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好的方案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地朝着计划进行,为了保障事情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小编这里整理了隔离点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隔离点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1
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是疫情发生期间对密切接触者及其他需要进行隔离观察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的临时性措施。
国家及省、市卫健部门对集中医学观察点的消毒方式方法有明确规范。
01
被隔离人员应该怎么做?
在观察期间不允许与其他观察对象接触。
咳嗽、吐痰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或采用肘护,事后立即使用流动水和洗手液洗手;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住塑料袋口,定时将垃圾投放到门外侧走廊的托盘上。
隔离期间居住的房间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每天2次。
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桌椅、电话机、床头柜、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半小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用5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地面;便池及周边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在监测过程中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时,及时告知工作人员。
02
隔离点工作人员应该怎样做?
隔离区域走廊。
走廊每日消毒3次,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
隔离区域空气。
应以自然通风为主,如无法自然通风,应进行机械通风。
隔离点工作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
在进入污染区应根据规范穿戴工作服、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防护服、医用防护口罩、防护面屏或护目镜、工作鞋或胶靴、防水靴套等。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
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等。
半污染区(工作人员脱卸防护区)。
使用紫外线灯对半污染区空气进行消毒,也可使用500mg/L二氧化氯消毒剂超低容量喷雾消毒。
医疗废物暂存点。
在医疗废物清理前,使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医疗废物外表面进行喷洒消毒;在医疗废物清理后,再次使用常2000mg/L含氯消毒剂对存放场所进行消毒。
化粪池。
污水在进入市政排水管网前,进行消毒处理,定期投加含氯消毒剂,池内投加含氯消毒剂(初次投加,有效氯40mg/L以上),并确保消毒1。
5小时后,总余氯量达6。
5mg/L-10mg/L。
消毒后污水应当符合《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
如无独立化粪池,则在坐便器内,用有效氯20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按粪、药比例l:2浸泡消毒2小时,消毒处理后再排放。
工作人员生活区。
地面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按100-300ml/m3的量进行喷洒消毒;对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不耐腐蚀的问题表面,使用含醇消毒湿巾擦拭消毒。
手消毒。
选用速干手消毒剂,或直接用75%乙醇进行擦拭消毒;醇类过敏者,可选择季铵盐类等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特殊条件下,也可使用3%过氧化氢消毒剂、0。
5%碘伏或0。
05%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或浸泡双手,并适当延长消毒作用时间。
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先使用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按上述方法消毒。
03
隔离点的终末消毒
隔离点出现阳性病例后,须对阳性病例房间、经过的通道进行终末消毒,具体消毒工作应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负责实施。
消毒可按照《关于印发江苏省“外防输入”重点场所消毒评价工作方案的通知》(苏疫指综发〔2022〕134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现场消毒评价标准》(WS/T774-2021)进行消毒过程及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时做好质量控制确保消毒合格。
隔离点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2
01
应定时开窗通风,并根据气候条件适当调节开窗时间;使用空调系统通风时,应选择分体空调,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02
每天对走道、楼梯等场所进行1次消毒,至少清理1次垃圾,必要时及时清理。
隔离期间房间和卫生间可由隔离人员自行消毒。
对临时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要进一步强化消毒措施,增加消毒频次。
03
加强隔离医学观察点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生活保障。
04
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隔离场所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和粪便污水的消毒处理,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风险。
05
物品、家具表面等可能被污染的表面每天消毒2次,受唾液、痰液等污染随时消毒。
消毒时用有效氯为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液、75%酒精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06
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250mg/L-500mg/L含氯消毒液溶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07
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应当按房间分区专用,使用后以10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存放。
08
