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比赛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市体育局介绍,我市自7月1日起,辖区内无中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的街镇,可有序开放室内体育场所。各区开放室内体育场所的具体区域,由区政府综合评估疫情防控形势后确定。详见↓
2022年我市体育场所疫情防控指引
(第二版)
为统筹疫情防控和体育发展,根据《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恢复正常生活秩序总体方案》(沪肺炎防控办〔2022〕612号)、《关于我市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有序复工复产的实施方案》(沪肺炎防控办〔2022〕654号),进一步落实《上海市体育行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实施方案》(沪体办〔2022〕59号),结合我市体育场所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制定本指引。
一、适用范围
本指引适用于我市各类体育场所,包括公共体育场馆和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
二、分类开放体育场所
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我市户外体育场所有序开放。
所属街镇内无中高风险地区且近一周内无社会面疫情,具有良好通风换气条件的室内体育场所,经区体育行政部门备案后可有序开放。
利用地下空间的密闭体育场所继续暂缓开放。
三、严格落实四方责任
压实属地、部门、场所、个人“四方责任”,坚决守牢疫情防控的底线,确保我市体育场所安全有序运营。
落实属地责任,加大督促管理,做好辖区体育场所防控工作;
落实体育行政部门业务指导责任,建立工作专班,做好备案工作,加强日常指导和监督检查;
落实各体育场所主体责任,体育场所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完善管理体系和应急预案,把防控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切实做好人员健康监测、健康宣传教育、核酸检测、环境卫生通风消毒、防护物资储备、应急处置等各项防控措施;
落实个人自我管理责任,坚持防疫“三件套”,牢记防护“五还要”。
四、基本防控措施要求
(一)制定场所疫情防控方案
根据市区相关防疫政策规定,落实“一场所一方案”,包括防控工作小组、防疫措施、人员管控措施及应急预案等,设置临时隔离点。
体育场所应成立应对突发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小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任组长,负责全面疫情防控工作。
连锁体育场所还应指定单一场所的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
体育场所应提高疫情防控的能力,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的实施细则,提高工作人员防疫意识和防范认知,强化公共安全卫生知识、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措施的培训。
对于拟开放的室内体育场所,区体育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进行检查与指导。
(二)把好健身人群入场关
体育场所入口必须设置“场所码”或“数字哨兵”,健身人群进入场所应当扫“场所码”或“数字哨兵”,核验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测量体温无异常(<37.3℃),方可进入场所,确保人员可查询、可追溯。
验码异常、拒绝接受体温测量及体温异常者,不得进入体育场所。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可采取“离线随申码”、出示符合要求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健身人群在非运动期间且与他人近距离接触等情形时,建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三)把好从业人员健康关
1.员工须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方可上岗,符合条件的还须完成加强免疫接种。
2.强化员工的每日健康管理,实施每日核酸检测,记录员工体温状况,落实健康监测登记制度。员工在岗期间应全程佩戴口罩。
3.建立员工基础信息台账,加强员工内部管理。
台账核心信息包括本场所相关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详细现住址、岗位、健康状态等。
4.按照“非必要不离沪”的原则,尽量减少非必要性出沪活动,确保“来源可溯、去向可追”。
5.严格控制场所线下会议的频次、时长、规模。
加强员工用餐管理,建立分批用餐制度。督促员工不串岗、不聊天、不聚集。
6.对各类员工开展场所防控预案、公共卫生知识、自我防护及特殊时期安全生产规范等内容的培训,并就消毒和防疫知识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专项培训。
7.严格按照我市疫情防控区域风险等级划分的管理规定和防疫要求,确定可以上岗的员工。
员工中被隔离观察的人员观察期未满、无隔离观察解除告知书的,不得上岗。
(四)把好场所卫生消毒关
1.体育场所公共区域(场馆出入口、大厅、人群休息区域、浴室、更衣室、卫生间等)应提供免洗手消毒剂,每4小时消毒1次;
人员集中的狭小密闭空间如电梯等,每2小时消毒1次,并在消毒记录表上做好记录。
2.体育场所配套设施设备、器材等每4小时消毒1次;使用频率较高的,每2小时消毒1次。
3.室内体育场所应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应增设并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或电风扇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每天早、中、晚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
经过自然通风及新风系统通风换气后,场所的空气质量应符合GB 37488规定。
位于地下空间的密闭体育场所,后续视我市疫情防控总体形势,开放时其室内空气应符合GB 37488的规定。
4.室内体育场所应每周对空调通风系统的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空气处理机组的内表面、冷凝水盘、加湿和除湿器、盘管组件、风机、过滤器、室内送回风口及开放式冷却水塔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应符合WS/T 396的规定。
(五)合理限定场所客流量
