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空坠落应急处置措施,欢迎阅读下载。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2)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3)高处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最致命的,多发的事故就是高处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1)建筑施工中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区域、地点有: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其他没有防护临边,脚手架的拆装,塔吊的安装与拆御等。
(2)没有经过检查的搭建物,玻璃棚天窗、凉棚石棉瓦屋面,屋檐口等处。
(3)高大设备的操作台,深沟坑(-2米)作业边,高处管道抢修、检修等。
(4)利用梯子的登高作业。
(5)玻璃幕墙的安装、清洁、墙体粉扫等。
2、应急处置程序
2.1事故报警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警,单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以最快速度通知现场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履行各小组的职责,疏散无关人员。
(3)现场指挥人员及时通知医务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2.2现场急救
(1)肢体骨折
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侧肢体,躯干与伤肢绑在一起,再送往医院。
(2)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若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
(3)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4)如须把伤员搬运到安全地带,搬运时要有多人同时搬运,禁止一人抬腿,另一人抬腋下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防止受伤人员加重伤情。
(5)如无能力自救,尽快将受伤人员采取(4)方法,送往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救治。
(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1.1危险性分析
通过对炼钢生产过程安全生产过程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高空坠落事故对炼钢安全生产环境而言,有一定的发生几率,易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1.1.1高空作业;工业上高空作业是指距离作业基准面2米以上的作业活动。
1.1.2高空坠落事故是指高空作业时,由于个人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和规定,个人安全意识不良造成作业人员从作业点坠落,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2危险程度
1.2.1高空坠落事故中岗位人员从高处作业区域坠落,通常有多个器官、严重者当场死亡。
1.2.2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
1.2.3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能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骨折,也有严重的合并症出现。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3.1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
1.3.2临边、洞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防护不可靠。
1.4事故发生的区域和地点
1.4.1电炉各层平台、天车检修或巡检,管道焊接,屋顶作业等
1.5预防措施
1.5.1上岗前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作业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等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安全管理人员日常检查监护。
1.5.2加强巡查督促,对重点危险纳入监控对象。
1.5.3各类平台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规范。
1.5.4对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坑、孔、沟、池等设置围栏或盖板必要的设置警示牌和标识牌。
1.5.5禁止有禁忌病症人员从事高空作业。
1.5.66级以上强风或下雨、雪、雾天不得从事高空作业
1.5.7作业人员严禁互相打闹,以免失足发生坠落危险。
2.应急组织与职责
3.应急处置程序
3.1事故报警
3.2现场急救
3.3应急处置措施
3.3.1使用各种高空架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
3.3.2对高于地面1.5米的走台及平台应加装防护栏、及护栏踢脚线。
3.3.3严格要求在高于2米及以上位置作业人员系好安全带,使用前检查安全带质量是否合格。遵守高空作业安全规程。
3.3.4高空作业所用踏板必须固定,不得绑在移动物体上。
3.3.5遇有大风天气严禁进行室外高空作业,防止高空坠落事故发生。
3.3.6加强职工安全教育,教育职工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3.3.7加强现场的安全检查、监护,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4.4事故报告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急救援协作单位联系方式
