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乡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3村委会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1

一、应急组织机构

(一)成立村委会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下辖纺纱、针服、水电、生活治安四个区队和通信综合、医疗防疫两个组。

中队长:__X(总经理)

教导员:__X(党委委员、总经理助理)

副中队长:__X(办公室主任)

__X(安保部经理)

副教导员:__X(__村委会总经理)

(二)防震减灾综合保障中队的主要职责:

1、接受并且落实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指示和命令:

2、在临震应急期间,组织、检查、落实临震应急;

准备工作:

3、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迅速部署抢险救灾工作,并且及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报告大丰市抗震救灾指挥部:

4、地震灾情严重时,请求人民政府救援。

(三)各区队、组的组成及主要职责:

l、纺纱区队

区队长:__X(棉纺车间主任)

副区队长:__X__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村委会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棉纺车间区域内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村委会中队的人员调派。

2、针服区队

区队长:__X(__村委会总经理)

副队长:__X(服装车间主任)

__X(染整车间主任)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村委会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针织、染笋、服装生产区域的抗震救灾工作,并且接受村委会中队的。

人员调派。

3、水电区队

区队长:__X

队员人数:20名

主要职责:在村委会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水电设施的保护和抢修工作,并且接受村委会中队的人员调派。

4、生活治安区队

区队长:__X(安保部经理)

副区队长:__X(供应部经理)__X__X

队员人数:15名

主要职责:在村委会中队的统一指挥下,负责食堂、集体宿舍、卫生所、幼儿园、仓库的抗震救灾工作。

负责生活区和生产区的治安保卫工作,保障生活供给,管理和分配政府救灾物资。

5、通信综合组

组长:__X(办公室主任)

成员:待定

发生突发事件时在处理小组组长、执行组长或副组长成员到达之前,由总值班员负责处理。

主要职责:负责组织协调、综合处理抗震救灾有关事宜;

掌握震情和灾情,随时向上级汇报,向指挥部各工作组通报;

筹集、调拨救灾经费和救灾物资;

负责处理指挥部的日常事务。

二、各组任务与职责

(一)抢险救灾组(建议主要由工程部、中厨、保安部人员组成)

负责人:待定

1、迅速集结人员和器材,抢救被埋压人员;

2、及时运送重伤员和调配救灾物资;

3、震后第一时间迅速关闭、切断输电、燃气、供水系统(应急照明系统除外)和各种明火,防止震后滋生其它灾害。

4、抢修供电、供水、供气等管线和设备,迅速恢复供电、供水、供气主要职责:组织指挥全院师生迅速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包括抢救被压埋人员;

5、保证通信联络设备的畅通,确保能够随时接受和发布信息。

(二)医疗救护组(建议主要由市场部人员以及懂得医务常识的员工组成)

负责人:待定

1、准备充足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根据领导小组命令,立即进行现场救护;

3、根据灾情情况,部署救护力量,妥善安置重伤员。

(三)治安保卫组(建议主要由保安部人员组成)

负责人:待定

1、加强单位内治安巡逻、检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中心安全稳定;

2、检查各部门的安全措施和消防器材完好、可用情况;

3、地震灾害发生后,做好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维护治安,严防各种破坏活动;

5、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

6、疏导中心交通。

(四)人员疏散组(建议主要由餐饮部、客房部人员组成)

负责人:待定

2023村委会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3

⼀、指导思想

坚持防震同经济建设⼀起抓,坚持“以⼈为本、⽣命⾄上”,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坚持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作格局,全⾯提升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最⼤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我镇防震减灾⼯作的组织领导,及时成⽴由党委书记XX、镇长XXX任组长,⼈⼤主席XXX、党委副书记XXX、派出所所长XXX、副镇长XXX、副镇长、武装部长XXX、副镇长XXX任副组长,镇属各部门负责⼈、村(社区)⽀书、主任为成员的XXX镇防震减灾⼯作领导⼩组。

由党政⼀把⼿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明确专⼈负责防震减灾的具体⼯作。

办公室设在党政办,由XXX同志负责具体⼯作。

三、总体⽬标

建⽴健全较为完善的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救援队伍管理体系和灾后应急救助体系。

加强应急抢险队伍建设,破坏性地震发⽣后,受灾群众尽快得到较为妥善的安置。

社会公众基本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和应急避险技能。

对已规定的地震灾害危险区,要予以公告,并在灾害危险区的边界设置警⽰标志,确保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

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情况紧急时,应强⾏组织避灾疏散。

各村委、村民⼩组发现地震窄险情和灾情后,应迅速报乡⼈民政府和县国⼟资源局。

地震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震灾害险情或者灾情发⽣的时间、地点、灾害类型、规模、发展趋势和受威胁的⼈员与财产等,同时提出采取的对策与措施,对发⽣的地震灾害灾情速报内容,还应包括死亡、失踪的受伤的⼈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等。

