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1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 撕(sī)杀 狩 (shòu) 猎 金榜题 (tí) 名
B.折(zhé)本 角 (jué) 逐 按 (ān) 装 舐 (shì)犊情深
C.筵 (yán) 席 偌 (ruò) 大 着 (zháo) 陆 前倨 (jù)后恭
D.岿 (kuī) 然 毗 (pí) 邻 装帧 (zhēn) 噤 (jìn)若寒蝉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多音误读是最常见的语音误读现象,也是语音考查中的最常见知识点.避免多音误读的科学方法,就是将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多音字字音的变化和字义的变化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抓住多音字的音与义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解答】A.应为“厮杀”;
B. 折应为“shé”,“按装”应为“安装”;
C.着应为“zhuó”;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里面有很多的形声字,即形符表意,声符表音.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古今语音的变化,许多形声字的声符已经失去了注音韵作用,如果还是以偏旁去认读汉字的话,误读的现象就会产生.
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或者 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缓急指顿与挫、缓与急;
凝重,包含厚重的意思,更强调庄重稳重;
波动,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波澜比喻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
与书法相搭配该用“顿挫缓急”,;“蓬勃之势潮水般”形容水流较急,该用“涌”而不能用慢慢的“淌”排除AC;与“细若游丝”相搭配,不能是“波动”,而是很细微的“波澜”,排除AD;
故选:B。
【点评】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缺、语序、杂糅)、语意(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的常见语病类型。
【解答】A.正确;
B.“以围绕﹣﹣﹣﹣﹣﹣为重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
C.搭配不当,“规范﹣﹣﹣﹣﹣﹣乱象”不能搭配,改成“消除﹣﹣﹣﹣﹣﹣乱象”;
D.中途易辙,“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没接谓语,后面主语成了“京剧”,改成“它具有很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
故选:A。
【点评】常见的句式杂糅有:
①包括…组成(A包括…B由…组成)
②本着…为原则(A本着…原则 B以…为原则)
③超过…以上(A超过…B在…以上)
④主要成分是…配制而成的(A主要成分是…B由…配制而成的)
⑤有…打制而成的(A有…B用…打制而成的)
⑥作者是…合写的(A作者是…B由…合写的)
⑦主要原因是由于…而造成的(A主要原因是…B由…造成的)
⑧围绕以…为中心(A围绕…B以…为中心)
⑨由于…所决定(A由…决定 B为…所)
⑩根据…显示…(A根据…B…显示)
4.(3分)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考点】2E:文学常识.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解答】本题考查识记古代年龄的称谓。
束发:男子十五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加冠:男二十岁。
知命:五十岁。
不惑:四十岁。
从小到大排列为②①③⑤④
故选:D。
【点评】积累古代年龄称谓:
婴儿:人初生。
襁褓:泛指一岁以下。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舞勺之年:十三岁至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岁至二十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男子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摽梅之年。
而立:三十岁。
不惑:四十岁。
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杖朝之年:八十岁。
鲐背之年:八十至九十岁合称。
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另外,还有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二、(9分)
5.(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文化消费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的过程,是消费者获得精神享受的过程
B.消费者支付货币消耗文化产品和免费观赏政府提供的公益性展演,都属于文化消费
C.文化活动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多方面的需求,给个人、社会带来各种福利,是文化消费的体现
D.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与文化消费相对应,是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把选项与文章中的相关语段对比分析,找出细微的不同.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C项,“是文化消费的体现”错误,原文中说“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阅读时,着重考虑:①文本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就什么事情阐述道理;
②作者的基本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是怎样的;
③本文依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其段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④行文中为突显立意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段和材料
6.(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
A.消费者乐于为文化产品消费,经过多次消费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就是该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
B.消费者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建立在其具备一定文化水平这一客观基础之上;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C.消费者能够欣赏鉴别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其文化消费品位起了很大作用
D.文化消费品位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会随消费者文化底蕴、消费能力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B.
题干问的是“下面对‘文化消费品位’的理解,与作者观点不一致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层级B。
B项,“消费者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就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表述错误,原文末段是说“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试题,必须把重点词语放置在具体语境中加以理解,根据上下文语境找寻具体有效信息,加以逻辑的概括提炼.
7.(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
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
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和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
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姐姐家,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
【考点】4A:一般实用类阅读.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按照下列步骤作答:
一、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明确全文主要观点,划出重要信息.
二、审清题意.对照题目,在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三、将选项与文中信息作比较,分析异同,排除干扰.在排除干扰项时,可充分利用熟知的常见干扰项形式,做到有的放矢.
【解答】这是 一道“观点与材料”题,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A.“到图书馆借阅”也属于文化消费,只不过属于文章第一段中所说的后一类而已。
B.由原文第三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一定义可以判定“没有文化消费品味”错。
C.文章末段是说“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选项中的“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错误。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定位阅读,强化对应意识.