4.4.1事故信息上报
5.现场处置注意事项
5.1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中的注意事项
5.1.1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使用前应检查面罩及连接管密闭性是否完好,当听到呼吸器原料低位报警时,应迅速撤离,更气气瓶。
5.1.2进入车间按规定穿戴好劳保用品。
5.1.3参加高空救援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使用前对安全带进行检查、不得有破损、烫伤。
5.1.4各类防护用品必须检测合格,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并有专人负责。
5.1.5落实各类监护措施,明确监护人责任,监护人员要全程负责监护。
5.1.6现场救护人员救护措施要得当,现场无法救治应及时送专业医院进行救治。
5.1.7应急救援结束后,应组织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评审、不符合、不完善的重新修订。
5.1.8对修订后的现场处置预案,要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学习、培训、并做好记录。
1.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1.1.1.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
1.1.2.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1.1.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公司生产区域内,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从事作业活动的人员,均可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1.2.危险源
1.3.生产场所、范围、设备等部位的2米以上高处作业。
1.4.事故危害程度及范围
1.4.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坠落人员通常有多个系统或多个器官的损伤,严重者当场死亡。高处坠落人员除有直接或间接受伤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窘迫、面色苍白和表情淡漠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高处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引起腰椎韧带撕裂,椎体裂开或椎弓根骨折,易引起脊髓损伤。如果发生脑干损伤时,常有较重的意识障碍、光反射消失等症状,也可有严重合并症的出现。发生高处坠落后,可导致人员轻伤、重伤,甚至死亡。高处坠落较容易发生,一般伤害为个体,影响范围较小。
1.5.危险性分析
1.5.1.作业人员在较高设备、设施、建筑物上进行检查或检修作业时,可能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1.5.2.指派有登高禁忌症的人员从事登高作业,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1.5.3.不按规定的通道上下进入作业面,为走捷径图方便而随意攀爬防护栏杆、电缆桥架、墙壁等非规定通道,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1.5.4.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和使用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绳),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故;
1.5.5.在临边作业或转移作业地点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1.5.6.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焊接不牢、锈蚀断裂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1.5.7.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绳等用品因存在内部缺陷、老化、腐蚀而破损、断裂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1.6.事故前的征兆
1.6.1.在高处作业时,下方没有架空安全防护网。
1.6.2.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
1.6.3.作业人员精神状态不佳、疲劳作业。
1.6.4.构架未挂警示牌。
1.6.5.作业平台不牢固、有空洞。
1.6.6.6级及以上大风、雨、雪天高处作业。
1.6.7.脚扣、腰绳等登高设备未定期检查。
1.6.8.气温低于零下10℃高处作业。
1.6.9.杆塔、梯子作业前,未检查根部、基础和拉线等等险兆。
1.7.事故引发的次生事故
1.8.由于高处坠落事故事故营救措施不当,造成营救人员终生残疾或瘫痪也可能是导致二次坠落、触电、窒息等危机生命的二次伤害。
2.应急工作职责
2.1.组织机构
2.2.《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归口维修部管理,成立高处坠落事故现场处置工作小组,分管设备副总经理担任小组组长,维修部部长担任小组副组长,维修部全体、全体维修钳工、物流处、安环处和综合办全体人员为成员。
2.3.职责
2.3.1.组长的职责
2.3.1.1.随时掌握项目现场事故灾害及险情,向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有关情况;
2.3.1.2.根据事故现场的情况,启动并组织实施现场处置方案;
2.3.1.3.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指挥应急行动。
2.3.2.副组长(现场管理者)的职责
