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1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我中心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的同时,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更好地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与辖区内的XXX托老所于2021年7月28日签订了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人口数为60638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4915人,绝大多数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
辖区内有2所养老机构,均是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中一家签订了医疗保健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二、主要做法和问题
1、中心服务团队到托老所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32份,定期免费健康体检50余次,体格常规检查包括: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身高、体重等,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体检后由全科医生综合评估健康状况并给予保健指导。
同时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
2、提供电话健康咨询服务20余次,并负责用药指导和根据需求上门进行卫生保健服务。
3、对所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每年免费提供4次1
随访,测量血压、血糖、体重、心率等,根据症状体征进行风险评估和用药指导。
通过以上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托老养老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初步形成了社会认可。
由于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和设施环境的限制,“医养结合”托老养老服务模式对于我中心还是刚刚起步,要持续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
今后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
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2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注老年人康复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概况
***医院是在原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历届院长和全体职工的辛勤工作,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人员业务能力到医院内涵建设、房屋设备配套、科室设置、开展业务工作范围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医院现有大中型设备共计70余台件,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
其中较大型设备有:西门子螺旋CT、美国GE彩超、医用X线摄影系统(DR)、德国狼牌腹腔镜等设备。
随着医院整体业务能力提高和社会信誉的逐渐增强,以及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服务半径、诊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内科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长,在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疗效。
外科在开展普外手术的同时,不断拓宽业务范围,现已能开展包括颅脑、开脚、
膝关节置换术、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大型各类手术。
儿科在诊治常见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妇产科能开展包括子宫全切、剖腹产、宫外孕等急、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
同时开展妇科宫腔镜的手术工作。
近年来,医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学科建设工作,完成了“县级中医院能力提升项目”、“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能力提升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甘肃省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项目”等一批学科建设项目工作,实施项目资金共计876.3万元。
单位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三人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鉴定成果一项,获市科技局鉴定成果两项。
立项省厅科研课题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引进新技术、新业务13项。
大力推广和开展针灸、火瘫、推拿、蜡疗、熏蒸、中药外敷、刮痴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针灸、痔疮、五官等中医特色特色科室已在当地形成影响,业务量逐年增加,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二、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
尊敬的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渭源县中医院全体职工对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来我院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地欢迎!对各位领导长期以来给予我院工作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渭源县中医院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医院基本情况渭源县中医医院创建于1984年6月,是一所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80亩,建筑面积30829.39平方米。
医院编制床位350张,实际开放床位400张,设8个职能科室、23个临床医技科室和8个住院病区。
核定人员编制54人,现有职工281人(在编128人,临聘153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正高级1人,副高级9人),中级职称32人;硕士研究生1人,本科58人,大专92人。
现有甘肃省基层名中医1名,定西市名中医3名,市县级拔尖人才、领军人才2名,五级师承县级指导老师4名。
医院拥有0.35T核磁、西门子螺旋CT、飞利浦彩超、奥林巴斯腹腔镜、鼻胃镜、碎石机、500mA双床双球管X光机、DR、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先进医疗设备50多台-1-(件)。
年共诊治门诊病人126433人(次),住院病人9895人(次)。
年1-9月份共诊治门诊病人99328人(次),住院病人9458人(次),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20%、31.01%。
人均门诊费用86.30元,人均住院费用2768.79元。
二、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我院被确定为全市医养结合工作试点单位,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一是为了加强对推进医养结合工作组织领导,成立了由院长任组长,分管副院长任副组长的加快推进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推进医养结合日常工作。
医院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纳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规划。
二是为了使我院医养结合工作高起点、高标准推进,近日,我院组织相关负责人到兰州市城关区康乐医院参观学_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学_借鉴兄弟医院在医养结合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动员全院力量积极开展工作,为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三是为了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有序推进,我院成立了老年病科,为老年人开通预约就诊等便利的绿色通道,开展急诊急救、预约就诊、中医养生保健、健康知识咨询、健康档案管理等服务,确保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治。
四是医院积极筹措资金,逐步建立老年人康复训练室、文体娱乐室、老年人餐厅等硬件设施,并围绕老年人预防保健、医疗-2-卫生、康复护理、生活照料、精神抚慰等需求,购进安全有效的康复辅具、日常照护、文化娱乐等老年人用品用具和服务产品,努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健康养老服务。
