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过程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懂得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懂得防范坏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分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Seven Up(增强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状态)
一、导入。
好,同学们,经历了刚才紧张的活动,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现在请大家保持你们神经紧绷,认真听这是哪里传来的、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做呢?
导入课题——面对陌生人。(课件展示)
二、情境故事展示。
请大家看下书上25页的情境故事,小组交流,表演。
游戏:《小兔子乖乖》(课件展示)
(通过角色扮演,初步体验怎样对待陌生人)。
(1)小组交流,分角色扮演。
(2)班级汇报展示,到台前请6-8名同学展示。(兔妈妈采了满满一筐蘑菇回来了,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瞅瞅,看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开了门。躲在大树后的大灰狼瞧见了,咧着嘴跑了。第二天,兔妈妈又去采蘑菇去了,大灰狼藏起了大尾巴,装着兔妈妈的样子,来到小兔子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对呀,妈妈可没有大尾巴,连忙唱道:“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教师引导并点评,谁表演得最好。同时提出问题:
(1)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
(2)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如果小兔子开门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所以,小兔子说什么也不开门。如果我们遇到有人敲门,要先看看,是不是认识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就不要开门。
教师总结:遇到不认识的人敲门时,我们要沉住气,不要害怕,不要吭声,坚决不开门。(课件展示,齐读)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那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吧。
1、上门服务(课件展示)(通过表演,巩固刚才所学过的内容)
师生共同表演,老师通过不同的角色(修理工、邻居、推销员、送东西的等)扮演,观察学生的反映。
老师(修理工)站在门外,试探地问:“刚才,某某的妈妈打电话说,某某家的电灯坏了,让我来修一下。”
学生的反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形:A.开门让老师(修理工)进来。B.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核实,问是否真有其事。C.家里的电灯没坏,不开门。D.家里的电灯坏了,也不开门。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应该怎样做?1、小组讨论,班级汇报。2、指名学生回答,共同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遇到有陌生人敲门时,正确的做法是:(1)先看一看,千万不要吭声,不要紧张(2)先看一看,然后大声喊:爸爸妈妈,有人来了(3)小声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4)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5)不管门外的人怎么说或者给你拿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都不要开门。(学生齐声诵读)(课件展示)
好,请同学们把大家共同想出的好方法,写在书上27页,并记在心里。
四、情景表演,教学反馈。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在家里遇到陌生人,请大家想一想,在其他地方遇到陌生人,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1、公园里,陌生人送你东西吃,或给你水喝。(不贪占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课件展示)2、商场里。陌生人和你搭话。3、学校门口,陌生人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让他来接你回家。(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不能轻易听信别人。请求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打求助电话。)
(1)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2)班级展示汇报。
学生发言,共同总结。
教师小结:当看到陌生人的时候,不要紧张,不要害怕,要多想办法,多动脑筋,不能完全听信别人。请同学们记住家里的电话,爸爸妈妈的手机电话,亲戚的电话和好朋友的电话。还要记住110、120、119等急救电话。(课件展示)(学生诵读)
五、结束语。
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行了表演,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请你们把今天的一起探索的东西讲给你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亲戚朋友们听一听,看谁讲得最好。
1、下面我们一起把刚刚探索的再回顾一下:(课件展示)
(1)遇到陌生人敲门时,坚决不开门,并巧妙与家长联系。
(2)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
(3)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不能完全听信别人。
(4)不贪占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
(5)请求家长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打求助电话。
1、学生齐声诵读,强化记忆。
2、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收获。
3、防范意识时刻有,自我保护最重要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2
一、教学目的:
在这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并且改变他们的态度,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我们还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从而增强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都知道,凡是在某个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无一例外地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有强烈、浓厚的兴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
(二)新课传授
1、我们边读课文,边思考:“小雨原来对学习不感兴趣,后来是如何产生兴趣的呢?”
提示:原来小雨不喜欢数学,主要是因为他的数学基础不好,而且家庭环境也不利于他对数学的兴趣培养。然而,在老师的帮助下,他有了成功的学习体验,才由厌学变成了乐学。
2、要想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就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习的兴趣呢?
A、用目标去引导兴趣。我们可以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让目标成为激发学习兴趣的动力。
B、用成功去激励兴趣。当我们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时,会感到满足和快乐,从而进一步激发对学习的兴趣。
C、用特长去确定兴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领域,我们可以通过发现并培养自己的特长,从而确定自己的学习兴趣。
(三)活动明理
1、第一轮对话内容可以按照书上提供的例子进行示范。
2、在重新编组后的对话内容中,我们不再重复书上的内容,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回答自己喜欢的学科。通过相互交流,我们可以增加学习兴趣的广度,从而更好地学习各门功课。
3、教师小结:在教师小结中,我们重点强调了兴趣的特征。首先,兴趣是稳定的,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学习兴趣。一旦确定了学习兴趣,我们就应该保持相对稳定并坚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就。其次,兴趣是可以转移的。在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是打好基础。即使对原来不喜欢的学科,我们也可以通过培养新的兴趣来学好它们。
(四)总结全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3
一、 教学目的:
教育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树立自信心,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并克服自卑心理,学会欣赏自我和悦纳自我,树立“别人行,我也能行”的思想。
二、 教学准备:
事先挑选一名高一点的男同学扮演乌龟爷爷,另外选好扮演乌龟丁丁、小伙伴儿的同学各一名,还需要一名旁白。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对胜利充满信心,面对困难,不怕挫折,不怕失败,最后使自己获得成功;也有的同学面对困难,丧失信心,失去了进取心,结果以失败告终。我们今天学习新的一课,很重要,题目叫《树立自信心》。
(二) 学文明理
1、 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戴洪祥是怎样克服困难,做成“戴氏小提琴”的,明确告诉学生是“自信心的力量”!
