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小结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医院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小结1
为加强对新冠防控救治工作,根据有关防控精神,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随着冬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段,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底线思维,树立风险意识,把握轻重缓急,针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风险和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
各职能部门统筹调配院内医疗资源,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调配储备,做好人员、床位、设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备无患。
在做好预检分诊、门急诊就诊、住院治疗等重点环节管理同时,有效满足区域民众日常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省、市、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体医务人员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疫情防控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始终保持**状态。
医院一办三组及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
各科室部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措施,靠实责任落实。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
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沟通衔接、督导调度等职责;贯彻落实省、市、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防范应对工作,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与措施,安排部署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实施;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办公室
联系人:XXX、XXX
(二)院感医务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发热门诊及感染疾病科病房开设;预检分诊、门诊病例筛查及上报;发现确诊病例及危重症病例通知领导小组;接待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协助临床做好流行病学分析;协助临床调整患者住院科室,保证疑似患者转送专科医院前的救治工作;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监督完善各类防控措施记录;接到临床报告后按照传染病报告流程完成上报,做好日报告零报告。
(三)物资保障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物品,保障医疗人员的安全;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药品,保障临床急需药品的供应;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运行;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保障水、电、气、暖的正常运行;值班、加班人员的就餐、车辆派遣等。
(四)救治诊断专家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全力做好对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对接诊的具有高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做到快速检诊,认真观察,尽最大努力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减少其他后遗症的发生率。
三、冬春季疫情防控措施
(一)重点部门、区域管理
1.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场所,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患者的筛查和转诊,对预检分诊检出的发热患者,应当立即予以防护,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应当立即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
2.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加强发热门诊到达指引,设立科学、规范、清晰的引导路径;做好患者体温的准确监测,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症状,严格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患者,做好信息登记;落实新冠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对于流行病学史较为明确且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不得离院,必须在隔离病房收治,严防患者随意离开。
全面加强和落实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的分区管理制度,保证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防护措施和相关诊疗流程符合相应防控管理要求。
对拒不配合的人员,报告值守公安采取强制措施。
(二)强化医院预警“哨点”作用
进一步强化全院医师首诊负责制,落实发热患者登记制度,引导发热原因不明的患者到发热门诊进一步检查治疗,在半小时内上报院防控指挥部,1小时内上报到市是控指挥部。
医院常态化防控指挥部办公室、院感科应对每天医院上报的发热患者情况进行核查。
(三)进一步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1、规范设置发热门诊。
确保发热门诊专用通道和独立出入口的通畅。
发热门诊规范设置“三区两通道”,有独立的标本采集室、隔离观察室、检验、放射的医疗功能区,设置单间隔离观察室。
发热门诊定时消毒,医务人员严格按规范佩戴口罩和做好手卫生,做好个人的防护。
2、强化发热门诊“守门人”的责任。
一是严格落实相关工作制度。
发热门诊执行24小时值班制。
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XX码”并进行核酸检测,有相关临床症状或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在其核酸检测结果未出来前均不得擅自离院或转院。
如有擅自离院者,应向值守公安反映并向院指挥部报告。
