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下载

2024-02-21 作者:郭燕

以下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津市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可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

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这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看不出地壳有上升的运动痕迹,故不符合题意;

B.该湖泊是自然消亡,所以不是水源的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不是气候变干,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2.(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

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考点】3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整体性指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由题可知,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故选:A。

【点评】该题考察区域的整体性特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需加强对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识,进而充分理解区域内各要素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

3.(4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3﹣4题.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考点】4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

【解答】解: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于120米等高线以下,地形平坦开阔,有多条道路交汇,最易成为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及其布局的区位因素等考点的理解.

4.(4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3﹣4题.

地质队员发现乙处有金矿出露,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能找到沙金(沉积物中的细小金粒)的地方是()

A.a B.b C.c D.d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据等高线的弯曲可知,乙和d之间为一山谷地形,形成河流,又在乙处发现金矿,因此当河流冲出山口时,会在d处形成冲积扇,挟带细小金粒的沉积物会在此沉积,而其他几个地点,没有与乙处在同一水系。考虑流水的侵蚀、搬运作用,乙处有金矿出露,则在d处能找到沙金。

【解答】解:A、根据等高线图a处的水系不是和乙河流是同一条河流,故不符合题意;

B、根据等高线图 b 处的水系不是和乙河流是同一条河流,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等高线图 c处的水系不是和乙河流是同一条河流,故不符合题意;

D、据等高线的弯曲可知,乙和d之间为一山谷地形,形成河流,又在乙处发现金矿,因此当河流冲出山口时,会在d处形成冲积扇,挟带细小金粒的沉积物会在此沉积,则在d处能找到沙金,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根据等高线图分析地形,结合河流的侵蚀搬运作用,在下游主要是沉积作用,能找到沙金。此题的难点是分析地形,难点较大。

5.(4分)科考队员在北极点附近某处一天中不同时刻拍摄了太阳照片.观察照片(如图),回答第5题.

太阳位于a所指位置时,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分别是()

A.正北 0:00 B.正北 12:00

C.正南 0:00 D.正南 12:00

【考点】1C: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及计算

【分析】主要考查了太阳的视运动,由于a处的太阳处在一天中的最低,故应为日出时刻,又由于该地一天均可见太阳(即极昼),由此判断拍摄者看到的太阳方位和他所在地的地方时.

【解答】解:由于a处的太阳处在一在中的最低,故应为日出时刻,又由于该地一天均可见太阳(即极昼),故判定时间为0时,日出方位为正北方向。借助下面该地的太阳视运动图理解,图中太阳从正北升起、正北落下,正北方位是太阳处在一天中的最低位置,符合照片a位置的太阳方位就是该图中的红点处(正北)。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太阳的视运动.

6.(4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6~7题.

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受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一组城市是()

A.abc B.acd C.abd D.bcd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解答】解:图中显示a图老年人口、b图20岁左右青年人口、d图30~50岁中年男性人口的构成比重明显增加,应是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知识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迁移对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影响.

7.(4分)读某发达国家四城市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示意图(如图),回答6~7题.

据人口年龄、性别结构判断,文化教育在城市服务功能中占主要地位的是()

A.a B.b C.c D.d.

【考点】51: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能生动、形象地表明人口增长类型:塔的底座越宽,顶端越尖,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大,反映人口高出生率、高增长率的特点;塔身越接近下窄上宽的形状,表明年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越小,反映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人口低增长特征.

【解答】解:b图20岁左右的青年人口比重突然增加,且男女比例大体一样,应该是该年龄段的大学生到该市求学而致。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属于能力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的差异及原因.

8.(4分)读图文(如图)材料,回答8~9题。

以下文章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天津市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可供大家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天津市高考地理真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1.(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

该湖泊自然消亡的原因,据图可以确定的是()

A.地壳上升 B.水源减少 C.气候变干 D.物质沉淀

【考点】2S: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分析】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这湖泊消亡导致当地的小气候、植被、动物等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也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解答】解:A.根据图中的岩层分布,看不出地壳有上升的运动痕迹,故不符合题意;

B.该湖泊是自然消亡,所以不是水源的减少,故不符合题意;

C.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不是气候变干,故不符合题意;

D.根据图中显示沉积物成层堆积导致湖泊面积缩小直至消失。所以图中的湖泊消失的原因是物质沉淀,故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区别内外力作用对地表的影响,结合题中的信息解题,难度一般.

2.(4分)读某外流湖自然消亡过程示意图(如图),回答1﹣2题.

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这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整体性 B.差异性 C.稳定性 D.脆弱性

【考点】36: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36:图文结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1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分析】区域的特征:整体性、差异性、开放性.整体性指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解答】解:由题可知,湖泊的消亡引起了湖区自然景观的变化,体现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

故选:A。

【点评】该题考察区域的整体性特征,学生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需加强对区域内部各地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认识,进而充分理解区域内各要素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思想.

3.(4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3﹣4题.

甲成为图中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最主要的条件是()

A.地处河流上游,水质良好

B.周围地貌多样,风景优美

C.地形平坦开阔,交通方便

D.背靠丘陵缓坡.滑坡很少

【考点】43: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专题】114:评价区位、影响、条件类简答题;33:分析与综合思想;43:利用图表信息;5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不同的地表形态条件对于聚落的类型、分布、规律和发展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平原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大,多呈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人数比较多;丘陵地区,村落的规模一般比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人数少.

【解答】解:从等高线图中可以看出,甲处于120米等高线以下,地形平坦开阔,有多条道路交汇,最易成为区域规模最大的村落和集市。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交通运输网中的线及其布局的区位因素等考点的理解.

4.(4分)读我国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如图),回答3﹣4题.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