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最新春季流行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最新春季流行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1
为了保障全校师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根据省、市、区有关加强学校传染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将常见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依法纳入科学、规范、有序的管理轨道,形成工作常规,特制定此预防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
一、传染病防控安全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班主任及各位任课教师
二、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措施
1、做好常见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增强师生卫生防疫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责任部门: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
2、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如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学校网站、QQ平台、飞信等。
(责任人:校医、班主任)
3、认真开展好环境卫生及班级的消毒工作,(责任人:总务处、校医、班主任)。
4、按规定有计划地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师生健康体检和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工作。
5、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与传染病人接触,坚持每日锻炼,保证户外活动时间。
(责任人:体育老师、班主任)
6、加强门卫管理,切断外来传染病源。
(责任人:总务处)。
7、做好预防常见传染病的必要药品等物资储备。
(责任人:校医)
三、坚持晨检制度,畅通报告渠道
1、班主任每日对本班学生进行晨检,在检查家长签字记录的同时,对有传染病特征的疑似患儿要立即向医务室进行报告并通知家长,同时及时将学生送医务室隔离或送往医院。
班主任对每日的晨检情况及时汇总进行记录并上报至医务室。
2、校医每天汇总各班情况,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立即上报:流脑和麻疹出现一例要上报;一个班级一周内出现两例水痘、腮腺炎、风疹的要上报;四月份手足口病一个班级一周出现两例要上报并停课;其他流行病2-4例要报告。
对于生病缺勤的学生第一时间了解生病的原因、摸清病情,确属流行病并需上报的的,口头上报至区疾控中心和区教体局安全科。
四、应急处理办法
当发现传染病疫情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传染病预防控制领导小组成员报告,并与校医一起将患儿隔离或送往医院,由有关人员同时通知家长。
对可能的传染源进行有针对性的灭菌消毒工作。
五、跟进管理
1、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要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学生、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建立档案,迅速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2、对住院治疗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跟进,了解病情,配合上级有关部门作好调查及善后处理工作。
3、当患者病愈要求返校时,需向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报告,并出示医院证明,经学校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同意后方可回校。
最新春季流行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2
为了有效地对我校内可能发生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在校内发生和蔓延,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据我校实际,制定以下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预防与控制传染病为中心,建立领导小组,对传染病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保证全校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工作措施:
1.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自我防护意识
2.天天做好晨检,做到有检查有记录。
3.建立有效反应机制,及进采用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
③制定学校晨检制度、“零”报告制度、专人负责联系制度、24小时电话畅通制度),并检查督促本校各年级落实情况。
④开展对学校师生的卫生宣传教育;
⑤建立每日学生缺课登记制度,查明学生缺课的原因;
⑥及时了解学生身体状况,对有传染性疾病症状的学生,及时督促到医院就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⑦配合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性疾病病人或疑似病人的隔离消毒工作。
二、防治措施
(一)、全体教职工严格落实“五早”要求,对于可能发生的疫情做出快速反应。
1、要早发现。
要坚持实行晨检制度。
每天早晨由班主任到班级中检查学生到校情况(必要时要测量体温);每天都要保证教室的通风;加强对教室、食堂、宿舍等场所的消毒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校食堂、饮用水的质量管理,确保师生饮食、用水的安全,加强校园卫生清洁工作,尤其是学生接触的公共教学设施、公共用具要加强消毒,及时消除校内外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建立缺课登记制度,班主任要及时落实学生缺课的原因,并对生病学生进行跟踪了解;学生双休日、节假日结束返校时,班主任需对学生逐一进行晨检。
2、要早报告。
出现疫情时,要第一时间隔离学生并报告学校有关领导,同时及时告知学生家长。
3、要早隔离。
一是对疑似病人要及时隔离,并通过家长将其送往医院诊治,严重者直接拨打120将其送往医院;二是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隔离,通知家长接回家观察或到医院检查。
当一个班级出现一例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整个班级应该停课。
确诊的传染性疾病患者痊愈后需持正规医院的证明并经学校校医室检查确认后方能返校。
4、要早治疗。
发现疑似病人,必须及时通知家长将学生送往医院治疗。
5、要早处理。
要配合当地疾病控制中心等相关医疗部门,做好疫情检测和发生原因分析,并配合有关部门对疑似患者或患者住所及所到场所进行科学消毒处理。
(二)、广泛宣传,普及卫生知识。
