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1

自开展网上教学以来,始终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课程学习与疫情防控知识学习相结合,注重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疫情防控教育、自我保护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为保证线上教学效果,学校多措并举,制订提高线上教学质量措施15条。

1.整合资源,改革教学方式。

各学院根据课程性质及实际需求,充分挖掘整合平台资源,采用或直播或在线平台辅导答疑或直播与在线平台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教学。

2.明确任务,助力教学开展。

制订网格化时间表,明确教师任务,完成线上教学准备,保障线上教学顺利开展。

3.多方协商,解决教材问题。

多方协商达成协议,由图书供应商邮寄教材到每位学生,解决了学生上课无纸质教材问题。

4.严格管理,规范教学秩序。

任课教师要提前进入教学平台,发放教学材料,组织签到,关注学生上课状态,按时上下课。

5.备案充足,确保教学顺畅。

任课教师要备好二至三套线上授课方案,课前二十分钟确认上课平台,确保线上教学顺畅。

6.多次签到,保障学习时长。

每节课通过课前、课中或下课前不定时线上多次签到考勤的手段约束学生,保证学生上课时长。

7.精心设计,激起学生参与。

通过课堂抢答、问卷、讨论等互动环节,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体验感。

8.公示学情,激发学生斗志。

定期及时公示学生线上教学资源学习情况、阶段测试成绩、作业完成情况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9.关注学情,加强师生沟通。

加强课堂教学之外的师生沟通交流,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学情,听取学生意见,及时解决问题。

10.聚焦问题,加强老师交流。

定期召开任课教师的经验交流会,针对线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商讨,提出可行解决办法。

11.抓住机会,进行课堂思政。

以本次疫情期间“停课不停教”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课堂思政,使其珍惜学习机会、主动学习。

12.寻求外援,及时教育引导。

发挥学院学生管理人员优势,及时将学习状态欠佳学生反馈给学生管理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引导。

13.通过问卷,摸排实施情况。

利用微信小程序开展“学生网络教学意见”问卷调查,摸排线上教学实施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4.加强督导,改进教学方式。

学院要加大线上教学督导力度,持续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协助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在线教学能力。

15.学习优秀,提高教学质量。

随时关注其他高校线上教学优秀案例,并学习推广,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线上教学质量。

提高线上教学质量的措施方案2

一、做好教学管理的衔接

(一)优化线上教学策略,上好每节课

按照省教育厅部署,当前距高三、初三年级复学尚有一段时间,其他年级开学还将继续延迟,线上教学和辅导工作须继续实施。

各地各校要认真总结延期开学以来“互联网+教育”实施经验,继续做好线上教学资源开发和*台运行维护,进一步优化线上教学模式。

要深入实践教育信息化2.0行动,着力搭建常态化线上教学资源*台,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课内课外各学科互相融通的学习新生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要坚持五育并举,加强线上多样化课程资源供给,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学生线上体育、社团等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二)准备充足教学用品,开学即上课

1.要组织学校在全面落实防疫物资储备的同时,重点做好教学物资储备和教学环境整治,尤其要重视电子教学设备的全面检修和实验仪器的充分准备。

开学前,教师上课所需的教学材料准备要充分,保证每一所学校教师开学即能上课,学生进班即可听课。

要精心准备开学第一课,加强师生健康理念与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上好“疫情防控生命教育”主题的开学第一课,着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让学生熟练做到返校学习期间的自我防护工作,尽快恢复有规律的学习生活作息。

2.学校要指导家长积极关注*部门关于学生开学返校的信息,及时做好开学初的安排。

督促孩子收拾好行囊,储备好开学需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整理好寒假作业,线上学习的笔记、作业等,以备开学返校后给老师检查。

对于线上学习期间常备的电子产品,开学后各校要严格控制使用,防止学生对电子产品形成依赖,影响近视综合防控工作。

要适当增加纸质的练习、作业和教辅材料的使用,逐步消除学生因长期使用电子屏幕形成的视觉倦怠。

(三)制定校本衔接方案,加强活动管理

1.各县区要指导各校科*用学习通等*台,认真梳理各项学情数据,结合问卷调查、访谈交流和师生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本校线上学习情况,并认真制定符合各校学情的线上线下教育衔接方案。

要切实加强师生假期状态和开学状态的角色转换指导,督促尽快进入正常教学轨道。

开学前就要逐步宣传落实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强化作息时间要求,强化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尽快从居家学习状态转换到正常的校园学习状态。

特别要加强课堂管理,引导师生快速进入状态。

2.为减少学校教师和学生过于密集的`现象,要统筹全校集体性活动,精心设计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减少人员集中次数、人员聚集规模等方式来适度减少人员密集机会,减少不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和会议。

要最大限度控制公共场所的人员交叉流动,确保师生聚集场所及时通风、定期消毒。

暂停外来的学习交流以及研讨活动,通过分散调整活动的批次,减少人员一次性聚集的规模。

(四)明确学生到位情况,确保“一个不落”

对因疫情管控等原因暂时无法返校的学生,开学后要对他们进行“一对一”的学习帮扶指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要继续加大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学生和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子女的关爱支持力度,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让他们同步跟上学习节奏。

“一个不落”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坚决杜绝因线上课堂教学引发的“新辍学”情况发生。

二、做好课程教学的衔接

(一)及时摸清学生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1.开学后,学校一方面要检查学生提交的假期作业情况,另一方面要对“停课不停学”期间的线上教学课程掌握进行学情摸底。

在学生返校复学前,要安排教师全面认真梳理假期线上课程的所学内容,针对课程目标精心设计学情摸底测试卷,及时组织学情摸底测试。

测试结果要进行及时的数据统计,形成报告,让学生清楚自己假期线上课程的掌握情况。

2.开学回校后,各校不要急于上新课,学科组和教研组要总结线上教学情况,根据学情摸底测评的大数据分析,完成每个学生学情诊断,分析学生知识缺失,摸准学生复学后的知识水*和现有的学习起点。

若存在班级部分学生差异大、两极分化现象突出的,则要对后续课堂教学进行课程计划与教学方式的科学调整。

实施个性化的“零起点”教学,统筹安排分层阶梯式教学计划,使课堂教学与“停课不停学”期间的居家学习有效衔接。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进行“生帮生”,弥补学习基础薄弱学生个性化学习指导的不足。

对部分“学困生”,教师应给予特别辅导补课。

(二)科学调整课程计划,精细编排进度

1.提前制定课程安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各学科课程计划。

学校可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松紧程度,酌情考虑取消期中考试,只进行学期末考试,为课程计划的总体落实创造条件。

在统筹调整优化教学时间的同时,合理安排学生作息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参加体艺等活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

2.适当统筹课时进度。

进度调整需要考虑以下四个因素:一是本学科课程内容的总课时量;二是学校课程计划安排的阶段性调整;三是学生学习实际接受能力与效果,避免因片面追赶教学进度而导致学生学习掉队,加剧学生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四是部分课程内容的统筹和合理压缩。

3.合理控制教学容量。

课堂教学要坚持以学定教、以教论学、以评促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

在教学总体时间相对缩短的情况下,教师在课堂上应重点加强精讲环节,优化教学设计,适当整合教学内容。

已付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