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精选5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大型活动疫情防控应急预案1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六安市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使应急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文化和旅游突发事件的能力,保障市民游客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旅游安全管理办法》《文化和旅游部涉旅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六安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生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制定本预案。

(三)分类分级

本预案所称文旅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旅游者伤亡、财产损失,或严重影响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1.分类

根据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可分为4类:

(1)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火灾等。

(2)事故灾难。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事故,大型游乐设施设备事故,缆车、索道、滑道事故,拥挤踩踏事故,消防事故等。

(3)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食品卫生以及其他严重影响旅游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4)社会安全事件。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等。

2.分级

根据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将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共四个等级。

(1)特别重大(Ⅰ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特别重大(Ⅰ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特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达到3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

④旅游者500人以上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⑤其他在境内外产生特别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特别重大威胁的事件。

(2)重大(Ⅱ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重大(Ⅱ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1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50人以上重伤,或者5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10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造成3人以上死亡或者10人以上重伤的;

④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

⑤旅游者200人以上、5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严重影响;

⑥其他在境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并对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造成重大威胁的事件。

(3)较大(Ⅲ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为较大(Ⅲ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

①在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或者经营活动中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导致或者可能导致3人以上死亡(含失踪),或者10人以上重伤,或者1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

②因不服从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行为而造成群体性事件,一次参与人数在50人以上,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

③以暴力、恐吓、胁迫等方式阻挠文化市场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工作,造成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重伤的;

④文化市场经营、行政管理或者综合行政执法信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严重负面影响的;

⑤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死亡(含失踪)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重伤10人以上、50人以下;

⑥旅游者50人以上、200人以下滞留超过24小时,并对当地生产生活秩序造成较大影响;

(4)规划发展科:指导和督促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做好A级旅游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和景区预约工作;根据需要派员参加现场工作组开展工作。

(5)监督管理科:统一调度局机关相关科室、直属单位参与处置工作。做好旅行社和旅游者信息核实和排查工作;指导和督促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A级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星级饭店做好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善后工作;根据需要派员参加现场工作组开展工作。

(6)市场开发科:负责赴境外文艺演出人员、驻外旅游机构及人员、出境旅游人员和境外来皖文艺演出、旅游等人员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害或严重威胁的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负责与省外办等部门的协调沟通。

(7)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负责对涉事文游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三)领导小组应急功能小组

视情况成立应急功能小组,主要包括现场工作组、善后处置组、新闻宣传组、政策法规组、后勤保障组等。应急功能小组成员由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1.现场工作组:根据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领导小组的指示前往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发生地,指导属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参与事件处理;配合相关部门参与境外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处理。

2.善后处置组:指导、配合做好事件善后工作,对涉事文旅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完善相关市场监管措施。

3.新闻宣传组:负责拟定事件口径、媒体联络、发布信息、舆情监测等工作。

4.政策法规组:为事件处置提供法律指导,为事故纠纷提供法律支持。

5.后勤保障组:负责事件处置后勤保障等工作。

三、应急报告

(一)报告责任单位与责任人

1.旅行社负责人和随团导游、领队;

2.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监管范围内的A级旅游景区、旅游星级饭店、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娱乐场所、公共文化场馆等文旅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现场有关人员;

3.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

(二)报告程序

1.突发事件发生后,报告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依法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

2.各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逐级向上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报告,局办公室统一接收、汇总信息。

3.局办公室接到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信息后,向办公室负责同志报告,办公室负责同志向局领导报告。同时,局办公室汇总信息向市委、市政府总值班室报告,并将信息分送各相关业务科室、直属单位。

(三)报告内容

1.初次报告。主要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死伤情况,事件性质、影响范围和事件发展趋势,已经采取的措施,报告人和联系方式等。

2.续报。主要包括事件的最新情况和补充信息,事件处理的最新情况和工作计划

3.总结报告。主要包括对事件的鉴定结论,对事件的原因分析和防范建议,对事件处理工作的总结和评价。

(四)报告时限

各县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应当向当地人民政府报告,并向市文化和旅游局报告。一般、较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2小时内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重大、特别重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1小时内上报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接到报告后应当按要求及时报告市委、市政府和省文化和旅游厅。