2、 然后教师要简要介绍自信心的概念以及如何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三) 活动明理
1、角色扮演(15分钟):
让同学表演童话剧《我不行与我能行》,从演出中让学生领悟到:只有不怕困难,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2、 讨论一下
教师:小龟丁丁为什么开始不敢爬坡?
学生:过低估计自己、自卑心理作祟、怕自己笨手笨脚,被人笑话……
教师:后来,丁丁怎么做的?成功了没有?
学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在龟爷爷的帮助下,大胆地尝试;他不怕困难,大胆去做。
教师:你知道丁丁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有同情心,愿意帮助别人;勇敢的孩子;知错就改的孩子。
教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在做事之前,就认为自己不行,是自卑的表现;后来他做了勇敢的尝试,获得了成功,是自信的表现。
指点迷津:我们应该克服自卑,树立自信,才能获得成功。
(四) 总结全课:可请同学归纳总结,使同学们看到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自信。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4
一、 教学目的
在这节课中,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注意特点,并培养他们的注意能力。我们希望他们能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以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老师: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讲,教师讲相同的内容,为什么学习的效果不一样呢?这除了与本人的努力程度有关,还与注意力集中不集中有关。下面我们学习一课与注意力有关的课文,题目是《学习要专注》。
(二) 学文明理
1. 教师读一篇课文,然后让学生默读一遍。
2. 分组讨论: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学习时为什么要专注?
(三) 学生活动
1. 说一说,讨论后,找代表发言。
吴义为什么成绩不佳?除了自己努力程度不够以外,更主要的是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不专注,边听边玩,经常走神儿,所以老师讲的知识他没有听到,作业当然就不会了。
帮助学生归纳出以下几点:A、要用眼,仔细看。B、要用耳,仔细听。C、要用脑,勤思考。D、要动口,敢发言。E、要动手,认真写。
请记住:课堂学习是我们小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听讲时要努力排除干扰,自觉听讲。
2. 走迷宫
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先走,看能不能走出,然后同组相互启发,培养合作精神。
想想做做: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很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注意力容易分散,通过“想想做做”或在规定时间内开展竞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3. 做一做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和控制能力差的特点,通过行为规范进行训练,一旦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注意力也就集中了。
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
A、保持良好坐姿:趴在桌上听讲容易疲劳,也容易影响身体的发育。
B、注意排除干扰:课桌上不要放容易分散注意力的文具,当自己注意力分散时,心理就要暗示自己,写出明显的警示语提醒自己。
C、怎样调节自己的课堂行为呢:人注意某一事物的时间是有限的,一般来说,刚上课时需要注意力转移,尽快转移到这节课上来。当我们听讲或思考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疲劳;当老师在抄板书的时候,我们可以放松一下;教师总结和归纳时,又要集中精力,把重点记住。
(四) 总结全课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5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认识真正的自我,正确认识自己,懂得接纳自己。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了解正确评价自己对身心健康的好处。能够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它最近心情不好,请大家帮助它。
2.学文明理
播放课文录音故事。
请每个同学对小黄莺说一句话,老师会把大家说的话录下来带给小黄莺。
学生轮流发言,老师同时为学生录音。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人也有过像小黄莺一样的烦恼,但他们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的问题。课文介绍了一个美国残疾人的故事,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3.活动明理
(1)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表演结束后:
A.请小马说说开始时为什么不敢过河?
B.请观众说说后来小马为什么又敢过河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C.请演员与观众共同分析: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与能力,结果会怎么样?
(2)模仿人物:请参加表演的同学尽量表现出被表演同学的特点与优点,然后请同学们猜一猜被表演的同学是谁?这个同学还有什么优点?再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自己的特点。
(3)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并将写有形容词的条幅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参照词语为自己画像。
要求:画得不好没关系,但要在图画上表现出自己的优点。
冲动 顺从 好奇 助人 独立 爱争论 细心 沉着 节约的 周到 合作 文静 乐观 固执 有效率的
4、总结全课
今天,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始学会如何正确地找到自己的优缺点。回家后,请你将课后[实践园]中的话读给妈妈听听,再把[实践园]中的小报做好,贴在你的床头,每天看看自己的长处,增加一份信心,就会增加一份前进的力量。
最后,老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要记住,无论美丑,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教学目的:帮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对自我的正确认识,懂得什么是悦纳自己。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知道正确评价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够接纳自己的优缺点,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使自己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都是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朋友,它最近的心情不好,请大家帮助它。
2.学文明理
(播放课文录音故事)
请每个同学对小黄莺说句话,老师把大家说的话录下来带给小黄莺。
(学生轮流发言的同时老师为学生录音)
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许多人,他们也有过小黄莺这样的烦恼,但是他们能正确的对待自己的问题。书中的课文就给同学们介绍了一名美国残疾人的故事,请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
3.活动明理
(1)分角色表演“小马过河”。表演结束后
A.请小马说说开始时为什么不敢过河?
