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旅游市场需求分析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一、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及特征
(一)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
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不断增强的旅游消费能力,以及日趋强烈的旅游消费需求,决定了老年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到2027年左右65及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4%,到2050年将达到22%—25%,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政府用于退休金的支出正在逐年增加,老年消费者生活压力特别是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压力明显减轻,他们掌握的资金主要围绕自我消费需求进行支配。
从旅游部门获得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老年旅游所占的份额很低,约为25%左右。
老年旅游需求大,但实际出行的少[2]。
(二)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消费特征
老年人消费的特征来自自身的生活经历、心理、生理状况、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旅游消费相关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实性消费特征
求实性消费特征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产品的适用性;二是服务的可靠性;三是价格的合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尽管老年人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有很大差异,但求实消费是多数老年人的基本心态,老年人消费一般要求方便适用、安全舒适、有益健康等,而对新颖性、趋时性无过高要求。
2.补偿性消费特征
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
在消费中表现为用现代消费水平对过去消费的一种追忆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多是对过去生活某些方面感到不足和遗憾,而当生活水平较高或时间充裕时,对过去遗憾和不满的补偿往往成为他们的消费追求,这部分消费者基本上是老年人。
3.怀旧性消费特征
老年人怀旧性消费特征既是对以往的追忆,又是对新生活方式较少了解和难以接受的反映。
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
其生理和心理基础在于:老年人学习能力弱,对过去的远期追忆深刻,而对当今的近期记忆弱化。
因此在消费中,老年人往往对传统产品、怀旧产品情有独钟。
二、影响老年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老年人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拓展策略。
经统计表明,影响老年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友因素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对老人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和其所在的老年人群体。
家庭旅游、孝心旅游已成为向老人献爱心、消除代沟、调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新方式。
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尽孝心、表爱心”送老人出去旅游成为社会的新时尚。
老年人在旅游决策过程中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主要是受周围的老邻居、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影响[6]。
(二)文化因素
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大多数的中国老人年轻时生活艰苦,一般都有“忆苦思甜”、“富了不能忘本”的思想,加上文化上对勤俭节约的崇尚,导致中国老人在消费时远远不像欧美国家的老人那样“大手大脚”。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在我们国家还未完全成熟地建立,大多数老年人还要留着他们的储蓄,以备后用。
(三)经济因素
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来看,老年旅游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个是具有强烈出游愿望,并且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出游则主要为了旅游休闲,他们愿意接受很多新的旅游产品,如分时度假等[11]。
另一个是消费能力偏低,虽然具备出游愿望但精打细算能少则省的老年人;觉得目前旅游线路的价格偏高,他们旅游不要求如何奢华而是讲究经济实惠。
(四)身心因素
老年人的味觉、嗅觉、消化功能等逐步减退,要求食物易于消化和有益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老年人也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来看,退休后他们最怕被社会所淡忘。
许多老人对社会怀有极强的责任感,只要他们感到自己还能被社会所接纳就足够了。
另一方面,老年人参与出游活动,尤其是一些休闲健身旅游活动,可以加强保健知识的学习,克服心理上的自我老化,有助于在晚年保持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
(五)旅游商业环境因素
旅行社现有的旅游线路和行程安排一般都不针对老年旅游市场,不考虑老年人的需求。
主要是旅游市场竞争激烈,旅行社的利润微薄。
老年旅游者的消费能力弱,旅游社很难盈利。
因此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创为老年人旅游提供专门的服务,是旅游企业谋求发展的一种机遇[8]。
(二)老年旅游消费市场拓展策略分析
结合以上对影响老年旅游消费行为因素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普及旅游观念,引导旅游消费。
旅行社应加强老年旅游宣传,采用老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把产品信息广泛地发布给老年旅游者。
同时,普及旅游休闲的观念,改变老年人传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对于激发老年旅游需求、促进老年旅游市场发展也有明显的作用。
2.制定合理的促销策略。
要吸引老年人参加旅游,除独特的产品和合理的价格外,促销策略必不可少,尤其在现代中国老年人的旅游意识还不算很强的情况下更需要利用形象而具体的促销来刺激需求,引导消费。
一个有针对性的老年旅游市场促销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①设计内容详尽、符合老年人思维习惯和阅读习惯的宣传印刷品,介绍旅游线路、可提供的服务、旅游目的地的特色(风土人情、风光名胜、特殊意义、特殊资源等),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每一项介绍都要语言诚恳且与老年人旅游的动机(回归自然、怀旧、疗养)相联系,一再触发其出门旅游的欲望。
这种印刷品应图文并茂、实用功能强、可长时间保留。
③利用特殊节假日(如老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推出“家庭旅游特餐”,利用中国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子女与父母同游。
3.制定优惠的旅游产品价格体系。
在制定旅游产品的价格时,应结合老年人消费特征来考虑制定老年旅游产品的价格。