2.3.2.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3.2.2.组织落实现场处置方案;
2.3.2.3.负责现场应急处置,根据险情发展,提出改进措施;
2.3.2.4.组织落实现场善后恢复。
2.3.3.伤员营救组职责
2.3.3.1.实施现场处置,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搜救被困人员。
2.3.3.2.对事故现场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制定抢救方案;
2.3.3.3.监督应急人员执行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应急人员的安全;
2.3.3.4.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2.3.4.医疗救护组职责
2.3.4.1.负责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达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污染等)。
2.3.4.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2.3.4.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疗机构,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2.3.5.警戒疏散组职责
2.3.5.1.维护现场,将获救人员转至安全地带;对危险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
2.3.5.2.负责发生事故时,需要撤离的人员立即组织疏散撤离现场或周边;
2.3.5.3.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保卫,维持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证据;
2.3.6.物质抢救组职责
2.3.6.1.伤员营救结束后组织抢修设备;
2.3.6.2.组织救援队伍分工抢救现场物资。
2.3.7.后勤保障组职责
2.3.7.1.负责现场伤员的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
2.3.7.2.负责抢救物资的储备、维护保养与供应;
2.3.7.3.保障部门应急救援人员的衣食住行。
2.3.8.清理恢复组职责
2.3.8.1.事故后的现场清除和恢复工作。
2.3.8.2.负责事故救援现场供水、供电、供气的保障,做好应急通讯和运输等工作;
2.3.8.3.负责事故结束后维修设备,尽快恢复生产。
3.应急处置
3.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3.1.1.高处坠落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立即向四周呼救并采取应急处置措施,利用电话、对讲机或派出人员等方法,迅速将情况和危害程度向班长和生产值班调度汇报。现场处置小组宣布启动处置方案,应急处置组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应急处理。
3.1.2.发生非伤亡、经济损失较小的事故,由单位负责人或现场负责人负责启动现场处置方案,《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3.1.3.由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救援命令,根据事故情况,分析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波及范围、存在的威胁,确定先期救援方案。
3.1.4.按照现场处置小组组长下达的指令,现场抢救组进行现场侦查,组织或协助事故单位开展抢险救灾工作,启动相应的处置措施。
3.1.5.伤员营救组针对事故现场情况,制定详细的抢险救灾方案,引导救护人员营救受难人员。
3.1.6.在事故抢救抢险过程中,若事态扩大,抢救力量不足,事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现场处置小组组长要立即向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汇报,启动公司《高处坠落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3.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3.2.1.当发生高处坠落伤害事件,最先发现情况的人员应大声呼叫,呼叫内容要明确,地点或部位发生的情况,并将信息准确传出。听到呼叫的任何人,应迅速赶赴现场,检查伤者情况,不要乱晃动。立即将信息报告给与其最近的管理人员、抢救小组成员,使消息迅速报告到公司负责人或应急值班室。并立即拨打应急电话或120急救电话。
3.2.2.迅速移走周围可能继续产生危险的坠落物、障碍物。为急救医生留通道,使其可以最快速度到达伤员处。高空坠落不仅产生外伤,还产生内伤,不可急速移动或摇动伤员身体。应多人平托住伤员身体,缓慢将其放至于平坦的地面上。
3.2.3.发现坠落伤员,首先看其是否清醒,能否自主活动,若能站起来或移动身体,则要让其躺下用担架抬送医院,或是用车送往医院,因为某些内脏伤害,当时可能感觉不明显。
3.2.4.若伤员已不能动,或不清醒,切不可乱抬,更不能背起来送医院。这样极容易拉脱伤者脊椎,造成永久性伤害。此时应进一步检查伤者是否骨折,若有骨折,应采用夹板固定,找两到三块比骨折骨头稍长一点的木板,托住骨折部位,绑三道绳,使骨折处由夹板依托不产生横向受力,绑绳不能太紧,以能够在夹板上左右移动1-2厘米为宜。
3.2.5.送医院时应先找一块能使伤者平躺的木板,然后在伤者一侧将小臂伸入伤者身下,并有人分别托住头、肩、腰、胯、腿等部位,同时用力,将伤者平稳托起,再平稳放在木板上,抬着木板送医院。
3.2.6.等待外部医疗人员救援。将工程所在位置、工程名称、联系人、事故种类、伤害情况等通知医务人员前来救护。如遇特殊情况应拨打110通知警方前来协助抢救伤员。报告发生伤亡伤害的地点、伤害类型,同时必须告知工程附近醒目标志建筑物,以利急救中心迅速判断方位。
3.2.7.若坠落在地坑内,也要按上述程序救护。若地坑内杂物太多,应由几个人小心抬抱,放在平板上抬出。若坠落在地井中,无法让伤者平躺,则应小心将伤者抱入筐中吊上来,施救时应注意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伤者脊椎、颈椎受力。
