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1
一、利用门卫做好考前疫情防控
考生私家车不得进入考场。进校前,考生按1米线排队,安排4人查考生“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核测状况,同时测量体温和收“承诺书”。持“健康码”“行程码”绿码,现场测温37.3℃以下的(允许间隔2-3分钟再测一次)。戴口罩才能入校,有一不合格不得入校。通过技术措施,努力在源头上消除疫情隐患,保障考场防疫安全。
二、场地、物资、人员设置和配备
(一)划定面试区域,9号楼1-4层8个准备室及8个面试室。
设置1个考务办、1间临时隔离室(用于医务人员诊断排查)。
(二)1人进入考场站着试讲,全程考生和考务人员应戴口罩。
评委座位四周间距2米。
(三)防疫物资配备清单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每个考务人员1只
考场速干手消毒剂或免洗消毒液每个考场1瓶(或同楼层相邻考场可合用)
厕所洗手液、纸巾每个男、女卫生间分别各1瓶、1包
考场纸巾每个考场1包
消毒药剂若干数量,用于考场消毒
(四)工作人员及人数
考务保障人员若干(有负责防疫2人)
考场面试评委(每考场3人)
配合健康测查和处理考试中发病考生,医务人员1人
三、考前考后消毒
考前对考试有关场所进行通风、清洁和消毒,在考场及邻近厕所放置消毒剂(洗手液)等。考后做好清洁卫生或消毒工作。
四、考试实施中的疫情防控
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考生突然出现发热状况,则由专人护送至备用隔离室,医务人员到场处置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主考要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工作小组指导下开展后续工作,及时将情况向校长汇报,必要时请求属地卫生部门协助。同时对整个考试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五、责任追究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防疫安全规定酿成严重后果的,由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外分或者其他处罚。
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2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前五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实际和应急处置经验,指导高等学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2.落实“四方责任”。配合当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分管校领导和相关校领导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责任人,协助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分别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全面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属地统一安排,争取属地政府与辖区内高校建立“包联制”,将家属区纳入所在社区常态化防控管理,配合属地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教育、卫生健康、疾控和学校、社区、家庭、医疗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排查风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细化防控方案。学校防控人员应充分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和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动态调整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做好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方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纽带作用。
5.完善应急预案。与属地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公安机关等联动对接,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周密部署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案各环节能快速响应,应急措施到位,以最快速度落实隔离防护、现场消杀、转运、流调、封控、治疗、疫情报告、健康监测、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人文关怀、服务保障和线上教学等。
6.做好防疫储备。提前做好口罩、消毒剂、洗手液、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或周围设立位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足、符合隔离条件、管理规范的临时留观室,专人负责。
7.彻底整治环境。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环境,对教室、实验室、会议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和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定期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冷链食品外包装、邮件包裹的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8.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查、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及其同住人员的连续7天内行程信息和健康状况。
10.加强监督检查。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加强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排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
下面小编给大家精心整理了《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精选6篇》,希望能帮到大家,欢迎阅读参考。
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1
一、利用门卫做好考前疫情防控
考生私家车不得进入考场。进校前,考生按1米线排队,安排4人查考生“健康码”“行程码”及48小时核测状况,同时测量体温和收“承诺书”。持“健康码”“行程码”绿码,现场测温37.3℃以下的(允许间隔2-3分钟再测一次)。戴口罩才能入校,有一不合格不得入校。通过技术措施,努力在源头上消除疫情隐患,保障考场防疫安全。