对于待排除和疑似病例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并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二是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
发热门诊要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制,不是拒绝接受发热患者就诊。
要做好发热病人基本身份信息登记,加强流行病学问诊,强化新冠临床症状早期识别。
发现发热等可疑病例要详细登记相关信息,并按相关程序及时报告、收治和转运。
三是增强病例“早发现”意识。
发热门诊全部患者都要进行新冠核酸、常规检验检测(必要时还可进行抗体、CT等检查),可疑患者应全部留观。
同时,还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关工作(4-6小时报告核酸检测结果,2小时报告疑似和确诊病例,24小时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加强对疑似病例的诊断,不漏诊任何一个可疑患者。
四是规范病例转诊。
要按照新冠诊疗方案要求,对疑似和确诊病例由专人专车(负压救护车)尽快转送至市级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四)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查工作
1、要提高检测能力。
按照《XX中医院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方案》,对发热门诊病人、急诊留观病人,门诊呼吸内科病人、新入院的住院病人,住院陪护人员以及医务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做到应检尽检,其他就诊人员愿检尽检。
要根据要求进一步提高检测能力,确保核酸检测的能力与秋冬季最大诊疗量相匹配。
对于发热门诊和急诊患者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4-6小时内报告结果;对于普通门诊、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等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要在12小时内报考结果;对于“愿检尽检”人群的核酸检测,原则上在24小时内报告结果。
2、加强核酸检测质量控制。
重视核酸检测质量控制工作,使核酸检测既保“量”又保“质”。
加强核酸检测的质量控制。
加强对核酸检测实验室的日常质量控制工作的监督检查,组织并督促实验室参加省级临床实验室的室间质评。
实验室要做好日常室内质控,有专人负责室内质控,并定期将室内质控情况报医院防控指挥部。
加大核酸测人员的培训力度。
按照《新冠实验室测检测技术指南》和《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工作手册(试行)》的要求,常态化组织临床护理人员和核酸检测相关人员进行相关培训,确保采样人员规范采集各类标本。
实验室检测人员要熟练掌握标本处理和检测方法,最大限度减少结果误差。
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严格执行《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2版)》,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程序文件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失误或意外的处理操作程序,做好实验室环境消毒处理记录。
严格按规定处置剩余生物样本,做好标本使用、保存、上送与销毁工作。
二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一次性工作帽、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3.三级防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可产生气溶胶操作、手术、新冠核酸检测时可采用三级防护;为疑似或确诊患者实施尸体解剖时采用三级防护。
三级防护主要防护用品:正压头套或全面防护型呼吸防护器、穿防渗隔离衣或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或丁腈手套、鞋套等。
(四)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有关标准。
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护目镜、隔离衣等防护用品被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时应当及时更换。
(五)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实施手卫生,戴手套前应当洗手,脱去手套或隔离服后应当立即流动水洗手。
二、环境物体表面清洁与消毒
1.防控要点
(1)加强日常环境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工作,消除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的传播隐患。
(2)按照单元化操作的原则,强化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3)严格执行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制度,有明显污染的情况下,应先去污,再实施消毒;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4)物体表面擦拭宜采用有效消毒湿巾,也可使用超细纤维抹布。
地面清洁消毒宜使用超细纤维地布;清洁工具做到分区使用,保持清洁工具清洁与干燥,使用过的或污染的保洁工具未经有效复用处理,不得用于下一个患者区域或诊疗环境,防止发生病原微生物交叉污染。
(5)预防消毒与随时消毒相结合。
医疗区域预防消毒至少1次/天,中高风险区域至少2次/天(发热门诊);有明显污染随时消毒。
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增加消毒频次(如门把手、电源开关、电梯按钮等)。
2.终末清洁与消毒
(1)患者一旦出院或转科,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区域进行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2)应有序实施以“床单元”为单位的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从医用织物到环境物体表面,先清洁、后消毒,从上到下,从相对清洁物体表面到污染物体表面,清除所有污染与垃圾。
可搬离的医疗设备与家具,应在原地实施有效清洁与消毒后,方可搬离。
(3)消毒可选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有明显污染时先去污染再消毒。
3.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接触物体表面、地面的清洁与消毒
(1)发现疑似或确诊新冠患者时,在患者离开该环境后,应对患者所处周围环境的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消毒可选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至少作用30分钟,或采用同等杀灭微生物效果的消毒剂。
如为留观病房则每日消毒不得少于2次。
(2)有可见污染物时,应先使用一次性吸水材料清除污染物,再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或500mg/L的二氧化氯消毒剂等进行擦拭消毒,作用30分钟。
