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高温防暑注意事项,欢迎阅读下载。
(1)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
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必须外出时要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
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2)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
还要注意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3)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5)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其他夏季防暑常识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防暑宝典:中暑了怎么办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
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
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
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1、不宜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2、洗冷水澡“降温”是误区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
3、电风扇、空调等制冷工具别吹过久
电扇吹得过久会破坏出汗的均衡状态,使人感到头痛、头昏、腿酸手软、全身不适,严重者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
盛夏之夜开着电扇入睡,更容易受凉。
尤其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
很多人认为,在高温天气,室内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
可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会使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容易中暑。
4、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不科学
很多人喜欢在室内泼水降温。
事实上,用泼水的方法,的确会使水汽蒸发,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会暂时下降。
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空气不流通,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这时,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更闷热,从而引发中暑。
此外,由于夏季温度高,水分蒸发快,室内的细菌和尘埃随着水汽进入空气中,使空气比泼水前更混浊。
5、保持必要的午睡
夏季昼长夜短,气温高,人的新陈代谢旺盛,消耗量也大,容易疲劳。
加上夜间炎热,睡不安稳,导致睡眠不足。
因此,中午睡上一二个小时,对健康大有裨益。
可使身体各系统得到休息,也是防止中暑的一项好措施。
6、切记不用饮料代替白开水
汽水、果汁、可乐等冰冻饮料成为夏天受欢迎的饮品。
这些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及电解质,会对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如大量饮用,还会增加肾脏过滤负担,影响肾功能。
而且过多摄入糖分会增加人体热量,使人肥胖。
7、口渴不宜急饮
夏天出汗较多,一下子喝进很多水,会增加心脏的负担,使得血液浓度下降,甚至会出现心慌、气短、出虚汗等现象。
夏天补水不能等到渴了才喝,而且渴极了应先喝少量的水,过一会儿再喝。
8、注意饮食搭配适当
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或清热饮料如绿茶、桑菊冲剂等,保证足够的有效循环量,达到活血化瘀,清火排毒的目的。
9、中暑后应该喝淡盐水或者鲜果汁,而不是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
虽然在中暑时喝白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10、大量喝绿豆汤、凉茶需谨慎
为了防暑降温,很多人喜欢喝绿豆汤和凉茶。
绿豆汤和凉茶虽好,但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
从中医的角度看,属于寒凉体质的人,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能多喝绿豆汤和凉茶,否则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特别是处于月经期的女孩子,不宜喝绿豆汤和凉茶,以免伤害身体引发痛经。
11、不宜坐木,不宜夜晚露宿
俗话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夏天气温高,湿度大,木头,尤其是久置露天里的木料,椅凳等,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会向外散发出湿热,使人易患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
盛夏时节,身上的汗腺不断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睡着后,机体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
此时如果正值夜晚,气温下降,再遇冷风袭来,露水加身,容易导致头痛、腹痛、关节不适,并引起消化不良和腹泻。
夜晚露宿还易被蚊虫叮咬,可能染上疾症,如大脑炎等病。
12、不要防晒霜太厚或涂满清凉油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涂上厚厚的一层,或者全身涂满清凉油来降温。
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防暑,反而会导致人中暑。
分析认为,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
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13、不要戴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太阳镜能避免紫外线对眼睛的损伤,但镜片颜色过深,会因视物不清而影响视力;镜片颜色过浅,紫外线仍可透过镜片损伤眼睛。
因此,夏季选择太阳镜应允许15%-30%之间的可见光线穿过灰色或绿色的镜片,不但可抵御紫外线,而且视物清晰度最佳。
切勿为了图好看而选择颜色过深或过浅的太阳镜。
14、不是颜色浅的衣服既散热又凉快
从衣服的颜色上,一般人都认为夏天穿白色、浅色衣服会凉快,其实白色或太浅的颜色会反射紫外线,易伤害皮肤。
而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其他颜色就相对较弱,所以夏天穿红色衣服能阻止紫外线,防止皮肤被晒伤。
如果是在室内或是阴天时穿黑色衣服,会发挥它散热快的功能,能快速排走皮肤表面的热量,让人感觉凉快不少。
此外,选购衣服时,应选择质地柔软的棉布衣服,另外款式宽松、色彩鲜艳的衣服能起到凉爽、愉悦心情的作用。
15、不要乐观相信夏季多出汗能减肥
天气炎热,稍稍走动便汗流不止,不少爱美女士心里窃喜:是不是我的脂肪在燃烧了?
