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切实做好商务楼宇(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办公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生本地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严防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制定此工作指引。
一、适用范围
各类商务楼宇(含各类写字楼、同一通道多机构共用的公共办公楼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场所管理要求
(一)落实防控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统筹各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商务楼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商务楼宇内各单位及物业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个人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做好防控工作。
(二)做好物资储备。
商务楼宇内各单位及物业公司应长期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
(三)落实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加强对办公区域、茶水间和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增加电梯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鼓励采用无纸化办公,降低接触传播风险。
在办公室和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落实通风管理措施。
加强办公室和卫生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质量、运行管理、卫生学评价和清洗消毒应符合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69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WS/T39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和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等要求。
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经常性消毒和清洗处理。
三、人员管理要求
(一)落实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可疑症状,及时引导其做好个人防护,到指定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进行就医;如发现员工近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要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采取处置措施。
出现本地疫情时,根据防控要求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二)减少人员聚集。
出现本地疫情时,鼓励错峰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非必要不组织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
(三)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以及在电梯、会议室等密闭性空间时佩戴。
勤洗手、常通风,注重咳嗽礼仪,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将使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打喷嚏和咳嗽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四)强化来访人员管理。
出现本地疫情时,根据防控要求加强外来人员健康监测,对所有外来来访人员、工作客户等实行来访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落实外来来访人员佩戴口罩制度。
商务楼宇内的接待间采取一客一消毒措施,每接待一批外来人员、客户均应采取消毒措施。
(五)加强健康宣传引导。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海报、宣传视频等方式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卫生行为,提升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倡导“一米线”(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公筷制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疫情应急处置
商务楼宇内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情况时,楼宇内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启动应急响应。
商务楼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由涉疫单位和物业公司牵头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所在地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告知商务楼宇入驻的所有公司或单位配合开展调查、人员管控以及消毒处理等工作。
四、加强核酸检测工作规范管理。
各县(市)区做好核酸检测能力储备并制订应急预案,确保一旦出现疫情,能够迅速调集资源,短时间内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提升日常检测能力和机动检测能力,提高出具检测报告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所有核酸检测机构务必在4小时内出具检测结果。
五、加强入锦通道管理。
在机场、火车站设置临时核酸检测点和滞留场所,配备必要方便食品、饮用水等物资,第一时间对省外入锦人员开展核酸检测。
如遇疑似病例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报告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闭环转运。
六、加强隔离点规范化建设。
由属地负总责,疾控、公安和社区三部门联动,市、区两级卫生监督部门加强专业检查和指导。
严格按照“红区”管理,落实“三区两通道”“单人单间”要求,加强日常消杀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置,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全力构筑疫情防控严密防线。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预案内容如下:
一、成立应急小组
公司成立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工作方案和应急方案,明确各操作环节上的处理步骤、处理方法和具体责任。
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及公司全体职工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领导小组要加强对全体职工的预防控制传染病等疫情知识的教育,加强健康防护、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要求员工在认真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注意个人的健康防护。
对于发烧、咳嗽的员工,及时发现并建议其及时诊断出病因,进行休息治疗,痊愈后再上班工作。
公司所有办公场所,按照领导小组和卫生防疫部门公布的有关预防措施和要求,搞好各项卫生防疫工作。
二、主要职责
