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所疫情防控方案5篇

2022-12-25

最近各地的疫情形势比较紧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场所疫情防控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运动场所疫情防控方案1

各县(市、区)体育部门,浙南产业集聚区文教体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市体总秘书处:

为加强20XX年温州市第XX届运动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及时科学有序处置比赛活动新冠肺炎疫情突发事件,有效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根据省、市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工作要求,依据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案》(第八版)相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体育总局及省市相关要求,赛事活动组织者要成立专门的疫情防控机构,建立健全赛事活动疫情防控指挥体系和工作机制,协调属地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参与,按照“一赛事一方案”的原则,周密制定赛事防控工作方案和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落实“五有一网格”要求,坚决防止各类体育赛事成为疫情传播扩散的渠道,确保市运会安全顺利举办和公共卫生安全。

二、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要切实履行承办单位、承办地(场所)主体责任,相应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本次大赛疫情防控、日常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制定会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细则,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岗前培训,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疫情防控基本技能和应急处置流程,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领导小组工作职责:负责制定市运会疫情防控方案;负责联系市疫情防控有关部门,协调市运会疫情防控工作;负责各赛区疫情防控具体实施。

三、赛前工作措施

(一)组织实施。由赛事承办单位提前制定应急预案,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类应急小组,明确具体工作职责,并对工作人员开展培训。

(二)物资配备。准备防护物资,包括口罩、消毒剂/酒精、紫外线空气消毒灯、空调系统专用消毒剂、洗手液、肥皂、快速手消毒剂等防护用品,配备体温枪等。

(三)设置隔离场所。在赛事场所入口处设体温监测点,附近设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便于疏散的临时留观隔离场所。

(四)预防性消毒。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对休息室、卫生间、比赛器械、工作台、座椅等高频接触的场所和物品进行预防性消毒。必要时对地面、墙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五)宣传引导。在场所醒目位置设立告示牌,提示参加人员遵守相关防控要求、注意事项和特殊情况下的求助方式,告知出现相关症状后应主动报告并自我隔离。

四、赛事中管理

1.人员申报。参赛所有人员报到时,须填写参赛运动队健康安全承诺书(附件)。禁止14天内有重点疫区旅行、生活史或有相关症状的人员参加,并收集留存信息。

2.体温监测。对进出的所有人员进行体温和症状监测,观众需持健康码、通过监测后观赛。发现体温≥37.3'C或有咳嗽、乏力、呼吸道等症状要及时报告,立即采取隔离观察。

3.合理布局。对入口人员进行分流,降低人员密度,避免单个区域内人流量过大,减少不必要的交流和聚集。避免近距离接触,交谈保持1米以上距离。

4.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式对参赛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含观众)进行健康教育,做好个人消毒和个人预防工作。

5.科学消毒。配备专职消毒人员,于赛前及赛后对人员聚集的场地进行全面消毒,做好消毒记录。加强对比赛场地、候场区、休息室、卫生间、垃圾堆放等区域以及栏杆、门把手、座椅扶手、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消毒,每日应当不少于3次。

6.垃圾清理。产生的垃圾及时处理,垃圾桶及垃圾点周围无散落垃圾,无超时超量堆放。

7.用餐管理。提倡分散就餐和错峰就餐,采取有效的分流措施,避免人员密集和聚餐活动。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按分批次、分桌就餐或采取送餐至各自场所分开就餐。

8.卫生间管理。保持空气流通。确保洗手盆、地漏等水封隔离效果。保持地面、墙壁清洁,洗手池无污垢,便池无粪便污物积累。

9.现场管理。所有废弃物品均需投入垃圾桶、垃圾袋内,注意保护环境。完赛人员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有序离开赛事区域,避免聚集,所有人员全面清空后,对赛事区域全面清洁和消毒。

五、疫情应急处理

(一)设置应急区域。在赛事承办场地设立临时隔离区,当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可疑症状人员时,及时到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再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二)加强健康监测。工作人员在岗期间注意自身健康状况监测报告,做好个人防护。

(三)应对发热或呼吸道等症状人员。对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的人员应要求及时佩戴口罩,实施临时隔离观察,立即安排就近发热门诊就医。其他人员做好自身防护。

(四)应对疑似或确诊病例。当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时,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送定点医院就诊,配合做好密切接触人员的判定、追踪和管理。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其比赛活动场所及使用的物品进行消毒处理。

六、加强人员培训

各赛事承办单位确定专人负责疫情防控工作,并参加当地疾控中心组织的疫情防控卫生员培训,掌握消毒操作规程和疫情防控基本要求,提升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地。

