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化学高考卷真题及答案下载

2024-03-09 作者:彭春欢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福建省化学高考卷真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省化学高考卷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分)(2012•福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易燃、易爆药品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时,会发生爆炸;

B、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能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量筒只能量取溶液;

D、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能和水、氧气反应.

【解答】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B正确;

C、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C错误;

D、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安全、氨气的检验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明确氨气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不能用蓝色的石蕊试纸检验.

2.(3分)(2012•福建)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鉴别;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与HBr反应;

B、C4H10是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答】解:A、乙醇与钠反应可认为是取代反应,乙醇与HBr反应,酯化反应等都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

B、C4H10是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区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物鉴别、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3分)(2012•福建)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C.原子半径:T>Q>R

D.含 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考点】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短周期元素R、T、Q、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据此结合选项解答.

【解答】解:短周期元素R、T、Q、W,根据元素所处的位置,可确定T、Q、W为第三周期的元素,R为第二周期元素,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则T为Al元素,故Q为Si元素,W为S元素,R为N元素,

A、非金属性N>Si,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NH3>SiH4,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S,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2SO4,故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故原子半径:T>Q>R,故C正确;

D、含铝离子的盐溶液是显酸性,但NaAlO2溶液显碱性,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是元素“位、构、性”三者关系的综合考查,比较全面考查学生有关元素推断知识,难度中等,D选项设问角度新颖独特.

4.(3分)(2012•福建)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沿Zn→a→b→C路径流动

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

D.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

【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电化学专题.

【分析】A、依据装置图分析装置的K闭合,为原电池装置电解滤纸上的饱和硫酸钠溶液,甲和乙形成原电池反应锌做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铜做正极,电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从原电池负极流出经外电路流向电解池阴极a,通过电解质溶液离子定向移动到b;电子不能通过电解质溶液;

C、甲池中锌离子浓度增大,盐桥中的氯离子移向甲池,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不变;

D、滤纸处是电解池,a做阴极,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水电离平衡破坏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b做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

【解答】解:A,Zn作原电池的负极,Cu作原电池的正极,Cu电极是发生还原反应;故A正确;

B、电子流向是负极到正极,但a→b这一环节是在溶液中导电,是离子导电,电子并没沿此路径流动;故B错误;

C、选项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故C错误;

D、选项中是滤纸a点是阴极,氢离子放电,水电离平衡破坏附近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酚酞变红;b做阳极氢氧根离子失电子生成氧气,附近氢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电化学知识,原电池、电解池原理的应用,装置图设计有些复杂,B选项干扰作用明显,设问巧妙,题目难度中等.

5.(3分)(2012•福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molO3与11.2 L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与60℃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 ( Na0H)相等

D.2SO2(g)+O2(g)=2SO3 (g)和4SO2(g)+2O2(g)=4SO3 (g)的△H相等

【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气体摩尔体积;反应热和焓变;水的电离;溶液pH的定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

【分析】A.没有指明标况下,11.2L氧气不一定是0.5mol;

B.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同;

C.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一元酸和一元碱的物质的量相同;

D.△H数值是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

【解答】解:A.没有明确气体是否在标准状况下,则11.2L氧气不一定是0.5mol,二者的分子数不一定相等,故A错误;

B.水的电离受到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同,水电离的氢离子浓度不同,pH也不同,故B错误;

C.盐酸和醋酸都是一元酸,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物质的量相等,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等,故C正确;

D.△H数值是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有关,计量数不同,反应热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比较基础简单,但知识覆盖面比较广,注意把握反应热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6.(3分)(2012•福建)下列物质与水作用形成的溶液能与NH4Cl反应生成NH3的是()

A.二氧化氮 B.钠 C.硫酸镁 D.二氧化硅

【考点】钠的化学性质;铵盐.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说明该溶液呈碱性,和水反应生成碱的物质即是正确选项,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A错误.

B、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所以符合条件,故B正确.

C、硫酸镁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C错误.

D、二氧化硅和氯化铵不反应,所以不符合条件,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明确“和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的溶液必须是碱性溶液”即可解答本题.

7.(3分)(2012•福建)一定条件下,溶液的酸碱性对TiO2光催化染料R降解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0﹣50min之间,pH=2和pH=7 时R的降解百分率相等

B.溶液酸性越强,R 的降解速率越小

C.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大

D.在 20﹣25min之间,pH=10 时 R 的平均降解速率为 0.04mol•L﹣1•min﹣1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压轴题;化学反应速率专题.

【分析】A、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知道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

B、对比溶液的酸性强弱对R的降解速率的影响情况;

C、可以根据同一pH条件下,图示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来判断;

D、根据平均降解速率v=来计算即可.

【解答】解:A、根据图示可知:在0﹣50min之间,pH=2和pH=7时R的降解百分率都为100%,故A正确;

B、溶液酸性越强,即pH越小,线的斜率越大,可以知道R的降解速率越大,故B错误;

C、同一pH条件下,R的起始浓度与降解速率的关系:曲线斜率增大,则降解速率越小,即R的起始浓度越小,降解速率越小,故C错误;

D、在 20﹣25min之间,pH=10时R的平均降解速率为=0.04×10﹣4mol•L﹣1•min﹣1,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

二、非选择题

8.(14分)(2012•福建)(1)元素M 的离子与NH4+所含电子数和质子数均相同,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2)硫酸铝溶液与过量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

(3)能证明Na2SO3溶液中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的事实是C(填序号).