五是加大对医养结合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折页,电子屏幕或打造宣传长廊和宣传一条街,让全社会都了解实行医养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怎么样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开展医养结合的社会意义等,让更多的人支持医养结合工作。
六是突出中医特色养老服务。
大力宣传中医养生治疗、保健、康复知识、理念,探索多种中医药医养结合服务形式,积极组织开发药膳在老年群体中的推广和应用,探索建立"食养(疗)"、"药养(疗)"、"水养(疗)"、"沙养(疗)"、"文养(疗)"等中医药特色养生、养老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人员编制严重不足。
随着医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根本无法满足正常医疗养老需求,我院编制54人,实有正式人员128人,临聘人员153人。
我院编制床位350张,按照上级文件精神,床医比1:1.5核定,目前尚缺编制471人,受编制限制,正式人员在职称晋升中缺岗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是人员严重不足。
临床医护人员严重短缺,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医护比例失调,中医执业人员不足,尤其缺乏临床骨干医师和养老护理人员。
三-3-是养老服务硬件设施不健全。
由于医院搬迁后,资金筹措困难,医养结合硬件设施还不到位。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市、县各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积极配置医养结合工作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采取多种形式引进医院急缺人才,合理配置医养结合工作科室人员结构,进一步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同时,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加强院内人员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医务人员养老护理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进一步完善便民就医措施。
在原有便民措施基础上,通过患者调查、参观学_、考察等方式进一步增加、完善、改进便民措施,并加大老年人绿色通道便民措施的资金投入,让老年人就医养老更方便、快捷。
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5
热烈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在临我院检查指导、评价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下面就我院开展医联体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汇报如下:
一、医联体建设基本情况及总体目标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阅读下载。
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1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均寿命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显,我中心以国家医改政策为指引,以惠民利民为原则,以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线,在促进国家医改惠民政策的同时,为做好“医养结合”工作,更好地为老年人医疗保健服务,中心与辖区内的XXX托老所于2021年7月28日签订了医疗保健服务协议,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人口数为60638人,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4915人,绝大多数老年人以居家养老为主。
辖区内有2所养老机构,均是民办养老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其中一家签订了医疗保健服务协议,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二、主要做法和问题
1、中心服务团队到托老所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32份,定期免费健康体检50余次,体格常规检查包括:呼吸、血压、脉搏、体温、身高、体重等,辅助检查包括: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和心电图。
体检后由全科医生综合评估健康状况并给予保健指导。
同时对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进行管理。
2、提供电话健康咨询服务20余次,并负责用药指导和根据需求上门进行卫生保健服务。
3、对所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人,每年免费提供4次1
随访,测量血压、血糖、体重、心率等,根据症状体征进行风险评估和用药指导。
通过以上的工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托老养老服务工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初步形成了社会认可。
由于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匮乏和设施环境的限制,“医养结合”托老养老服务模式对于我中心还是刚刚起步,要持续开展下去,使其真正成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还有许多困难。
三、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民政部门是否可以对开展这一服务的机构以床位为单位进行资金政策的倾斜。
二是建议有关部门是否可以对具备开展此项服务条件的机构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用以房屋改造、医疗设备、人才引进等投入。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式”托老养老服务模式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实际,具备一定的市场潜力。
今后社区医疗保健式托老养老服务将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开展。
2023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报告2
“医养结合”是一种有病治病,无病疗养,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院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关注老年人康复保健工作,积极开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工作,现就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基本概况
***医院是在原卫生院的基础上成立的,经过历届院长和全体职工的辛勤工作,医院有了长足的发展。
从人员业务能力到医院内涵建设、房屋设备配套、科室设置、开展业务工作范围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医院现有大中型设备共计70余台件,固定资产3500余万元。
其中较大型设备有:西门子螺旋CT、美国GE彩超、医用X线摄影系统(DR)、德国狼牌腹腔镜等设备。
随着医院整体业务能力提高和社会信誉的逐渐增强,以及新农合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服务半径、诊疗范围也逐渐扩大,内科在处理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发挥中医特长,在脑溢血、脑血栓形成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疗效。
外科在开展普外手术的同时,不断拓宽业务范围,现已能开展包括颅脑、开脚、
膝关节置换术、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等大型各类手术。
儿科在诊治常见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优势,在肾病综合症、过敏性紫癜等疑难病症的诊治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妇产科能开展包括子宫全切、剖腹产、宫外孕等急、危、重病人的手术治疗。
同时开展妇科宫腔镜的手术工作。
近年来,医院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促进学科建设工作,完成了“县级中医院能力提升项目”、“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建设项目”、“康复理疗专科能力提升项目”、“白内障复明工程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甘肃省重点专科(骨伤科)建设项目”等一批学科建设项目工作,实施项目资金共计876.3万元。
单位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一项;三人获白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各一项;获省中医药管理局鉴定成果一项,获市科技局鉴定成果两项。
立项省厅科研课题两项发表论文30余篇,引进新技术、新业务13项。
大力推广和开展针灸、火瘫、推拿、蜡疗、熏蒸、中药外敷、刮痴等中医特色诊疗技术,针灸、痔疮、五官等中医特色特色科室已在当地形成影响,业务量逐年增加,社会效益不断提高。
二、医养结合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