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关于小学数学教案最新7篇,欢迎大家阅读下载。

小学数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并会应用所学的知识熟练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

2、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的笔算,提高计算正确率。

3、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把估算与笔算结合起来,提高计算正确率,逐步形成在笔算时要自觉进行估算的意识。

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

教学难点:0与一个数相乘都得0。

教学对策:创设有趣的情境,教师将任何数加0、任何数减0和任何数乘0结合在一起,为学习乘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以一位数作铺垫。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

1、出示小猫钓鱼图,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如果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2条,红猫钓到了4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

学生列加法算式计算:3+2+4

3、第二天它们又去钓鱼了,每人钓到了2条,它们一共钓到了多少条?

学生列式计算: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2×3。

说说2×3表示什么意思。

4、第三天它们又去钓鱼了,蓝猫钓到了3条,黄猫钓到了0条,红猫钓到了4条。

问1:它们一共钓了几条?

问2:蓝猫和黄猫一共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3+0=3)

问3:红猫比黄猫多钓了几条?(学生列式,教师板书:4-0=4)

5、第四天它们又去了,这一天它们一边钓鱼一边捉蝴蝶,所以每人都只钓到0条鱼,谁能说说它们一共钓了多少条鱼?

(1)一条也没有。

(2)0+0+0=0

(3)你能把它变成乘法算式吗?学生跟同桌交流一下。

(4)0×3=0或3×0=0

(5)谁能说说为什么0与3相乘会等于0?学生交流一下。

二、0与一个数相乘得0。

1、除了0与3相乘得0外,你还知道谁与谁相乘等于0吗?

(1)学生交流一下,列出一些算式。

(2)教师根据学生的口答说说一些0与一个数相乘等于0的算式,如0×7为什么等于0。

(3)你发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发表意见,师板书:0与一个数相乘得0。

3、你能说出这样的几个算式吗?这些算式有何共同特点?

4、练习:0×4 9×0 16×0 234×0 839×3×0

(1)为什么你那么快就知道839×3×0的结果是0呢?

(2)789×4×3×0×7它的结果也是()?

(3)指出:不管这个数有多大,只要它是乘以0的,结果总是0。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三、应用拓展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

(3)、学生讨论交流。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和右,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学设计

一、初步认识左和右.

(一)活动一:认识汉字.

1.教师:老师早知道你们没上学的时候就认识好多的字,对不对?

出示汉字:左右

2.教师:谁认识?都谁认识左和右?把手举得高高的.

3.教师:你们真棒!那么多同学都认识!你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那只手呢?你用右手做什么?

(二)活动二:通过左和右介绍自己

1.教师提问:谁能把你的手举得高高的向同学们介绍一下哪是你的左手,哪是你的右手?你的左手和右手可以帮你做什么?

2.教师: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你的身上还有没有这样成对的好朋友,想不想向同学们介绍介绍?(眼、耳、脚……)

(三)活动三:找朋友游戏.

1.教师:我们的身上有那么多的好朋友,下面咱们就来找一找这些好朋友,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不好.

2.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我一说左手,你立刻把左手举起来,一说左腿立刻指左腿,说哪指哪,看谁反应最快,指得最准确.

3.放“找朋友”的音乐,慢到快,由有规律到无规律:右手、左手、左腿、右腿、右肩、左手(空)摸左耳,右手(空)摸左耳……

(四)活动四:找位置.

教师过渡语:爱吃水果吧?桌面上每个袋子里都装了一些水果,轻轻倒出来.

1.看见什么了?

2.请像我这样摆上三种水果.(苹果、桔子、梨)

教师提问:最左边是什么?最右边是什么?

3.拿出香蕉,把香蕉和苹果挨着,放在苹果的右边.再拿出西瓜,西瓜和梨挨着,你们说放在哪儿?桔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4.盖住三个水果贴在右边,告诉学生从右数梨是第四个,能猜猜白纸后面藏着几个水果?为什么?现在一共有几种水果?

(五)活动五:找同学家.

教师过渡语:左和右的用处太大了,你们看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1.出示图片:找朋友

教师:小龙到好伙伴小明家去玩.只知小明家在左边,到底是几号呢?他犯难了,你们能不能帮帮他?

温馨提示! 你需要支付 ¥1.00 元后才能查看付费内容
点赞(0)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