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施工工地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施工工地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为加强对建筑工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指导,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制定了《xx市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具体内容如下:
一、编制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有关决策部署,指导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建筑工地科学精准防控,制订此指南。
二、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工作。
三、四方责任
(一)属地街镇管理责任。
属地街镇应切实担负起辖区内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管理和督促责任,将建筑工地全数纳入属地疫情防控管理体系,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切实做好辖区内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管理工作。
(二)主管部门行业管理责任。
建设、交通、水务、园林绿化、房修、拆房等行业主管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加强行业指导和督促检查,协调、协助属地街镇做好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三)工地参建企业主体责任。
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直接责任主体,监理单位是疫情防控监督责任主体。
参建各方主要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防控责任应落实到具体岗位人员。
(四)工地现场人员责任。
工地内现场所有人员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服从政府部门开展的防控工作,遵守疫情防控对于个人的要求,做好自我防护,依法接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如实提供有关信息。
四、应急防控体系
(一)工地疫情防控小组
建筑工地应成立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项目负责人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明确相应岗位职责,并落实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新冠肺炎防控办。
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的所有涉及疫情防控的管理。
(二)疫情防控方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建筑工地疫情防控方案,明确人员管理、物资保障、过程实施、应急处置、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新冠肺炎防控办联系人员和联系方式等关键环节。
五、总体要求
(一)三色管理
建筑工地实行三色管理,常态化施工时为绿色工地,当出现流调密接、次密接、出院出舱返回人员回工地进行7天居家健康监测的、出集中隔离点返回工地进行5天居家隔离的,工地赋橙色;当出现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突发事件时,工地赋红色。
(二)封闭式管理
建筑工地实施封闭式管理,尽量减少人员的聚集和流动,应严格做好人员进出登记和流动管理。
(三)全员定期检测
建筑工地所有现场人员应全员做好定期检测工作,服从属地街镇核酸检测的具体工作安排且不低于每48小时检测1次的要求,遵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关于抗原检测的具体工作要求。
(四)值班值守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
值班人员必须保持通讯畅通,认真开展每日安全巡查,做好巡查记录。
(五)密切关注形势变化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密切关注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及时根据市委市政府及相关疫情防控主管部门的最新要求,更新完善疫情防控方案。
(六)及时学习防控要求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及时梳理疫情期间相关专题会议精神和管理文件,并做好学习、交底和归档工作。
(七)全员实名制
工地应将有劳务或劳动合同关系人员全数录入实名制系统,并对现场人员进退场以及涉疫状态同步在实名制系统中予以更新和标注。
(八)分区管控
3.食堂严禁采购来源不明、野、或无检疫证明的原材料,餐厅严禁生食用品与熟食混用。
4.食堂提供的食物每餐应留样,留样时间不得低于48小时。
5.工地应根据食堂大小及就餐人员数量,分批就餐。
宜采用分餐制,单人单桌或宿舍内分批用餐,保证就餐时单人独格或采用派餐制度。
(四)公共卫生间和浴室管理
1.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应加强卫生管理和内部清洁,及时清除公厕周围露天堆放的杂物等垃圾。
2.公共卫生间和浴室应加强开窗通风,通风不良的应设置排风扇等机械通风装置。
3.生活区应尽量配备感应式水龙头及感应式消毒设备,并配备足够的洗手液。
九、工作区管理
(一)办公区管理
1.应优先使用网络办公及电子文件,减少面对面交谈及纸质文件递送。
2.应严格限制会议人员数量,线下会议不得超过30人,并且入座应间隔1m以上。
3.会议时间不宜过长,建议控制在30分钟以内。
(二)施工区管理
1.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采取分区、分班组作业模式,人与人之间尽量保持适当的作业距离。
2.作业区域的人员以班组为单位,做到作业人员进退场全覆盖全掌控。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疫情防控落实情况的巡查督查,每日在作业现场巡查督查不少于2次,与作业人员同步上下班。
4.施工作业尽量安排在露天空旷场所作业,避免或减少有限空间内或聚集作业。