(五)报告要求

1.初次报告遇有无法及时核实或信息不全的情况,应当先报送、后核实补报,同时应在报告中注明。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报送。

2.在初次报告之后应当及时核实、更正和补充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突发事件信息上报应当及时准确,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四、应急响应与处置

(一)分级响应

1.Ⅰ级响应:当发生特别重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相应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予以响应,派员参加市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或市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如防汛抗旱指挥部、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等)、视情设立的市专项指挥机构工作,配合做好各项应急工作。

2.Ⅱ级响应:当发生重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3.Ⅲ级响应:当发生较大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时,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4.Ⅳ级响应:当发生一般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时,市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二)应对程序

1.启动预案

(1)启动预案条件

①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符合较大级以上文化旅游安全突发事件标准的;

②市领导批示指示要求市文化和旅游局启动应急预案的。

照国家和省、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和省委领导小组21号文《全面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第七版)》等文件精神,拟定xxxx创新节活动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把疫情防控放在首位,工作坚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实之又实、慎之又慎,周到周全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活动人员安全健康。

二、防控工作责任

遵循“谁举办、谁负责”和“一会一案”的原则,严格落实会议举办方、会议举办地的主体责任,由会议活动举办单位会同举办地承办单位按规定制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

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按照部门职责落实防控措施。

会议活动的审批管理部门(或机构)负责对会议活动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进行审核把关。

实行疫情防控责任制,一般性会议明确专人负责,大型会议组成专班负责。

全体参会人员理应强化疫情防控责任、意识,主动学习疫情防控知识,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规定,及时按规定如实报告个人健康状况,自觉接受疫情防控管理。

卫生健康、市场监管、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开展疫情防控巡查,对违反疫情防控要求的,责成及时纠正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及时纠正整改,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追究责任。

(二)成立疫情防控工作组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亳不放松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科学精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积极构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机制,促进经济社会安全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2021海州创新节疫情防控工作方案》。

1.做好疫情监管。

确定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部门,指定专人组织实施本次活动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2.对所有工作人员实施健康告知。

对所有工作人员需告知做好自我健康状况监测,无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等症状,需至少连续14天在当地做好个人健康状况及行动轨迹申报,并申领山东健康通行码。

3.做好人员排查。

制定健康摸排方案,详细了解所有工作人员近14天有无境外、国内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接触史,有无接触过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近21天内所在社区是否发生疫情,自身健康状况等信息,并建立健康台账。

主办方应提前收集、审核所有工作人员健康申报和山东省健康码信息,并对健康申报信息进行分类,山东省健康码为黄码或红码的人员按照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参加。

健康台账交由相关部门统一管理。

4.健康监测。

对所有工作人员每天监测2次体温,并询问健康状况,做好健康监测记录。

5.设置医疗服务点和临时留观场所。

按照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功能区设置,合理设置入口数量,现场设置医疗服务点、临时留观场所,优化疫情处置路径,避免交叉感染。

6.组织培训相对应工作人员实施体温检测、山东省健康码审核、安全检查、秩序维护、巡视、督查等疫情防控工作,组织实施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7.按防控要求合理规划功能区设置,合理制定人员动线及流量进出管控方案。

8.负责做好活动人员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用品等疫情防控物资的保障和发放工作。

(三)会前防控措施

1.会前做好会场环境清洁消毒,对桌面、座椅、门把手、水龙头等重点部位擦拭消毒,消毒后进行封闭管理。

2.会前会中加强会场通风。

会议室使用前后通风,正确使用空调系统,保持单向通风。

在不具备条件的会场,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室内适宜温度。

3.会议期间会场门口放置一次性医用口罩、免洗手消毒液。

条件允许的,会场每个座位上放置酒精消毒片(巾)。

4.会议期间定时对电梯进行清洁消毒,保持电梯风扇正常运转,引导人员分散乘梯,电梯门口及电梯间内可放置纸巾。

5.会前会中严格卫生间清洁消毒,保持排风扇正常运转,保持空气流通,确保下水道畅通。

(四)会议人员管理

所有参会人员、列席人员、临时到会人员、工作人员、住地服务人员和司乘人员等均纳入会议人员健康管理。

1.所有会议人员在集体乘车、进入会场和餐厅前均要测量体温,体温?37°C的人员不得进入。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