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下,人员密集重点场所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必不可少,以下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温泉度假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参考借鉴。
为实现假⽇旅游市场“安全、有序、优质、⾼效、⽂明”的⽬标,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根据国家、省、市有关假⽇⼯作指⽰精神和部署要求,结合我市旅游⾏业⼯作实际,特制定本⼯作指引。
⼀、A级旅游景区
(⼀)制定实施游客流量管控⽅案,严格按照“限量、预约、错峰”的要求,采取⽹上预约⽅式⼊
园,控制接待游客量不超过最⼤承载量75%。
(⼆)组织⼯作⼈员及消费者严格落实扫码(包括查验⾏程轨迹)、测温、戴⼝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落实⼈员实名登记,根据⽹上实名制分时段、间隔性等⽅式安排游客⼊园。
(三)游客服务中⼼应放置防治新冠肺炎的宣传资料,免费向市民游客发放,并通过⽹站、微信公众号、提⽰牌、⼴播、电⼦显⽰屏等平台及时提醒游客游览期间疫情防控的注意事项。
(四)做好景区游客服务中⼼、购票窗⼝、出⼊⼝、游览步道、观景台、卫⽣间、停车场等公共场所的卫⽣消毒,对景区密闭建筑、游乐设备、餐饮场所等进⾏通风换⽓和清洁消毒,洗⼿、喷淋等设施应保持正常运⾏。做好景区垃圾分类处理。
(五)加强对旅游景区出⼊⼝、主要通道、重要参观点、休息区、餐饮等容易形成⼈员聚集区域的巡视巡查和疏导管理,保持⼈员间距,严防游客拥挤和聚集;在必要情况下,应采取关闭景区、分流疏导游客等措施,确保游客安全。
⼆、星级酒店、民宿(其他酒店或住宿业参照执⾏)
(⼀)加强酒店、民宿公共场所管理,⼤堂或⼤厅控制⼈员聚集,严格落实扫码(包括查验⾏程轨迹)、测温、戴⼝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做好员⼯和⼊住⼈员健康检测,落实实名登记、信息填报制度。落实员⼯防护和疫情防控培训,⼯作⼈员上岗必须严格洗⼿消毒,时刻佩戴⼝罩。
(⼆)落实客房通风消毒和卫⽣管理制度,严格做到客房⽇⽤品“⼀客⼀换⼀消毒”;疫情期间建议停⽌空调通风系统的使⽤,尽量采⽤直接开窗通风,每天早、中、晚,⾄少三次,每次不少于1⼩时;定期对餐厅等公共区域、电梯按键等公共设施、厨房、过滤⽹等空调设施、热⽔系统、拖把等洁具、⾮密闭式的污⽔泵井周边等进⾏重点消毒。
(三)餐厅对循环使⽤的餐具进⾏⾼温消毒,倡导公筷公勺,加⼤餐厅、茶室内餐桌间距,开展团体性、群众性聚餐、宴会活动提倡每桌不超过10⼈,引导消费者适量点餐,杜绝浪费。
(四)温泉设施实⾏预约服务、实名登记。温泉池营业期间保持有新鲜温泉⽔不断补充,开展定时消杀⼯作。
(五)做好电梯、锅炉等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把好⾷品采购、存储、加⼯等环节,特别是接触进⼝冷冻⾁制品与⽔产品环境和产品的员⼯,必须佩戴⼿套、⼝罩等进⾏操作,保障⾷品安全。
(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接待超过50⼈以上团队客⼈,要及时向旅游主管部门报备;⼀旦发现疑似患者,要安排疑似患者在临时隔离间等候并上报卫⽣健康部门及⾏业管理部门。
三、旅⾏社及在线旅游企业
(⼀)要了解和掌握旅游⽬的地和客源地疫情防控情况,将疫情防控和安全措施贯穿游客招徕、组织、接待各环节,落实熔断机制,⼀旦旅游⽬的地被列为中⾼风险地区,未出发的团队必须⽴即取消或更改旅游⾏程。
(⼆)已经在中⾼风险地区的旅游团队,须暂停在当地的旅游活动。旅游团⾏程中出现发热⼈员时,全团暂停⾏程,就地观察,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报告情况,配合卫⽣部门对发热病⼈进⾏调查和隔离观察,并按照卫⽣部门意见,确定其他⼈员是否继续⾏程。
(三)做好⾏前游客信息采集以及出⾏前排查相关⼯作,合理确定团队⼈数,提倡⼩规模旅游团队,出团时尽可能安排游客分散就坐,旅游包车不低于25%的空座率,防⽌⼈员集聚。
(四)导游做好游客在乘车、⼊住、购票、游览、就餐等环节的防控提醒,引导游客科学佩戴⼝
罩,保持安全距离,做好个⼈防护。
(五)旅⾏社企业应加强营业场所管理,完善疫情防控⽅案以及应急预案,做好场所卫⽣清洁、消杀和通风等⼯作,配备好防疫物资,同时加强员⼯健康管理,建⽴员⼯健康记录表,每⽇进⾏体温检测,及时掌握员⼯健康状态、出⾏轨迹等情况。
各旅游企业要严格执⾏专⼈值班制度和信息报告制度,保持⾜够的应急⼒量,确保通信联络和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发⽣突发事件时,“联得上、赶得到、办得了”。要加强⽇常巡查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遇有疫情突发事件和安全事故要按规定及时将有关情况上报市⽂⼴旅体局和属地政府部门。
