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高考理科综合(四川卷)化学试题解析版参考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高高考理科综合(四川卷)化学试题解析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2011•四川)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钡可用钡餐透视
B.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根据钡餐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医疗上做钡餐透视用的盐的用途来回答;
B、根据制豆腐所应用的胶体聚沉的原理来回答;
C、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来回答;
D、根据水垢的成分以及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硫酸钡不溶于胃酸,是一种白色难溶解的固体,在医疗上可以做钡餐,故A项正确;
B、盐卤属于盐类,是电解质,电解质的加入可以使豆浆胶体发生凝聚生产豆腐,故B项正确;
C、明矾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而净水,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C项错误;
D、醋酸可以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的物质,可以用来除垢,故D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联系的题目,是现在高考的热点,难度不大.
2.(3分)(2011•四川)下列推论正确的()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A、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氢键作用力大于分子间作用力;
B、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D、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
【解答】解:A、SiH4和CH4都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故A错误;
B、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故B正确;
C、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
D、C2H6中两个﹣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沸点高低的比较、晶体结构的判断、晶体类型以及分子的极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烷烃的结构特点.
3.(3分)(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原子组成与结构专题.
【分析】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
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
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是分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但活泼性不一定强,还取决于化学键的强弱.
【解答】解:A、惰性气体组成的晶体中不含化学键,只含有分子间作用力,故A正确;
B、分子能电离出两个H+的酸才是二元酸,如CH3COOH分子中含有4个H,却是一元酸,故B错误;
C、AlCl3晶体中含有金属元素,但以共价键结合,属于分子晶体,故C错误;
D、氮元素的非金属性较强,因单质中的键能较大,则N2很稳定,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二元酸以及非金属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本题中注意非金属性强的物质不一定活泼.
4.(3分)(2011•四川)25℃在等体积的①pH=0的H2SO4溶液,②0.05mol•L﹣1的Ba(OH)2溶液,③pH=10的Na2S溶液,④pH=5的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9
C.1:20:1010:109 D.1:10:104:109
【考点】水的电离;pH的简单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解度专题.
【分析】根据H20H++OH﹣可知,H2SO4溶液、Ba(OH)2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根据溶液的H2SO4溶液的PH或Ba(OH)2溶液中c(OH﹣)计算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Na2S溶液、NH4NO3溶液促进水的电离,根据PH可直接求出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进而计算物质的量之比.
【解答】解:设溶液的体积为1L,
①中pH=0的H2SO4中c(H+)=1.0 mol•L﹣1,c(OH﹣)=1.0×10﹣14mol•L﹣1,水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14mol;
②中c(OH﹣)=0.1 mol•L﹣1,c(H+)=1.0×10﹣13mol•L﹣1,水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13mol;
③中c(OH﹣)=1.0×10﹣4mol•L﹣1,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4mol;
④中c(H+)=1.0×10﹣5mol•L﹣1,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为1.0×10﹣5mol.
故①②③④中水的电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0×10﹣14mol:1.0×10﹣13mol:1.0×10﹣4mol1:1.0×10﹣5mol=1:10:1010:109,A项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水的电离以及溶液中PH的简单计算,但不不大,做题时注意如何计算水的电离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
5.(3分)(2011•四川)甲、乙、丙、丁四种易学溶于水的物质,分别由NH4+、Ba2+、Mg2+、H+、OH﹣、Cl﹣、HCO3﹣、SO42﹣中的不同阳离子和阴离子各一种组成,已知:
①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
③向丙容器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含有Ba2+ B.乙溶液含有SO42﹣
C.丙溶液含有Cl﹣ D.丁溶液含有Mg2+
【考点】无机物的推断;离子共存问题;常见阳离子的检验;常见阴离子的检验.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推断题.
【分析】将甲溶液分别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混合,可以形成白色沉淀的只有BaSO4、BaCO3、Mg(OH)2,因此甲只能是Ba(OH)2;0.1mol/L乙溶液中c(H+)>0.1mol/L,说明乙是硫酸;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丙是MgCl2,所以丁是NH4HCO3
【解答】解:根据②中的信息可知乙是二元酸,故乙是H2SO4;根据③中现象,可以推知丙中含有Cl﹣;再结合①中提供信息,甲与其它三种物质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则可推出甲是Ba(OH)2,乙是H2SO4,丙是MgCl2,丁是NH4HCO3,故选D.
【点评】本题为推断题,做题时注意题中的反应现象,找出突破口,抓住物质的性质是关键.