从老年人的消费特点看,他们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是比较大的,他们一般能够承受并不太昂贵的旅游费用,因此质优价廉的旅游产品是最受老年朋友欢迎的。
而老年人具有出游时间充裕不受限制的特点,这样,旅行社就可以根据旅游的季节性特点,在旅游淡季时,利用服务设施和交通工具的空闲,给予老年人以优惠的价格,来吸引更多的老年游客。
4.提供适宜的服务和产品。
首先,根据老年人的消费需求特征,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旅游线路安排讲究宽松性。
考虑到老年游客的特殊性,尽量将游览参观的节奏放慢,把时间安排得充裕些。
在景点的选择上,选择老年人喜欢的、不需要太多体力的景点。
对导游的选择可以考虑年龄偏大、阅历丰富的中老年为主,这样可以拉近导游员与老年旅游者的心理距离,使旅游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进行。
旅游时间安排注重自由性。
老年人可选择在淡季出行旅游,可以避免高峰期人多拥挤的情况,让老年人在从容状态下旅游。
旅游交通工具要求舒适性。
老年人长途旅行最好坐卧辅或飞机,也可分段前往,旅行日程安排宜松不宜紧,活动量不宜过大。
其次,充实完善老年旅游项目,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专项旅游产品。
比如:设计适合老年人的保健、康复、疗养性的旅游产品。
一些温泉、海滨之地,空气清新、阳光充裕,对老年人身体疾病的治疗、休养、恢复都有很大益处。
旅游业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旅游资源,针对老年人客源市场开发增设保健旅游项目,开设保健旅游、康复旅游。
使老人在领悟益寿健康的真谛的同时还能欣赏美景,受到文化艺术的陶冶。
在旅游产品内容的设计上,可以进行一些专题旅游,如怀旧游、亲情游、寻根游、故地游等,这些都是老人们所喜欢的旅游内容。
一、市场概况
老年旅游市场是指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要群体的旅游市场。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和老年人消费能力的提升,老年旅游市场逐渐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二、老年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1.健康养老旅游趋势盛行
伴随着健康生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老年人对旅游的需求出现了新的转变,逐渐从单纯的休闲娱乐转向养生、康养等更健康的旅游方式。
未来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旅游产业将逐渐向养老、医疗等领域拓展。
2.老年旅游回归自然
在日益繁忙的现代生活中,老年人逐渐意识到需要放弃城市的喧嚣,回归自然。
未来,旅游产业将会给予老年人更多探索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比如乡村旅游、自然保护区旅游等形式。
3.个性化、定制化旅游需求呈增长态势
随着社会进步,老年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越来越倾向于享受特色、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体验。
旅游业应该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更加细腻、个性化服务,让老年人在旅游中得到更多满足感。
三、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1.增加产品品种和服务水平
针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特点,旅游企业应当从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服务的品质、旅游设施的配备等方面精益求精,形成旅游产品的差异化和高附加值。
2.加强旅游营销推广和服务保障
旅游企业不仅应当制定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同时也应该加强营销推广力度,推出更多适合老年人的旅游产品。
在旅游服务上,企业应该实现多方面的个性化服务,保证老年人的旅游质量和旅游安全。
3.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旅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优化旅游消费环境。
旅游企业应该提供更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同时旅游监管部门也应当加强管理力度,保证老年人的旅游安全和合法权益。
四、结论
随着老年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和老年人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改变,旅游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细致高效的服务方式,提供定制化和养生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引领老年旅游市场朝着更加成熟、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目前正进入老龄化的社会,中国现在约有1亿8千万老年人,在未来十年老龄化速度会加速。
现在我国每年老年人的旅游人数已经达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
这意味着老龄化的社会来临,在社会总的需求中,老年人特殊需求增加,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商品还有服务的老年产业,已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意味着老年旅游市场是一个极具潜力的一个市场。
在如今这个竟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开发老年旅游市场不仅为旅游企业发展谋取机遇,更是为拉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老年旅游市场的开发策略。
2.
2.1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可以促进旅游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
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造成了劳动力的老化,并且加重了社会的负担,这样便直接影响到了技术的创新、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然而老年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这种负面影响,而且,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
比如交通运输业、酒店服务业。
据“世界旅游组织”调查资料显示,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00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增加4.30元,这样便为相关行业的创收以及就业带来了契机。
老年旅游业的发展,使得社会消费的领域向更深一个层次发展,增加了社会整体的消费力。
而且我国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发展老年旅游业必将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2开发老年旅游市场可以使旅游设施获得充分利用
老年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弥补因淡季出现的旅游设施限制现象,使得旅游设施被充分利用。
我国的旅游旺季主要集中在“黄金周”、“春节”、“寒暑假”、“周末”,所以除此之外,大部分的时间几乎都不会出现大量人员拥挤的情况,这给老年人的旅游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老年人空闲时间较多,他们不喜欢选择假期出门凑热闹,他们有足够富裕的时间可供支配,不受限于出游时间,老年人喜欢在轻松、舒适、悠闲中游玩。
正值这一点,老年人会避开旅游的旺季,填补淡季旅游设施出现的闲置现象,提高了旅游资源的使用价值,使得旅游业收益达到平衡。
3.