本指引由XX市⽂⼴旅体局市场管理科负责解释。
温泉度假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2
为深⼊贯彻习XX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精神,全⾯落实省委省政府、⽂化和旅游部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的部署要求,指导全省稳妥推进室外开放式A级旅游景区(以下简称景区)疫情防控和有序恢复开放,制定本⼯作指南。
⼀、总体要求
1、坚持分区分级。疫情低风险地区应恢复开放,疫情中风险地区逐步有序恢复开放。各设区市确定景区恢复开放的具体时间和数⽬,恢复开放情况应及时报省⽂化和旅游厅备案。
2、坚持防疫为主。恢复开放的景区要坚持把疫情防控放在第⼀位,做好《景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明确疫情防控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置流程。景区是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单位,景区主要负责⼈是疫情防控第⼀责任⼈。要严格落实当地疫情防控的具体要求,确保景区恢复开放⼯作安全有序。
⼆、加强景区防控和公共卫⽣管理
1、景区应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作⼩组”,按照属地疫情防控⼯作的统⼀要求,全⾯负责景区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作;要严格⽇常管理,不集中开会,不搞集中活动,不集中就餐。
2、景区应加强全体⼯作⼈员对《景区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等的学习培训,做到应知尽知、应会皆会,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处理各种疫情防控突发事件。
3、景区应积极主动地做好疫情防控和恢复开放相关政策要求的宣传引导,使公众保持正常的⼼态
和健康的⼼理,避免出现因景区恢复开放造成⼈员⼤量聚集,增加疫情防控风险,或引发公众对疫情防控形势的误判。
4、景区应实⾏严格的限流措施,按照景区⽇最⼤承载量的30%掌握,其室内部分暂不开放。⿎励实⾏预约制度限流措施。⼤型⼈流汇集的旅游项⽬(如⼤型演出、庙会、互动参与性项⽬等)暂不开放,避免⼈流聚集形成密切接触。
5、景区应实名购(取)票和游览,⿎励景区利⽤互联⽹、⼤数据等各种⼿段全⾯掌握游客基本信息,以便⾼效追踪管控。由景区负责根据游客扫描“健康陕西⼆维码”⽣成的健康码,对不同风险⼈员落实相应管控措施。
6、景区主⼊⼝醒⽬位置应设⽴告⽰牌,提醒游客遵守相关防控要求、常识和注意事项,并公布当地疫情防控中⼼电话。
7、景区实⾏⼊区必检,游客进⼊景区必须测量体温、扫码或实名登记、出⽰⾝份证,对不配合体温检测、⼈员信息采集的游客禁⽌进⼊景区。
8、景区应妥善安排团队游客,分时段、间隔性⼊园。⿎励提倡⼩团队游览。
9、景区内缆车车厢、游船、电瓶车、摆渡车等交通⼯具应尽量减少使⽤,如需使⽤,每天⾄少消毒3次,采取隔位就坐的⽅式控制乘坐⼈数,保持游客间距。
10、景区游客服务中⼼等场所应放置中外⽂新冠肺炎防治宣传资料,免费向游客发放。
11、景区游客服务中⼼等场所应准备消毒物品,免费供游客使⽤,不得存放酒精;坚持每天⾄少消毒3次以上,放置“本中⼼已消毒”告⽰。要严格按照技术规定做好管理使⽤的安全防范。
12、景区应免费为游客提供拐杖、轮椅、⾬伞、语⾳导游等物品设备,并做到“⼀客⼀消毒”。
13、景区应做到防疫消毒制度化,定⼈、定时对特定区域和物品进⾏消毒。景区内公⽤设施、电⼦触摸屏每天⽤75%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不少于4次,并提供⼀次性阻隔物品。
14、景区医务室应配备⼀次性⼝罩、消毒液、医⽤体温表等物资。
15、景区应强化停车场防控⼯作和消毒管理,团队和⾃驾车辆实⾏分区停放,车辆隔位停放。
16、景区应加⼤巡查⼒度,发现随意吐痰、乱扔垃圾等⾏为要予以劝导,制⽌⾮旅游性的⼈员聚集或活动。设⽴临时隔离点,⼀旦发现有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员,⽴即实⾏隔离,并及时报告当地疫情防控部门处置。
17、景区卫⽣间应保障通风良好、设施完善,配备洗⼿液、⼀次性擦⼿纸,并确保流动⽔正常供给和烘⼲机正常使⽤。景区内卫⽣间、洗⼿台、门把⼿等清洁后要⽤消毒⽔消毒,地漏每天⽤消毒⽔冲洗。
18、景区垃圾箱要实⾏“⼀⽇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景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罩回收专⽤垃圾箱。
19、加强景区内动物的防疫⼯作,禁⽌游客与动物直接接触。
20、景区住宿严格落实属地防控措施,实⾏可控有序开放;客房落实“⼀⽇⼀消毒”“换⼈即消毒”制度,科学控制⼊住宾客数量,确保接待数量与防控能⼒相匹配。