6.(3分)(2011•四川)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论
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NO2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入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向无水乙醇中加入浓H2SO4,加热至170℃,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使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烯
D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被还原生成NO,NO被O2氧化为红棕色的NO2;
B、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新制Cu(OH)2浊液反应;
C、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SO2具有还原性,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相同温度、溶剂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的溶解度.
【解答】解:A、向Fe(NO3)2溶液中加入H2SO4,则会发生离子反应:3Fe2++NO3﹣+4H+=3Fe3++NO↑+2H2O,产生的NO在管口生成NO2呈现红色,而不是HNO3分解产生NO2,故A错误;
B、应加入碱将水解后的淀粉溶液调节成碱性,才可以产生红色沉淀,故项B错误;
C、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取乙烯的过程中,会有少量的SO2产生,也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项误;
D、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由于产生的碳酸氢钠溶解度小于碳酸钠,故会从过饱和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注意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检验方法,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
7.(3分)(2011•四川)25℃和101kpa时,乙烷、乙炔和丙烯组成的混合烃32mL与过量氧气混合并完全燃烧,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气体的总体积缩小了72mL,原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A.12.5% B.25% C.50% D.75%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计算题;差量法.
【分析】根据有机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反应前后气体体积的变化,利用气体体积缩小了72mL及混合气体的体积来列等式计算出乙炔的体积,最后计算乙炔的体积分数.
【解答】解:由乙烷、乙炔和丙烯燃烧的方程式可知,除去水蒸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和压强,
C2H6+O2=2CO2+3H2O△V
1 2 2.5
C2H2+O2=2CO2+H2O△V
1 2 1.5
C3H6+O2=3CO2+3H2O△V
1 3 2.5
则C2H6和C3H6反应后体积缩小的量是相同的,故可将两者看成是一种物质即可,
设C2H6和C3H6一共为xmL,C2H2为ymL,
则有,解得y=8mL,
混合烃中乙炔的体积分数为,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有机物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体积分数的计算,明确气体体积缩小的量及将乙烷和丙烯看成一种物质是解答的关键.
8.(3分)(2011•四川)可逆反应①X(g)+2Y(g)⇌2Z(g)、②2M(g)⇌N(g)+P(g)分别在密闭容器的两个反应室中进行,反应室之间有无摩擦,可滑动的密封隔板.反应开始和达到平衡状态时有关物理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达平衡(Ⅰ)时体系的压强与反应开始时体系的压强之比为14:15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高考理科综合(四川卷)化学试题解析版参考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高高考理科综合(四川卷)化学试题解析版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
1.(3分)(2011•四川)下列“化学与生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钡可用钡餐透视
B.盐卤可用于制豆腐
C.明矾可用于水的消毒,杀菌
D.醋可用于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考点】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应用.
【分析】A、根据钡餐的成分和性质以及医疗上做钡餐透视用的盐的用途来回答;
B、根据制豆腐所应用的胶体聚沉的原理来回答;
C、根据明矾净水的原理来回答;
D、根据水垢的成分以及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硫酸钡不溶于胃酸,是一种白色难溶解的固体,在医疗上可以做钡餐,故A项正确;
B、盐卤属于盐类,是电解质,电解质的加入可以使豆浆胶体发生凝聚生产豆腐,故B项正确;
C、明矾可以用于水的净化,原理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质而净水,明矾不能杀菌、消毒,故C项错误;
D、醋酸可以与水垢的成分碳酸钙、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易溶的物质,可以用来除垢,故D项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活相联系的题目,是现在高考的热点,难度不大.
2.(3分)(2011•四川)下列推论正确的()
A.SiH4的沸点高于CH4,可推测pH3的沸点高于NH3
B.NH4+为正四面体,可推测出PH4+也为正四面体结构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可推测SiO2晶体也是分子晶体
D.C2H6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可推测C3H8也是碳链为直线型的非极性分子
【考点】不同晶体的结构微粒及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氢键的存在对物质性质的影响.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A、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氢键作用力大于分子间作用力;
B、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
C、CO2晶体是分子晶体,SiO2是原子晶体;
D、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
【解答】解:A、SiH4和CH4都属于分子晶体,影响分子晶体的沸点高低的因素是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NH3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反常偏高大于pH3,故A错误;
B、N、P是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离子NH4+和PH4+结构类似都是正四面体构型,故B正确;
C、CO2是分子晶体,而SiO2是原子晶体,故C错误;
D、C2H6中两个﹣CH3对称,是非极性分子,而C3H8是锯齿形结构,是极性分子,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晶体沸点高低的比较、晶体结构的判断、晶体类型以及分子的极性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烷烃的结构特点.
3.(3分)(2011•四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