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内工作人员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院内管理,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确保疑似患者转运环节的无缝衔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本院内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立即将患者就地隔离,安置于本院单人单间单卫隔离病室,同时立即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上报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本院内医务人员应第一时间加强个人防护,实施标准预防,与疑似患者保持安全距离,指导疑似患者及其陪人在原有口罩基础上增加一层外科口罩(病情允许情况下)。
三、本院内严禁无关人员出入,立即对本院内其他患者及家属进行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安全有效佩戴外科口罩,相互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格手卫生,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四、设专职医生及专职护士负责疑似患者的诊疗与护理,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隔离病室限制人员出入。
五、遵医嘱对疑似患者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标本采集、转送、存储严格按照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执行。
六、用于诊疗疑似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
器具及护理物品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七、对疑似患者经过的等待区、走廊等周围环境及物体表面等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八、疑似患者的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鹅颈式包装。
处置人员和运送人员进入相关区域时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九、对疑似患者和家属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
十、根据专家会诊意见需转上级医院负压病房治疗的患者,立即上报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人员,并联系120急救中心,详细告知患者情况及停车地点,由本院负责疑似患者的专职医生或专职护士陪同,选择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路线,转运至120负压转运车,与120负压转运车医务人员详细交接,并填写转运登记本,本院转运人员按原路返回,确保转运过程顺畅。
十一、患者转诊后,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接触区域进行彻底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空气消毒机消毒半小时后保洁人员方可进入,保洁人员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地面、物体表面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至少作用30min,加强通风,过氧化氢喷洒消毒。
十二、做好转运通道及转运车的彻底清洁消毒工作。
十三、按照要求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2
一、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
(一)各级各类医院应当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下设医疗救治管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小组。
(二)明确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及下设小组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适当,管理规范。
(三)各级各类医院应当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多部门协作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监测、报告与处理工作机制,确保实施监测的人员、设施和经费到位。
二、应急处置措施
(一)启动。
临床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包括患者及本院工作人员。
(二)报告。
1.临床科室立即上报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在1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
初步核实后立即向医务部门报告。
3.医务部门应立即向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4.组长应在2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证实出现疫情病例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
应同时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处置。
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应各司其职,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二)参加演练人员组成
新冠肺炎防控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成员、医务科、护理部、感控科、药剂科、后勤科、检验科、放射科、病区等医务人员、工勤人员。
三、演练时间、地点
1、时间:2022年月日
2、地点:呼吸内科病区
四、演练内容
科室区域划分;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指引及落实;住院病区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指引;发热、疑似患者隔离、转运流程落实;相关环境、场所、物品、交通工具消杀责任及流程落实;科室终末清洁消毒责任及流程落实。
五、演练过程
(一)启动应急响应
呼吸科患者×某出现发热,体温最高为39℃。
且CT显示有肺炎症状。
责任护士给患者重新测量体温为38℃,询问流行病学史,此时患者承认并非2月末回本地,而是近期由外地回来,发现患者有隐瞒流行病学史与接触史情况,责任护士立即给患者及家属更换新的外科口罩。
(二)及时报告
值班医生对患者及家属详细询问相关流行病学史与接触史,并报告科室主任,科室主任立即报告感控科,感控科核实后,立即向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院内会诊,专家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
感控科2小时内上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疫情处置
新冠病毒肺炎病例应急处置领导小组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
科室人员立即进行三级防护,并电话通知隔离病区,将患者转运至隔离病区。
由后勤保障组固定专用通道,运送完成后通知进行消毒。
患者转运至隔离病区,请专家会诊,并指导隔离病区对患者进行核酸采样送检。
协助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取、病原学检查、消毒等工作。
对接触过患者的医生护士及工作人员进行排查,按接触的频率频次及程度进行评估,判定为密切接触者进行统一医学观察隔离。
