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乡镇平安维稳工作不足与改进范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供大家参考。

乡镇平安维稳工作不足与改进范文1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事关人民的生命和财权安全,我们一定要把问题整改好,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维稳工作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维稳工作,不断强化责任意识,细化工作措施,确保了我县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但是,通过这几个月从事维稳工作的经历,发现我县在维稳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对此,本人对当前的维稳工作进行深入的调研和思考,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对维稳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改进我县的维稳工作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我县维稳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

目前,维稳工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思想认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维稳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一些领导在对待维稳问题上,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出事就行,没有将维稳工作放在中心工作、业务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而一些分管维稳工作的领导存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管不了、没办法管的思想,发现问题不及时上报,不及时安排人员及时处理,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二是权责认识不清。

很多单位领导潜意识里认为维稳工作就是维稳办的事,自己协助维稳办做好工作就行,很少主动排查不稳定因素。

面对县维稳办交办的事项,主要领导交办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交办具体人员,工作就算结束,很少在过问事情的进展、处理情况。

(二)责任心不强、工作不到位。

一是对涉稳问题抱侥幸态度,马虎对待,应付了事。

对上级预警的维稳信息怕自己因工作没做好挨批评,因此,在上级部门了解处理情况时,总是说没问题,结果一出就出大问题。

如对涉军人员稳控工作,县维稳办得到涉军人员准备围堵市委、市政府的消息后,立即要求各镇、相关单位做好排查稳控,并要求在下午5时前将情况上报县维稳办,第二天,维稳办又专门就人员的稳控情况向各镇进行了解,当时各镇都十分肯定的表示没有问题,这些人员都在家里,可结果我县就有x个涉军人员到了xx市政府上访。

二是维稳预警信息处置不到位。

三是对预警后的问题跟踪督查不到位。

县维稳部门也存在对预警信息的督查不到位情况。

针对发现的问题,认为把问题交办下去就可以了,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督查。

(三)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没有落到实处。

社会风险评估主要对涉及较重大的决策、重大改革、重大项目、重大活动决策前进行风险评估。

我县虽然制定了社会风险评估办法,但在执行社会风险评估办法上并不是很到位,有许多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实施前维稳部门并未介入。

(四)情报信息滞后。

情报信息是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命脉,情报信息要做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服务本级党委决策需要、服务引领维稳实战的要求。

情报信息的主要来源有:信访信息、综治矛盾排查、各级上报的维稳信息、公安专报信息、上级维稳办转办信息、网络信息等六个来源。

我县的信息情报方面主要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情报信息研判机制未建立。

信息研判是对所有维稳信息的真假、重要性进行甑别的过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锐性、工作经验,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定期信息研判机制,联合信访、两办信息科、国安、宣传部网络信息工作组及有关单位等组成的信息研判机构,实现情况互通、信息互享、部门互动的综合研判平台,系统地对信息进行整合、分类、甑别、预警、交办,才能实现从被动保稳定到主动抓维稳的转变。

二是情报信息滞后。

目前我县的维稳信息来源仅靠国安、上级维稳信息和部分上报信息及信访信息支撑,社会面信息收集依然是一片空白,无法主动的收集社会面的信息,导到我县维稳信息工作滞后,不利于我县维稳工作的开展。

三是工作经费不足。

县财政预算的维稳经费仅能保持维稳办一年的正常工作运转。

但是一些涉稳信息需要通过信息员渗透收集,这样才能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及时性,但聘请社会信息员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仅靠财政年初的预算的这此经费是不够。

二、推进维稳工作的措施及对策

维护稳定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

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维护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把维稳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任务来抓,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才能克服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政法维稳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协调发展。

3、下大力气抓好“平安创建”宣传工作。

一是全力开展平安宣传“六进”活动,全方位开展校园、机关、农村法制宣传与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偏远地区、集镇等人群密集地方的宣传;二是充分发挥镇村级“平安建设义务宣传员”的宣传作用,让群众经常见到红袖章,了解平安建设内容,参与平安建设工作。

