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镇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1

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处理突发地质灾害的综合水平和紧急救援的快速反映能力,以正确迅速有效地处置地质灾害事故,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根据相关要求,按照“及时施救、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掌握灾情,如实上报

镇辖区内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后,镇机关领导及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展开应急调查,形成应急调查报告,及时向上级汇报灾害的基本情况、形成原因、发展趋势,为政府提供决策依据。

积极组织指导抢险排危工作。

二、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救援程序和措施

镇政府领导接到地质灾害事故后,应及时赶赴现场,调查灾情,分析灾害发展趋势,组织全镇机关工作人员召开会议,对工作做细致安排,工作人员到岗到位,各施其职,各负其责。

(一)工作步骤

1.成立指挥小组;

2.调集力量,开展施救;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4.配合上级开展灾情调查工作;

5.将受灾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二)工作内容

1.成立指挥小组

(1)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由镇党政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责任人组成。

镇主要领导任总指挥,有关领导任副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工作的协调工作。

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指挥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社会和经济事务办公室。

(2)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处理指挥小组的工作职责

①发生突发地质灾害事故时,由指挥小组发布应急救援命令。

②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转移行动。

③及时向上级汇报和向有关单位通报受灾情况。

④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条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⑤认真开展受灾情况调查工作,并写出书面材料上报。

(3)现场处理工作指挥小组由地质灾害事故发生所在地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负责抢险施救,现场保护和灾害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2.迅速开展救治工作

成立现场指挥小组后,可根据灾情下设:

(1)综合协调联络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领导指示,报告灾情处理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救援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2)专业抢救组:主要任务是对受灾群众进行现场救治,如组织机械、挖土、工程拆除等。

(3)警戒维护组:负责设置警戒区域、维护现场秩序、疏通道路,组织危险区域人员撤离、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事发现场。

(4)医疗救护组:开设现场救护所,负责受伤人员的救护,保证救护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

做好灾后的防疫工作。

(5)后勤保障组:迅速调集车辆运送现场急需物资、装备、药品等。

输送现场受灾群众,协助处理伤员的救护工作。

(6)搬迁安置组:负责协调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的饮、食、居住,如协调搭建临时建筑、帐篷等。

(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死、伤者家属的安抚、慰问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稳定工作,妥善处理好善后事宜,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

在开展抢险救灾过程中,应注意组织协调好各类救援力量,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止在救援过程中发生其它意外事故。

3.做好情况通报工作

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工作,迅速将地质灾情向市相关部门汇报,同时将上级的指示及时传达到基层。

4.灾后调查工作

在灾情调查过程中,相关各行政村、社、受灾群众和受灾企业事业单位要积极配合调查组的工作。

三、各部门职责

(一)镇主要领导:亲临现场,听取汇报,作出指示,调集力量并向上级领导和部门汇报灾情情况。

(二)镇分管领导:协助主要领导提出建议,具体组织受灾情况处理工作。

(三)镇党政办:向各工作组传达指挥小组工作指令并监督落实,负责灾情和救灾工作信息发布;收集各工作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向指挥小组报告;落实镇、村24小时值班监测制度。

(四)镇经济和社会事务办公室:

(1)根据领导指示,综合协调灾情事故处理;

(2)与相关部门配合搞好地质灾害重点地段的监测、预警、疏散、应急抢险预防措施;

(3)协调救灾工作过程中的问题。

(五)镇广播站:负责灾后广播、电视系统的抢修、恢复和灾区救灾情况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派出所: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实施治安保卫、道路交通、现场警戒、人员疏散等工作。

(七)镇武装部:组织和指挥民兵抢险救灾工作。

(八)镇综合治理巡逻中队:在市交通局的帮助指导下,具体负责转移、输送受灾群众,做好抢险救援物资的组织和调运工作。

(九)镇农业办:在市农业局的领导和帮助下,统计好受灾农作物的损失情况,并指导好受灾群众的农作物自救工作,将损失减低到最低限度。

(十)镇民政办:积极做好受灾群众和伤亡人员家属的安抚工作。

(十一)镇卫生院:具体负责并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受灾群众伤员的救治工作,以及灾后防疫工作等,及时通报人员的救援与疫情的控制情况。

(十二)镇分管教育工作人员:在市教育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安排好受灾群众子女入学问题。

(十三)镇供电所:在市供电局的帮助指导下,负责地质灾害区的电力供应和抢修,确保灾区用电安全。

(十四)通信单位:负责灾区的通信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畅通。

(十五)凡属镇辖区内所有行政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收到突发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命令、信号时应立即派出救援队伍、调运救援设备、物质赶赴受灾现场,实施救援工作。

四、应急保障

(一)应急队伍保障

由派出所牵头,由民兵、城管办20人组成,每人配备必要抢险装备,在镇地质灾害指挥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二)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根据灾害发生、发展趋势,征调抢险必需的机械设备,储备、筹集足够的抢险物资,民政、粮站、供销等部门要储备、筹集足够的救助物。

五、善后处理工作

1.为确保安全,设立警示标志,提醒行人和住户随时观察。

2.灾情稳定后,尽快组织灾民返回家园。

组织群众尽快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3.认真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是因灾造成房屋倒塌、家财毁光重灾户以及困难户的情况。

乡镇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2

为切实做好我县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省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市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县地质灾害点分布、发展变化趋势及威胁范围,制定本方案。

