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疫情的放开,最近的阳性病例也越来越多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阳性家庭房间消毒流程,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阳性家庭房间消毒流程1
一、家居环境
(一)开窗通风为主,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30min,注意人员保暖(不能自然通风的可采用排气扇等机械通风)。
(二)每天清洁家居,保持家居环境和物品清洁卫生。
二、重点清洁及消毒场所
(一)家用物品、家具表面
密切接触者隔离房间和与其他人员共用的环境中,每天消毒经常触碰的家用物品和家具表面,受到唾液、痰液等污染后,应随时消毒。
消毒时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二)厕所
应为密接接触者提供专用厕所。
如条件有限,必须与其他人共用厕所,则每次使用冲水后,立即消毒。
密切接触者专用厕所,每天消毒一次。
便池及周边可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min。
厕所应消毒手经常接触的表面为主,如门把手、水龙头等,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干净。
(三)拖布和抹布等卫生用具
应按照房间分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后以有效氯含量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消毒,作用30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晾干存放。
(四)生活垃圾
密切接触者用过的纸巾、口罩等垃圾,使用专用垃圾袋,使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至完全湿透,扎紧垃圾袋口,作用30min。
(五)呕吐物、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污染地面
污染物可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抹布等)沾取5000~10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能达到高水平消毒的消毒湿巾)小心移除。
地面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擦被污染表面及其周围可能污染的表面。
处理污染物应带手套与口罩,处理完毕后应洗手或手消毒。
(六)转运密接者交通工具
1.转运司机和密接者需戴口罩,手消毒后再乘坐交通工具。
2.车辆达到地点后,打开车门、车窗通风30min。
3.若交通工具内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建议使用1000~2000mg/L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
消毒方法与家具表面相同。
三、注意事项
(一)含氯消毒剂有皮肤黏膜刺激性,配制和使用时建议佩戴口罩和手套,儿童请勿触碰。
(二)使用84消毒液时,应现用现配,不可存放太久,否则会影响消毒液的性能。
(三)不要将84消毒液与其它洗涤剂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反应引起氯气中毒;
(四)消毒液在使用后和保存时要注意封闭。
阳性家庭房间消毒流程2
对经医学观察确定为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的接触者,转移至医院隔离后,应对原隔离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终末消毒。
可选以下方法之一:
一、范围和对象确定。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
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居住过的场所,如家庭、医疗机构隔离病房、转运工具等应当进行随时消毒,在病例出院或死亡后,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阴转后均应当进行终末消毒。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
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
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
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阳性家庭房间消毒流程3
为做好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区域)消毒工作,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场所,集中隔离点阳性病例房间需做好终末消毒处置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病毒,实现“人-物-环境”同防,有助于遏制疫情蔓延状态。
应基层消毒工作人员和广大业内人士强烈要求,结合九版《新冠肺炎疫情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修订了《阳性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场所终末消毒要点》,旨在为基层消毒人员解疑答惑,指导科学规范地开展终末消毒,确保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助力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消毒原则
科学精准开展消毒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判定的风险点位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
对其居住、活动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2.消毒处置“安全有效”是前提,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和物品影响小的消毒方法。
例如,可选择季铵盐对不耐腐蚀的物品进行消毒,也可以选择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方法。
终末消毒要点
一
消毒前准备
接到消毒任务后提前进行现场信息收集,提前了解消毒地点、消毒对象,消毒面积等信息,在出发前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一)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紫外线消毒车等其他经验证安全有效的消毒工具。
(二)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护服、防护眼镜/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手套、外科手套、长筒胶靴、医废垃圾袋、装工作衣的专用消毒袋等。
(三)消毒药品:
①空气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②物体表面消毒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季铵盐类);
③手消毒剂(75%酒精或复配消毒剂);
④消毒湿巾(含氯、75%酒精、季铵盐)。
二
信息核对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并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划定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再实施消毒作业。
最好能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公安民警提前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配合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三
穿戴二级防护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消毒专用袋(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
穿工作衣、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外科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胶靴(或鞋套),戴防护眼镜/面屏。
进入污染区前要提前穿戴好防护装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穿戴完毕后相互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完好。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