现阶段,室外体育场所活动人数上限不超过75%,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体育场所活动人数上限不超过50%。
各类体育场所应有效落实体育场所错峰、限流、预约等防范措施,引导健身人群分时段、分散式锻炼,不开展对抗性比赛活动。健身人群进行线上预约登记,并做好健身前健康状况承诺。
1.健身步道、田径场、轮滑等室外场所活动人数不超过最大承载量的75%。
2.羽毛球、网球等隔网项目在室外、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场所,活动人数每场分别不超过满场人数75%、50%。
3.足球、篮球、团体操课等集体项目在室外、具备良好通风条件的室内场所,活动人数每场分别不超过满场人数的50%、30%。
足球、篮球等不开展对抗性训练比赛活动。
4.健身(有氧训练、力量器械区)等室内运动项目人均运动面积不小于4平方米,活动人数每场不超过满场人数的30%,确保人员不聚集并保持安全距离。
5.拳击、跆拳道等项目不开展对抗性训练比赛活动。
6.游泳场所的活动人数每场不超过满场人数(以实际使用更衣箱为准)的50%,人均游泳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
(六)做好应急处置准备
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应建立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设立临时隔离点,明确责任人和处置流程,强化实训演练。
发现员工或入场人员随申码、核酸检测结果异常,或者过程管理时发现出现疑似症状人员,应当第一时间引导至临时隔离点,并向属地报告,同时通报区体育行政部门,启动应急联动处置,根据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积极配合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临时停止线下服务、进行场所消毒等工作。
(七)做好防控宣传引导
各类体育健身场所应在醒目位置张贴健康提示,利用多种方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倡导科学防控、科学健身理念,提醒健身人群注意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和恢复运动量,不盲目进行大强度运动。
通过广播等方式及时提醒健身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五、所属街镇出现中高风险地区的体育场所防控要求
如果属地街镇出现中高风险地区,体育场所应按照属地疫情防控部门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相应的疫情防控工作,视疫情发展情况,进一步采取限流、缩短营业时间、停止营业(开放)等应急处置措施。
以上指引,后续将根据我市疫情防控形势进行动态调整。
比赛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2
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是保障省十七运安全精彩圆满的重要前提。为此,我市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策略,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物—环境”同防总体原则,坚决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关口前移、点面结合,全面、精准、高效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省十七运安全顺利举办。
做实方案,科学防控
我市成立了省十七运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疫情防控保障工作方案。按照职责明确、分工负责、协作配合的原则,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设综合协调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专家指导组4个工作组,确保做好疫情防控保障各项工作。
同时,要求各执委会、竞委会、各场所结合各自实际,制定相关方案,细化职责分工,配备足量人员,严格防控措施,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全流程、全要素切实落实到位。其间,严格控制配套活动的数量和规模,对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查,为省十七运顺利举办提供高效疫情防控保障。
突出重点,合力防控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要求和大型体育赛事的特点,我市实行社会面管控、人员管控、赛事环节管控,做到疫情防控处处有人、人人有责。
赛事前7天起至比赛结束,我市各县市区政府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总策略,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查验“两站一场”、高速路口及省际道路路口,做好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工作。各商超酒店、旅游景区、医疗机构等严格落实“五位一体”防控措施,确保“社会面”不发生疫情。
人员管控坚持“谁召集、谁负责”“谁邀请、谁负责”原则,要求各运动队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参赛7天前在当地集结,实行封闭管理,抵榆后实行闭环管理;技术官员、媒体、代表团、观赛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要求落实好个人防控责任,来榆或开赛前7天内不得参加聚餐、聚会等聚集性活动,近14天内有境外人员接触史、近7天内有国内中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旅居史的一律不允许来榆参加活动,抵榆后实行相对闭环管理。
赛事环节管控方面,赛事期间所有人员每24小时一次核酸检测,入场、入馆都须持24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从赛前的做好防护消毒用品等物资准备、防疫培训,到赛中坚持做好“人—物—环境”同防,相关人员乘车团进团出,再到赛后严格实施场所内环境清洁消毒,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真正做到万无一失。
注重细节,全程防控
开幕式是省十七运的重头戏,也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项活动。为确保省十七运开闭幕式圆满顺利举行,疫情防控小组从共性防控、分类防控、现场疫情防控从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查看健康码、行程卡,组织核酸检测,每日监测记录体温,查看疫苗接种史、14天内行程轨迹,参加开闭幕式人员分别实行闭环管理和相对闭环管理,场馆非组团观众间隔落座,总上座率不得超过50%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做好每个环节的防控工作。