5.施工升降机轿厢等人员聚集场所,应严格落实卫生消毒制度,且每批运送人员不得超过9人(含司机)。
十、临时隔离区管理
(一)加强专项管理
1.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制定临时隔离区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要求和应急启用流程,并落实专人负责。
2.遇到疫情突发事件时,对于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密接及转运回流人员落实1人1间独立住宿,次密接、返岗和新进场人员按照每人不少于5平方米标准落实住宿,每间不超过4人,尽量分散居住,不同类型人员不得混居。
3.临时隔离区应由专人值守管理,实施无接触配送三餐及饮用水,收集排泄物并按照涉疫垃圾处置。
4.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组织局部消杀,待临时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二)规范标准设置
1.建筑工地应提前设置临时隔离区,与住宿区、办公区之间有明显分隔,且保持适当防疫距离。
2.临时隔离区安置房间数量应满足以下标准:300人以下工地临时隔离区内安置房间不少于2间,300人到1000人工地不少于4间,1000人及以上不少于6间。
3.现场确实不具备隔离条件的,应制定预案,提前与属地对接落实好工地外相关临时隔离场所。
鼓励企业统筹资源,设置企业层面临时隔离区,用于安置承建项目的隔离人员。
(三)提升基本配置
1.应设置视频监控系统,确保临时隔离区视频全覆盖,实时掌握临时隔离区内管控情况。
2.临时隔离区内房间应设置物资缓冲区,所有生活和防疫物资应进行消毒并静置不少于30分钟。
3.房间内应设有独立卫浴,并应配置床铺、风扇、电源插座及其他必要生活家居用品和消毒液、口罩等基本防疫物资。
十一、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管理
(一)检测管理
1.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服从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关于核酸检测筛查的具体工作安排,包括核酸检测时间、频次、组织和结果获取。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充分利用核酸检测固定采样点和流动采样点,在属地街镇和属地新冠肺炎防控办筛查的基础上,组织现场人员每48小时核酸检测1次。
3.建筑工地所有人员均应按照不低于每天1次的频次进行抗原检测。
(二)组织要求
2.防疫物资要单独设置仓库存放,由专门的物资管理员进行保管,酒精、84消毒液等具有危险性的防疫物资,应设专库保管,分类存放,危险品仓库库门上要有安全可靠的门锁。
3.仓库附近需设置标识牌、警示牌、管理制度牌等,仓库内部需设置标识牌、收发台账等。
4.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建立物资存储台账,同时建立物资收发制度,每次接收、发放需登记好发放(领用)人、时间、接收(领用)数量、接收(领用)用途等等。
5.防疫物资的废弃处理需由专人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处理,严禁随意处理、私自处理;项目应设置专门回收口罩垃圾桶,并每日对其进行消毒处理;废弃口罩应投放至专门垃圾桶内进行集中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十五、应急处置
(一)接报、启动和管控升级
1.工地发生核酸阳性、核酸异常(含混管阳性、核酸“待复核”)、抗原阳性、流调密接、次密接等突发事件时,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即时启动应急响应。
2.当判定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突发事件时,工地升级为红色工地实施管控。
3.当判定仅为流调密接、次密接时,工地升级为橙色工地实施管控。
(二)紧急报告、排摸
1.接报疫情突发事件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第一时间立即上报属地街镇、新冠肺炎防控办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指派专人负责通过网络、电话等“零接触”方式配合防控部门全面摸排14天内行动轨迹,排查相关人员的密接和次密接。
3.排摸时若发现与其他工地相关联,应立即通报关联工地启动应急响应。
(三)临时隔离
1.核酸阳性、核酸异常(含混管阳性、核酸“待复核”)、抗原阳性、流调密接、次密接、特定复阳等涉疫人员应立即安置进入临时隔离区,排摸发现的密接和次密接同步安置进入临时隔离区。
2.流调通知和排摸发现的次密接在临时隔离区实施集中观察7天的隔离措施。
3.临时隔离区房间安置人员要求按照本指南“第十条、第(一)项、第2点”执行,并由专人负责值守管理,禁止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禁止临时隔离人员随意离开隔离房间。
4.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安排防护到位的专人为临时隔离人员无接触配送三餐及饮用水,收集排泄物并按照涉疫垃圾处置。
5.在隔离人员离开后立即组织局部消杀,待临时隔离点所有隔离人员离开后进行全面(终末)消毒,确保下次使用安全。
(四)复核和转运
1.抗原阳性、核酸异常等人员由防控部门安排上门复核。
2.复核为核酸阳性的人员及其密接由属地街镇安排转运。
3.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配合做好复核和转运工作。
(五)防疫消毒
1.核酸阳性人员涉及的相关场所由专业消毒人员实施终末消毒。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针对相关环境(食堂、楼梯扶手、门把手、公共卫生间、垃圾箱等)全面消毒,并加强清洁。
3.有空调通风系统的,应组织对其进行消毒和清洁处理,报告属地街镇和新冠肺炎防控办,配合相关部门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4.红色工地全部区域应每6小时进行一次全面消毒,橙色工地除隔离点、门卫房、过渡区应每6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外,其他区域应每8小时进行一次消毒。
(六)施工管理
1.红色工地应暂停施工作业,配合防控部门开展疫情防控。
2.橙色工地密接、次密接所在班组(部门)及交叉作业区相关人员立即暂停作业,并与其他班组隔离,谨慎安排其他班组施工。
(七)人员管理
1.红色工地人员实施全封闭管理,生活区、办公区、施工区进行分区隔离,除保供人员外非必要不流动。
2.橙色工地人员在工地内尽量错峰活动,减少聚集。