1、综合管理部: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2、财务部:保障购买应急物资及必需品的资金。
3、业务部xxx负责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4、销售部及其他部门:保护易感人群,协调公司综合管理部等各相关部门协同开展应急处置,确保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使卫生防病和医学救护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5、xx货场、xx货场:做好所需的消毒药品,现场处理的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工作。
根据发展公司发布的信息,准确、及时向公司员工发布发生疫情的信息和本公司疾病预防控制的措施,做好员工防病知识宣传,提高公司员工自我防范能力。
认真了解社会不同时期存在的疫情情况,做好疫情的宣传工作。
三、预防疫情
公司各部门要将预防可能出现的疫情作为工作重点,主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
1、通风工作:每天上、下午上班时,必须打开全部门、窗通风;尽量不使用空调,要使用空调,必须定期换气。
2、消毒工作:除加强日常卫生保洁工作外,员工个人要注重个人卫生。
四、应急对策
1、疫情一旦发生,员工马上上报疫情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应急小组及时向卫生部门汇报单位出现的疫情,并部署开展疫情处理和进一步防治工作。
2、应急小组要及时把发生病情的员工送卫生部门进行救治,根据防疫部门的部署开展疫情的控制工作。
3、对发生疫情的场所进行消毒处理,并根据疫情的情况建议或强制发生病情员工接触到的员工到医院等卫生部门进行检查,避免疫情的扩大。
4、疫情发生时,公司要以疫情的防治工作为重点,安全运行部作为安全归口部门,要认真协调应急小组做好消毒等病原体的消除工作,综合管理部要做好疫情防治的后勤保障工作。
5、疫情发生时应急小组要成立专人小组和工会部门一起做好员工的教育和消除心理压力及正确引导性工作,确保疫情期的尽早过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6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员密集场所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切实做好商务楼宇(写字楼)等人员密集办公场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发生本地疫情时的应急处置工作,严防疫情发生和扩散蔓延,制定此工作指引。
一、适用范围
各类商务楼宇(含各类写字楼、同一通道多机构共用的公共办公楼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场所管理要求
(一)落实防控责任。
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统筹各相关部门做好辖区内商务楼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商务楼宇内各单位及物业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制定本单位疫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个人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公民防疫基本行为准则,按照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要求做好防控工作。
(二)做好物资储备。
商务楼宇内各单位及物业公司应长期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
(三)落实环境卫生管理措施。
加强对办公区域、茶水间和卫生间等重点部位的清洁和消毒,保持干净整洁,及时清理垃圾。
增加电梯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鼓励采用无纸化办公,降低接触传播风险。
在办公室和卫生间等场所应设置洗手设施,如无洗手设备,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四)落实通风管理措施。
加强办公室和卫生间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空调通风系统的卫生质量、运行管理、卫生学评价和清洗消毒应符合WS394《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696《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办公场所和公共场所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WS/T395《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和WS/T396《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规范》等要求。
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经常性消毒和清洗处理。
三、人员管理要求
(一)落实工作人员健康监测。
工作人员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鼻塞、流涕、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可疑症状,及时引导其做好个人防护,到指定的发热门诊或定点医院进行就医;如发现员工近14天内有疫情中、高风险区旅居史,或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要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要求采取处置措施。
出现本地疫情时,根据防控要求加强人员健康监测,查验健康码,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二)减少人员聚集。
出现本地疫情时,鼓励错峰上下班、弹性工作制或居家办公方式。
非必要不组织大型室内聚集性活动。
(三)做好个人防护。
工作人员随身携带口罩,与其他人近距离接触,以及在电梯、会议室等密闭性空间时佩戴。
勤洗手、常通风,注重咳嗽礼仪,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或肘臂遮挡口鼻,将使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打喷嚏和咳嗽后应用洗手液(或肥皂)彻底清洗双手,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
(四)强化来访人员管理。
出现本地疫情时,根据防控要求加强外来人员健康监测,对所有外来来访人员、工作客户等实行来访信息登记、体温检测、查验健康码,落实外来来访人员佩戴口罩制度。
商务楼宇内的接待间采取一客一消毒措施,每接待一批外来人员、客户均应采取消毒措施。
(五)加强健康宣传引导。
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海报、宣传视频等方式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倡导文明健康卫生行为,提升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倡导“一米线”(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公筷制等良好卫生习惯。
四、疫情应急处置
商务楼宇内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情况时,楼宇内各单位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配合相关部门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一)启动应急响应。
商务楼宇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由涉疫单位和物业公司牵头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配合所在地镇(街道)政府(办事处)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告知商务楼宇入驻的所有公司或单位配合开展调查、人员管控以及消毒处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