一、境内地质灾害概况

(一)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我县境内地质灾害发生受气象因素影响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汛期和冬季融雪天气,汛期降雨诱发地质灾害是我县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特征,尤以份随降雨量增加呈现高发态势。

因此,每年汛期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期。

(二)地质灾害分布区域

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和环境,我县全境都处于地质灾害危险区域内,地质灾害的特征就是发育点多面广,在各岛屿的山体及周边区域均有分布,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是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崩塌等。

二、地质灾害重点隐患区域

根据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情况和后期地质灾害调查,我县境内隐患较为严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以下地区:

(一)九丈崖景区落石防治区。

该景区是我县重点旅游景区,主要为悬崖峭壁,由于长年受海水侵蚀、风化作用,部分岩石松散,易造成岩石坠落,影响旅游安全。

(二)烈士陵园南侧落石、山体滑坡防治区。

该区南侧为悬崖峭壁和陡坡区,易造成岩石坠落、滑坡,区内有多处育苗场房和临时住所,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三)望夫礁景区落石防治区。

该景区东侧为悬崖峭壁区,近年已发生多处岩石坠落,影响游人安全。

(四)仙境源景区落石、滑坡防治区。

该景区通海路段山体有一处裂痕,山体松软、陡峭,易造成岩石坠落、滑坡,山脚有多处育保苗场,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五)林海景区落石、滑坡防治区。

该景区海天梯两侧为悬崖峭壁区,易造成岩石坠落、滑坡,应提醒游人注意安全。

(六)砣矶镇后口村黄土崩塌、滑坡易发防治区。

该村有多处民房座落在垂直黄土崖下,且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地表风化,汛期容易发生黄土崩塌、滑坡等地质险情。

(七)砣矶镇通港路西村段岩体坠落、滑坡易发防治区。

该路段山体松软、陡峭,易发生岩体坠落、滑坡。

(八)采石场防治区。

全县多处废弃采石场,存在较为严重的山体滑坡、岩石坠落等隐患。

特别是北长山乡北城村、嵩前村两处采石场交界处山体,已出现断裂、滑坡和自山顶向下的通贯裂缝,对山顶道路和附近风机构成威胁。

(九)县城区海水淡化站西侧黄土崩塌、滑坡易发防治区。

该区内虽无居民居住,但有行人、车辆过往,应警示行人及车辆快速通过,避免险情。

(十)龙爪山景区落石防治区。

该景区因长年海蚀和风化,有多层岩石松散,易造成坠落。

(十一)王沟村山体崩塌、滑坡防治区。

该区东侧为陡坡区,易造成岩石坠落、滑坡,应提醒行人注意安全。

(十二)北隍城乡北隍城客货码头落石防治区。

该区东侧是陡峭的山坡,西侧是公路。

东侧部分山体已有明显的裂痕,易造成岩石坠落、滑坡。

三、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严格落实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好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

为切实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应急办、国土、农林水务、安监、旅游及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层层落实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防治力度。

(二)强化监测巡查。

要建立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动态监测体系和防灾预案编制体系。

要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责任人,强化汛期巡查,对本辖区内的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进行巡查,特别在强降雨期间要确保24小时连续不间断的监测和巡查。

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要设立警示标志,制定具体可行的防治措施,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干部群众的防灾避险意识。

(三)抓好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治。

根据我县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状况,确定年县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15处(附表2)。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筹集资金开展治理工程,及时消除隐患。

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好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内的人员避让撤离和建筑物搬迁。

在隐患排除前,应封闭危险区域,在外围设置明显警示标志,指定专人看管,防止突发滑坡、落石等对人身和财产造成损害。

对因人为原因造成的灾害隐患,应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由有关责任人承担相应的治理费用。

(四)落实汛期值班和灾害报告制度。

各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值班工作,设立并公开联系电话,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

如遇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要立即上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并迅速启动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最大限度的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乡镇地震应急预案演练方案3

一、总则

1.编制目的及依据

为保障地震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县地震应急预案》,结合我镇实际,编制本预案。

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镇行政区域内发生地震事件或周边地区地震对本镇造成影响的地震事件的应对处置。

3.地震应急响应分级与启动条件

3.1破坏*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波及本镇,造*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时,启动破坏*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2有感地震应急响应

本镇境内发生有感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本镇有感时,启动有感地震应急响应流程。

3.3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

当本镇境内出现地震谣传,并对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地震谣传事件应急响应流程。

二、组织机构

成立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领导和指挥全镇地震应急与救灾工作。

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成立后,镇抗震救灾先期处置工作结束。

镇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县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领导下,继续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总指挥:

副总指挥:

成员:

三、主要职责

(一)破坏*地震应急响应

破坏*地震发生后,镇抗震救灾指挥部立即启动运作,召开指挥部会议,部署抗震救灾任务,开展地震应急先期处置。

主要工作职责如下:

1.灾情收集与上报

分管民政的镇领导负责灾情收集与上报工作。

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

(1)开展人员伤亡数量、地震灾区范围、建构筑物和基础设施破坏程度等调查;

(2)开展地震宏观异常现象、社会影响和地质灾害等调查;

(3)每隔1小时通过电话或通讯软件等向镇指挥部报告一次。

2.抢险救灾

镇长或党委副书记负责人员抢救工作。

地震发生后,立即带领尹曙亮、刘殿如等赶赴灾区各村(居)。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