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6篇,希望大家喜欢。
一、购前及时报备
进口冷链食品进入我市的首站经营者(进口冷链食品进入临沂落地的第一站,类似于一级批发商),须不低于购进冷链食品到达本市行政区域前24小时向货物到达目的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书面报备经营者名称、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报备可以采用传真、发送电子文档、当面送达等多种方式。
二、严格进货查验
购进进口冷链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许可证、食品入境检疫证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三、确保实现追溯
建立食品进货台账,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进货日期、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从事冷藏冷冻食品批发业务的企业,还要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进货日期、销售日期、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进口冷链食品入库、出库等信息应如实、准确、完整录入xx省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
四、加强卫生防护
安排专人对生产、经营、办公、会议、仓储等区域、运输车辆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清洁消毒,加强室内环境通风,密闭区域要正确使用空调等机械通风。
在冷链食品入库前或者进入生产加工环节前应对其外包装实施消杀处理。外包装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对冷链食品存储冷库、转运存放区域的地面、墙壁,可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清水擦拭干净;对冷链食品解冻池、盛放容器、生产设备设施表面等,可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消毒剂污染食品。
五、加强人员防护
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和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对新进员工和返岗员工14日内行程与健康状况进行登记,每班上岗员工必须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严禁“带疫”上岗。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及包装物的员工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根据岗位需要穿戴相应的面屏、围裙、胶靴等,按规定流程洗手消毒,其工衣应与其他员工工衣分开清洗、消毒。
六、加强核酸检测
全力配合当地卫生健康委开展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对在口岸区域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从口岸区域向冷库等场所运输的人员、在冷库等场所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以及其他在上述场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要在暴露(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3-5天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连续作业超过5天的每5天检测1次,完成本次作业及暴露后检测结果出具前实行闭环管理;对其他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他冷链食品的环境、产品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每14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同时加大环境、食品核酸检测力度,力争把疫情风险控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七、异常状况处置
从业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后,要立即到隔离区域观察,同时联系属地疾控部门和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专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排查。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样品,应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和疫情防控领导机构,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处置。
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2
为防范冷冻冷藏肉品(含水产品,下同)和冷链物流环节新冠污染风险,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开展排查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10号)、《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的紧急通知〉的紧急通知》精神,县局决定从即日起组织开展冷冻冷藏肉品专项检查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即日起至X月XX日,以食品冷库为重点节点,全面排查全县肉品生产经营场所和冷链物流环节被新冠污染风险,检查冷冻冷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重点对象
以冷冻冷藏肉品特别是进口肉品为重点品种,以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环节冷库为重点场所,以肉品集中交易市场、冷冻冷藏库房、商场超市和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的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全面排查冷冻冷藏肉品被新冠污染风险。
三、工作内容
(-)普查建档,摸清底数。
各单位要对本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及销售冷冻冷藏肉品经营者自建自备冷库和提供冷冻冷藏贮存服务业务的第三方冷库进行全面摸底建档,重点检查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文件,第三方冷库是否按照规定向所在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备案登记。
(二)配足设备、规范运行。
各单位要对冷库温控检测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冷冻冷藏符合温控标准,防止脱冷和食品变质等问题,重点检查冷库是否具有温度检测设备,是否定期测定并记录冷冻冷藏食品温度,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或标签标识要求贮存冷冻冷藏食品。
(三)落实制度、全程追溯。
各单位要重点检查自建自备冷库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落实情况,是否索取并在规定期限内保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是否建立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和食品进出库台账;重点检查第三方冷库是否留存委托方的食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文件,是否如实记录委托方以及委托方贮存的产品信息,是否建立食品进出库台账。
(四)靠实责任,狠抓卫生。
各单位加大并督促肉品集中交易市场、冷冻冷藏库房、商场超市和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等冷链物流环节做好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检查相关场所是否制定疫情防控指南,冷库及从业人员是否落实清洁、消毒、通风、个人防护等卫生防疫措施,是否存在卫生死角,是否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物资储备,是否加强冷链环节疫情防控措施。
(五)严格查验、确保质量。
各单位要对冷库等重点场所开展冷冻冷藏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肉品,是否存在贮存和经营来源不明的肉品,是否存在无“两证两章一报告”的生猪产品,是否存在标签或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预包装食品,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肉品,对排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冷冻冷藏肉品,及时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抽检结果表明不合格的,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调联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对开展排查工作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上报县局,县局将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确保排查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无死角。
(二)做好自身防护。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排查人员的防护指导,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排查人员被新冠污染的食品、包装或环境感染的情况发生。
(三)狠抓即行即改。各单位对排查中发现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存储政府储备商品的冷库冷链物流追溯管理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上报县局,县局将通报相关部门做好督促整改,指导其加快完善肉品追溯制度,保证追溯信息链条完整。