二、场地、物资、人员设置和配备
(一)划定面试区域,9号楼1-4层8个准备室及8个面试室。
设置1个考务办、1间临时隔离室(用于医务人员诊断排查)。
(二)1人进入考场站着试讲,全程考生和考务人员应戴口罩。
评委座位四周间距2米。
(三)防疫物资配备清单
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每个考务人员1只
考场速干手消毒剂或免洗消毒液每个考场1瓶(或同楼层相邻考场可合用)
厕所洗手液、纸巾每个男、女卫生间分别各1瓶、1包
考场纸巾每个考场1包
消毒药剂若干数量,用于考场消毒
(四)工作人员及人数
考务保障人员若干(有负责防疫2人)
考场面试评委(每考场3人)
配合健康测查和处理考试中发病考生,医务人员1人
三、考前考后消毒
考前对考试有关场所进行通风、清洁和消毒,在考场及邻近厕所放置消毒剂(洗手液)等。考后做好清洁卫生或消毒工作。
四、考试实施中的疫情防控
考试过程中,如果发现考生突然出现发热状况,则由专人护送至备用隔离室,医务人员到场处置并做好情况登记工作。主考要第一时间上报应急工作小组,在应急工作小组指导下开展后续工作,及时将情况向校长汇报,必要时请求属地卫生部门协助。同时对整个考试区域进行清洁消毒。
五、责任追究
在整个面试过程中,对未依法履行安全职责,违反防疫安全规定酿成严重后果的,由学校依照有关规定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外分或者其他处罚。
中小学疫情防控校园第九版2
为全面落实党中央确定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针政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在前五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技术方案基础上,结合高等学校疫情防控实际和应急处置经验,指导高等学校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制定本方案。
一、开学前
(一)学校的准备
1.重视开学准备。学校根据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所在地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加强学校疫情监测综合分析和风险研判,做好新冠肺炎和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疫情防控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和学校公共卫生安全,周密安排师生返校,安全有序推进开学工作。
2.落实“四方责任”。配合当地严格落实属地责任、行业部门主管责任、学校主体责任和师生员工自我管理责任。高等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的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分管校领导和相关校领导是学校疫情防控工作重要责任人,协助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提前有序做好开学前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准备。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分别明确疫情防控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全面检查落实情况,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
3.完善联防联控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卫生健康、疾控部门加强指导,推动学校、疾控机构、定点医疗机构沟通协调,将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纳入属地统一安排,争取属地政府与辖区内高校建立“包联制”,将家属区纳入所在社区常态化防控管理,配合属地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卫生健康部门、疾控部门和机构提供专业指导和人员培训,形成教育、卫生健康、疾控和学校、社区、家庭、医疗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监测预警机制与快速反应机制,做到业务指导、培训、巡查全覆盖。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卫生健康和疾控部门安排专人定期检查评估,排查风险,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4.细化防控方案。学校防控人员应充分掌握当地防控要求、防控方案和医疗服务预案,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和师生来源特点,动态调整和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方案,细化各项防控措施,尤其要做好学生返校和新生入学方案,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校医院(医务室)等应发挥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纽带作用。
5.完善应急预案。与属地社区、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和公安机关等联动对接,健全学校疫情处置机制,周密部署并制定应急预案,完善应急保障措施,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应急预案各环节能快速响应,应急措施到位,以最快速度落实隔离防护、现场消杀、转运、流调、封控、治疗、疫情报告、健康监测、信息发布、舆情监测、人文关怀、服务保障和线上教学等。
6.做好防疫储备。提前做好口罩、消毒剂、洗手液、手套、防护服(隔离衣)、非接触式测温设备等防疫物资储备,在学校内或周围设立位置相对独立、数量充足、符合隔离条件、管理规范的临时留观室,专人负责。
7.彻底整治环境。全面整治校园卫生环境,对教室、实验室、会议室、食堂、宿舍、图书馆、体育场馆和公共卫生间等场所进行彻底卫生清洁消毒、通风换气、垃圾清理,并按要求做好登记。定期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加强冷链食品外包装、邮件包裹的预防性消毒,合理设置快递收发点。
8.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全方位开展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师生员工,尤其是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疫情防控政策、公共卫生专业知识、应急处置流程等培训。
9.做好信息摸查。建立覆盖全体师生员工的健康监测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全面摸查、动态掌握在校师生员工及其同住人员的连续7天内行程信息和健康状况。
10.加强监督检查。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卫生健康、疾控等部门加强对高校疫情防控工作的督导检查,认真排查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及时跟踪整改到位。
(二)师生员工的准备