B.请观众说说后来小马为什么又敢过河了,完成了妈妈交给的任务?
C.请演员与观众共同分析:如果小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与能力,结果会怎么样?
(2)模仿人物:请参加表演的同学尽量表现出被表演同学的特点与优点,然后请问同学们猜一猜被表演的同学是谁?这个同学还有什么优点?再请这位同学说说自己的优缺点以及自己的特点。
(3)发给每个学生一张图画纸,并将写有形容词的条幅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参照词语为自己画像。
要求:画得不好没关系,但要在图画上表现出自己的优点。
冲动 顺从 好奇 助人 独立 爱争论 细心 沉着 节约的 周到 合作 文静 乐观 固执 有效率的
大家好,以下内容是小编根据各位的需求,为大家整理出的有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文档,欢迎各位阅读和借鉴。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教案优质1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了解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语,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
过程方法: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懂得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懂得防范坏人,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重点:帮助小学生学会思考判断,提高分辨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学难点:知道从陌生人的话语中辨析好人坏人的方法,懂得运用防范坏人,进行自我保护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暖身活动:Seven Up(增强学生注意力,进入课堂准备状态)
一、导入。
好,同学们,经历了刚才紧张的活动,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现在请大家保持你们神经紧绷,认真听这是哪里传来的、什么声音?(课件播放《小兔子乖乖》的音频)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引导,如果你遇到了陌生人敲门,你会怎么做呢?
导入课题——面对陌生人。(课件展示)
二、情境故事展示。
请大家看下书上25页的情境故事,小组交流,表演。
游戏:《小兔子乖乖》(课件展示)
(通过角色扮演,初步体验怎样对待陌生人)。
(1)小组交流,分角色扮演。
(2)班级汇报展示,到台前请6-8名同学展示。(兔妈妈采了满满一筐蘑菇回来了,边敲门边唱:“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瞅瞅,看见妈妈回来了,高兴地打开了门。躲在大树后的大灰狼瞧见了,咧着嘴跑了。第二天,兔妈妈又去采蘑菇去了,大灰狼藏起了大尾巴,装着兔妈妈的样子,来到小兔子家,学着兔妈妈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小兔子们从门缝里向外一看,不对呀,妈妈可没有大尾巴,连忙唱道:“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不回来,谁来也不开。”)
教师引导并点评,谁表演得最好。同时提出问题:
(1)小兔子为什么不开门?
(2)假如你是小兔子,你开门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如果小兔子开门了,就会被大灰狼吃掉,所以,小兔子说什么也不开门。如果我们遇到有人敲门,要先看看,是不是认识的人,如果是不认识的人就不要开门。
教师总结:遇到不认识的人敲门时,我们要沉住气,不要害怕,不要吭声,坚决不开门。(课件展示,齐读)
三、创设情境,体验感悟。
好,同学们,我们刚才已经帮小兔子解决了问题,那下面来看一下,我们的同学们遇到的问题吧。
1、上门服务(课件展示)(通过表演,巩固刚才所学过的内容)
师生共同表演,老师通过不同的角色(修理工、邻居、推销员、送东西的等)扮演,观察学生的反映。
老师(修理工)站在门外,试探地问:“刚才,某某的妈妈打电话说,某某家的电灯坏了,让我来修一下。”
学生的反映可能会有以下几种情形:A.开门让老师(修理工)进来。B.打电话向爸爸妈妈核实,问是否真有其事。C.家里的电灯没坏,不开门。D.家里的电灯坏了,也不开门。
师生共同分析:刚才哪些做法是对的?哪些做法不对?应该怎样做?1、小组讨论,班级汇报。2、指名学生回答,共同总结。
师生共同小结:当我们遇到有陌生人敲门时,正确的做法是:(1)先看一看,千万不要吭声,不要紧张(2)先看一看,然后大声喊:爸爸妈妈,有人来了(3)小声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4)即使是熟人,也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5)不管门外的人怎么说或者给你拿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你都不要开门。(学生齐声诵读)(课件展示)
好,请同学们把大家共同想出的好方法,写在书上27页,并记在心里。
四、情景表演,教学反馈。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在家里遇到陌生人,请大家想一想,在其他地方遇到陌生人,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角色体验,使学生认识到不能轻易相信别人)
1、公园里,陌生人送你东西吃,或给你水喝。(不贪占小便宜,以免上当受骗)(课件展示)2、商场里。陌生人和你搭话。3、学校门口,陌生人说你的爸爸或者妈妈让他来接你回家。(遇到问题要多动脑筋,不能轻易听信别人。请求老师同学和其他人的帮助,打求助电话。)
(1)小组讨论,分角色表演。(2)班级展示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