真相:出汗减肥,没有科学依据。
据了解,人的身体分布着约300万个汗腺。
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量传递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
夏天出汗只是身体调节温度的一种生理现象,和燃烧脂肪关系不是很大。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日渐升高,天气开始炎热,提醒大家在工作、生活中做好防晒防暑措施,注意室内外温度的调节,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气象学将日最高气温大于或等于35摄氏度定义为“高温日”,连续5天以上“高温日”称作“持续高温”。
气温过高,人的胃肠功能因受暑热刺激,其功能就会相对减弱,容易发生头重倦怠、胸脘郁闷、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甚至引起中暑,伤害健康。
天气热,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的老、弱、病、幼人群;在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时,要避免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同时采取防晒措施:穿浅色或素色的服装,带遮阳帽、草帽或打遮阳伞;多喝水,特别是盐开水,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清凉油、风油精等。
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喝些绿豆汤,用莲子、薄荷、荷叶与粳米、冰糖煮粥不仅香甜爽口,还是极好的清热解暑良药,可以有效地防暑降温,避免发生中暑。
一、夏季防暑降温注意事项
1.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
夏季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糖)水。
注:果汁、可乐、雪碧、汽水等饮料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肠胃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2.口渴不宜狂饮。
大量运动、劳动出汗后,人体内盐分丢失过多,约占汗液的0.5%左右,如不及时补充盐分,会使得体内水、盐比例严重失调,导致代谢紊乱。
3.太阳短波辐射最强烈的时间是10:00-15:00时,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外出,如非外出不可,可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夏季着装以浅色为好。
4.不宜过量饮酒。
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剩又是诱发皮肤炎症的病因,若大量饮酒又会助热升温,无异于火上浇油。
5.饮食不宜过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6.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若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止,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7.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大家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夏季高温防暑注意事项,欢迎阅读下载。
(1)暂停户外或室内大型集会,尽量留在室内,并避免阳光直射。
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必须外出时要打遮阳伞、穿浅色衣服、戴宽沿帽。
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2)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空调无法使用时,选择其他降温方法。
还要注意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比如向地面洒些水等。
(3)浑身大汗时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应先擦干汗水,稍事休息再用温水洗澡。
(4)注意作息时间,保证睡眠;暂停大量消耗体力的工作。
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5)宜吃咸食,多饮凉白开水、冷盐水、白菊花水、绿豆汤等;不要过度饮用冷饮或含酒精饮料。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其他夏季防暑常识
1、少吃多餐:一顿饭吃的东西越多,为了消化这些食物,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特别注意少吃高蛋白的食物,它们产生的代谢热量尤其多;
2、吃辛辣食物:医生认为,尽管大热天里吃这些东西难以想象,但辛辣食物可以刺激口腔内的热量接收,提高血液循环,导致大量出汗,这些有助于降低体温;
3、温水冲澡:最好是用稍低于体温的温水冲澡或沐浴,特别是在睡前进行;
4、多喝水:医生建议少饮酒多喝水,因为酒精可能导致身体缺水,矿泉水或低糖汽水是更好的选择;
5、避免剧烈运动:剧烈活动将激活身体能量,增加内部温度;
防暑宝典:中暑了怎么办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
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
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
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还可服用人丹和藿香正气水。
另外,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
1、不宜多吃冷食
炎热夏季,如果胃肠受到大量冷食的刺激,会加快蠕动,缩短食物在小肠里的停留时间,影响人体对食物营养的吸收。
同时,由于夏季气温高,体内热量不易散发,胃肠内的温度也较高,如果骤然受冷刺激可导致胃肠痉挛,引起腹痛。
2、洗冷水澡“降温”是误区
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