(3)保持环境清洁、整齐。
4.注意事项
(1)遵循“五要、六不”原则。
“五要”,即:隔离,病区要进行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医院人员密集场所的环境物体表面要增加消毒频次;高频接触的门把手、电梯按钮等要加强清洁消毒;垃圾、粪便和污水要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要做好个人手卫生。
“六不”,即:不对室外环境开展大规模的消毒;不对外环境进行空气消毒;不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员进行消毒;不在有人条件下对空气使用化学消毒剂消毒;不用戊二醛对环境进行擦拭和喷雾消毒;不使用高浓度的含氯消毒剂进行预防性消毒。
合理使用消毒剂,科学规范采取消毒措施,同时避免过度消毒。
(2)使用合法有效的消毒剂,消毒剂的使用剂量、作用时间和注意事项参考产品使用说明。
(3)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配制消毒液、实施环境清洁消毒措施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三、医用织物的清洁与消毒
1.遵循原则
应严格遵循《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
508-2016)的要求。
2.感染防控要点
(1)应保持清洁卫生。
(2)住院患者、急诊室患者应一人一套一更换,衣服、床单、被套、枕套至少每周更换1次;遇污染时应随及时更换;更换后的医用织物应及时清洁、消毒;枕芯、被褥、床垫应定期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清洁、消毒。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医院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小结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医院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培训小结1
为加强对新冠防控救治工作,根据有关防控精神,为全面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随着冬季到来,呼吸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期段,疫情防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依然严峻,全体医务人员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坚持底线思维,树立风险意识,把握轻重缓急,针对冬春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风险和新冠疫情发展趋势,全力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
各职能部门统筹调配院内医疗资源,加强医务人员和医用物资调配储备,做好人员、床位、设备、物资等应急准备,开展培训、演练,做到有备无患。
在做好预检分诊、门急诊就诊、住院治疗等重点环节管理同时,有效满足区域民众日常医疗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二、强化组织领导
按照省、市、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全体医务人员做好长期应对疫情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保持疫情防控领导不变、组织不变、人员不变,始终保持**状态。
医院一办三组及成员,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常态化疫情防控责任。
各科室部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查漏补缺、补齐短板,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任务措施,靠实责任落实。
(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职责
组长:XX
组员:XXX、XXX、XXX
主要职责:
领导小组要切实发挥好统筹协调、沟通衔接、督导调度等职责;贯彻落实省、市、区关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指挥防范应对工作,研究解决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加强各部门信息沟通与措施,安排部署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实施;完成上级卫生行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小组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办公室
联系人:XXX、XXX
(二)院感医务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发热门诊及感染疾病科病房开设;预检分诊、门诊病例筛查及上报;发现确诊病例及危重症病例通知领导小组;接待疾控部门的监督、检查;协助临床做好流行病学分析;协助临床调整患者住院科室,保证疑似患者转送专科医院前的救治工作;医院感染、传染病防控知识培训,监督完善各类防控措施记录;接到临床报告后按照传染病报告流程完成上报,做好日报告零报告。
(三)物资保障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物品,保障医疗人员的安全;采购疫情防控所需的相关药品,保障临床急需药品的供应;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运行;环境卫生的监督检查;保障水、电、气、暖的正常运行;值班、加班人员的就餐、车辆派遣等。
(四)救治诊断专家组
组长:XXX
组员:XXX、XXX、XXX、XXX
职责:
全力做好对新冠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对接诊的具有高热、咳嗽等症状的病例做到快速检诊,认真观察,尽最大努力避免死亡病例的发生,减少其他后遗症的发生率。
三、冬春季疫情防控措施
(一)重点部门、区域管理
1.加强门急诊预检分诊管理
严格落实《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规范设置预检分诊场所,严格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加强发热患者的筛查和转诊,对预检分诊检出的发热患者,应当立即予以防护,详细追问流行病学史,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应当立即转移到发热门诊就诊。
2.加强发热门诊管理
加强发热门诊到达指引,设立科学、规范、清晰的引导路径;做好患者体温的准确监测,详细询问流行病学史以及相关症状,严格排查可能存在风险的患者,做好信息登记;落实新冠核酸检测“应检尽检”要求,对于流行病学史较为明确且有发热或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在进行相关检查后不得离院,必须在隔离病房收治,严防患者随意离开。
全面加强和落实发热门诊“三区两通道”的分区管理制度,保证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防护措施和相关诊疗流程符合相应防控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