经专家会诊后,符合疑似病例,转移至定点收治医院。
按照规定路线转运。
对病房及转运交通工具进行严格终末消毒。
(四)预案终止。
在事件的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被消除,环境得到有效消毒,根据评估结果决定终止相应措施。
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5
一、信息报告并紧急召开会议
1、检验科报告病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
检验科核酸检测阳性,核对信息后确认为我院病区患者,检验科电话通知病区,此患者的核酸检测为阳性。
2、病区接听电话人员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护士长。
3、科主任电话上报院感科。
4、院感科报告院长并紧急组织召开应急处置会议。
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向院长汇报,得到指示后通知疫情应急处置组(医务科、护理部、保卫科、总务科、药械科等)召开紧急会议,研讨流调和信息报告、人员调配支援、防控技术指导、人员清除及封闭管理、消毒物资供应,召集院内专家救治组进行病例核实、诊断、救治等工作。
同时医院在两小时内向市卫健委、疾控上报。
二、迅速进行人员管控
病区:护士长通知科里所有工作人员,减少操作、缩小工作范围,病区所有人提高防护等级,就近取快速手消毒剂进行严格手消毒,检查口罩佩戴是否规范并进行调整,避免直接接触面部;所有患者、陪人在病室内,不得出入、相互之间保持安全距离。
同时,科主任、护士长做以下安排:
大家好,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精选7篇,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欢迎阅读下载。
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1
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内工作人员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应急处置能力,做好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院内管理,加强工作人员职业防护,确保疑似患者转运环节的无缝衔接,根据医院工作安排,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本院内发现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立即将患者就地隔离,安置于本院单人单间单卫隔离病室,同时立即通知科主任及护士长,上报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
二、本院内医务人员应第一时间加强个人防护,实施标准预防,与疑似患者保持安全距离,指导疑似患者及其陪人在原有口罩基础上增加一层外科口罩(病情允许情况下)。
三、本院内严禁无关人员出入,立即对本院内其他患者及家属进行保护性隔离,做好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及家属安全有效佩戴外科口罩,相互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格手卫生,防止感染进一步扩散。
四、设专职医生及专职护士负责疑似患者的诊疗与护理,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隔离病室限制人员出入。
五、遵医嘱对疑似患者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及病情观察,标本采集、转送、存储严格按照新冠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执行。
六、用于诊疗疑似患者的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
器具及护理物品专人专用,每次使用后应当进行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七、对疑似患者经过的等待区、走廊等周围环境及物体表面等进行彻底清洁与消毒。
八、疑似患者的所有废弃物均按医疗废物处理,使用双层医疗废物袋鹅颈式包装。
处置人员和运送人员进入相关区域时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九、对疑似患者和家属积极进行心理干预,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和心理疏导服务。
十、根据专家会诊意见需转上级医院负压病房治疗的患者,立即上报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指定人员,并联系120急救中心,详细告知患者情况及停车地点,由本院负责疑似患者的专职医生或专职护士陪同,选择距离最短、接触人员最少的路线,转运至120负压转运车,与120负压转运车医务人员详细交接,并填写转运登记本,本院转运人员按原路返回,确保转运过程顺畅。
十一、患者转诊后,应立即对病房或患者接触区域进行彻底环境终末清洁与消毒工作,有效阻断病原微生物传播。
空气消毒机消毒半小时后保洁人员方可进入,保洁人员按照二级防护原则做好个人防护。
地面、物体表面使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至少作用30min,加强通风,过氧化氢喷洒消毒。
十二、做好转运通道及转运车的彻底清洁消毒工作。
十三、按照要求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医务科负责解释。
医院新冠疑似病人应急预案2
一、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
(一)各级各类医院应当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明确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下设医疗救治管理、消毒隔离、后勤保障小组。
(二)明确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及下设小组在应急处置工作中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反应快速,处置适当,管理规范。
(三)各级各类医院应当建立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多部门协作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监测、报告与处理工作机制,确保实施监测的人员、设施和经费到位。
二、应急处置措施
(一)启动。
临床科室在诊疗过程中发现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时,包括患者及本院工作人员。
(二)报告。
1.临床科室立即上报科室主任,由科室主任在1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医院感染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到现场进行调查。
初步核实后立即向医务部门报告。
3.医务部门应立即向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
4.组长应在2小时内组织相关职能科室及专家对事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证实出现疫情病例时,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立即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应当立即向当地县(区)级疾控机构报告。
应同时报同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三)处置。
院内感染新冠肺炎病例应急领导小组应各司其职,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采取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源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同时根据调查情况,及时调整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