同时,提前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应急预案,及时做好场馆封闭区域突发疫情处置工作,确保省十七运开闭幕式各项疫情防控举措有效实施。
比赛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3
一、参赛队履行疫情防控措施
(一)赴赛区前
1、参赛人员根据参赛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将参赛人员(运动员、教练组成员及随队任何人员下同)名单报给赛区组委会和赛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须于赛前7天提供“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并将检测结果带到赛区。各运动队须保证做过核酸检测后,一直停留在相对封闭的基地。
2、下载“XX健康码”每天登记打码。
参赛人员到赛区报到时,由赛区工作人员需要对所有人员扫健康码,进行健康状态查验,因此,所有参赛人员下载目前居住城市的“XX健康码”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做到每天登陆打码。
3、在接到赛事通知后,各参赛队一定要提前制定好赴赛区途中的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在前往赛区比赛前,各参赛人员进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并严格各项纪律。
(二)旅行途中
1、各参赛人员乘坐飞机、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包括在市
内乘坐交通工具时,必须全程佩戴口罩,并尽可能佩戴一次性手套。
2、参赛人员乘坐飞机、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前往赛区,应尽可能购买相对集中区域的机票、车票,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同时本团队人员应尽可能分散就座。如为单独出行,应尽量避免与其他人员近距离接触。
3、所有参赛人员乘坐飞机、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时,应妥善保留票务信息。如遇到疑问或突发情况,可及时与相关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服务热线进行联系。
4、旅行途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公共场所可能被高频触摸的物体和部位,尽量避免在公共场所饮食。
二、参赛队住宿、餐饮疫情防控措施
(一)参赛队在赛区指定酒店住宿时,尽可能安排同一代表队人员在同一楼层住宿,与其他参赛队或人员相对隔离。
(二)比赛期间,各运动队人员一起在赛区指定酒店住宿、饮食,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与比赛无关人员。
(三)参赛人员在赛区住宿期间,实行相对封闭管理。除了按计划统一去场地进行比赛外,所有参赛人员不得离开酒店和酒店内指定的活动区域。如确需外出,必须得到赛事组委会、赛区疫情防控部门的批准。
(四)参赛人员在赛区指定酒店就餐时,应按照赛区安排在专用区域就坐。就餐期间要避免面对面就餐,尽量避免谈话交流并缩短就餐时间。
(五)参赛人员在酒店内活动(包括就餐、乘坐电梯、楼梯等)时,应尽量避免与本队之外其他人员发生近距离接触。
1、乘坐电梯时佩戴口罩,与同乘者尽量保持距离。
2、按电梯按键时,可以用面巾纸或消毒纸巾隔开,避免用手直接触碰,触碰后也要及时洗手。
(六)赛区指定酒店应设置专门隔离室,并配备专业疫情防控人员,发现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第一时间妥善处置。应立即向赛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汇报,并由当地防疫部门评估赛事是否继续。
(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公共区域可能被高频触摸的物体和部位。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1.优先打开窗户,采用自然通风。有条件的可以开启排风扇等抽气装置以加强室内空气流动。
2.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时,应当保证集中空调通风系统运转正常。应关闭回风,使用全新风运行,确保室内有足够的新风量,通风每次20〜30分钟。
三、参赛队员在赛区乘坐市内交通时的疫情防控措施
所有参赛人员在抵达、离开赛区城市时,如乘坐市内交通工具,必须佩戴口罩,并记录自己的乘坐时间、出租车车牌号等信息,及时用免洗手消毒液擦拭手部。
四、运动队在赛区比赛、训练时的疫情防控措施
(一)各运动队每天必须对所有参赛人员进行至少三次体温检测,由工作人员负责每天三次(上午、中午、晚上)检测,并详细记录。
(二)赛场须做好室内通风、消毒工作。比赛开始前和结束后,赛区工作人员须对设施设备等竞赛用品等进行全面消毒。
(三)比赛场馆应为运动员设立专门入口、通道,由专门出入口(运动员、教练员等参赛人员出入口)所有人员须进行体温检测,低于37.3度者可以进入比赛场地,随后沿专门通道(运动员、教练员等参赛人员专门通道)进入休息室。比赛结束后,运动员须沿专门通道、专门出入口离开赛场、返回驻地。
(四)赛区必须设置专门隔离室,并配备专业卫生防疫人员,在比赛、训练时发现疑似病例第一时间按照防控要求妥善处置。
(五)比赛期间,参赛及陪同人员出现感冒、发热、咳嗽等状况,尤其是体温N37.3度者,赛场疫情防控责任人应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隔离出现症状人员,及时做出初步判断,并将情况上报赛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以备采取进一步相关措施。
(六)比赛期间,如参赛人员出现其它伤病需要赴医院就医,疫情防控责任人须第一时间上报赛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在送医过程中,须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
(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公共区域可能被高频触摸的物体和部位,注意室内通风。
比赛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预案4
一、各赛区的裁判员、技术代表、工作人员、及赛区工作人员等,统称“比赛工作人员"均适用于本章内容。
二、赛区须对参与比赛工作的上述所有工作人员,扫XX健康码。不同的工作人员群体,须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负责与赛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