三是利用横幅、宣传单、广播、板报、固定标语等多种形式营造“平安创建”工作氛围,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是国土所,派出所安排两辆宣传车,张贴宣传标语,并通过车载喇叭播放宣传录音,每天巡回各村进行宣传提高“两率一度”水平。

五是组建“平安创建”文艺宣传队,创新宣传形式和内容,以喜闻乐见的平安创建宣传形式,大幅提升平安建设知晓率。

4、下大力气提高干部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通过教育培训,监督检查,镇村干部做到工作在一线、服务在农家活动,做到矛盾在一线调处、事态在一线稳控、问题在一线解决,确保综治维稳与平安建设工作在我镇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乡镇平安维稳工作不足与改进范文3

在此,就当前乡镇信访维稳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问题原因及解决问题建议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信访维稳工作人员培训力度不够,整体素质不高。

(二)矛盾纠纷排查不彻底。

在矛盾纠纷排查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没有深入实地进行排查,了解问题不深入,统计不彻底。

(三)责任落实不到位。

对排查出来的问题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解决问题责任落实到具体人。

(四)矛盾纠纷处理不及时。

对排查出来的问题没有及时安排人员进行调处,甚至采取上报了之、不闻不问、能推就推、能拖就拖的办法。

加剧了群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五)干部与群众沟通交流不够。

(六)干部不守信,群众不信任干部。

(七)与部门沟通协调不够,向上级部门汇报请示不及时。

(八)对无理访打击处罚力度不够。

如上访人反映的问题已按法律、法规、政策和事实依据处理终结,但上访人拒不接受处理结果,就同一问题重复上访,因为对于他们来讲,即使非访最多也是被拘留几天,损失不了什么,出来后再上访,政府还会派人接回,返回途中住宿、吃饭、车票全部由政府买单,即使这样,他们有的还不配合,趁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制造麻烦。

(九)应急预案脱离实际,缺乏操作性。

二、问题原因分析(一)奖罚措施不明。

目前,对信访维稳工作做得好或差的单位和个人还没有明确的奖罚机制,即没有因为信访维稳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得到政治上或物质上的奖励,

也没有因信访维稳工作失误的单位和个人被追责过。

导致一些干部存在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思想。

(二)政策缺位。

对谋利型和无理上访者,缺乏相关政策来治理,或者说即使有相关政策也无法实际操作,这就为那些希望通过上访来谋利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

当上访者死皮赖脸、胡搅蛮缠让大家烦不胜烦时,给上访者施舍一些钱财、给点小恩小惠,以达到息事宁人、罢诉息访的目的,成为应对上访时的普遍选择。

这种处理方式,不仅破坏了既有的规则,而且对其他当事人起到示范作用,使部分谋利型上访者看到了谋利的希望,心中有了“大闹大得、小闹小得,不闹不得”的思想,一旦当地政府无法满足其要求,就会出现越级上访。

(三)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主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在利益受损时懂得抗争,但由于缺乏法制观念和法律常识,他们不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而是寄望于政府帮助解决问题。

一些上访当事人认为司法程序复杂、历时长、加上对相关法律程序不了解,对政府职能划分不清楚,就选择了自认为成本低、耗时短的信访形式。

一些上访当事人错误地认为过激上访、聚众闹事可以给领导施加压力,能较快

地解决问题,使本来能用法律程序解决的矛盾演化成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

(四)领导干部自身原因。

一是工作敷衍回避,“拖”出问题。

有些领导干部遇到信访问题时觉得是麻烦事,怕惹事上身,故采取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的办法,造成问题愈拖愈复杂。

有些领导干部对来访群众,以工作忙、事务多为由,先把群众哄回,不正视问题,不从根本上去解决问题,敷衍了事,造成矛盾激化。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