学校应普及卫生知识,通过各种形式,做好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并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加强有关预防传染病知识的培训,保证每周的健康教育,教会师生防病知识,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做好人员密集场所的防范。
教室、会议室、图书室、实验室、阅览室、电脑房等人群较集中的公共场所,落实好以下防范措施:
①保持室内通风换气。
②课间要求师生到室外活动。
③学校应按规定定期消毒。
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一)突发事件监测
1、建立防控传染性疾病疫情监测制度,建立晨检、消毒、隔离制度,重点实施对体温37.5℃以上、伴有咽痛或咳嗽之一症状的患者进行检测,对缺勤者要逐一登记,及时查明缺勤原因。
发现异常者劝其及时就医或在家医疗观察,暂停上学或上班,必要时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2、重视信息的收集。
要与当地疾病预防与控制机构建立联系,收集本地及周围地区的传染性疾病疫情的情报,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二)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
1、学校召开传染性疾病防控专题会议,指定疫情报告责任人,我校由校医务室负责每日疫情防控报告。
2、严格执行学校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程序,对疫情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
出现疑似传染性疾病疫情时,学校领导小组必须马上启动本校应急预案,校长立即(第一时间)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3、防控领导小组成员及相关科室平时要加强日常工作,各负其责,一旦发生疫情,按小组责任分工保证工作迅速到位。
4、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隐瞒、迟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迟报、谎报传染性疾病疫情,对有违反者将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四、传染性疾病疫情的应急响应
丙类传染病
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和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
四、预案
(一)发现传染病患者的应急预案
1、发现甲类或乙类丙类传染病时,在第一时间内上报院感小组组长,并不得接诊,直接向县卫健局(__)和县疾控中心(__)电话上报,并联系县人民医院尽快转运至隔离病房,按照转诊流程进行转运。
在等待转运期间,由预检分诊医务人员看护,限制活动范围,并与就诊人员和其他患者分开。
李丽负责紧急疏散其他就诊患者,保障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王芳负责发热患者接触物及科室内环境的消毒。
在上报电话未接通情况下,由总负责人动用本部车辆配送至县人民医院,车内李丽负责陪同监护发热患者,王芳负责运送车辆转出转入的消毒。
接触人员全程一级防护,并及时做好自身消毒。
2、根据传染病的性质,立即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对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采用标准预防措施。
3、保护同病房的患者。
4、患者所用的物品和其排泄物,按消毒隔离规范要求处理。
5、患者转出、死亡后,应按传染源性质进行严格的终末消毒。
(二)发生手术中割伤的应急预案程序及防范措施
1、刺伤后的处理流程:刺伤→肥皂水流水冲洗→挤出伤口血液→碘酒、酒精消毒后包扎→上报、登记→相关病毒血清检查→相应治疗措施→观察、随访
2、防范措施
①正确处理用过的针头,禁止用双手回套针帽。
②提供针器收集容器,及时处理用过的针头。
③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应戴手套。
④使用有安全性能的针具,器械,并按操作规程操作。
(三)发生废弃物流失、泄漏、扩散时的应急预案
1、立即统计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以确定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
2、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的现场按《消毒管理办法》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其它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3、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其他人员的损害。
五、预防控制措施
1、定期对各区域空气、物表、工作人员的手、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操作原则,使消毒灭菌合格率达100%。
2、严格执行安全注射管理制度,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一针一管注射率要达到100%,严禁一次性注射器、针头重复使用,对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认真执行医疗废弃物管理制度,使用后的医疗废弃物要分类收集交供应室放入医疗废物暂存室,并做好登记,严禁买卖,丢弃医疗废物和重复使用,一但发现废弃物有流失或其它意外,要及时上报,采取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
5、严格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保持诊室的清洁卫生,每日至少清扫两次,每周大扫除一次,每天空气消毒一次,地面、物表每天用消毒液拖、擦,疫情期间向患者宣传卫生知识,减少陪护、探视人员,以减低感染的发生。
最新春季流行传染病防控应急预案6
为提高本园预防与控制传染病流行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减轻或者消除突发传染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幼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依照上级的指示与精神,结合本园实际,特制订本应急预案。
(一)目的意义:
1、普及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全园教职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明确传染病流行时应急领导小组的成员及其职责,使应急工作紧张有序。
3、完善传染病的信息报告程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4、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将传染病流行所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增强意识
宣传、普及传染病防范知识,提高全园师幼的防护意识,清理幼儿园环境卫生死角,协助防疫部门加强预防接种、查验预防接种证的工作,做好缺勤幼儿登记,发现病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