3.1时间充裕,选择淡季出行
老人有充足的闲暇时间,一般来说,老人们会避开“黄金周”以及公共假期造成的人员拥挤,交通拥堵,价格昂贵的紧张局面,时间宽裕为老人们的出游提供了便利,只要季节合适,气候舒适,老人选择任何时间出游都可以。
老人们考虑到一切不利的因素,通常会选择所谓的“淡季”出游,这使得因淡季而出现的设施闲置情况便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使得旅游业获取利益。
3.2出游方式选择以全包价的团体出游为主
老人出游首选的方式是团队出游,然而自行组织的结伴游也不占少数,通常会选择家人或者老同事一道出游。
老年游客的团体出游不一定就是在旅行社组团,而是老人们自己组团后通过单位、社区、旅行社等组织出游。
即使现在全包价的旅游已经被散客游和自由行取代,但是老年人出于对安全、舒适、精力等各方面的考虑,他们的首选依然是全包价的团队旅游,因为这样他们可以省去很多麻烦,手续简单,操作方便,使得老年人的出行更简单。
3.3获取旅游信息以报刊为主
老年人通常是通过报刊获取出游的信息,然后就是亲朋好友的传递信息,他们获取旅游信息的手段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不过网络和电视媒体日益发达,用网络和电视获取旅游咨询的老人也越来越多。
3.4以观光度假出游为主,选择较静、轻、慢的方式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不一定能接受新奇的事物,他们对观光、度假、疗养型的旅游活动较为感兴趣,一些具有文化和民族气息的经典也被很多老年人选择。
他们通常希望远离人群,拥抱自然,喜欢环境优美,具有历史文化气息,民族风情浓郁的景点,所以会选择比较安静、悠闲、旅游节奏慢的方式出游。
同时,老年人具有浓郁的怀旧情绪,在旅游中他们还喜欢追根求源,探访旧友。
3.5对于旅游产品的选择较为理智
在旅游交通方面,老年人的旅游倾向于比较安全、舒适的交通方式,通常会传统的选择汽车或者火车出游,不过航空游也渐渐出现在老年人的旅游方式中,所以一些大城市以及周边城市成为了老年人首选的主要目的地。
在酒店选择方面,老年人会倾向于干净、价格便宜但性价比高的普通旅馆或是低星级的酒店,他们主要讲求经济实惠,舒适快活。
在消费购物方面,老年人会在购买前进行理智的分析和思考,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也有部分老人属于习惯型的消费者,很少会出现冲动购买行为。
不过在外游玩,大多数的老人还是会选择一些具有当地特色的土特产和纪念品。
4
4.1老年旅游市场现状
4.1.1市场需求不断攀升
近些年来,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的老年旅游市场占整个市场的20%,是仅次于中年旅游市场的第二大旅游市场,旅游收入达到上百亿。
首先,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口,并且这个数量还在以每年32%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40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4个亿。
这么庞大的群体决定了我国老年旅游的市场是极具潜力的。
再者,从老年人心理方面来看,他们已经不再为繁重的工作所牵绊,对于子女的抚养也不必操心了,在心理上就有了放松感,他们想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想要休养生息,想要弥补逝去的时光。
旅游正好满足了他们这些愿意。
第三,老年人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老年人,特别是在退休以后,经济收入相比之前会有一定的降低,但是这么多年的生活积蓄,子女独立后家庭经济负担的减轻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都使得老年人可以更加自由的随意支配自己的收入,有的家庭更会有子女为了孝敬父母,花钱让父母出去旅游,开拓眼界。
4.1.2客源市场分布极为不均
鉴于地理位置,历史渊源和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因素,我国东西间差异以及城乡间差异极为明显,老年旅游客源市场的地域分布也极为不均,大致表现为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减少,从城市到农村也呈现减少的状态。
我国的经济区域从经济地理学上分,大致可以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带,相比而言,西部要比中部落后大概5年,而中部又要比东部落后5年左右。
2005年我国人均GDP为1703美元,其中位于前12位的均为沿海省市,上海当年的人均GDP高达6570美元,而贵州人均GDP仅有620美元,还不到上海的十分之一;2006年上海的人均GDP是7189美元,已经超过了开展洲际旅游的收入水平,在这同时,西藏自治区却在为达到1200美元煞费苦心。
这样看来,当上海的老年人捧着丰厚的退休金在为去北美洲还是去欧洲左右思量的时候,西部的老人还在盘算,自己的退休金够不够去省内或者国内的风景名胜区。
除了东西部差异外,在我国,还存在着非常突出的城乡收入差异。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5年我国城市居民人均可随意支配的收入为10493,而当时农民的人均收入仅为3255,差距如此之大,预计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个差距会继续扩大下去。
经济发展呈现出的梯度性导致收入的梯度性,从而导致旅游消费的梯度性。