3.2.8.如果发生触电高空坠落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源,按《触电伤亡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的处置措施固定好伤亡人员,防止在抢救过程中造成二次伤害。
3.2.9.如果是支撑结构(脚手架等)塌陷,造成人员高处坠落时,应仔细观察周边的物体,应先固定好相关设备,做好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要按规定搭设脚手架、铺平脚手板,不准有探头板;防护栏杆要绑扎牢固,挂好安全网;脚手架载荷不得超过270kg/m2;脚手架离墙面过宽应加设安全防护;并要详细检查脚手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2.10.如果是高空平台口、上料平台口等安全防护设施(盖板、围栏、安全网)不牢固或安全绳断裂造成人员高处坠落时,应洞口防护设施如有损坏必须及时修缮,洞口防护设施严禁擅自移位、拆除,在洞口旁操作要小心,不应背朝洞口作业,不要在洞口旁休息或跨越洞口及从洞口盖板上行走,同时洞口还必须挂设醒目的警示标志等。
3.2.11.如果是悬空高空作业中出现人员高处坠落时,应避免或减少悬空高处作业,救援人员要加倍小心避免用力过猛,身体失稳,悬空高处作业人员必须穿软底防滑鞋,同时要正确使用安全带,身体有病或疲劳过度、精神不振等不宜悬空高处作业救援。
3.3.信息报告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空坠落应急处置措施,欢迎阅读下载。
1、事故特征
1.1危险性分析
(1)高处作业:是指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米以上(含2米)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
(2)高处坠落:是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
(3)高处作业的危险性:高处作业最致命的,多发的事故就是高处坠落,易造成坠落人员身体的摔伤,严重的可导致人员死亡。
1.2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名称
(1)建筑施工中易发生高处坠落的区域、地点有:楼梯口、电梯口、预留洞口、出入口(通道口),尚未安装栏杆的阳台周边,无外架防护屋面周边,框架工程楼层周边,其他没有防护临边,脚手架的拆装,塔吊的安装与拆御等。
(2)没有经过检查的搭建物,玻璃棚天窗、凉棚石棉瓦屋面,屋檐口等处。
(3)高大设备的操作台,深沟坑(-2米)作业边,高处管道抢修、检修等。
(4)利用梯子的登高作业。
(5)玻璃幕墙的安装、清洁、墙体粉扫等。
2、应急处置程序
2.1事故报警
(1)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现场人员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警,单位负责人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事故现场,视现场情况及时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现场指挥人员以最快速度通知现场救护组,安全保卫组等,应急小组到达事故现场,履行各小组的职责,疏散无关人员。
(3)现场指挥人员及时通知医务救护人员,到达事故现场抢救受伤人员。
2.2现场急救
(1)肢体骨折
尽快固定伤肢,减少骨折断端对周围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如没有任何物品可做固定器材,可使用伤者侧肢体,躯干与伤肢绑在一起,再送往医院。
(2)检查呼吸、神志是否清楚,若心跳呼吸停止应立即复苏。
(3)如有出血、立即止血包扎。
(4)如须把伤员搬运到安全地带,搬运时要有多人同时搬运,禁止一人抬腿,另一人抬腋下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使用担架、门板,防止受伤人员加重伤情。
(5)如无能力自救,尽快将受伤人员采取(4)方法,送往医院或等待医务人员救治。
(6)现场保卫组应保护好事故现场,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破坏事故现场,以便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事故调查。
1.1危险性分析
通过对炼钢生产过程安全生产过程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高空坠落事故对炼钢安全生产环境而言,有一定的发生几率,易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
1.1.1高空作业;工业上高空作业是指距离作业基准面2米以上的作业活动。
1.1.2高空坠落事故是指高空作业时,由于个人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和规定,个人安全意识不良造成作业人员从作业点坠落,从而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1.2危险程度
1.2.1高空坠落事故中岗位人员从高处作业区域坠落,通常有多个器官、严重者当场死亡。
1.2.2高空坠落除有直接或间接器官表现外,尚可有昏迷、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导致胸、腹腔内脏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损伤。
1.2.3高空坠落时,足或臀部先着地,外力沿脊柱传导到颅脑而致伤,由高处仰面跌下时,背或腰部受冲击可能引起腰椎前纵韧带撕裂,骨折,也有严重的合并症出现。
1.3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3.1高处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系安全带,安全绳或者使用不当。
1.3.2临边、洞等坠落高度在2米以上,而无防护栏杆、安全网防护不可靠。
1.4事故发生的区域和地点
1.4.1电炉各层平台、天车检修或巡检,管道焊接,屋顶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