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医务人员感染新冠处置方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处置方案精选1
为提高我院应对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置能力,快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染人群,有效防止院内扩散而导致的医院感染暴发,切实保障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一、编制目的
为了发现新冠者后能及时、有序、快速、精准、高效的处置,最大程度上减少疫情传播的风险。
通过分析可能出现新冠者的场所,制定不同场所下的应对措施和处置流程,突出重点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最大程度减少本院发现新冠者后对生命安全及正常就医秩序的影响。
二、编制依据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新冠防控方案(第八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全面做好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七版)》《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者应急处置预案》《医疗机构发现新冠者应急处置预案》以及《医院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实施细则(第四版)》等本院制定的相关细则及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急诊科、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及医技科室、普通住院病区发现新冠者的院内应急处置工作。
四、处置原则及时机
坚持“及时发现、精准封控、快速高效、防止扩散”的原则,在卫健委及海阳卫健局的统一领导下,严格执行区域封闭、人员转运、后勤保障、隐患排查、终末消杀等防控措施,规范开展应急处置,防止疫情扩散蔓延。
急诊科、发热门诊、普通门诊及医技科室、普通住院病区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新冠者(包括病员、陪护及本院工作人员)时立即启动。
在上级部门接管后,按上级部门要求进行落实。
五、病例发现报告
1、报告呈阳结果。
核酸检测实验室发现核酸检测呈阳结果后,立即同时向门诊部(于红艳)、医务科(杨文辰)等职能部门以及院领导(孙奎兴)报告。
不得因反复复检以致拖延了上报时间。
门诊部、医务科接到报告后,立即通知相关科室负责人按照处置办法进行处置。
门诊部(公共卫生科)接报后立即向卫健局防控组和疾控中心流病科报告,并在2小时内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初筛呈阳病例模块进行网络直报,并配合疾控机构完成调查核实、上报及相关流调工作。
2、报告简要情况。
在网络直报前,由门诊部(公共卫生科)第一时间向海阳卫健局和疾控中心报告简要情况,并适时详细调查,以多种形式报告基本信息,后续补充完善相关信息。
六、处置办法
(一)普通门诊及医技科室发现新冠者的处置。
普通门诊及医技科室在病员就诊过程中,发现新冠核酸初筛呈阳者,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
1.立即关闭门诊楼所有通道,所有人员就地等待,禁止各楼层间人员相互走动。
2.接诊医师及就诊病员(含陪护)立即就地隔离。
隔离措施:关闭诊室门,防止其他人员进入。
3.接诊医师立即报告门诊部,由门诊部对该诊室采取停诊和封闭管理措施并通知保卫科安排保安协助秩序,并拉上隔离线。
4.分诊护士(二级防护)立即给病员更换医用防护口罩并佩戴医用乳胶手套后转至隔离病区进行专家会诊,转移路线:门诊楼北侧电梯——门诊楼一楼东侧门——隔离留观区。
急症需要处理的,将病员经门诊楼北侧电梯转至急诊科抢救室处置。
转移病员所经通道由保安(二级防护)全程封闭,消杀结束前禁止人员通过。
5.另一名分诊护士将临近的候诊病员及陪人信息做好登记,限制走动,配合流调并做好解释工作。
(二)急诊科发现新冠者的处置
1.立即关闭门诊楼所有通道,所有人员就地等待,禁止各楼层间人员相互走动。
2.急诊科接诊医师在接诊的非急症病员发现新冠者,参照普通门诊发现新冠者的处置措施转至隔离留观区进行处置。
3.急诊科抢救室在接诊的病情不稳定的病员中发现新冠者的,要在做好抢救工作的同时,立即对急诊科抢救室实施封闭管理。
(1)由固定的医务人员进行救治;同时通知保卫科对急诊抢救室实行封闭管理,由消杀队工作人员进入急诊抢救室按《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消杀处理,消杀结束后解除封闭。
如该病员由医院救护车接诊,则需对接诊该病员的救护车进行消杀。
(2)急诊抢救室封闭期间,由急诊科护士长组织对该病员就诊期间的其他急诊科就诊病员信息进行登记,听从上级指示,协助疾控中心流调。
(3)急诊科应立即上报医院新冠救治专家组请专家会诊,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如CT、新冠核酸检测等,结合临床症状,做出准确判断。
如需核酸复核检测,由急诊抢救室医护人员对该病员采集口咽拭子、鼻咽拭子、痰液三种标本,各采2份,分别送至检验科和疾控中心进行复检。
经专家组会诊后不能排除新冠感染情况时,急诊科立即向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汇报,暂停接收120急救任务;如有自行来院的急危重症病员,由120救护车转至就近医院进行救治;对已收治的不稳定病员无法转院的,根据病情请相关专家参与会诊。
(三)发热门诊发现新冠者的处置
1.检验技师向PCR实验室负责人和值班医师及值班护士报告。
发热门诊值班医师立即向发热门诊负责人及科主任汇报;发热门诊负责人向门诊部、医务科、分管院长报告;预检护士向发热门诊护士长报告;发热门诊护士长向护理部报告。
夜间应同时报告总值班。
2.①接诊医师接到检验科反馈核酸初筛结果为呈阳的,立即上报。
发热门诊值班护士立即将该病员引导至隔离留观室进行隔离。
并立即对发热门诊诊室采取临时封闭管理措施,进行环境终末消毒和环境标本采样。
接诊人员立即更换洁净防护装备,并启用备用诊室。
