。
(四)加大技术指导。
县疫情防控组要明确专人,对各社区(街道)、各部门、各单位消毒工作进行技术指导,确保消毒工作有效、有序。
(五)做好个人防护。
消杀人员开展消杀工作时必须做好个人防护,着工作服,戴帽子、口罩、手套、防护眼镜。
使用消毒剂时必须注意酸类消毒剂与含氯消毒剂禁止混合使用,消杀用具需清洗冲洗后方可使用另一类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