21、景区餐厅实⾏游客分餐模式,禁⽌聚餐。加⼤餐厅内餐桌间距,保证⼈与⼈间距1.5⽶以上。
22、景区餐厅严格落实“戴⼝罩、勤洗⼿、保距离”的要求,客房、餐饮等⼀线⼯作⼈员,每次上岗
前必须洗⼿和消毒,厨师全部佩戴专⽤防护⾯罩上岗,菜单、⼩⽑⼱等必须经过有效的消毒处理。
23、景区相关物资实⾏⾮接触性配送,并建⽴供应单位送货⼈员的健康登记制度。
三、加强景区员⼯健康检测和管理
1、景区应建⽴员⼯健康档案,对全体员⼯进⾏⾝体健康管理,充分利⽤智能化⼯具对员⼯健康进⾏⽇监测,做到⽆遗漏、⽆死⾓。
2、景区要利⽤“健康陕西APP”和“健康⼆维码”管理员⼯健康状况,实⾏“每进必测”制度,员⼯每次进⼊景区都应测量体温并录⼊台账。
3、景区应加强办公场所的通风换⽓,中央空调和通风管道暂停使⽤,办公距离保持1.5⽶。
4、景区售票窗⼝、检票⼝服务⼈员、保洁员、讲解员等服务游客的⼀线员⼯必须佩戴⼝罩,注意个⼈卫⽣,并落实有效防护措施。
5、景区讲解员、导游组织游览时,与游客保持1.5⽶以上距离,尽量采⽤电⼦设备进⾏讲解。
温泉度假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精选3
为全⾯加强旅游安全监督管理,防范旅游安全事故发⽣,保障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财物安全,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积极应对可能发⽣的重特⼤旅游安全事故,及时、⾼效、有序地组织事故应急救援⼯作。最⼤限度减少⼈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华⼈民共和国安全⽣产法》和有关旅游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市旅游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预案。
⼀、指导思想
旅游安全要始终贯彻“安全第⼀,预防为主”的⽅针,坚持“统⼀领导,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责任”的原则,认真落实以防⽕、防盗、防灾害、防交通事故、防⾷物中毒、防公共卫⽣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的安全岗位责任制。要把“五⼀”、“⼗⼀”、“春节”黄⾦周和重⼤节庆期间的安全防范作为重点。积极主动地会同公安、消防、交通、卫⽣、防疫等部门对旅游企业的安全⼯作进⾏指导、监督、管理和检查,堵塞漏洞,消除隐患,杜绝旅游安全事故发⽣。
⼆、旅游景区(点)重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点: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制定和实施管理规章制度、安全防范措施,配备必要的、充⾜的、有效的各种安全防护设施,严格执⾏操作规程,确保游客⽣命财产安全。
2、制定游览、游乐规则和游客须知,引导游客活动;设置旅游安全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对全体员⼯进⾏旅游安全培训,特别是⽕警预演培训和机械险情排除培训,使员⼯具备基本的抢险救⽣知识,提⾼安全防护技能,熟练掌握有关紧急处理措施。
4、加强旅游安全检查,对惊险旅游项⽬和危险性较⼤的特种设备、客运索道、缆车、⼤中型游乐设施,要加强监控,定期检查,严禁超负荷运⾏,在旅游黄⾦周来临之前,必须进⾏全⾯检查,确保各种机械设备、设施正常运转。
5、凡遇恶劣天⽓和设备、设施机械故障时,须有应急应变措施,客运索道、缆车、⼤中型游乐设施停⽌运营,并对外公告,同时注意⼭顶岩⽯陨落,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
(⼆)旅⾏社重特⼤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要点:
1、必须按时⾜额投保旅⾏社责任保险,切实保障旅⾏社和游客的合法权益,在与旅游者签订旅游同时,应当推荐旅游者购买相关的旅游者个⼈保险。
2、制定和实施旅游活动中的旅游安全防范措施,旅游者的⾏李交接制度。
3、周密安排旅游团队的⾏程计划和路线,认真考虑可能影响旅游安全的诸多项⽬因素,制定并执
⾏旅游者住宿就餐的规章制度。
4、选择具备经营资格且信誉好的汽车公司(车队)、技术性能合格、证照齐全有旅游客运资质的车辆、责任⼼强和技术过硬并且有旅游车辆驾驶员上岗证的司机运营旅游团队,严禁租⽤证照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特别是社会闲散车辆和农⽤车辆运营旅游团队。
5、组织登⼭、探险、航空、煤矿等特殊项⽬和组织学⽣、⽼年旅游及⼤型群体旅游活动时,必须事先制定周密的旅游安全保护和急救措施,对道路、项⽬和运载⼯具的安全情况进⾏细致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