②检验科虽汇报核酸阴性,但经发热门诊综合流行病学史及临床特征等高度怀疑新冠病例的,由医务处立即组织本院专家会诊。
经专家会诊确定该病员为疑似病例后,由隔离病区立即上报门诊部和医务科。
3.发热门诊工作人员闭环管理。
乘坐专用车辆往来休息点与发热门诊工作,严格“两点一线”。
(四)普通住院病区发现新冠者的处置方法
1.普通住院病区医务人员立即将新冠者(和陪护)转入病区过渡病房单间隔离,原病室内其他同住病员(和陪护)限制出入,一切生活服务由医院安排提供。
期间如有诊疗、护理工作需固定医务人员,规范防护(一般为二级防护,必要时可行三级防护)后方可进行。
2.立即封闭病区,禁止一切人员进出。
限制非固定医务人员出入过渡病房。
3.医务科将新冠者情况上报市卫健局医政医管科,请示委指挥部疫情防治专家组后,由负压救护车将新冠者转运至xx医院接受进一步诊疗,将病员按规定路线转移至救护车后转至xx医院。
病患物品如为低价值的,经病员同意后作为医疗废物处理,对高价值或病员不同意作为医废处理的,用臭氧消毒机进行消毒处理。
转运路线:外科楼转运病员从病区西侧污物电梯下行到1楼经西侧门出,急诊科医护人员、司机(二级防护)准备到病房楼1楼西侧监控室西侧门接病员进行转运,将病员转至xx医院收治。
医务人员感染新冠处置方案精选2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切实维护全镇人民群众及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各级防控预案要求,现制定我院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一)建立完善新冠肺炎防控运行机制,及时发现和报告新冠肺炎病例,有效防控疫情扩散,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发现疑似病例及时处置和转诊,防止医务人员感染,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二)早期排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
(三)规范病例发现、报告、标本采集及运送、医务人员防护等工作。
确保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时,能够及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以控制疫情蔓延扩散。
二、工作原则
高度重视、联防联控、预防为主、充分准备、依法管理、协调指挥、加强培训、快速反应、尽早上报、规范诊疗、集中收治。
三、组织管理
组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在县政府、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及疾病控制中心的指导下,负责全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治工作和领导,相关重大问题的决策,统一部署预防和控制工作和应急人员的调动。
并成立医疗专家组和应急分队、消毒隔离组、后勤保障等组织。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专家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医疗组成员:
护理组成员: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应急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4、消毒隔离组
组长:
成员:
5、后勤保障组
组长:
成员: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在应对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的相关工作。
本预案将根据疫情形势的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更新。
五、应急准备
(一)做好物资储备。
各科室要认真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省卫生健康委、市(区)、县卫生健康局对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对各种物资(包括抢救治疗必需的设备、器械、药品、防护用品等)进行调查摸底,对各种专用救治设施、设备做好登记备案。
各科室对缺少的医疗急救设备设施要尽快填平补齐,做好各种应急物资储备,并处于可用状态。
(二)做好应急值班。
根据医院应急值班安排,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应急值守制度,各科室严格执行值班制度,保持手机24小时通畅,切不可擅离职守。
值班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各种应急机制和流程,保障应急工作通畅开展。
(三)做好各领域的具体应急流程和应对措施。
包括医院出入口预检分诊、医院病房封闭管理、所有出入人员管理、住院患者管理、后勤保障管理等各细分领域的具体防控应对措施和发生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后的应急流程等。
六、防控措施
(一)实施分层、分级处理原则,逐级处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在门诊通风良好的醒目位置设立预检分诊点,预检分诊点和发热门诊做好门(急)诊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和登记报告工作,填写《发热门诊病人基本情况登记表》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初步筛查登记表》,同时对接触过患者的医务人员进行登记。
(二)病房实行封闭式管理。
在疫情防控期间,医院院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原则上不接待外来人员,无关人员及车辆一律不得进入。
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建立与患者、患者家属的线上沟通渠道,争取其亲属的理解支持;及时对外公布院内的防控形态,以免造成患者及亲属的恐慌。