(四)严守工作纪律。各单位对排查工作不宣传报道。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排查工作相关信息。
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3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6篇,希望大家喜欢。
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1
一、购前及时报备
进口冷链食品进入我市的首站经营者(进口冷链食品进入临沂落地的第一站,类似于一级批发商),须不低于购进冷链食品到达本市行政区域前24小时向货物到达目的地县级市场监管部门书面报备经营者名称、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报备可以采用传真、发送电子文档、当面送达等多种方式。
二、严格进货查验
购进进口冷链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许可证、食品入境检疫证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合格证明。
三、确保实现追溯
建立食品进货台账,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进货日期、供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从事冷藏冷冻食品批发业务的企业,还要建立食品销售台账,详细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批号、进货日期、销售日期、购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保存相关凭证。进口冷链食品入库、出库等信息应如实、准确、完整录入xx省冷链食品疫情防控管理系统。
四、加强卫生防护
安排专人对生产、经营、办公、会议、仓储等区域、运输车辆及其他人员活动场所和相关物品定时清洁消毒,加强室内环境通风,密闭区域要正确使用空调等机械通风。
在冷链食品入库前或者进入生产加工环节前应对其外包装实施消杀处理。外包装可使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对冷链食品存储冷库、转运存放区域的地面、墙壁,可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清水擦拭干净;对冷链食品解冻池、盛放容器、生产设备设施表面等,可使用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充分喷洒或擦拭消毒,消毒作用30分钟,清水冲洗干净,避免消毒剂污染食品。
五、加强人员防护
建立上岗员工健康卡和全体员工健康状况台账,对新进员工和返岗员工14日内行程与健康状况进行登记,每班上岗员工必须落实登记、测温、消毒、查验健康码等防控措施,严禁“带疫”上岗。直接接触冷链食品及包装物的员工要做好个人防护,穿戴工作帽、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手套和工作服等,根据岗位需要穿戴相应的面屏、围裙、胶靴等,按规定流程洗手消毒,其工衣应与其他员工工衣分开清洗、消毒。
六、加强核酸检测
全力配合当地卫生健康委开展冷链食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对在口岸区域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从口岸区域向冷库等场所运输的人员、在冷库等场所从事装卸搬运的人员以及其他在上述场所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人员,要在暴露(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后3-5天内进行1次核酸检测,连续作业超过5天的每5天检测1次,完成本次作业及暴露后检测结果出具前实行闭环管理;对其他直接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从业人员,每7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其他冷链食品的环境、产品及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工作每14天进行1次核酸检测。同时加大环境、食品核酸检测力度,力争把疫情风险控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环节”。
七、异常状况处置
从业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后,要立即到隔离区域观察,同时联系属地疾控部门和疫情防控领导机构,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专车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开展新冠病毒核酸实验室排查。发现核酸检测阳性的样品,应迅速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属地疾控部门和疫情防控领导机构,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处置。
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2
为防范冷冻冷藏肉品(含水产品,下同)和冷链物流环节新冠污染风险,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促进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开展排查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10号)、《XX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转发XX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冷冻冷藏肉品风险排查的紧急通知〉的紧急通知》精神,县局决定从即日起组织开展冷冻冷藏肉品专项检查工作,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即日起至X月XX日,以食品冷库为重点节点,全面排查全县肉品生产经营场所和冷链物流环节被新冠污染风险,检查冷冻冷藏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和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二'重点对象
以冷冻冷藏肉品特别是进口肉品为重点品种,以生产加工、贮存、销售环节冷库为重点场所,以肉品集中交易市场、冷冻冷藏库房、商场超市和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的从业人员为重点对象,全面排查冷冻冷藏肉品被新冠污染风险。
三、工作内容
(-)普查建档,摸清底数。
各单位要对本辖区内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餐饮服务单位及销售冷冻冷藏肉品经营者自建自备冷库和提供冷冻冷藏贮存服务业务的第三方冷库进行全面摸底建档,重点检查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文件,第三方冷库是否按照规定向所在辖区市场监督管理所备案登记。
(二)配足设备、规范运行。
各单位要对冷库温控检测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食品冷冻冷藏符合温控标准,防止脱冷和食品变质等问题,重点检查冷库是否具有温度检测设备,是否定期测定并记录冷冻冷藏食品温度,是否按照相关标准或标签标识要求贮存冷冻冷藏食品。
(三)落实制度、全程追溯。
各单位要重点检查自建自备冷库食品进货查验和查验记录制度落实情况,是否索取并在规定期限内保存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明、非洲猪瘟检测合格报告,是否建立食品贮存管理制度和食品进出库台账;重点检查第三方冷库是否留存委托方的食品生产经营合法资质文件,是否如实记录委托方以及委托方贮存的产品信息,是否建立食品进出库台账。
(四)靠实责任,狠抓卫生。
各单位加大并督促肉品集中交易市场、冷冻冷藏库房、商场超市和大中型餐饮服务单位等冷链物流环节做好经营场所的环境卫生。检查相关场所是否制定疫情防控指南,冷库及从业人员是否落实清洁、消毒、通风、个人防护等卫生防疫措施,是否存在卫生死角,是否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物资储备,是否加强冷链环节疫情防控措施。
(五)严格查验、确保质量。
各单位要对冷库等重点场所开展冷冻冷藏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检查。重点查看是否存在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肉品,是否存在贮存和经营来源不明的肉品,是否存在无“两证两章一报告”的生猪产品,是否存在标签或标签标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预包装食品,是否存在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肉品,对排查过程中发现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冷冻冷藏肉品,及时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对抽检结果表明不合格的,依法依规从严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协调联动。各单位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对开展排查工作发现的风险隐患,及时上报县局,县局将及时报告相关部门,确保排查工作全方位、全链条、无死角。
(二)做好自身防护。各单位要切实加强排查人员的防护指导,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排查人员被新冠污染的食品、包装或环境感染的情况发生。
(三)狠抓即行即改。各单位对排查中发现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管理规定和质量安全标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对存储政府储备商品的冷库冷链物流追溯管理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上报县局,县局将通报相关部门做好督促整改,指导其加快完善肉品追溯制度,保证追溯信息链条完整。
(四)严守工作纪律。各单位对排查工作不宣传报道。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排查工作相关信息。
冷链食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范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