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2023-03-24 作者:赵彦雅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医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医学基础知识归纳总结大全

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骼肌骨连接具有保护支持和运动的作用

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胰以及散在于消化管管壁的小腺体。临床以屈氏韧带为界,以上为上消化道,以下为下消化道

呼吸系统组成: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构成。

上呼吸道(鼻咽喉)

下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的分支)

泌尿系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脉管系组成:包括心血管系和淋巴系

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淋巴系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结组成

神经系统包括:神经系统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不包括脑和脊髓又称中枢神经系

周围部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又称周围神经系,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和内脏神经。

视器的组成: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组成

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两部分组成,

眼球壁由浅入深分外中内三层,

外膜(纤维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血管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视网膜)包括:盲部和视部

眼球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胆管系的组成:由肝内毛细胆管、小叶间胆管和左、右肝管、肝总管、胆囊、胆囊管、胆总管组成。

体循环(大循环):当心室收缩时,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沿各级动脉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再经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体循环。

肺循环(小循环):当心室收缩时,静脉血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经肺动脉的分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经肺静脉注入左心房,血液上述路径的循环称肺循环。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组成。

特点:①介于两端的毛细血管之间②缺乏功能性静脉瓣

主要属支: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胃左角膜附脐静脉

房水的功能及循环途径:

功能:①折光作用②营养角膜和晶状体③维持眼内压

循环途径:睫状体分泌产生——眼后房——瞳孔——眼前房——前房角——巩膜静脉窦——睫状体前静脉——眼静脉

脑脊液产生及循环途径:

脑脊液主要由脑室内的脉络丛产生。

循环途径:自侧脑室经室间孔——第三脑室——再经中脑水管——第四脑室——由第四脑室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蛛网膜下腔,最后经蛛网膜粒主要归于——上矢状窦。

胆汁排出途径:肝脏分泌胆汁——左肝管、右肝管——肝总管——胆总管——

一部分由胆囊管进入胆囊、一部分直接进入12指肠。

翼点:位于颞窝前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大翼的会合处,构成“H”型的骨缝,使颅侧面的薄弱处,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的前支经过,若此处骨折,有可能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脑膜外血肿。

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

特点:①介于两端毛细血管之间;②缺乏功能性静脉瓣。

主要属支:肠系膜上、下静脉、脾静脉、胃左静脉、附脐静脉

大隐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的内侧部,经内踝前面沿小腿前内侧上行,过膝关节的内侧,绕股骨内侧髁后方,再沿大腿内侧上行,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筛筋膜注入股静脉。

主要属支:股内侧、股外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

收集:足内侧部、小腿前内侧、大腿、会阴部、脐以下腹壁、臀部的浅静脉血。

腹股沟淋巴收集:下肢的浅、深淋巴和脐以下腹壁、会阴部、臀部的浅淋巴。

腋淋巴结收集:上肢的浅、深淋巴和胸前外侧壁、脐以上腹壁、髂嵴以上腰背部的浅淋巴。

胸导管:收集头颈部左侧半、左上肢、胸壁左侧半和胸腔内左侧半的脏器、腹壁和腹腔内的脏器、盆壁和盆内脏器、会阴部、双侧臀部和下肢的淋巴,注入左静脉角。

右淋巴导管:颈部右侧半、右上肢、胸壁右侧半和胸腔内右侧半的脏器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

主动脉弓:凸侧发出三分支,自右到左是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颈丛的组成、位置、分支:颈丛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

位于颈侧部,胸锁乳突肌的深面,中斜角肌和肩胛提肌的前方。

颈丛分皮支和肌支,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

肌质主要是膈神经。

臂丛的组成及分支:由第5—第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大部分纤维组成。

五大分支:腋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

腰丛组成、位置、分支:由第12胸神经前支的小部分,第1—第3腰神经前支和第4腰神经前支一部分纤维组成。

一、急性炎症的特点

急性炎症反应迅速,持续时间短,常常仅几天,一般不超过一个月,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炎症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二、急性炎症的类型

1.浆液性炎以浆液渗出为主要特征,易发生于黏膜、浆膜和疏松结缔组织。

浆液性炎:发生于黏膜(卡他性炎)→急性鼻炎

发生于浆膜→结核性胸膜炎

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皮肤烧伤致水泡

2.纤维素性炎以纤维蛋白原渗出为主,继而形成纤维蛋白(纤维素),易发生于黏膜、

浆膜和肺组织。

纤维素性炎:发生于黏膜(伪膜性炎)→白喉

发生于浆膜→心包腔(绒毛心)

发生于肺组织→大叶性肺炎

3.化脓性炎以中心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组织的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

化脓性炎:发生于黏膜和浆膜→表面化脓→化脓性支气管炎

发生于黏膜和浆膜→积脓→化脓性输卵管炎

发生于疏松结缔组织→蜂窝织炎→皮肤、肌肉、阑尾炎症(蜂窝织炎多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发生于皮下或内脏→形成脓肿→进而形成疖或痈(脓肿多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

4.出血性炎的血管损伤严重,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红细胞,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

体感染和鼠疫等。

三、急性炎症的结局

1.痊愈。

2.迁延为慢性炎症。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联系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