单人隔离使用的厕所每天消毒1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厕所门把手、水龙头等手经常接触的部位,可用有效氯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其他可用于表面消毒的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清水擦净。
09
出现病例的房间、设施及物品在疾控部门指导下由专业人员进行终末消毒及评估。
10
解除隔离观察转出后的房间、设施及物品,由观察点工作人员进行清洁和消毒。
11
隔离场所所有垃圾包括观察对象餐盒、生活垃圾等均应当装入黄色医用垃圾处理袋内,按医疗垃圾要求,每日集中回收至隔离点垃圾贮存站。
隔离场所贮存垃圾可根据实际贮存量每2-3天由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用专车进行回收处置,并做好日期、数量、交接双方签名登记工作。
注意事项:
集中观察点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应当做好个人防护,穿戴一次性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工作服、一次性手套,与被隔离对象保持1米以上距离。
如转运病人或因其他工作需要与被隔离对象近距离接触时,应当佩戴N95口罩。
工作后注意洗手和消毒。
医护人员要加强对现场消毒人员培训,确保现场消毒人员能够正确进行个人防护、消毒剂配制、手卫生,规范开展消毒操作。
保洁或消毒人员在配制消毒液时,应当穿戴医用外科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工作服等。
所有工作人员应做好健康监测和定期核酸检测。
隔离点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3
社区(村)消毒工作是巩固疫情防控成果的重要环节,同时也为集中隔离人员返家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根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社区(村)终末消毒方法》《社区(村)预防性消毒方法》要求,现制定社区(村)新冠肺炎所涉场所消毒工作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一、明确社区(村)消毒对象
各乡镇(街道)提前整理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及无症状感染人员居住和活动场所,按照通知明确的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结合隔离人员返家先后次序列出消毒清单,并建立消毒对象花名册,确定消毒场所顺序。
消毒垃圾存放点、棋牌室、公共活动场所时,社区(村)应提前制作警示牌,提醒居民在消毒作业时段远离作业区域;消毒居民家庭住所时,社区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等应提前与房屋居住人进行沟通联系,宣传消毒政策、作业事项,了解住所内是否有贵重、对消毒剂敏感等需要特别保护的物品,告知作业过程中社区将进行全程监督,动员居民积极配合开展消毒工作,争取居民知情同意,约定消毒时间。
居民住所需要开门开锁的,社区工作人员、公安部门人员应在场监督实施并全程录像,妥善保护居民物权利益。
二、消毒队伍组织及消毒用品报备
各乡镇(街道)是社区(村)消毒工作直接责任主体,根据工作量,组织专业消毒队伍,消毒专业队伍不足的,可引入第三方力量参与,并与消毒承接机构签订委托合同。
在正式开展社区(村)新冠肺炎所涉场所消毒工作前,承接消毒工作的主体应向市、县(市、区)卫健部门提交消毒承接机构名单、拟使用消毒剂目录清单,提前准备消毒作业人员防护物资,防止作业人员在消毒工作中感染、中毒、中暑。
拟使用的消毒剂、消毒器械由市、县(市、区)卫健部门进行合规性审查及含量检测。
同时,市、县(市、区)卫健部门应对消毒实施责任主体、第三方消毒队伍开展培训。
三、加强消毒作业过程监督评价
社区工作者、公安部门人员、卫健部门人员要对消毒作业全过程进行监督评价。
在消毒作业实施前,要完成消毒实施方案论证、消毒器械和消毒剂合规性审查、消毒剂含量检测、消毒队伍培训等系列工作。
在消毒作业实施过程中,市、县(市、区)卫健部门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消毒过程进行监督评价,监督作业操作是否规范、消毒是否全面、消毒剂浓度、消毒时间是否符合要求,并由专人进行记录。
消毒时,市、县(市、区)卫健部门可按比例抽样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消毒作业完成后,居民家庭住所需要进行开窗通风、清水擦拭等非技术性扫尾工作,可由社区工作者予以完成。
市、县(市、区)卫健部门应根据消毒过程评价和消毒效果评价确定消毒工作是否合格,并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相关乡镇(街道),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市、县(市、区)卫健部门应会同乡镇(街道)及时要求消毒机构进行返工,重新消毒,直至评价结果合格为止。
四、完善消毒作业工作记录
各乡镇(街道)应按照“一户一册”建立消毒作业记录,作业记录应包括消毒场所地址、消毒机构及作业人员、消毒剂名称、浓度及作用时间、消毒效果评价结果、在场监督人员等信息,作业记录应及时汇总上报。
消毒结果应在居民返家前告知居民,做到消毒作业全过程可查验、可追溯。
隔离点疫情防控消毒消杀工作方案精选4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根据上级有关要求,结合我市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现将《关于进一步做好集中隔离点新冠肺炎病毒环境消杀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确保我市集中隔离点环境消杀工作规范有序。
一、压实工作职责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要充分认清环境消杀工作对疫情防控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环境消杀工作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工作体系,统筹推进消杀队伍建设、物资保障、技术培训、消杀实施等工作。
严格落实隔离点管控措施,确保隔离点设置标准落实到位、工作规范落实到位、人员防控措施落实到位,切实将环境消杀各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工作重点
聚焦集中隔离点医疗废物消杀、隔离场所消杀工作,并按照“一批一消毒”的原则,在集中隔离对象解除隔离或转出后,及时对其房间等涉及各个环节进行消毒并及时清运每日医疗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三、工作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各集中隔离点相关单位要成立工作专班,落实主体责任,做好隔离场所消杀、医疗废物消杀应急处理工作,并将每日工作动态上报行业主管部门,确保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处置安全、高效和环境消杀彻底、规范。
(二)加强物资保障。
要充分做好疫情防控物资需求保障工作,提前谋划准备,配置足够防控物资,保障医疗物品等耗材,确保医疗设施正常运行。
要重点落实一线医护人员作业防护物资,包括一次性外科口罩、防护手套、防护服、电子测温仪、消毒剂等,确保集中隔离点人员防护安全。
(三)加强防护保障。
要强化内部管控,实施工作人员定时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加强人员管控,严格禁止非必要人员进出,筑牢安全防线。
联系人:XXX
电话:XXX
附件:市环境消杀工作领导小组总体架构
XXX市卫生健康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