A.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H2SO4溶液后红色退去

B.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红色退去

C.滴入酚酞溶液变红,再加入BaCl2溶液后产生沉淀且红色退去

(4)元素X、Y 在周期表中位于向一主族,化合物Cu2X和Cu2Y 可发生如下转化(其中D 是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

①非金属性X<Y(填“>”或“<”)

②Cu2Y与过量浓硝酸反应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化学方程式为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5)在恒容绝热(不与外界交换能量)条件下进行2A ( g )+B ( g)⇌2C ( g )+D ( s)反应,按下表数据投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体系压强升高.简述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质ABCD

起始投料/mol2120

【考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应用;盐类水解的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

【分析】(1)N的质子数为7,H的质子数为1,所以NH4+中质子数为11,电子数为10个,据此解答;

(2)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

(3)如果亚硫酸钠不水解,则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浓度相等,溶液呈中性,向溶液中加入酚酞后溶液不变色,加入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的物质后,溶液红色褪色,则证明存在水解平衡;

(4)①采用逆推法,悬浊液与D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推出X、Y元素,再解答;

②Cu2Y为氧化亚铜,+1价的铜具有还原性,硝酸具有氧化性,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配平;

(5)根据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反应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结合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公式解答;

【解答】解:(1)N的质子数为7,H的质子数为1,NH4+中含有10个电子,11个质子,与之相同的单核离子为钠离子,则M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2)硫酸铝溶液与氨水反应可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硫酸铵,氢氧化铝不能溶于弱碱,则该反应为Al2(SO4)3+6NH3.H2O═2Al(OH)3↓+3(NH4)2SO4,其离子反应为2Al3++3NH3.H2O═2Al(OH)3↓+3NH4+,

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3)A.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再加入硫酸溶液后,生成具有漂白性的SO2,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故A错误;

B.滴入酚酞试液变红,再加入氯水后,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能使红色褪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Cl2+SO32﹣+H2O═SO42﹣+2Cl﹣+2H+,Cl2+HSO3﹣+H2O═SO4 2﹣+2Cl﹣+3H+,氯气和碱发生歧化反应,Cl2+2OH﹣═ClO﹣+Cl﹣+H2O,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故B错误;

C.滴入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再加入氯化钡溶液后,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而和亚硫酸氢根离子不反应,钡离子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亚硫酸钡沉淀,且溶液红色褪去,所以说明存在SO32﹣+H2O⇌HSO3﹣+OH﹣水解平衡,故C正确;

故选C.

(4)①根据悬浊液与D的溶液(葡萄糖溶液)生成砖红色沉淀是氧化亚铜,推出Y为O元素,再根据X,Y同主族,推出X为S元素,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非金属性在逐渐减弱,所以,非金属性X<Y;

故答案为:<;

②Cu2Y为氧化亚铜,Cu2O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NO2,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配平,该反应的方程式为: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故答案为:Cu2O+6HNO3(浓)=2Cu(NO3)2+2NO2↑+3H2O;

(5)D为固态,2A ( g )+B ( g)⇌2C ( g )+D ( s)正反应是一个体积缩小的反应,由起始D的物质的量为0可知,反应2A (g)+B(g)⇌2C(g)+D(s)向正反应进行建立平衡,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平衡时压强增大,故绝热条件下,混合气体的温度升高,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进行,平衡常数K=减小,所以该题化学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反比,

故答案为:平衡常数与温度成反比.

【点评】本题较为综合,主要考查推断和逻辑分析能力,明确物质的性质及发生的化学反应是解答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9.(6分)(2012•福建)(1)电镀时,镀件与电源的负极连接.

(2)化学镀的原理是利用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单质沉积在镀件表面形成镀层.

①若用铜盐进行化学镀铜,应选用还原剂(填“氧化剂”或“还原剂”)与之反应.

②某化学镀铜的反应速率随镀液pH 变化如图所示.该镀铜过程中,镀液pH 控制在12.5左右.据图中信息,给出使反应停止的方法:使反应停止,调节溶液的pH至8﹣9之间.

【考点】电解原理.菁优网版权所有

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有关于福建省化学高考卷真题及答案,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

福建省化学高考卷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3分)(2012•福建)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

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0 mol•L﹣1碳酸钠溶液

D.金属钠着火时,用细沙覆盖灭火

【考点】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易燃、易爆药品在一定温度和氧气充足时,会发生爆炸;

B、氨气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所以能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

C、根据量筒的用途分析,量筒只能量取溶液;

D、根据钠的性质分析,能和水、氧气反应.

【解答】解:A、强氧化剂为可燃物发生氧化反应的氧化剂,在有火源的地方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所以易燃试剂与强氧化性试剂分开放置并远离火源,故A正确;

B、氨气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电离生成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红色石蕊试纸遇碱变蓝色,所以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故B正确;

C、量筒只能量取溶液不能在量筒中配制溶液,故C错误;

D、钠性质很活泼,能和水、氧气反应,所以为防止钠燃烧,必须隔绝空气和水,一般用细沙覆盖灭火,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安全、氨气的检验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明确氨气能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不能用蓝色的石蕊试纸检验.

2.(3分)(2012•福建)下列关于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B.C4H10有三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和甲烷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鉴别

【考点】乙醇的化学性质;有机物的鉴别;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及推断.

【分析】A、乙醇可以与钠反应,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与HBr反应;

B、C4H10是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解答】解:A、乙醇与钠反应可认为是取代反应,乙醇与HBr反应,酯化反应等都是取代反应,故A错误;

B、C4H10是丁烷,有正丁烷、异丁烷两种同分异构体,故B错误;

C、氨基酸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可以区别,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有机物鉴别、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等,题目综合性较大,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3.(3分)(2012•福建)短周期元素R、T、Q、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 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