3.橙色工地临时隔离区内人员不得外出,临时隔离区外人员如需离开工地,应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报告后方可离开。
(八)闭环清零
1.红色工地的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人员全部转运完成后第7天应组织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视为闭环清零,工地恢复为绿色。
2.橙色工地临时隔离区内人员集中隔离期满应组织工地全员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视为闭环清零,工地恢复为绿色。
3.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的,继续按照红色工地实施管控流程直至闭环清零。
(九)环境采样和筛查
四是项目现场要准备充足体温计、一次性外科口罩或N95口罩、防护服、消毒酒精、84消毒液、消毒器材、急备药品等防护物资;要明确划定专门区域房间作为临时隔离室;确保个人防护、环境消毒及突发情况应对及时到位。
各项物资要建立台账,明确位置,加强维护,保证随时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四、明确责任分工
市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牵头负责全市市政、园林绿化复(开)工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负责市直监管项目;市质安站牵头负责全市房屋建筑复(开)工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负责市直监管项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执法监察支队牵头负责全市燃气、热力复(开)工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直接负责市直监管项目;局质量安全监管科负责全市建设项目复(开)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调度和信息汇总、上报等工作。
各区县和各功能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监管范围内的建设工程复(开)工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五、严格控制开复工时间
按照《xx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延迟市内企业复工的紧急通知》要求,除涉及保障公共事业运行必需(供水、供气、供电、通讯等行业)、疫情防控必需(医疗器械、药品、防护品生产和销售等行业)、群众生活必需(超市卖场、食品生产和供应等行业)及其他涉及重要国计民生等相关建设项目外,全市所有建设领域续建项目(房屋建筑、市政、园林、绿化、燃气、供热)及新建扩建项目不得早于2月9日24时前复工,期间擅自开工或复工的,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责令停工整改,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查处。
六、严格管控程序合理实施复工
续建项目复工或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开工前,除报送相关满足施工现场质量、安全、扬尘防治等资料外,还需报送由建设、监理、施工单位相关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的项目现场疫情防控工作预案、《跨年度工程复工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范措施检查表》和《建设项目从业人员花名册》,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督机构对提出复工申请的项目质量、安全、扬尘、疫情防控措施落实等现场条件进行监督检查,符合条件的方可复工或开工,未经批准同意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或复工。
施工工地疫情防控应急预案3
根据区卫生防疫主管部门要求,结合实际情况,为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范,及时做好疫情发生的救援处置工作,能迅速调动一切可用资源,抢救伤员和财产,防止事态扩大,控制灾害损失,确保职工生命安全,实现应急反应行动的快速、有序和高效。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关于本项目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及应急预案。
一、工程概况:
1、建设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建设单位、设计、监理及施工单位名称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监督单位:
2、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厕所改造等工程,包含食堂及连廊屋面防水改造、厕所改造、食堂改造、舞蹈房及零星改造等,建设规模、工程特征、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交通运输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环境保护要求等见招标文件,并要求投标单位认真踏勘现场。
二、防护及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项目部应急组织机构由应急领导小组、应急办公室、现场应急指挥部组成。
紧急联络电话:
1、防护及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及职责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主要工作职责:
(1)审定项目部的应急预案;
(2)全面指导项目部的应急救援工作;
(3)全面落实项目部的预防措施及防护物投入使用;
(4)落实政府及上级单位有关应急工作的重要指令;
(5)负责组建应急指挥部或指定人员到现场指挥应急抢险工作,对应急抢险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6)审定对外发布和上报的事件信息;
(7)负责审定下达和解除预警信息,负责下达应急响应程序的.启动和终止指令;
(8)应急响应结束后,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事故调查、评估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