目前我国的老年人一部分正在由简单的观光游向休闲疗养度假游升级和转换,正在由国内游向国外游转换;而另外一部分老年人才刚刚兴起旅游动机,才刚刚起步于周边的观光旅游,这使得我们老年旅游消费出现明显的层次分明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和差异将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依旧存在。
4.1.3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旅游市场需求分析4篇一些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复制和下载。
一、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及特征
(一)我国老年旅游消费市场的现状
庞大的老年消费群体,不断增强的旅游消费能力,以及日趋强烈的旅游消费需求,决定了老年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首先,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到2027年左右65及65岁以上的人口将超过2亿,将达到人口总数的14%,到2050年将达到22%—25%,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形成了一个潜力巨大的老年旅游消费市场。
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政府用于退休金的支出正在逐年增加,老年消费者生活压力特别是对子女的消费支出压力明显减轻,他们掌握的资金主要围绕自我消费需求进行支配。
从旅游部门获得的信息表明,目前我国老年旅游所占的份额很低,约为25%左右。
老年旅游需求大,但实际出行的少[2]。
(二)我国老年人旅游的消费特征
老年人消费的特征来自自身的生活经历、心理、生理状况、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与旅游消费相关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求实性消费特征
求实性消费特征一般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产品的适用性;二是服务的可靠性;三是价格的合理性。
在日常生活中尽管老年人的个性特征,生活习惯,消费方式有很大差异,但求实消费是多数老年人的基本心态,老年人消费一般要求方便适用、安全舒适、有益健康等,而对新颖性、趋时性无过高要求。
2.补偿性消费特征
补偿性消费是一种纯粹的心理性消费,它是一种心理不平衡的自我修饰。
在消费中表现为用现代消费水平对过去消费的一种追忆和比较,比较的结果大多是对过去生活某些方面感到不足和遗憾,而当生活水平较高或时间充裕时,对过去遗憾和不满的补偿往往成为他们的消费追求,这部分消费者基本上是老年人。
3.怀旧性消费特征
老年人怀旧性消费特征既是对以往的追忆,又是对新生活方式较少了解和难以接受的反映。
人到老年后,其行为表现往往是:怀旧和沿袭旧俗的心态大于对新事物的学习和接受。
其生理和心理基础在于:老年人学习能力弱,对过去的远期追忆深刻,而对当今的近期记忆弱化。
因此在消费中,老年人往往对传统产品、怀旧产品情有独钟。
二、影响老年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老年人在旅游消费行为中直接或间接的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只有正确的分析和把握这些因素,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拓展策略。
经统计表明,影响老年旅游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亲友因素
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能够对老人的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和其所在的老年人群体。
家庭旅游、孝心旅游已成为向老人献爱心、消除代沟、调适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的一种新方式。
我国自古有尊老爱老的习俗,“尽孝心、表爱心”送老人出去旅游成为社会的新时尚。
老年人在旅游决策过程中还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主要是受周围的老邻居、老同事、老同学、老战友影响[6]。
(二)文化因素
由于历史条件等原因,大多数的中国老人年轻时生活艰苦,一般都有“忆苦思甜”、“富了不能忘本”的思想,加上文化上对勤俭节约的崇尚,导致中国老人在消费时远远不像欧美国家的老人那样“大手大脚”。
其次,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健制度和养老金制度在我们国家还未完全成熟地建立,大多数老年人还要留着他们的储蓄,以备后用。
(三)经济因素
从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来看,老年旅游市场呈现两种状况,一个是具有强烈出游愿望,并且具备很强支付能力的老年人[出游则主要为了旅游休闲,他们愿意接受很多新的旅游产品,如分时度假等[11]。
另一个是消费能力偏低,虽然具备出游愿望但精打细算能少则省的老年人;觉得目前旅游线路的价格偏高,他们旅游不要求如何奢华而是讲究经济实惠。
(四)身心因素
老年人的味觉、嗅觉、消化功能等逐步减退,要求食物易于消化和有益健康。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老年人也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从老年人的心理特征来看,退休后他们最怕被社会所淡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