绝大部分的阅读题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答案基本上都能从选段中直接和间接找到依据甚至是原本答案,尤其是那些在题目中就带有选文词句用双引号的方式告诉你的题目,更是要将这个词语或者句子代入到原文中去,往往在它的前后边可以找到相应的答案,因此强化文本意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在提取题干的主要信息之后,对应到相应的语段,进行定位阅读,寻找答案.根据要求准确地确定相关的语句,理解它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表达作用.截取关键性文字,筛选出有用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
三、(15分)
8.(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台州传[宋]杨万里
李台州名宗质,字某,北人,不知何郡邑。母展,妾也,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母子相失,宗质以父荫,既长,仕所至必求母,不得,姻家司马季思官蜀,宗质曰:“吾求母,东南无之,必也蜀?”从之西,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曰展婆,展婆,至暮,哭而归,不食,司马家人哀之,必宽譬之,饮泣强食,季思秩满东下,所经复然,竟不得。至荆州,复然。日旦夕号呼,嗌痛气惫,小憩于茗肆,垂涕。
坐顷之,一乞媪至前,揖曰:“官人与我一文两文。”宗质起揖之坐,礼以客主,既饮茗,问其里若姓。媪勃然怒曰:“官人能与我几钱,何遽问我姓名?我非乞人也。”宗质起敬,谢曰:“某皇恐,上忤阿婆,愿霁怒,试言之,何害?怒火乡邻或亲族也,某倒囊钱为阿婆寿。”媪喜曰:“老婆姓异甚,不可言。”宗质力恳请,忽曰:“我姓展。”宗质瞿然起,抱之,大哭曰:“夫人,吾母也。”媪曰:“官人勿误,吾儿有验,右腋有紫痣,其大如杯。”宗质拜曰:“然。”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观者数十百人,皆叹息涕下。
宗质负其母 归,季思与家人子亦泣,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母以高年终,宗质亦白首矣。
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规姻家也,规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 ,亦未知其孝。
后十七年,台州既没,予与丞相京公同为宰掾,谈间,公为予言李台州母子事,予生八年,丧先太夫人,终身饮恨。闻之,泣不能止,感而为之传。
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罹:遭遇
B.愿霁怒霁:停止
C.除知台州除:罢免
D.终身饮恨饮:含着
(2)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C
①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焉 乃 于 者 B.乎 其 以 者
C.乎 乃 以 也 D.焉 其 于 也
(3)文末画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B
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4)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A
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
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⑤⑥D.②④⑥
(5)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大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津市高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一、(12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惬(qiè)意 撕(sī)杀 狩 (shòu) 猎 金榜题 (tí) 名
B.折(zhé)本 角 (jué) 逐 按 (ān) 装 舐 (shì)犊情深
C.筵 (yán) 席 偌 (ruò) 大 着 (zháo) 陆 前倨 (jù)后恭
D.岿 (kuī) 然 毗 (pí) 邻 装帧 (zhēn) 噤 (jìn)若寒蝉
【考点】11:字音.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本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的字音.多音误读是最常见的语音误读现象,也是语音考查中的最常见知识点.避免多音误读的科学方法,就是将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联系起来记忆.因为多音字字音的变化和字义的变化常常是相互关联的,抓住多音字的音与义的变化规律,将有助于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解答】A.应为“厮杀”;
B. 折应为“shé”,“按装”应为“安装”;
C.着应为“zhuó”;
D.正确;
故选:D。
【点评】汉字里面有很多的形声字,即形符表意,声符表音.随着汉字的发展,汉字古今语音的变化,许多形声字的声符已经失去了注音韵作用,如果还是以偏旁去认读汉字的话,误读的现象就会产生.
2.(3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 ,或者 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 ,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 过纸面,这样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 凝重 波动 淌
B.顿挫缓急 凝重 波澜 涌
C.抑扬顿挫 厚重 波澜 淌
D.顿挫缓急 厚重 波动 涌
【考点】13:字义、词义辨析.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似、相近词语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解答】抑扬顿挫,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顿挫缓急指顿与挫、缓与急;
凝重,包含厚重的意思,更强调庄重稳重;
波动,比喻不安定;起伏不定。波澜比喻比喻起伏变化的思潮;
与书法相搭配该用“顿挫缓急”,;“蓬勃之势潮水般”形容水流较急,该用“涌”而不能用慢慢的“淌”排除AC;与“细若游丝”相搭配,不能是“波动”,而是很细微的“波澜”,排除AD;
故选:B。
【点评】有些近义词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
3.(3分)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日前,来自京津冀的近千名鸟类摄影爱好者相聚在北大港湿地,在与可爱的飞翔精灵亲密接触并拍摄了大量照片的同时,还无形中上了一堂爱鸟护鸟知识课。
B.“双创特区”以围绕聚集青年大学生、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人才、海外人才、企事业人员四类人才为重点,创新创业。
C.这场专项整治行动是为规范互联网金融在迅速发展过程中的各种乱象,经过广泛征集意见,酝酿一年之久,形成最终方案。
D.京剧是中国独有的表演艺术,它的审美情趣和艺术品位,是中国文化的形象代言之一,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
【考点】27:病句辨析修改.菁优网版权所有
【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在结构(搭配、多余残缺、语序、杂糅)、语意(歧义、自相矛盾、指代不明、不合逻辑)上的常见语病类型。
【解答】A.正确;
B.“以围绕﹣﹣﹣﹣﹣﹣为重点”句式杂糅,删去“围绕”;
C.搭配不当,“规范﹣﹣﹣﹣﹣﹣乱象”不能搭配,改成“消除﹣﹣﹣﹣﹣﹣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