疫情期间禁止探视,禁止探视人员进入住院部,以免交叉感染。
疫情防控期间不接受任何家属外带食品或用具进入医院。
(三)病例发现与报告。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监测方案》,开展新冠肺炎病例的监测、发现和报告工作。
在新冠肺炎监测和日常诊疗过程中,应提高对新冠肺炎病例的诊断和报告意识。
(四)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应注意询问发病前14天内的旅行史或可疑的暴露史以及有无与类似病例的密切接触史。
(五)医院各病区备好隔离房间。
一旦发现有不明原因发热、干咳、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的住院病例应立即单人单间隔离治疗。
同时同一房间的其他患者相对集中隔离观察,开展进一步排查。
(六)原则上对于病情不紧急、不严重的患者不安排入院。
发热病人在入院前均应采集咽拭子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阴性并经过详细的“新冠肺炎”排查后收治入院。
(七)指定一个病区作为新入院发热患者的集中收治病区,并实行单人单房隔离治疗。
(八)发现疑似及确诊病例应按政府规定程序收入相应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转运疑似和确诊病例前,须报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后,经拟收治的定点医院专家会诊评估,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
(九)封闭医院侧门,留医院正门作为唯一进出口,入口处设立临时预检分诊和体温监测点,所有进入院区的人员须经过体温筛查、流行病学疫情接触史评估分诊以及登记相关信息后方可进入诊区就诊。
限制就诊陪同人员数量,所有进入院内人员必须佩戴口罩。
(十)所有诊断尚未明确的发热病人不得进入本院病房区域,如确实因病情需要进入本院就诊,需提供发热门诊重点医院排除新冠肺炎的诊断证明书和病历。
对于分检排查出的可疑病例,将其安置在我院的临时隔离观察室,拨打县120及时送至县发热门诊。
(十一)做好所有人员健康监测筛查和流动管理。
建立早晚检测制度,每日安排专人对医院全体工作人员、住院患者和其他进入医院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
一旦出现发热、干咳等疑似症状者按规定报告,进行单人隔离并开展进一步排查。
(十二)对临床科室的陪护人员要求不得外出;对医院的安保人员要求不得与来自疫区的人员接触,做好自我防护。
(十三)为减少人员流动,暂停住院病人的聚集性活动、尽量减少外出病房的机会;进入门诊的就诊患者和亲属要求就诊后尽快离开,不得逗留以及走动到除门诊外的其他院区。
(十四)医务人员发现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就地隔离,并报告领导小组和启动科室应急预案,逐级上报。
由医院在2小时内组织院内和区(市)有关专家会诊,一旦发现疑似病例原则上转诊至定点收治机构隔离观察或诊治。
(十五)做好院区环境清洁消毒。
认真执行通风、消毒制度,正确佩戴口罩,做好工作人员个人防护。
医院每天安排专门人员对全院所有工作区域、居住区域每日定时通风、定时消毒,特别是加强对病房、门诊等重点活动场所的消毒,做好医院垃圾、污水、污物的消毒处理。
加强医院饮用水的`安全管理。
七、预检分诊点设置
1、单独设立预检分诊点,不适用导医台代替预检分诊点;
2、对发热患者及陪同人员给予并教会佩带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两周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经接触过来自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有聚集性发病),有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并做好详细登记。
3、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且有症状者应及时告知发热门诊工作人员,同时电话报告医务部、院感科。
4、预检分诊人员应按一级防护要求做好个人防护(工作服、工作帽、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同时做好手卫生。
5、经预检分诊查出的发热病人,应由预检分诊处的工作人员陪送到发热门诊,预检人员发生异常或意外情况应及时报告。
6、实行24小时值班制(晚间设在急诊科,标识醒目)。
八、发热门诊设置
1、发热门诊和观察室要在独立区域设置,设立独立的医护人员工作区域,医护人员有专用通道;设置隔离留观室;本地区一旦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发热门(急)诊承担接诊工作的医务人员按二级防护着装。
2、应有明显的标识,与其他诊室保持一定距离;分别设立医务人员和病人专用通道;留观患者单间隔离,房间内设卫生间;患者病情允许,应当戴外科口罩,并限制在留观室内活动。
3、建立接诊病人登记本。
内容包括:接诊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工作单位、联系单位、联系方式、诊断、患者去向及接诊医生签名。
严格执行发热病人接诊、筛查流程,并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
4、建立终末消毒登记本。
内容包括:空气、地面、物体表面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等消毒方式及持续时间、医疗废物及污染物的处理等,最后有实施消毒人和记录者的签名,并注明记录时间。
5、保持通风良好,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6、防止人流、物流交叉,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相关制度。
7、落实发热病人登记报告制度。
8、患者转运:非必需情况,不允许患者离开隔离区域;尽可能减少与工作人员、探视者及其他患者的接触;如需转运,需使用专用的转运途径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