发现地震灾害险情或者灾情有新的变化时,必须及时续报。

禁⽌隐瞒、谎报或者接受他⼈隐瞒、谎报地震灾害险情和灾情。

地震灾害应急⼯作按照险情和灾情等级,实⾏分级响应,采取边调查、边核实的⽅式,防⽌地震灾情的加剧和危害的扩⼤。

发⽣后发现地震灾害险情和灾害后,乡⼈民政府和发⽣地的村委会应⽴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抢险救灾指挥系统,采取应急处置措施,组织地震灾害险情和灾情调查,判定地震灾害体规模等,及时将险情和灾情向县⼈民政府,县国⼟资源局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并及时报告处置⼯作进展情况,直⾄处置⼯作结束;组织村委会成员和防灾抢险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现场,开展应急处置⼯作,采取有效措施抢险救灾,防⽌灾害发⽣或者灾情扩⼤;按照有关规定将调查处置结果上报县⼈民政府、县国⼟资源局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

2023村委会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5

根据《中华⼈民共防灾减灾法法》、《西峰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了提⾼社区部门和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减少战时社区灾害发⽣时伤亡,做好平时居民防灾救灾⼯作、提⾼⾃救互救的能⼒。

为深⼊研究社区居民灾害发⽣时紧急疏散及公民防灾⾃救的有关问题,通过演练,进⼀步明确社区居民疏散的组织程序,提⾼社区⼲部组织社区居民平时防灾⾃救的意识和技能、和综合指挥能⼒。

⼀、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本次社区防防灾减灾演练的组织领导,建⽴了育才路社区防灾减灾指挥部。

由社区总⽀书记任指挥长,社区副主任任副指挥长。

下设演练领导、宣传动员保障、现场指挥三个⼩组。

(⼀)演练领导⼩组:由社区主任XXX任组长;综治员XXX任副组长。

(⼆)演练宣传动员保障⼩组:由社区副主任XXX任组长;社保员任副组长。

(三)演练现场指挥组:由社区⽚XXX任组长。

⼆、参加单位

参加本次演练的相关部门和单位有:市地震局、区民政局、区⼴电局、南街办、育才路社区、七中、市⼈民医院等16个部门。

三、明确任务

演练由育才路社区组织实施,消防专业队伍组建单位密切配合。

其任务分配如下:

(⼀)区⼴电局指定拍摄录像和落实社区防灾减灾疏散演练现场解说员各⼀名。

(⼆)南街派出所组织防灾减灾治安专业队员(民警)10名、联防队员10名和2辆“110”警车,担负演练中居民疏散的开道和演练当天周围的警戒,车辆的停放、疏导等⼯作。

(三)市医院组织5名医疗救护队员、1辆救护车,担负演练中的救治伤员的任务;负责现场急救包扎演⽰。

(四)专职消防队5名专职消防队员、1辆消防车,担负演练中的消防灭⽕、个⼈防毒防护演⽰。

(五⾃来⽔村委会组织4名⼈防供⽔抢修专业队员、1辆抢修车,担负演练中的供⽔管道的抢险抢修任务。

(六)区电⼒局组织4名供电抢修专业队员、1辆抢修车,担负演练中的供电设备线路抢险抢修任务。

(七)市交通局组织2名运输专业队员、2辆⼤巴车辆,担负演练中输送6O名居民疏散的任务。

(⼋)七个居民⼩组60名居民和60名紧急疏散居民的思想发动、宣传教育、调查登记、造册编组、培训预演及相关保障⼯作,做好疏散物资和疏散居民⾷品、饮⽔的保障⼯作;同时组织16名防灾减灾志愿者参加煤⽓中毒事故处置、个⼈防护、消防灭⽕三个演⽰项⽬;负责演练场地的保障和准备⼯作,落实演练当天主席台及桌椅,保障演练现场的电源和⾳响扩⾳设备。

(九)社区有关⼯作⼈员负责60名疏散居民的接收安置⼯作,按照疏散⽅案落实到户。

(⼗)七中组织10名中学⽣,就近利⽤地形、地物采取紧急防护掩蔽演⽰。

四、其它保障

演练中的其它保障⼯作以南街办民政办为主,以参加单位为辅负责保障。

五、要求

(⼀)统⼀思想,提⾼认识

防灾减灾演练,是认真贯彻《中华⼈民共防灾减灾法法》、《育才路社区防灾减灾应急预案》的实际⾏动。

结合当前形势,从切实提⾼居民防灾意识,提⾼部门及居民应急救援技能技术,提⾼各级指挥⼈员快速反应能⼒,密切协调各应急分队的协同关系出发,以保护⼈民⽣命安全和减少财产损失及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的,对社区疏散居民、参加演练的相关部门、单位⼈员进⾏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有⽬的的深⼊细致的思想发动及宣传教育,使⼴⼤市民和参与单位充分认识举办社区防灾减灾演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建⽴组织,加强领导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