七、落实主体责任

赛事承办方责任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市运会赛事执行单位直接承担赛事筹备组织工作的,履行承办方责任。赛事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压实防控责任,落实专人负责场所通风消毒、体温检测、人员流动控制,聚集人员劝散,以及个人防护用品保管发放,宣传教育、信息收集报送等工作。

八、建立熔断管理机制

确保应急工作机制运转顺畅,一旦发现疫情,快速启动熔断管理机制,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隔离,第一时间叫停比赛进行,将疫情处置控制在合理范围。

运动场所疫情防控方案2

一、防控原则:

以清洁为主,预防性消毒为辅,应避免过度消毒。

二、加强日常健康防护工作:

1、应保持环境卫生清洁,及时清理垃圾。

2、公共洗手间应保持清洁和干爽,提供洗手液或者含醇手消液。

3、增设有害标识垃圾桶,用于投放使用过的口罩等防护用品。

4、公用物品及公共接触物品或部位要加强清洗和消毒。

5、科学合理控制人流规模和密度,加大健身器材的间隔(不小于1。5米)。

三、做好健康宣导工作

1、醒目位置张贴并利用各种显示屏宣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

2、告知运动者做好个人防护措施,佩戴口罩,保持安全距离。

3、提醒运动者注意保持手卫生。接触口鼻分泌物和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后,必须洗手,或用免洗手消毒剂消毒。

四、落实日常预防性消毒措施

应以通风换气为主,同时对场地硬件设施、地面、墙壁、运动器材、公共休息室、公共用品等进行预防性消毒。

1、消毒频次:

(1)每日要对场所出入口、大厅、卫生间等重要区域进行严格全面消毒;

(2)电梯按钮、自动扶梯扶手、门把手等经常接触部位每日不少于2次消毒。

(3)场馆地板频率控制在一周一次即可,频繁消毒容易对地板有影响。

2、消毒对象及方法:

(1)健身器材、桌面、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后再用毛巾蘸清水洗净。对不耐腐蚀的表面和物品(金属等),可以用75%酒精擦拭消毒。

(2)场地硬件设施、地面、墙壁、门窗。每周可使用有效氯浓度500mg/L的消毒液进行喷雾或拖拭、擦拭消毒1次,作用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消毒完毕后,用另外干净的拖布清水洗涤后对地板擦拭1遍,避免消毒剂残留腐蚀地板或造成表面湿滑。

(3)毛巾、浴巾等织物。使用浓度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配制方法:84消毒液,配制时取1份消毒液,加入199份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清洗。也可用流通蒸汽或煮沸消毒15分钟。

(4)室内空气。以自然通风为主,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有条件的可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照射时间1小时。对空调系统的初效滤网应每周清洁后采用有效氯浓度500mg/L消毒液喷洒或浸泡消毒1次。

五、常用消毒剂及配置方法:

1、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

2、有效氯浓度500mg/L的含氯消毒剂配制方法: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为1:100比例稀释;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13%,20克/包):1包消毒粉加4。8升水;

(3)含氯泡腾片(有效氯含量480mg/片-580mg/片):1片溶于1升水。

六、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个人防护。在进行配制、消毒时,需穿长筒水鞋、戴口罩、防水长手套,远离儿童。

2、消毒剂具有一定的腐蚀性,注意消毒后用清水或墩布进行擦拭。

3、所用消毒产品应在产品有效期内使用。

4、酒精不适合用于空气喷撒及大面积消毒,易燃、非常危险;乙醇消毒液使用应远离火源。

5、84消毒液不能和洁厕剂一起使用,会产生有毒气体氯气。

6、室内使用消毒剂后要通风,避免化学物质残留被人吸入。

运动场所疫情防控方案3

为指导全区公共文化体育场馆落实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要求,科学有序开放各级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根据《关于依法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总体安排部署,制定本防控措施指南。

一、疫情防控组织领导

1、成立疫情防控机构。公共文化体育场馆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要建立疫情防控组织领导机制,制定疫情应急预案和工作方案,完善各项防控措施,明确疫情防控应急处置流程。

2、落实疫情防控责任。各类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是疫情防控的责任主体,负责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要建立工作责任制,任务分解到部门,工作落实到个人,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生活保障、治安保卫等各项工作。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疫情防控信息的收集、汇总和报送。各地公共文化体育场馆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根据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安排部署,科学、有序、分区逐步开放。

二、员工健康监测和管理

3、严格返岗员工管理。准确掌握所有返岗人员外出情况、返程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按照自治区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确保有效防控疫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安排上岗。建立员工健康台账,按照要求进行报备和分区分类进行健康管理。设立可疑症状报告电话,员工出现可疑症状时,及时向本单位如实报告。

4、开展员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对全体员工培训,普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知识,提醒员工注意个人卫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指导员工正确使用消毒药物、消毒器械和防护用品、体温检测仪等设备。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